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思考——兼论传统工科院校工程技术类综合学术期刊的研究热点与知识图谱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延麟 赵迪斐 +1 位作者 谭昕 李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7-184,共8页
为了解近15 a来《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的整体态势,应用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学分析工具,对《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的研究热点、趋势与知识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主... 为了解近15 a来《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的整体态势,应用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学分析工具,对《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的研究热点、趋势与知识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和测绘工程等工科领域,发文趋势稳定;报道范围相对广泛,结构为离散型;报道热点集中在采空区研究、瓦斯安全、煤层气、开采沉陷、资源勘探等方面,学科交叉属性较强;报道范围具有跨相近领域、关键词离散但服务于更高一级领域目标的关键特征。通过对可视化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传统工科院校工程技术类综合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及规律,为期刊综合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 知识图谱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批量式强化学习的群组放煤智能决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艺 李庆元 +3 位作者 李化敏 李东印 杨延麟 费树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8-197,共10页
在综放开采过程中,影响顶煤破碎和运移动态特性的因素庞杂,难以通过预探测结果对开采环境和放煤过程进行精准建模,使得放顶煤开采的智能控制缺乏模型基础,难以通过简单的放煤工艺过程实质性解决顶煤采出率和出煤含矸率之间的矛盾。将液... 在综放开采过程中,影响顶煤破碎和运移动态特性的因素庞杂,难以通过预探测结果对开采环境和放煤过程进行精准建模,使得放顶煤开采的智能控制缺乏模型基础,难以通过简单的放煤工艺过程实质性解决顶煤采出率和出煤含矸率之间的矛盾。将液压支架群转换为多智能体,将顶煤放出率与出煤含矸率的最优控制转换为马尔可夫过程的最优决策,从而在多智能体框架下,采用强化学习实现多放煤口的协同控制。为此,将顶煤赋存状态作为马尔可夫过程的状态,建立“顶煤赋存状态-放煤口控制”的关联机制,在线生成放煤口控制策略。为实现智能体对上述关联机制的充分学习,提出一种批量式Q值更新方法,对状态采集过程中出现的“状态跳变”现象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智能体的在线学习效率。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合塔山煤矿8222工作面煤层条件及液压支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基于离散元方法在Linux系统中搭建了放煤过程的三维仿真试验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对连续放煤、分段间隔放煤、群组智能放煤展开对比试验。一系列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批量式强化学习放煤决策方法能够根据顶煤赋存状态动态调整放煤口的动作,在群组放煤过程中将煤炭与矸石进行有效分离,实现了放顶煤收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强化学习 批量式更新 智能决策 群组放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_2O_3掺杂对压敏-电容双功能陶瓷材料CaCu_3Ti_4O_(12)电性能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雪 李涛 陈镇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00-103,共4页
以稀土氧化物Eu2O3为添加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x=0、0.2%、0.5%、1%(质量分数))的CaCu3Ti4O12(CCTO)陶瓷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掺杂样品的微观形貌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利用一直流高压电源测试样品... 以稀土氧化物Eu2O3为添加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x=0、0.2%、0.5%、1%(质量分数))的CaCu3Ti4O12(CCTO)陶瓷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掺杂样品的微观形貌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利用一直流高压电源测试样品的J-E非线性特征;利用Anglent4294型精密阻抗分析仪测试样品的电介性能。掺杂后样品的晶格结构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但是平均晶粒尺寸减小,晶界处富Cu相消失;纯CCTO的XRD图谱中出现了富Cu相,掺杂样品的图谱中并未出现上述杂相;Eu2O3掺杂提高了样品内部的肖特基势垒高度,增加了势垒阻挡层的数目,使得样品的压敏电压和非线性系数明显提高,材料的压敏电阻性明显改善,电介-频率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数 压敏电压 电介常数 肖特基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对撞机上Ξ_(bb)产生的研究
4
作者 杨中娟 王晓雪 李卫彬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前,对双重重子Ξcc的研究非常广泛。但对双重重子Ξbb产生的研究比较少。研究了e+e-湮灭过程中Ξbb的单举产生过程。Ξbb的产生可以因子化为两步:重夸克对bb的产生可以用微扰QCD理论处理;然后bb转化为重子Ξbb的过程只能在非相对论QC... 目前,对双重重子Ξcc的研究非常广泛。但对双重重子Ξbb产生的研究比较少。研究了e+e-湮灭过程中Ξbb的单举产生过程。Ξbb的产生可以因子化为两步:重夸克对bb的产生可以用微扰QCD理论处理;然后bb转化为重子Ξbb的过程只能在非相对论QCD的框架下进行。重夸克对bb可以处于两个态:自旋3S1的色三重态;自旋1S0的色六重态。详细研究了bb处这于两个态时转化为重子Ξbb的概率。结果发现:bb处于色三重态和色六重态时对Ξbb产生的贡献处于同一数量级上,这与对Ξcc产生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考虑了Z0共振态附近Ξbb的产生,发现Ξbb的产生率在Z0共振态时有很大的提高。这样的结果可以帮助在将来的高亮度的e+e-对撞机上找到Ξbb产生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重子 e+e-对撞机 Z0共振态 非相对论Q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子对撞机上Ξ_(bb)产生的进一步研究
5
作者 杨中娟 王晓雪 李卫彬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2-296,共5页
对双重重子产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微扰和非微扰QCD理论。对γγ对撞机上双重重子Ξbb的产生做了进一步研究,考虑了bb处于色三重态和色六重态的共同贡献。结果发现:质心系能量在91-1 000 Ge V变动时,Ξbb的产生率会随着质心系... 对双重重子产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微扰和非微扰QCD理论。对γγ对撞机上双重重子Ξbb的产生做了进一步研究,考虑了bb处于色三重态和色六重态的共同贡献。结果发现:质心系能量在91-1 000 Ge V变动时,Ξbb的产生率会随着质心系能量的提高而降低。但是由于积分亮度的不同,不同对撞能量下Ξbb产生的事例数大致相同。选择合适初态粒子束的极化度能有效提高Ξbb的产生率,在某些能量对撞点,初始态粒子束的极化度可以将Ξbb的产生率提高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重子 双光子对撞机 非相对论Q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模糊聚类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孟学尧 郭倩倩 郭海儒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5-1170,共6页
模糊C均值聚类容易受噪声数据影响,进而影响聚类准确率.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模糊聚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在萤火虫算法中引入Chebyshev映射初始化种群的分布;然后提出一种自适应步长方法来平衡探索与开发能力;最后在局部搜索... 模糊C均值聚类容易受噪声数据影响,进而影响聚类准确率.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模糊聚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在萤火虫算法中引入Chebyshev映射初始化种群的分布;然后提出一种自适应步长方法来平衡探索与开发能力;最后在局部搜索过程中对每次迭代的最优个体加入高斯扰动策略,使其跳出局部最优.该过程拥有良好的寻优能力,易于得到全局最优值,将其作为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初始中心进行聚类,可有效增强算法的鲁棒性,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为了评估算法的有效性,在4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聚类准确率和鲁棒性方面均优于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C均值聚类 萤火虫算法 局部最优 聚类精度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基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及正电子湮没研究
7
作者 李卫彬 张杨 +1 位作者 王晓雪 李涛 《功能材料》 2025年第8期8096-8101,8121,共7页
通过在含氟聚酰胺酸(PAA)中加入少量笼状苯基-倍半硅氧烷(POSS)制备了超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基微孔复合膜。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探测了复合膜的自由体积特征,并研究了POSS掺杂对复合膜自由体积特征的变化及对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在FPI... 通过在含氟聚酰胺酸(PAA)中加入少量笼状苯基-倍半硅氧烷(POSS)制备了超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基微孔复合膜。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探测了复合膜的自由体积特征,并研究了POSS掺杂对复合膜自由体积特征的变化及对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在FPI中加入笼型POSS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膜的自由体积尺寸和相对体积分数,达到优化其低介电性能的目的,但降低了材料的电击穿强度。掺杂3%(质量分数)POSS的复合膜在104 Hz呈现超低的介电常数(k=1.77)。当掺杂量达到5%(质量分数)时,POSS粒子在复合膜中发生团聚,导致复合膜的介电常数出现反弹现象。实验结果可为今后聚酰亚胺基膜的低介电性能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低介电常数 正电子湮没 自由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