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木工程建造系统脆弱性研究综述
1
作者 王辉 李优 +3 位作者 李瑚均 陈辉华 程建华 张建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2-2943,共12页
现有工程建造风险主要考虑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风险后果严重程度,少有结合系统脆弱性开展研究。脆弱性作为系统固有属性,在外界干扰下表现出的不利影响严重制约风险管控过程,但尚未有学者对土木工程建造系统脆弱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科学评... 现有工程建造风险主要考虑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风险后果严重程度,少有结合系统脆弱性开展研究。脆弱性作为系统固有属性,在外界干扰下表现出的不利影响严重制约风险管控过程,但尚未有学者对土木工程建造系统脆弱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科学评述。通过主题检索和学科分类,共筛选出103篇英文文献和96篇中文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统计了发表时间和期刊分布,归纳了研究热点和作者-机构合作情况;从脆弱性概念内涵、分析框架与评价过程等方面评述了土木工程建造系统的脆弱性。研究发现:土木工程建造系统脆弱性的研究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常用脆弱性分析框架主要包括脆弱性递次演化分析框架、脆弱性-风险分析框架和灾害-脆弱性分析框架;脆弱性评价对象主要聚焦于施工安全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识别和指标体系构建主要涵盖人-机-环-管框架、脆弱性特征维度框架和外部环境-项目参与方-项目特征框架。未来,可借鉴其他学科领域成熟的脆弱性理论成果,结合土木工程建造系统的特点,构建清晰准确的脆弱性概念与分析框架、探索科学适用的指标体系、深化实际应用与拓展研究。研究系统性梳理了土木工程建造系统脆弱性的研究现状,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土木工程建造系统 分析框架 评价指标与方法 后续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加固法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丽娜 王伟超 丁亚红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18,共4页
对各种预应力加固法的研究及其应用进行了描述,包括预应力纤维复合材料片材、筋材、布材加固法及预应力拉杆加固法、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法、预应力钢绞线加固法、内嵌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加固法,这些加固方法能显著的改善原结构的受力,... 对各种预应力加固法的研究及其应用进行了描述,包括预应力纤维复合材料片材、筋材、布材加固法及预应力拉杆加固法、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法、预应力钢绞线加固法、内嵌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加固法,这些加固方法能显著的改善原结构的受力,有效延迟裂缝的开展,限制裂缝的宽度,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增大结构的抗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化工程裸土抗风蚀扬尘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敏霞 王亚涛 +3 位作者 刘璐 牛双建 康俊亚 房燕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6,共8页
目的 岩土微生物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已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固化土体技术,探究其固化土体的抗风蚀扬尘效果及固化机理。方法 利用巴氏生孢八叠球菌,对比分析微生物固化典型工程裸土建筑渣土和砂土试样和其洒水... 目的 岩土微生物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已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固化土体技术,探究其固化土体的抗风蚀扬尘效果及固化机理。方法 利用巴氏生孢八叠球菌,对比分析微生物固化典型工程裸土建筑渣土和砂土试样和其洒水固化试样,通过风洞试验、表面强度测试、微观结构观测研究微生物固化试样抗风蚀扬尘性能,提出一种新型土壤抑尘措施。结果 根据风洞试验和表面强度测试结果发现:同比条件下,微生物固化试样风蚀质量累计损失远远低于洒水试样的,风洞试验后微生物固化试样表面强度虽有所下降,但其表面强度仍强于洒水试样,试验结果验证了微生物固化工程裸土提升其抗风蚀扬尘的可行性及其显著效能.基于电镜扫描和X射线能谱试验分析显示:渣土和砂土试样经微生物固化后,土颗粒表面和孔隙间均产生大量碳酸钙沉积,有效增强了土颗粒间黏结性能,但CaCO_(3)晶体结构在不同土壤中略有差异,在工程渣土试样中主要为片状结构、在砂土试样中为球状或球状堆积体结构。结论 微生物固化技术有效提升了土壤抗风蚀扬尘性能,且具备良好的时效性,对土壤防尘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化 工程裸土 抗风蚀扬尘 CaC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式Wongawilli开采煤柱系统突变失稳机理及工程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谭毅 郭文兵 赵雁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67-1674,共8页
对于条带式Wongawilli新型减沉开采技术,煤柱失稳直接导致地表沉陷,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采用突变理论和损伤本构方程,建立了采硐间狭窄煤柱和条带煤柱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计算分析了条带式Wongawilli开采煤柱系统工程稳定性及突变... 对于条带式Wongawilli新型减沉开采技术,煤柱失稳直接导致地表沉陷,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采用突变理论和损伤本构方程,建立了采硐间狭窄煤柱和条带煤柱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计算分析了条带式Wongawilli开采煤柱系统工程稳定性及突变影响参数,得出了窄煤柱与条带煤柱的突跳压缩量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与数值模拟验证了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硐狭窄煤柱满足突变失稳的必要条件,其所受载荷、屈服刚度和峰值载荷压缩量决定着突变的发生;当采高在2~6 m变化时,采留宽度比需控制在0.16~0.75,才可保证系统不产生突变失稳。条带煤柱保持稳定则要求其核区率大于17%,在弹塑性区宽度比小于0.21的情况下,条带煤柱可能发生突变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式Wongawilli 煤柱失稳 突变理论 开采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盾构隧道孤石和基岩凸起段的精细化爆破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海霞 崔有权 +4 位作者 陈建福 杨小林 褚怀保 祝杰 陈士海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158,共9页
海域盾构施工中常遇到大粒径孤石和基岩凸起段,通常采用爆破法进行预处理,爆破预处理的效果是盾构机顺利通过的关键。依托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综合考虑海域孤石和基岩凸起段的覆盖层条件、爆破块度控制指标及海洋生物安全控制标准,... 海域盾构施工中常遇到大粒径孤石和基岩凸起段,通常采用爆破法进行预处理,爆破预处理的效果是盾构机顺利通过的关键。依托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综合考虑海域孤石和基岩凸起段的覆盖层条件、爆破块度控制指标及海洋生物安全控制标准,提出了一种盾构隧道孤石和基岩凸起段的精细化爆破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包括:爆破孔网参数设计;炸药单耗、单孔装药量、平均块度尺寸的计算;装药结构及爆破网路设计;爆破块度分布效果预测;考虑生态环境影响进一步优化爆破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爆破预处理后的块度在30 cm以内,满足盾构机推进的块度尺寸要求;盾构机在爆破预处理段能够顺利掘进,与正常段推进参数基本相近。实现了海域盾构隧道孤石和基岩凸起段的精细化、生态化、高效化和安全化爆破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盾构 孤石 基岩凸起段 爆破预处理 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金矿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优化及机理分析
6
作者 王金星 杨涵 +2 位作者 杨小林 陈峰宾 焦华喆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9,共9页
目的针对全尾砂浓密脱水困难、底流质量浓度低等问题,优化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合适的速凝剂,构建试验系统模拟深锥浓密机;以耙架剪切速度、尾砂入料质量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为自变量因素,以底流... 目的针对全尾砂浓密脱水困难、底流质量浓度低等问题,优化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合适的速凝剂,构建试验系统模拟深锥浓密机;以耙架剪切速度、尾砂入料质量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为自变量因素,以底流质量浓度作为研究指标,借助Design-Expert软件设计了29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构建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综合回归模型方差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探究单因素和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底流质量浓度的影响,确定最优絮凝沉降参数;分析絮凝剂及耙架剪切作用机理。结果以分子量为2000万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的浓密试验中,尾砂入料质量浓度是影响底流质量浓度的最显著性单因素,耙架剪切速度和尾砂入料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底流质量浓度的最显著性因素。结论絮凝沉降模型的最优试验参数组合为尾砂入料质量浓度21.24%、耙架剪切速率0.121 r/min、絮凝剂单耗6.73 g/t、絮凝剂溶液质量浓度0.031%,此条件下底流质量浓度为55.28%。在絮凝剂单耗适中的情况下,絮凝剂通过水解形成的高分子链均匀分布在溶液中,可充分吸附尾砂颗粒,单耗过高和过低,都不能充分发挥絮凝剂的架桥作用。耙架剪切对尾砂浓密的机理在于剪切作用能破坏封闭的絮团结构,解放封闭在絮团内部的水,使絮团能结合更多的尾砂颗粒,密度增加,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增加了浓密机的底流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因素交互作用 絮凝沉降模型 浓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工程质量数字化管理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平 张静晓 +2 位作者 李瑚均 李慧 董方雨 《中国铁路》 2023年第5期80-84,共5页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铁路工程建设规模逐步加大、难度逐渐增加,为顺应时代变化,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高铁工程建设,亟须分析当前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数字化系统管理模式,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有效提升质量管理效能。...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铁路工程建设规模逐步加大、难度逐渐增加,为顺应时代变化,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高铁工程建设,亟须分析当前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数字化系统管理模式,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有效提升质量管理效能。在铁路建设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提出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数字化管理要点;从质量体系管理、质量技术管理、质量方法管理、质量红线管理4个方面以及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数据管理多角度出发,提出高铁工程质量数字化管理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提升路径 高速铁路工程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工程质量数字化管理关键要素辨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裕龙 张静晓 +1 位作者 李瑚均 李慧 《中国铁路》 2023年第5期85-89,共5页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为高速铁路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高速铁路工程数字化管理成为研究热点。针对现有数字化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以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为研究对象,将数据引入高铁质量系统管理关键要...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为高速铁路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高速铁路工程数字化管理成为研究热点。针对现有数字化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以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为研究对象,将数据引入高铁质量系统管理关键要素,构建了“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工艺方法-环境-数据”的高速铁路质量系统管理要素的辨识框架,基于该框架识别得到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系统管理关键要素,为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系统数字化管理的提升,尤其是要素辨识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工程 质量管理 要素辨识 文献挖掘 案例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工作面连续采动下动压显现特征与顶板致灾机制研究
9
作者 杜伟 王小军 +4 位作者 李成东 姬梓维 郭佳毫 刘前进 李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5,共10页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连续采动下动压显现与顶板致灾机制问题,以小保当煤矿2^(-2)煤层连续开采下顶板冒漏典型案例为背景,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异常来压前后的支架支护阻力和强动压显现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岩层沉积特征分析、数值模拟、微震...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连续采动下动压显现与顶板致灾机制问题,以小保当煤矿2^(-2)煤层连续开采下顶板冒漏典型案例为背景,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异常来压前后的支架支护阻力和强动压显现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岩层沉积特征分析、数值模拟、微震监测、模型试验、现场勘查等手段,揭示了大采高工作面连续采动顶板致灾机制。结果表明:动压显现在机尾侧更为突出,动压显现前均存在持续性来压,可能伴随相对平静期,临空工作面来压时强度高、范围大;动压显现位置岩层结构表明在横向上岩性、岩层厚度空间交替与急剧变化,在竖向上多层厚硬岩层与薄层不稳定顶板同时发育;连续采动时损伤区横跨多工作面连通,呈现不同层位顶板同步损伤断裂特征;强动压显现集中于机尾,临空一侧损伤和应力增长情况相对突出,呈现损伤破断不均衡性与差异性;连续采动下采空区厚硬顶板结构可再次断裂活化,引发微震事件、顶板动载、高位岩层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压显现 顶板灾害 矿山压力 损伤演化 致灾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建筑地基适宜性及沉降变形计算工程实例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任连伟 周桂林 +3 位作者 顿志林 何停印 杨权威 张敏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22-2932,2940,共12页
基于稳定采空区场地并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建筑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并对采空区地基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判。提出一种适合于采空区地基的荷载影响深度H_(Dz)确定方法,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场地不同区域剩余变形进行预测,提出考虑活化... 基于稳定采空区场地并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建筑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并对采空区地基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判。提出一种适合于采空区地基的荷载影响深度H_(Dz)确定方法,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场地不同区域剩余变形进行预测,提出考虑活化变形、剩余变形、附加变形的采空区建筑地基沉降变形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荷载相同时判别系数越小(0.10σ_(cz)(自重应力)、0.08σ_(cz)、0.07σ_(cz)、0.05σ_(cz)),荷载影响深度越大;判别系数相同时建筑荷载越大,荷载影响深度也随之非线性增大。(2)对于一般采空区地基,宜采用σz(附加应力)=0.10σ_(cz)判别标准确定荷载影响深度;对于复杂采空区地基,宜采用σz=0.05σ_(cz)判别标准确定荷载影响深度。(3)在常规方法上(σ_z=0.20σ_(cz))确定的荷载影响深度H_(DZ-5),对于采空区地基经对比分析,1.4H_(Dz-5)和1.8H_(Dz-5)荷载影响深度可作为一般采空区地基和复杂采空区地基工程设计参考。(4)在不引起活化变形的最高层数建筑荷载下,地表剩余变形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采空区建筑地基沉降变形主要是土层附加压缩变形。(5)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内边缘沉降较大、不均匀沉降明显,不宜作为建设场地;采空区中央沉降较小,没有明显不均匀沉降,宜作为建设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建筑地基 荷载影响深度 沉降计算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M在地下工程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洪波 茹忠亮 张士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6-530,共5页
将支持向量机应用到地下工程可靠性分析中,通过将支持向量机分别与一阶二次矩和蒙特卡洛结合,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构造学习样本,通过支持向量机学习,建立变形与随机变量之间映射关系的支持向量机表达,进... 将支持向量机应用到地下工程可靠性分析中,通过将支持向量机分别与一阶二次矩和蒙特卡洛结合,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构造学习样本,通过支持向量机学习,建立变形与随机变量之间映射关系的支持向量机表达,进而实现隧道极限状态函数及其偏导数的显式表达,从而计算隧道的可靠性指标。该方法避免了传统可靠性分析的缺点。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效率高、结果可靠,对含有大量随机变量的复杂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可靠性分析 支持向量机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高岭土提高水泥基注浆材料在高地温隧道工程中的适应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范利丹 孙亮 +2 位作者 余永强 张纪云 郭佳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8,共8页
为提高水泥基注浆材料在高地温隧道工程的适应性,通过在室内模拟相应温湿度环境,研究了偏高岭土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隔热性。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偏高岭土掺量增加、水胶比减小都会降低浆液析水率、增大浆液的黏... 为提高水泥基注浆材料在高地温隧道工程的适应性,通过在室内模拟相应温湿度环境,研究了偏高岭土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隔热性。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偏高岭土掺量增加、水胶比减小都会降低浆液析水率、增大浆液的黏度,在较小水胶比时温度对析水率的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和水胶比对浆液黏度的影响显著;浆液凝结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水胶比为0.8的浆液在温度高于20℃时,凝结时间随偏高岭土掺量增加不断缩短,对水胶比为1.0的浆液,高温和较低温度下偏高岭土掺量对凝结时间的影响趋势各不同;养护温度达到50℃时,浆液结石体中后期抗压强度出现倒缩;抗压强度随偏高岭土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40℃养护下最佳掺量为8%时,抗压强度最大提高32.2%;随养护温度升高,源于偏高岭土的结石体增强因子先增大后减小,在50℃时达到最高值0.4;浆液胶结强度在30℃时达最高值23.8 MPa;结石体导热系数与养护温度呈线性负相关,偏高岭土的掺加可降低结石体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 偏高岭土 水泥基注浆材料 养护温度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孔口塑性区及其在岩溶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郭佳奇 乔春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在解答圆形孔口弹塑性问题基础上,采用复变函数方法推导椭圆孔口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对比分析表明:该公式计算结果与基于摄动法计算结果相近,但参数较少,且能反应轴对称荷载下状态。针对常见中、小尺度隐伏干溶洞,以隧道周围塑性区和... 在解答圆形孔口弹塑性问题基础上,采用复变函数方法推导椭圆孔口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对比分析表明:该公式计算结果与基于摄动法计算结果相近,但参数较少,且能反应轴对称荷载下状态。针对常见中、小尺度隐伏干溶洞,以隧道周围塑性区和溶洞周围塑性区贯通与否作为中间岩柱稳定性判断标准,基于本文计算椭圆孔口塑性区理论建立隧道与不同方位、形态溶洞间岩柱最小安全厚度力学模型;采用FLAC3D进行数值正交试验,通过对计算结果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基于数值计算的安全厚度预测公式,为验证力学模型提供参考。以宜万线鲁竹坝隧道和五爪观岩溶隧道为例验证2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孔口 塑性区 岩溶隧道 隐伏干溶洞 岩柱最小安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4
作者 徐海宾 邓宗才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7,共5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的耐久性和力学性能。UH-PC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可优化桥梁结构尺寸、增大跨径,在增加承载力、耐久性和寿命周期的同时保持较小的变形。但由于原材料质量和配比的差异及大...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的耐久性和力学性能。UH-PC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可优化桥梁结构尺寸、增大跨径,在增加承载力、耐久性和寿命周期的同时保持较小的变形。但由于原材料质量和配比的差异及大型搅拌设备不成熟等因素,连续制备性能较好的UHPC难度较大,同时相关桥梁设计规范较不完善和实践指导设计的经验较少,另外严格的养护制度制约了桥梁施工方法的灵活选择,导致目前UHPC不能在桥梁中广泛应用。为了促进UHPC大规模应用,简要介绍加拿大和美国2座UHPC桥梁应用情况。随着UHPC制备技术的进步、设计理论的完善,其必将在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超高性能混凝土 材料特性 力学性能 耐久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采空区地基“活化”分级方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任连伟 宁浩 +2 位作者 顿志林 刘德华 杨文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01-413,共13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一些关键线路难免会穿越采空区场地,因此对于高速铁路选线等系列问题,采空区地基“活化”分级需要率先解决。以太焦高速铁路DK259+135.95-DK259+710.00线路段的下伏采空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一些关键线路难免会穿越采空区场地,因此对于高速铁路选线等系列问题,采空区地基“活化”分级需要率先解决。以太焦高速铁路DK259+135.95-DK259+710.00线路段的下伏采空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高速铁路采空区地基“活化”分级评判模型。首先确定了影响高速铁路采空区地基“活化”分级的5个大因素、19个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速铁路采空区地基“活化”分级因素影响度的划分标准,并组合各因素影响度,提出了相对应的高速铁路采空区地基“活化”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因素及评价因子的权重,并通过德菲尔法、模糊统计和隶属函数相结合得出了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同时初步分析了高速铁路采空区地基“活化”分级的典型特征;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段采空区地基进行了“活化”分级,并确定了该段采空区地基为“必活化”。该模型的分级结论符合现场的实际工况,并为后期该段采空区地基采用注浆法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段采空区地基注浆治理后,又对其进行了二次“活化”分级,确定了注浆治理后的高速铁路采空区地基为“不活化”,这为太焦高速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的新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采空区地基 “活化”分级 模糊综合评判 影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竖井深基坑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芮大虎 张长海 +2 位作者 王杨 陈永栓 杨建辉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7-120,共4页
随着盾构法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对盾构竖井深基坑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以指导相关单位采取动态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措施的实施,从而实现快速、安全施工。结合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3#盾构竖井深基坑工程,并... 随着盾构法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对盾构竖井深基坑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以指导相关单位采取动态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措施的实施,从而实现快速、安全施工。结合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3#盾构竖井深基坑工程,并根据该工程地质特点及周边环境等条件;采用工程分解结构法(WBS)对该工程分解;然后应用故障树法(FTA)对该工程的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最后利用综合集成评估方法,计算出该工程风险等级,结果为三级,属较高等级;该评估方法可为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竖井 工程结构分析法 故障树法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细砂地层注浆模型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佳奇 王生 +1 位作者 孟长江 高保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31-337,共7页
注浆法是治理高速铁路沉降病害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了解决杭长客专南昌横岗联络线G316国道框架中桥顶进掌子面细砂地层的沉降与滑坡,研发了可拼装式注浆模型试验系统,搭建了注浆流量监测系统和注浆压力监测系统,开展了粉细砂地层注浆模... 注浆法是治理高速铁路沉降病害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了解决杭长客专南昌横岗联络线G316国道框架中桥顶进掌子面细砂地层的沉降与滑坡,研发了可拼装式注浆模型试验系统,搭建了注浆流量监测系统和注浆压力监测系统,开展了粉细砂地层注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细水泥比水玻璃注浆结实体效果好,更适合加固粉细砂地层。从现场施工注浆量统计可以看出,选取的注浆压力和注浆材料配比满足施工要求,后期掌子面沉降和滑坡得到了遏制。设计装置系统和研究内容为后期类似注浆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细砂 花管注浆 模型试验 流量计 压力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温地下工程支护混凝土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范利丹 徐峰 +3 位作者 余永强 张纪云 孙亮 杨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8-1320,共13页
在系统分析高温对混凝土水化硬化的影响机理以及高温对混凝土结构带来的温度应力、强度和耐久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高地温地下支护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总结了高温对围岩与喷射混凝土黏结强度、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随后分别对矿物掺合料... 在系统分析高温对混凝土水化硬化的影响机理以及高温对混凝土结构带来的温度应力、强度和耐久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高地温地下支护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总结了高温对围岩与喷射混凝土黏结强度、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随后分别对矿物掺合料、轻质骨料、纤维等外掺料在提高混凝土的隔热性以及增强、阻裂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可降低体系早期的水化热,从而降低内外温差所产生的较大收缩以及温度附加应力诱导的微裂缝产生和扩展,以此改善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并提高产生温度负效应的温度阈值;轻质多孔隔热材料引入混凝土可达到较好隔热效果,但往往导致力学性能降低;在掌握高地温对复合支护材料性能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轻质多孔材料、掺合料和纤维材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协同作用,以此达到高温环境中隔热与支护性能的均衡发展。介绍了目前在实验室模拟高地温环境及测试相关性能的实施方法,探讨了深入研究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并对适用于高地温地下工程的支护材料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 导热系数 矿物掺合料 轻质多孔材料 隔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Ⅲ矿区主井工程变形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利 高谦 肖卫国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9,共6页
针对金川Ⅲ矿区主井工程在施工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数值分析,探讨了影响主井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就设计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了进行不稳固段主井的返修加固设计,进行了不同衬砌厚度和不同让压量的数值模拟,由此揭... 针对金川Ⅲ矿区主井工程在施工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数值分析,探讨了影响主井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就设计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了进行不稳固段主井的返修加固设计,进行了不同衬砌厚度和不同让压量的数值模拟,由此揭示井筒稳定性随衬砌厚度和释放位移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深部不稳固段井筒,可加大厚度,并采取适当释放位移达到让压目的,从而适应深部井筒围岩的变形地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井 井筒变形 变形破坏 返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新型加固方法概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亚红 高艳娥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79,共5页
既有混凝土结构受自然环境、使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承载力不足、变形过大等缺陷,国内外研究者针对工程结构受损情况提出了不同的维修加固方法。文章基于承载力加固、使用功能加固及耐久性加固等不同的加固性质,概... 既有混凝土结构受自然环境、使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承载力不足、变形过大等缺陷,国内外研究者针对工程结构受损情况提出了不同的维修加固方法。文章基于承载力加固、使用功能加固及耐久性加固等不同的加固性质,概述了各种新型加固方法的特点及工程应用实例,提出了不同加固性质较为理想的加固方法,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建筑结构 新型加固 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