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烟气的赤泥脱硫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惠萍 靳苏静 +3 位作者 李雪平 庞皓 杨金姬 张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7,共4页
氧化铝赤泥因排放量大、碱性强,很难被大宗利用;而工业烟气因含大量SO2必须经脱硫达标排放.在分析测试中铝河南分公司联合法赤泥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粒径等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法在自行设计的吸收塔1 700 mm×60 mm及... 氧化铝赤泥因排放量大、碱性强,很难被大宗利用;而工业烟气因含大量SO2必须经脱硫达标排放.在分析测试中铝河南分公司联合法赤泥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粒径等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法在自行设计的吸收塔1 700 mm×60 mm及配套装置中,考察了赤泥的液固比、烟气流量、液气比等因素对烟气中SO2吸收率的影响,对比了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液固比7∶1,烟气流量3.6 m3/h,液气比12 L/m3.在此条件下,赤泥吸收烟气中SO2的效率高达95%以上.同时,与热电厂现行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对比,相同条件下赤泥脱硫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赤泥 二氧化硫 工业烟气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MTO/MTP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24-1027,共4页
综述了我国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和丙烯(MTO/MTP)的技术发展,介绍了国内外煤基低碳烯烃的工艺及技术(UOP公司、Mobil公司、Lurgi公司、中国石化、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等)以及我国MTO/MTP工业化装置的技术状况。并根据我国煤基甲... 综述了我国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和丙烯(MTO/MTP)的技术发展,介绍了国内外煤基低碳烯烃的工艺及技术(UOP公司、Mobil公司、Lurgi公司、中国石化、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等)以及我国MTO/MTP工业化装置的技术状况。并根据我国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的工业装置能力及使用技术现状,提出建议:对大型企业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企业行为;煤化工项目的选址要慎重;在建设煤化工项目时,应考虑环境容量及"三废"的销纳和综合利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甲醇 甲醇制烯烃 甲醇制丙烯 乙烯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耦合陶瓷膜过滤处理煤制气废水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卓 袁骋 +3 位作者 程延峰 宋军丽 张潇源 黄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2-86,共5页
构建了臭氧氧化耦合陶瓷膜过滤小试反应器,通过连续流实验进行深度处理煤制气废水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100 mg/L,COD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54.4%和71.1%,出水BOD_5/COD> 0.3,TMP增长缓慢,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反应器HRT的... 构建了臭氧氧化耦合陶瓷膜过滤小试反应器,通过连续流实验进行深度处理煤制气废水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100 mg/L,COD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54.4%和71.1%,出水BOD_5/COD> 0.3,TMP增长缓慢,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反应器HRT的优选时间为40~60 min,延长HRT对COD去除率的提高不显著。曝空气后,COD去除率无明显变化,TMP稍降低但不显著。与pH分别为5和10相比,pH=8时系统C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27.1和20.1个百分点;UV_(254)去除率分别提高提高20.4和6.7个百分点。NaHCO3(羟基自由基清除剂)对照实验证明,系统对COD的去除,除膜过滤(23.5%)和臭氧分子氧化作用外,羟基自由基反应(17.8%~31.9%)也是主要贡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气废水 臭氧氧化耦合陶瓷膜过滤 深度处理 臭氧投加量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管道管理工作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邓联合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3年第6期25-26,共2页
介绍了《压力管道普查登记表》和附表的设计格式 ,及压力管道普查登记的工作实践。分析了目前 ,企业压力管道管理中存在的疑难点 。
关键词 《压力管道普查登记表》 设计格式 设备管理 施工 安装资格 制造资格 竣工图 档案 填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