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新型煤化工项目选择风险浅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雪梅 李长峰 赵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93-396,共4页
针对当前煤化工行业热点项目,从技术的成熟度、经济性、政策方向及工业化进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提出新型煤化工项目发展建议。
关键词 煤制天然气 煤制烯烃 煤制油 煤制乙二醇 一步法制二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煤化工发展趋势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共2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煤化工发展现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对煤化工项目从市场和技术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煤化工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煤化工 市场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石炉尾气生产化工产品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宏建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96-99,共4页
中国每年产生电石炉尾气35亿m3,目前利用集中在锅炉燃烧、烧石灰、焦炭烘干、发电等,这些都是利用电石炉尾气的燃烧热,是一种低端利用。为了解决电石炉尾气污染环境及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根据电石炉尾气的主要成分为CO,提出了将电石炉尾... 中国每年产生电石炉尾气35亿m3,目前利用集中在锅炉燃烧、烧石灰、焦炭烘干、发电等,这些都是利用电石炉尾气的燃烧热,是一种低端利用。为了解决电石炉尾气污染环境及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根据电石炉尾气的主要成分为CO,提出了将电石炉尾气经净化,并经变换等化学反应后生产醋酸、甲酸、光气、合成氨、脂肪醇、甲醇、天然气、乙二醇等化工产品。结果表明:利用电石炉尾气生产化工产品技术可行,经济效益显著,环境效益巨大,尤其是将电石炉尾气的综合利用与现有煤化工相结合,用电石炉尾气替代一部分合成气,电石炉尾气的利用价值将得到大幅提升,利用电石炉尾气生产化工产品可节省煤炭资源,减少大量的CO2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炉尾气 醋酸 甲酸 天然气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煤炭流通领域跨省区上下游合作探讨
4
作者 吴世庆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9,共5页
在对河南省及西北省区煤炭生产、消费分析和优劣势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上游煤炭生产省区所产煤炭在河南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河南如何开展与上游省份的深度合作及如何拓宽与下游用户的合作空间。
关键词 合作 煤炭流通格局 煤炭生产 煤炭消费 煤炭运销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串行供电网络的区域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系统 被引量:27
5
作者 施雄华 郭云川 +3 位作者 金震 杨德印 陈根军 顾全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88-92,共5页
针对实际电网中普遍存在的串行供电网络,提出一种在调度主站实现的区域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简称备自投)系统。该系统综合利用全网信息,有效解决串行供电网络故障时的恢复供电问题。系统能自动识别串行供电变电站数目,并且能处理双回线、... 针对实际电网中普遍存在的串行供电网络,提出一种在调度主站实现的区域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简称备自投)系统。该系统综合利用全网信息,有效解决串行供电网络故障时的恢复供电问题。系统能自动识别串行供电变电站数目,并且能处理双回线、母联分位运行等情况。文中基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区域备自投功能,并利用其调度员培训仿真模块进行区域备自投逻辑测试。系统经过严格的逻辑测试和现场开环测试,已经在永煤电网投入开环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调度主站 故障定位 故障恢复 实时控制 恢复控制 逻辑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瓦斯含量的相对压力测定有效半径技术 被引量:119
6
作者 刘三钧 马耕 +1 位作者 卢杰 林柏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15-1719,共5页
针对现有煤层瓦斯有效抽放半径测定方法实用性差的问题,基于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抛物线方程关系,推导出瓦斯压力变化与瓦斯抽采率的关系,发明了基于瓦斯含量的相对压力测定有效半径技术。利用瓦斯压力随抽放时间的变化情况确定煤层瓦... 针对现有煤层瓦斯有效抽放半径测定方法实用性差的问题,基于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抛物线方程关系,推导出瓦斯压力变化与瓦斯抽采率的关系,发明了基于瓦斯含量的相对压力测定有效半径技术。利用瓦斯压力随抽放时间的变化情况确定煤层瓦斯抽放半径与抽放时间的关系,进而确定抽放钻孔间距、抽放时间等抽放参数,避免了在设计抽放钻孔过程中出现抽放空白带和钻孔的无效重叠,提高了煤层瓦斯的抽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含量 相对压力 有效半径 抽放 抽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岩—煤储层缝网改造增透抽采瓦斯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耕 苏现波 +3 位作者 蔺海晓 郭红玉 陶云奇 刘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3-60,共8页
现行的储层改造工艺仅适用于硬煤,对软煤则无能为力,这是造成我国煤层气产业化难以取得突破的主因这一,探索一种实现各类储层强化增透的普适性技术是当务之急。为此,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水力压裂过程中径向... 现行的储层改造工艺仅适用于硬煤,对软煤则无能为力,这是造成我国煤层气产业化难以取得突破的主因这一,探索一种实现各类储层强化增透的普适性技术是当务之急。为此,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水力压裂过程中径向引张、周缘引张和剪切裂缝等多级、多类裂缝形成的力学机制,揭示了围岩—煤储层缝网改造的增透机理。结果表明:水平井分段多簇射孔压裂、水力喷射分段压裂、四变压裂以及一些辅助措施是实现缝网改造的有效技术途径,尤其是四变压裂使得煤层气垂直井和丛式井的缝网改造成为现实。结论认为:围岩抽采层缝网改造技术以钻井施工安全、可改造性强、抗应力敏感和速敏能力强、适合于任何煤体结构煤储层为特点,因而具有显著的优势;该技术除了在围岩水敏性极强、富水性强的条件下使用尚有局限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煤层气地面开采和煤矿井下抽采成功的工业性试验表明,所构建的围岩—煤储层缝网改造理论和技术体系,将作为一种广普性的增透措施在我国煤层气井地联合抽采领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瓦斯 顶底板 围岩抽采层 缝网改造 增透机理 四变压裂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矿井瓦斯抽采空白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刘军 王兆丰 +1 位作者 李学臣 康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9-61,87,共4页
为了解决煤矿瓦斯抽采过程中,抽采钻孔有效影响范围随时间不断变化,煤与瓦斯突出效果检验指标经常超限等问题,研究了抽采时间、钻孔间距和瓦斯抽采有效影响半径的关系,发现延长抽采时间和缩短抽采钻孔布置间距等2种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抽... 为了解决煤矿瓦斯抽采过程中,抽采钻孔有效影响范围随时间不断变化,煤与瓦斯突出效果检验指标经常超限等问题,研究了抽采时间、钻孔间距和瓦斯抽采有效影响半径的关系,发现延长抽采时间和缩短抽采钻孔布置间距等2种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抽采区域的突出危险性,但是延长抽采时间可能会造成采、掘、抽失衡。因此,针对九里山煤矿的煤层赋存条件,在突出煤层中加密了抽采钻孔布置,将抽采钻孔布置间距由传统的2倍抽采有效影响半径缩短为槡2倍,结果表明:缩短抽采钻孔布置间距可有效消除抽采空白带,降低效检指标超标率,预防和消除在掘进过程中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提高巷道掘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矿井 瓦斯抽采 钻孔布置 抽采时间 有效影响半径 空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瓦斯抽放封孔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8
9
作者 殷文韬 刘明举 +1 位作者 温志辉 孟全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3,共3页
文章以鹤壁八矿为研究背景,比较和研究了几种常见的封孔工艺,并结合现场条件采用了套孔封孔方法,改进了封孔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套孔封孔后,保证了封孔质量,有效提高了瓦斯抽放浓度。
关键词 煤层 瓦斯 封孔工艺 套孔封孔 抽放浓度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瓦斯煤孔隙率和有效应力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陶云奇 许江 +1 位作者 彭守建 袁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417-3422,共6页
以孔隙率基本定义和力学平衡原理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由煤层瓦斯的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温度效应的热胀冷缩和煤体骨架受孔隙瓦斯压力的压缩共同引起的本体变形,建立了在压缩条件下(扩容前)的含瓦斯煤孔隙率动态演化模型和以吸附热力学参... 以孔隙率基本定义和力学平衡原理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由煤层瓦斯的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温度效应的热胀冷缩和煤体骨架受孔隙瓦斯压力的压缩共同引起的本体变形,建立了在压缩条件下(扩容前)的含瓦斯煤孔隙率动态演化模型和以吸附热力学参数及瓦斯压力表达的有效应力方程,并分别根据现场实测孔隙率数据和含瓦斯煤三轴应力试验数据,对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资料和试验结论一致性较好,理论模型拟合精度较好,误差不大,所得结论对煤层气开采和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孔隙率 有效应力 温度 瓦斯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甲醇汽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穆仕芳 尚如静 +1 位作者 魏灵朝 蒋元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6,共5页
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状况,甲醇作为汽车替代燃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阐述了甲醇汽油作为替代能源存在的重要意义,结合目前我国的应用现状就甲醇汽油推供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围绕燃料稳定性、防... 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状况,甲醇作为汽车替代燃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阐述了甲醇汽油作为替代能源存在的重要意义,结合目前我国的应用现状就甲醇汽油推供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围绕燃料稳定性、防腐抗溶胀、尾气排放等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对甲醇汽油下一步的研发重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汽油 研究 应用 现状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安全行为的预控方法 被引量:30
12
作者 张江石 傅贵 +2 位作者 郭启明 何毓俊 吴继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73-377,共5页
为更有效预防不安全行为,研究中采用SCAP企业安全文化在线分析系统、便携式安全认知与行为数据采集仪等,抽样测试了某煤矿140名样本员工,并利用SPSS17.0和LISREL 8.80处理取得的数据。数据显示:对该企业来说,技术设备水平、安全管理方... 为更有效预防不安全行为,研究中采用SCAP企业安全文化在线分析系统、便携式安全认知与行为数据采集仪等,抽样测试了某煤矿140名样本员工,并利用SPSS17.0和LISREL 8.80处理取得的数据。数据显示:对该企业来说,技术设备水平、安全管理方式、隐患识别、隐患容忍等均对员工不安全行为具有直接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0,-0.22,0.20和0.24;和预计不同的是,安全理念没能对行为状况发生显著影响,而是通过改善隐患识别(0.53)和隐患容忍(0.18)施以间接影响。结果表明:该企业应通过大力提升技术设备、研究和改善个体安全行为能力、采用符合各自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树立先进的安全理念等途径预控不安全行为,但对安全理念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应急于求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行为 事故预防 预控模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覆岩破坏高度实测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许延春 李振华 +2 位作者 贾安立 丁鑫品 徐高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23,共3页
赵固一矿首采面上覆松散层厚大于518 m,基岩厚小于80 m,为获得开采后覆岩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合理确定工作面开采上限,采用地面钻孔观测法对该首采面覆岩的破坏高度进行了观测,并对钻孔设计、钻孔施工和"两带"高度判别... 赵固一矿首采面上覆松散层厚大于518 m,基岩厚小于80 m,为获得开采后覆岩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合理确定工作面开采上限,采用地面钻孔观测法对该首采面覆岩的破坏高度进行了观测,并对钻孔设计、钻孔施工和"两带"高度判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观测结果表明:该首采面垮落带发育高度为13.1 m,垮采比为3.85,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大于29.2 m,裂采比大于8.59,该结果与相似模拟试验值和数值模拟值基本吻合,相互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薄基岩 垮落带 导水裂缝带 地面钻孔观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瓦斯流态的抽放半径确定方法 被引量:81
14
作者 马耕 苏现波 魏庆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1-504,共4页
根据雷诺数把瓦斯从煤层中产出的流态划分为4类:扩散、低速非线性渗流、线性渗流和高速非线性渗流.在线性渗流区可采用达西定律计算抽放半径;在低速非线性渗流区可根据储层压力和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抽放半径.采用该方法对安阳红岭煤矿抽... 根据雷诺数把瓦斯从煤层中产出的流态划分为4类:扩散、低速非线性渗流、线性渗流和高速非线性渗流.在线性渗流区可采用达西定律计算抽放半径;在低速非线性渗流区可根据储层压力和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抽放半径.采用该方法对安阳红岭煤矿抽放半径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流态 抽放半径 储层压力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铝粉煤灰精细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胡勤海 张辉 +3 位作者 白光辉 徐鹏 王占修 朱建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13-1617,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高铝粉煤灰精细化利用研究进展。在总结高铝粉煤灰性质的基础上,归纳概括了目前精细化利用的主要工艺方法:石灰石烧结法、酸溶出法、碱溶出法、酸碱联合法。介绍了4种方法的主要工艺实现途径、主要产品以及研究现状,并...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高铝粉煤灰精细化利用研究进展。在总结高铝粉煤灰性质的基础上,归纳概括了目前精细化利用的主要工艺方法:石灰石烧结法、酸溶出法、碱溶出法、酸碱联合法。介绍了4种方法的主要工艺实现途径、主要产品以及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改进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精细化利用 氧化铝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英、澳职业安全健康业绩指标及对我国借鉴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傅贵 邓宁静 +2 位作者 张树良 薛志俊 巩春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3-109,共7页
基于我国安全生产统计及业绩指标体系发展现状,研究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的职业安全健康统计指标体系,为我国完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提供借鉴。研究得出,美、英、澳3国的职业伤亡统计以工作单位为统计范围,国家统计部门定期汇总、公布因... 基于我国安全生产统计及业绩指标体系发展现状,研究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的职业安全健康统计指标体系,为我国完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提供借鉴。研究得出,美、英、澳3国的职业伤亡统计以工作单位为统计范围,国家统计部门定期汇总、公布因工作原因造成的死亡、伤害或职业病数据。统计指标使用死亡人数、可记录伤害人次数、损失工作日数及相应的比率等。认为我国应明确职业安全健康统计范围、统计边界、统计对象,以利于准确评估安全生产业绩;建立可记录伤害和损失工作日天数统计标准,改革安全生产统计指标,以满足行业通用、国际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安全健康 统计指标 中外对比 事故率 损失工作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煤岩层瓦斯压力测定新技术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三钧 薛志俊 林柏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7-100,共4页
针对含水煤岩层瓦斯压力测定成为难题的现状,分析含水煤岩层瓦斯和水压平衡的关系,发现上行孔先排水后排气、下行孔先排气后排水的规律,利用重力学的相关知识,应用把水放出来的设计,发明上行孔煤层瓦斯测压水压剔除仪和下行孔煤层瓦斯... 针对含水煤岩层瓦斯压力测定成为难题的现状,分析含水煤岩层瓦斯和水压平衡的关系,发现上行孔先排水后排气、下行孔先排气后排水的规律,利用重力学的相关知识,应用把水放出来的设计,发明上行孔煤层瓦斯测压水压剔除仪和下行孔煤层瓦斯测压水压剔除仪。现场试验表明:煤层瓦斯测压水压剔除仪能把测压孔中的水放出来,消除水压对瓦斯压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煤岩层 瓦斯测压 平衡关系 放水 水压剔除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巷道底板卸压槽防治底鼓的机理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杨青松 高明仕 +1 位作者 刘波涛 雷喜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1,共3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高地应力巷道的底鼓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这种现状,根据"强弱强结构"原理深入分析了底板中部卸压槽支护技术机理,在巷道围岩高强度支护的基础上,采用了底板中部卸压槽支护技术解决高地应力巷道底鼓问...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高地应力巷道的底鼓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这种现状,根据"强弱强结构"原理深入分析了底板中部卸压槽支护技术机理,在巷道围岩高强度支护的基础上,采用了底板中部卸压槽支护技术解决高地应力巷道底鼓问题。由于底板中部卸压槽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困难,在巷道卸压支护中很少应用,为了解决施工问题,底板中部卸压槽采用了"二次爆破"技术,并优化技术施工方案,平行作业,保障了施工进度,成功解决了底板中部卸压槽的施工难题。现场工业试验表明,高应力巷道周围岩体的变形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采用卸压槽支护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应力巷道底臌问题,维护了巷道的稳定性,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巷道 底鼓 卸压槽 强弱强结构 二次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巷道瓦斯分布数值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高建良 徐昆伦 吴妍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4,共7页
根据局部通风流场特点确定适合矿井局部通风掘进巷道工作面瓦斯与风流质量交换的数学模型,在近壁面使用标准壁面函数法解决近壁面的流动,在湍流充分发展区,使用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讨论考虑巷道支护的情况下壁面粗糙度的影响,确定... 根据局部通风流场特点确定适合矿井局部通风掘进巷道工作面瓦斯与风流质量交换的数学模型,在近壁面使用标准壁面函数法解决近壁面的流动,在湍流充分发展区,使用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讨论考虑巷道支护的情况下壁面粗糙度的影响,确定矿井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模型网格划分的方法、掘进头瓦斯涌出的边界条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对掘进工作面的风流与瓦斯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不同瓦斯涌出量情况下掘进巷道工作面风流分布和瓦斯浓度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瓦斯涌出量和风速对流场分布有影响,随着瓦斯涌出量的增大和风速的降低,瓦斯对流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实验 流场 掘进巷道 瓦斯浓度 瓦斯源项 瓦斯积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打标中振镜几何畸变误差多项式拟合校正 被引量:12
20
作者 彭留永 王宣雅 +1 位作者 周建涛 裴红星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1-604,共4页
为了消除激光打标系统中由2维振镜物镜前扫描引起的打标点几何畸变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在振镜扫描角度(α,β)理想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用打标点坐标(x,y)表示的补偿(α,β)误差的拟合多项式,从而对... 为了消除激光打标系统中由2维振镜物镜前扫描引起的打标点几何畸变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在振镜扫描角度(α,β)理想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用打标点坐标(x,y)表示的补偿(α,β)误差的拟合多项式,从而对激光打标点的畸变误差进行了校正。通过校正,可以将激光打标点的最大几何畸变误差由3.2mm降至20μm以内,且计算量小、速度快。结果表明,该误差校正算法可以满足高速、高精度激光打标的需要;同时可通过改变物镜焦距计算出新的补偿公式,以应用于不同参量的激光打标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打标 多项式拟合 2维振镜 误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