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ACS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水平 魏春梅 +3 位作者 刘改秀 王丽娜 孔祥生 范丙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0-102,106,共4页
ACC合成酶(ACS)是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为了明确牡丹ACC合成酶基因的结构,基于报道的牡丹ACScDNA(DQ337250)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PCR扩增引物,以洛阳红牡丹(Paeonia suffuticosa Andr.)新鲜叶片总DNA为模板,用高保真DNA聚合酶KOD-Plus... ACC合成酶(ACS)是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为了明确牡丹ACC合成酶基因的结构,基于报道的牡丹ACScDNA(DQ337250)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PCR扩增引物,以洛阳红牡丹(Paeonia suffuticosa Andr.)新鲜叶片总DNA为模板,用高保真DNA聚合酶KOD-Plus成功地扩增出长度约为2 200bp的PCR产物;用pMD18-T载体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表明,牡丹ACS基因序列全长2 251bp,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剪接位点均为保守的5′供位GU与3′受位AG模式,4个外显子分别居于1-174、267-398、483-643、1 240-2 251bp;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其登录号为FJ769773;牡丹ACS蛋白由492个氨基酸组成,与苹果、枇杷、西洋梨、天竺葵等ACS的相似性达74%~76%;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牡丹ACS蛋白的分子量为54.9kD,等电点为6.8,是一个定位于细胞质的不稳定的非分泌亲水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ACC合成酶基因 基因序列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秋季露地促成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忠敏 《古今农业》 1990年第1期156-161,共6页
牡丹(PacD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花,已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牡丹冬季熏花在春节开放,唐代已有之,至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曾具体地记述了熏花技术。以后,熏花技术经过不断摸索、渐趋完善。但... 牡丹(PacD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花,已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牡丹冬季熏花在春节开放,唐代已有之,至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曾具体地记述了熏花技术。以后,熏花技术经过不断摸索、渐趋完善。但使牡丹在元旦、“十一”等节日应时开花,则是近代的事情,这实际上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对牡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成栽培技术 摘叶 催花 传统名花 洛阳红 胡红 凤丹 青龙卧墨池 荷莲 花芽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收期对芍药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水平 魏春梅 +2 位作者 王焰 吕明 范丙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5-117,121,共4页
适期采收是芍药切花采后保鲜的关键技术。为确定芍药切花的最适采收期,以西施面芍药为材料,研究了采收期对芍药切花的瓶插寿命、开放寿命、切花花径、鲜质量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Ⅱ级(松瓣期)采收的芍药切花瓶插寿命及开放寿命均优于... 适期采收是芍药切花采后保鲜的关键技术。为确定芍药切花的最适采收期,以西施面芍药为材料,研究了采收期对芍药切花的瓶插寿命、开放寿命、切花花径、鲜质量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Ⅱ级(松瓣期)采收的芍药切花瓶插寿命及开放寿命均优于Ⅲ(转色期)和Ⅳ级(暄蕾期)花,尽管切花花径略小于Ⅲ和Ⅳ级花,但其观赏价值并未明显降低;保鲜液(2%蔗糖+200mg/L 8-羟基喹啉+1mol/L硫代硫酸银)对于增大切花花径、延缓并减少切花鲜质量损失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采收期 切花 保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