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断块油藏同井采注水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杰 史敬华 +1 位作者 李元如 闵章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90,97,共3页
针对小断块油藏开采存在的建站注水不经济、注采井网不完善、采收率低等问题,研究应用了同井采注水工艺技术,形成了采上注下的工艺方案,并在南阳新庄油田B167断块配套实施了新的注水工艺。应用情况表明,该区块3口停产井得到重新利用,区... 针对小断块油藏开采存在的建站注水不经济、注采井网不完善、采收率低等问题,研究应用了同井采注水工艺技术,形成了采上注下的工艺方案,并在南阳新庄油田B167断块配套实施了新的注水工艺。应用情况表明,该区块3口停产井得到重新利用,区块日产油量由4.7t提高到13.4t,升幅达到185%,对应油井液面平均提升156.6m,区块含水质量分数下降17.4%,改善了自然产能低的生产状况。该工艺技术为小断块油藏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注水开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断块油藏 同井采注水 采上注下 电潜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店油田地层水钻井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薛建国 邱建君 +2 位作者 刘魁威 陈新安 孙中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45,48,共4页
张店油田地层亏空严重,储层水敏性强,同时岩性破碎,提出用地层水配制钻井液,以期通过提高钻井液与储层的配伍性来达到保护油层的效果。但张店油田地层水矿化度为7707~20331 mg/L,不利于基浆的配制和钻井液的胶体稳定性。通过室内实验,... 张店油田地层亏空严重,储层水敏性强,同时岩性破碎,提出用地层水配制钻井液,以期通过提高钻井液与储层的配伍性来达到保护油层的效果。但张店油田地层水矿化度为7707~20331 mg/L,不利于基浆的配制和钻井液的胶体稳定性。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了张店油田地层水钻井液体系,并进行了5口井的现场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地层水钻井液体系能满足钻井工艺要求,抑制地层遣浆效果好,井径规则,起下钻无遇阻遇卡现象,并满足了油层保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盐水钻井液 钻井液配方 防止地层损害 张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304区块水平井钻井完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邱建君 刘霞 +3 位作者 孙中伟 陈新安 向秀珍 张玲霞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88,118,共3页
由于泌304区块地层结构成熟度低,岩性较疏松,钻井过程中出现场井壁不稳定、漏失和油气层损害严重等问题,结合该区块两口水井钻遇储层特点和钻井工艺要求开展了水平井钻井完井液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FST-Ⅱ主处理剂复配形成的混油... 由于泌304区块地层结构成熟度低,岩性较疏松,钻井过程中出现场井壁不稳定、漏失和油气层损害严重等问题,结合该区块两口水井钻遇储层特点和钻井工艺要求开展了水平井钻井完井液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FST-Ⅱ主处理剂复配形成的混油防塌非渗透钻井完井液体系流变性、润滑性好,封堵承压能力强(形成膜可承压16~26 MPa),渗透率恢复值高(92%~93.33%)。应用效果表明,两口未出现井下复杂故障,井壁稳定,钻井施工顺利,油层保护效果好,安平1井初始日产油30.9 t,安平2井初始日产油25.7 t,达到了水平井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渗透钻井液 地层承压能力 封堵 油层保护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纳米聚硅乳液体系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余庆中 郑楠 +5 位作者 宋娟 毛为成 司玉梅 赵林 吴慧敏 李小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制备了具有水分散性的疏水纳米聚硅,以水作为携带剂代替常规的有机分散剂,并将其用于低渗油田注水井的降压增注。通过分析宝浪油田储层孔喉特征,确定纳米聚硅的匹配粒径为10 20 nm。纳米聚硅乳液澄清透明,通过研究其分散性和稳定性,确... 制备了具有水分散性的疏水纳米聚硅,以水作为携带剂代替常规的有机分散剂,并将其用于低渗油田注水井的降压增注。通过分析宝浪油田储层孔喉特征,确定纳米聚硅的匹配粒径为10 20 nm。纳米聚硅乳液澄清透明,通过研究其分散性和稳定性,确定水基纳米增注液配方为1.75‰纳米聚硅、2‰助分散剂。水基纳米聚硅乳液可使岩石表面由亲水性变为强疏水性,接触角由23.7°增至131.8°。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经水基纳米聚硅处理后,水相渗透率平均提高40%。对注污水或油转注的欠注井实施纳米聚硅増注前,进行酸化预处理可取得较好的增注效果。在宝浪油田5口井进行现场试验,增注有效率达80%,有效期可达一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水基纳米聚硅 乳液 降压增注 宝浪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工具旋转动密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毅 张晓东 +2 位作者 张明 周权 王海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77,5,共3页
超深井钻井工具中旋转动密封的可靠性和寿命极大地影响钻井效率的提高,超深井工况中的高温、高压、振动和钻井液介质都对动密封的寿命提出严峻的考验,文章概述了石油钻井领域动密封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压力平衡系统的原理和... 超深井钻井工具中旋转动密封的可靠性和寿命极大地影响钻井效率的提高,超深井工况中的高温、高压、振动和钻井液介质都对动密封的寿命提出严峻的考验,文章概述了石油钻井领域动密封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压力平衡系统的原理和国内外旋转动密封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同的地层温度提出钻井领域旋转动密封的发展方向,首次提出超高压多级可控动密封的概念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旋转动密封 高温高压 压力平衡 多级可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庄储层疏松砂岩岩心制作新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邱建君 魏春禺 陈新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0-131,共2页
针对新庄疏松砂岩储层没有成形岩心无法进行油气层保护室内评价的现状,介绍了制作疏松砂岩岩心的技术思路、制作条件及制作方式对岩心孔渗特性的影响,天然人造岩心制备程序和压制压力的确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庄岩样进行先洗油处理,采用... 针对新庄疏松砂岩储层没有成形岩心无法进行油气层保护室内评价的现状,介绍了制作疏松砂岩岩心的技术思路、制作条件及制作方式对岩心孔渗特性的影响,天然人造岩心制备程序和压制压力的确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庄岩样进行先洗油处理,采用分次装砂、连续压制5min的压制方式,选用7.0MPa或10.5MPa的压制压力,压制的岩心的孔渗参数与实际地层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岩心制作 油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固定液力丢手堵水工艺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姬建国 姬红晓 +2 位作者 马旭 刘海玲 陈俊国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9-99,103,共2页
针对油井经多次卡堵水或其它原因造成套管壁增大后,液力卡瓦式封隔器在下入到设计位置坐封时打滑无法坐封的问题,研究设计了Y341-115无卡瓦封隔器及Y341-115A软固定密封器,工具最大外径115mm,能够在内径121-124mm套管井实现封堵,现场应... 针对油井经多次卡堵水或其它原因造成套管壁增大后,液力卡瓦式封隔器在下入到设计位置坐封时打滑无法坐封的问题,研究设计了Y341-115无卡瓦封隔器及Y341-115A软固定密封器,工具最大外径115mm,能够在内径121-124mm套管井实现封堵,现场应用5口井,工艺成功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固定 分层堵水 无卡瓦封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双季铵盐分子沉积膜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瑞 曾美婷 +3 位作者 何龙 黄雪莉 刘耀宇 李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9-463,共5页
分子沉积膜驱油剂(MD膜驱剂)作为一种新兴纳米材料驱油体系,可有效提高驱油效率。本文选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环氧氯丙烷和三乙胺为原料,合成出分子沉积膜驱油用的单分子双季铵盐体系,测定了MD膜驱剂的黏度、阳离子度、表面张力及其接... 分子沉积膜驱油剂(MD膜驱剂)作为一种新兴纳米材料驱油体系,可有效提高驱油效率。本文选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环氧氯丙烷和三乙胺为原料,合成出分子沉积膜驱油用的单分子双季铵盐体系,测定了MD膜驱剂的黏度、阳离子度、表面张力及其接触角等,并通过动态驱油试验对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合成的MD膜驱剂性能稳定,体系黏度均在1.11 mPa·s左右;当浓度为800 mg/L时阳离子度达到71.73%,此时在砂岩表面的吸附性能最好;MD膜驱剂可使润湿性发生转变,将亲油表面载玻片(98.70°)转变为弱亲油(85.31°),使水湿表面载玻片(58.1°)亲水性增强(45.58°)。MD膜驱剂能驱替出水驱未能采出的原油,水驱转为分子沉积膜驱后,驱油效率由42.55%上升到48.29%,而直接进行分子沉积膜驱后,驱油效率高达54.81%,相较于水驱后分子膜接替驱油,直接进行分子膜驱油能够获得更高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 驱油 润湿性 砂岩储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纳米纤维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杨 唐善法 +1 位作者 樊英凯 胡睿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80-1784,共5页
以磺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剂,通过添加有机醇NA、纤维素纳米纤维构筑出一种耐温清洁压裂液,研究了耐温增稠机理,并评价了清洁压裂液的性能。结果表明,有机醇NA和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加入使得溶液胶束尺寸增大,微观结构排列更加紧密复杂,... 以磺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剂,通过添加有机醇NA、纤维素纳米纤维构筑出一种耐温清洁压裂液,研究了耐温增稠机理,并评价了清洁压裂液的性能。结果表明,有机醇NA和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加入使得溶液胶束尺寸增大,微观结构排列更加紧密复杂,耐温性显著提升。在100℃、170 s^(-1)下,清洁压裂液黏度在20 mPa·s以上,具有配制工艺简单、耐温抗剪切性能好、黏弹性强、携砂性能好、对岩心伤害小等优点,破胶后残液表面张力低(<30 mN/m),符合矿场施工需求,具有应用于中高温油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耐温 清洁压裂液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桓山 胡望水 +3 位作者 李涛 李亦博 卢丹阳 刘国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4,共13页
分析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是储层研究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 分析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是储层研究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结合分形理论,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讨论了孔喉结构和非均质性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储层储集空间主要由微纳米级孔隙贡献,孔隙连通性较差,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50~0.500μm;孔喉结构非均质性较强,分形维数分布在2.65~2.90;流体可动性较差,可动流体饱和度分布在16.68%~51.74%,可动流体多分布在中孔和小孔内。研究区长7段储层可分为3类:从Ⅰ类到Ⅲ类储层,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发育变少,孔隙连通性变差,孔喉尺寸变小,较大孔喉变少,非均质性变强,流体可动性变差,中孔和大孔内可动流体含量趋于降低,可动流体倾向于在小孔内赋存。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油气采收率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段 致密砂岩储层 孔喉结构 非均质性 可动流体饱和度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碘化镉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马庆霞 张忠智 +3 位作者 苗建生 关迎春 肖盟 关月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80-82,共3页
采用淀粉-碘化镉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浓度,确定最佳测定条件为:醋酸钠缓冲溶液pH值5.0、溴代反应时间10 min、溴水/KBr加入量1 mL;并探讨了淀粉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浓度为5.0 g.L-1时,测定结果较好。
关键词 淀粉-碘化镉法 聚丙烯酰胺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装式井下工具试验井口拉压扭系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宏杰 栾中伟 +3 位作者 徐群 周文玉 袁燕丽 尚春民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0,共3页
为了配合井下工具常温试验井和高温油气浸试验井系统完成封隔器的机械坐封、解封、下井管柱的举升和拆装等典型井口操作任务,配套研发了吊装式井下工具试验井口拉压扭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液压源、液压管路、系统主机等组成,采用液压控制... 为了配合井下工具常温试验井和高温油气浸试验井系统完成封隔器的机械坐封、解封、下井管柱的举升和拆装等典型井口操作任务,配套研发了吊装式井下工具试验井口拉压扭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液压源、液压管路、系统主机等组成,采用液压控制原理,数控操作方式,改传统轨道式结构为吊装式结构,具有工作稳定、操作简单、质量轻、易于吊装、可与多种标准井口对接等特点。试验与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转良好,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工具 井口拉压扭系统 吊装式 数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区块超深水平井钻井液优选与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常洪超 苏光 +3 位作者 刘中信 程波 张朝霞 程金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2,140,共5页
塔河油田托甫台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卡普沙良群组地层稳定性差,井壁失稳严重,井下故障较多。通过分析该区块的地质特点和井壁失稳原因,结合超深水平井对钻井液的特殊要求,优选出适用于TP237H井的钻井液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现场维护... 塔河油田托甫台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卡普沙良群组地层稳定性差,井壁失稳严重,井下故障较多。通过分析该区块的地质特点和井壁失稳原因,结合超深水平井对钻井液的特殊要求,优选出适用于TP237H井的钻井液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现场维护处理措施。实钻表明,该井二开使用的强抑制钾基聚合物钻井液、钾钙基聚磺硅醇复合防塌钻井液,解决了该区块上部地层易分散,钻井液流变性差,中部白垩系棕红色泥岩、膏质泥岩吸水膨胀缩径、坍塌、阻卡等施工难题,实现了井壁稳定。三开聚磺多元复合防塌钻井液有效抑制了下部井眼的剥落垮塌和井径扩大,提高了二叠系地层的承压能力。四开低渗透聚磺混油钻井液采用液、固体润滑剂复配,降低了摩阻和扭矩,实现了深部地层小井眼水平段的快速钻进,达到了优质、安全、顺利和保护油气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平井 抗高温 封堵防塌 井眼净化 钻井液 TP237H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固井用弹簧式水力促动底部循环地锚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武锋 张君亚 +2 位作者 牛桂丽 邓新华 张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8,共3页
针对河南油田松软地层预应力固井时地锚嵌入地层稳定性差、抗拉力不足及下套管遇阻后不能循环等问题,研制了弹簧式水力促动底部循环预应力地锚。设计的环形节流装置、偏置式滑块机构,使该型双级地锚具有底部循环、锚爪单向转动等特点。... 针对河南油田松软地层预应力固井时地锚嵌入地层稳定性差、抗拉力不足及下套管遇阻后不能循环等问题,研制了弹簧式水力促动底部循环预应力地锚。设计的环形节流装置、偏置式滑块机构,使该型双级地锚具有底部循环、锚爪单向转动等特点。该地锚下套管中途可循环,下套管到位后即可循环提拉预应力,保证了准确定位,实现了不憋压打开地锚,现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性高。采用6只锚爪分2级错位分布,有利于套管居中,提拉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地层 预应力 底部循环 地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洗井酸化封隔器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家明 吴太平 +1 位作者 吴荷香 马旭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06,共2页
酸化是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所用的酸化封隔器在施工后反洗井比较困难,残酸不易排除,直接影响酸化效果。为此,研制了可洗井酸化封隔器,设计有独特的洗井开关结构,酸化后反洗井时洗井开关打开,形成反洗通道,从根本上解... 酸化是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所用的酸化封隔器在施工后反洗井比较困难,残酸不易排除,直接影响酸化效果。为此,研制了可洗井酸化封隔器,设计有独特的洗井开关结构,酸化后反洗井时洗井开关打开,形成反洗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酸化后的反洗井问题。到2 0 0 3年底为止,共现场应用32口井,工艺成功率10 0 % ,有效率10 0 %。累计增产原油3198t、增注19.86×10 4m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洗井 酸化封隔器 研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聚泵的研制与应用
16
作者 马旭 张文生 +3 位作者 陈平 吴太平 刘花军 吴荷香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5期67-68,共2页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油田高效持续稳产的重要措施,在油田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大,对于抽油机井,随着采出液含聚浓度升高出现杆管偏磨、断脱及脱节器损坏等现象,导致油井有效生产时率下降、检泵周期大幅度缩短、管杆材料消耗急剧增加。针对上...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油田高效持续稳产的重要措施,在油田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大,对于抽油机井,随着采出液含聚浓度升高出现杆管偏磨、断脱及脱节器损坏等现象,导致油井有效生产时率下降、检泵周期大幅度缩短、管杆材料消耗急剧增加。针对上述聚驱抽油机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抽聚泵的研制,经现场应用,实现延长其自身的检泵周期一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聚泵 聚合物驱工艺 脱节器 抽油机 聚合物 凡尔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服役条件下P110H套管钢的剩余强度
17
作者 杨军虎 马海 +4 位作者 王海娟 胡英才 杨康敏 周旋 魏文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42-145,148,共5页
油气井管柱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发生材料强度的折减,服役时间影响剩余强度将对井筒安全产生显著的影响。选取P110H热采专用套管材料,对其进行高温时效与低周疲劳的服役损伤加载,之后再进行拉伸试验,从而获得材料在损伤后的剩余强... 油气井管柱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发生材料强度的折减,服役时间影响剩余强度将对井筒安全产生显著的影响。选取P110H热采专用套管材料,对其进行高温时效与低周疲劳的服役损伤加载,之后再进行拉伸试验,从而获得材料在损伤后的剩余强度。研究表明,高温时效与低周疲劳服役均造成剩余强度的降低,下降规律呈现指数函数特性,高温时效使最终强度损失约10%,低周疲劳影响的剩余强度在稳定阶段仍持续降低。损伤机制表明,高温时效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强化能力降低,低周疲劳使晶内位错分布不均导致晶粒不稳定,两种损伤方式的作用机制相互独立。高温时效后损伤与低周疲劳损伤线性叠加后的剩余强度可作为强度的工程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强度 高温时效 低周疲劳 损伤机理 套管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炮眼封隔器的研制与应用
18
作者 马旭 姬建国 吴太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88,共2页
目前进入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的河南东部老油田,堵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层内油、水层段相间,井段连续射孔,无法分层,常规堵水作业无法实施。现有的堵水封隔器不能满足层内、薄夹层堵水,主要表现在不仅无法封堵连续射孔段炮眼;而且不能避免... 目前进入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的河南东部老油田,堵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层内油、水层段相间,井段连续射孔,无法分层,常规堵水作业无法实施。现有的堵水封隔器不能满足层内、薄夹层堵水,主要表现在不仅无法封堵连续射孔段炮眼;而且不能避免封隔器在下井过程中因套管壁与封隔器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而造成封隔器中途误坐封。为此,设计了堵炮眼封隔器。该封隔器主要由座封部分、密封部分、解封部分3部分组成,具有定压开启、密封锁紧、弹力助解、密封性能好、密封长期有效等特点。现场应用10口井,工艺成功率97%,有效率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射孔段 堵炮眼 封隔器 研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联合站污水热能的回收利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狄小勇 祝庆珍 丁连民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热能 污水 清洁能源 回收 利用 污染物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胺的合成及其对原油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严茂盛 郑延成 +3 位作者 邢德刚 郝思语 李雪琴 刘朗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聚醚酰胺和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利用FTIR、黏度测试、界面张力测试等方法考察了降凝剂对不同原油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降凝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随碳数的增加,饱和脂肪酸聚醚酰胺... 以聚醚酰胺和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利用FTIR、黏度测试、界面张力测试等方法考察了降凝剂对不同原油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降凝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随碳数的增加,饱和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增强。加入0.3%(w)和0.9%(w)的棕榈酸聚醚酰胺降凝剂时,风城原油凝固点分别下降5.5℃和14.5℃,降凝效果优于EVK4降凝剂。随加量的增大,降凝剂对原油的降黏效果增加,加量为0.9%(w)时,风城原油降黏率达99.5%以上。当加量超过0.9%(w)后,降黏效果与原油凝固点降幅并不成正比关系,加入油酸聚醚酰胺降凝剂的原油黏度最低。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对原油流动性的影响不仅与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有关,还与它本身在油中的溶解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胺 原油组成 凝固点 感受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