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8
1
作者 贾庆素 尹伟 +1 位作者 夏东领 金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3期30-34,共5页
在对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空间配置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油气成藏期,结合生烃史模拟、油源精细对比和构造演化史分析结果,分析油气运移充注方式,剖析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核一上亚段至核... 在对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空间配置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油气成藏期,结合生烃史模拟、油源精细对比和构造演化史分析结果,分析油气运移充注方式,剖析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核一上亚段至核三下亚段生成的大量低成熟油气缓慢向古城鼻状构造充注,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第一期充注成藏);早喜马拉雅期(古近纪廖庄期末构造抬升期)构造运动造成区域性地层抬升剥蚀和大量断层活动,导致早期古油藏的破坏和核三上亚段生成的成熟油气大规模快速充注,驱替核三下亚段生成的油气,形成了大量断块、断鼻油气藏,奠定了现今古城油田油气分布格局(第二期充注成藏);晚喜马拉雅期(新近纪凤凰镇末期)构造运动导致第一、第二期形成油气藏的调整和少量高成熟油气的再次充注,形成了现今的古城油田(第三期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次 构造抬升 成藏机理 古城油田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城稠油油田BQ10断块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娇娜 马艳平 +1 位作者 施尚明 关群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356-4359,共4页
特超稠油油田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后,预测剩余油分布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油藏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为核心,根据古城稠油油田储层特征,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对区块地质储量、采液量、采油量、注汽量及单井生产历史... 特超稠油油田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后,预测剩余油分布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油藏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为核心,根据古城稠油油田储层特征,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对区块地质储量、采液量、采油量、注汽量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综合应用剩余油储量丰度、砂岩有效厚度、渗透率和沉积微相类型等4个指标,制定剩余油的分类评价标准。分析BQ10断块中部区块H3Ⅳ9层的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下步调整挖潜提供充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三维地质建模 油藏数值模拟 储量丰度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源岩倾油倾气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程克明 熊英 刘新月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56-60,共5页
利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波谱检测源岩干酪根中油、气潜力碳的相对含量,并利用该参数直接判别各类源岩在“液态窗”阶段的倾油、倾气性。有些煤系源岩虽然其地球化学特征属腐植型母质,但由于其干酪根的脂碳中油潜力碳>气潜力碳,故仍以生... 利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波谱检测源岩干酪根中油、气潜力碳的相对含量,并利用该参数直接判别各类源岩在“液态窗”阶段的倾油、倾气性。有些煤系源岩虽然其地球化学特征属腐植型母质,但由于其干酪根的脂碳中油潜力碳>气潜力碳,故仍以生油为主。该方法从生烃机理出发进一步揭示了新疆焉耆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以生油为主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13C核磁共振波谱 潜力碳 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宇 刘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由于在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生产井处于断层和油水边界附近,所以层间水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作者以新庄油田57和67断块稠油开发为例,通过分析判断,分别研究了层间水侵入井和正常生产井的开发特点... 由于在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生产井处于断层和油水边界附近,所以层间水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作者以新庄油田57和67断块稠油开发为例,通过分析判断,分别研究了层间水侵入井和正常生产井的开发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见层间水的判断方法.在对各类生产井生产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该类油藏开发特点及影响因素,对提高相同类型的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层间水 断块 稠油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盆地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及应用研究
5
作者 陈军红 盛国英 +2 位作者 傅家谟 R.P.Philp 马万怡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A12期52-58,共7页
本文利用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泌阳盆地中原油/原油、原油/生油岩的对比研究;研究了北部斜坡重油(油砂)的形成原因;认为4—甲基甾烷/甾烷,甾烷/藿烷和伽马蜡烷指数是可行的原油对比指标。消除生物降解影响后的伽马蜡烷指数可以进行降解... 本文利用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泌阳盆地中原油/原油、原油/生油岩的对比研究;研究了北部斜坡重油(油砂)的形成原因;认为4—甲基甾烷/甾烷,甾烷/藿烷和伽马蜡烷指数是可行的原油对比指标。消除生物降解影响后的伽马蜡烷指数可以进行降解原油和正常原油以及生油岩的对比。作者还建议应重视动物型有机质输入对生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生物标志物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及含化石地层时代讨论 被引量:9
6
作者 徐莉 张兴辽 +5 位作者 吕君昌 贾松海 潘泽成 秦爽 朱红卫 曾光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1-768,共8页
在河南省汝阳盆地原划分的古近系始新统"蟒川组"中新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这个动物群主要以植食性的巨型、大型蜥脚类恐龙为主,兼有鸭嘴龙类及肉食性小型兽脚类、大型肉食龙类为辅的恐龙动物群,经初步研究确认至少有10种以... 在河南省汝阳盆地原划分的古近系始新统"蟒川组"中新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这个动物群主要以植食性的巨型、大型蜥脚类恐龙为主,兼有鸭嘴龙类及肉食性小型兽脚类、大型肉食龙类为辅的恐龙动物群,经初步研究确认至少有10种以上新属种恐龙,还有大量的恐龙蛋壳、龟鳖类、双壳类、植物类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被称为"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该动物群代表了我国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早期的恐龙动物群,其分异程度也比以前想象的高得多。而轮藻、介形虫和孢粉等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地层叠合关系和区域对比等综合分析,更多显示了汝阳盆地赋存恐龙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特征。无疑,汝阳盆地原划分为始新世的"陈宅沟组"、"蟒川组"应为白垩纪,至于是早白垩世中晚期或是晚白垩世早期,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阳 巨型蜥脚类恐龙 动物群 白垩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浅层油气源分析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金芸芸 石正勇 任霄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3,共8页
为了弄清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浅层油气来源及天然气成因,运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建立下二门地区烃源岩评价地化综合剖面,剖析油源关系,对天然气组分及稳定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 为了弄清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浅层油气来源及天然气成因,运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建立下二门地区烃源岩评价地化综合剖面,剖析油源关系,对天然气组分及稳定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以Ⅰ—Ⅱ_(1)型为主,成熟门限为2200 m左右,浅层烃源岩以低熟为主,H_3段处于成熟阶段;浅层低熟原油以H_(3)^(1-4)亚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沿断层向上运移为主,并受到浅层低熟烃源岩的侵染而形成的混源油;天然气为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厘清油气来源,有利于指导下二门地区下步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核桃园组 烃源岩 油源关系 天然气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焕 彭军 +2 位作者 李丽娟 罗文军 肖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71-1279,共9页
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的物质成分及结构特征,分析了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并按成分-成因分类方法划分了砂岩的岩石类型。利用Dickinson三角图分析砂岩... 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的物质成分及结构特征,分析了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并按成分-成因分类方法划分了砂岩的岩石类型。利用Dickinson三角图分析砂岩组分得知研究区的多物源特征;重矿物组合及石英阴极发光颜色反映大邑地区须二和须三时期母岩类型为酸性岩浆岩,须四时期母岩类型为沉积岩,而丰谷—鸭子河地区须家河时期母岩类型以沉积岩和变质岩为主。综合分析研究区须二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于龙门山隆起北段、南段岛链以及康滇古陆;须三时期继承了须二时期物源方向;须四时期及其后物源来自隆起的龙门山古陆。在物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龙门山的造山运动,分析了研究区须家河组时期的沉积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特征 物源分析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中段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钙屑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焕 彭军 +2 位作者 李丽娟 罗文军 肖艳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2期77-82,共6页
川西坳陷中段丰谷—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钙屑砂岩储层为典型的致密化砂岩储层。为深入了解其致密化原因,综合大量岩心、薄片资料,并辅之以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详细分析了其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钙屑砂岩储层以细—中粒碳... 川西坳陷中段丰谷—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钙屑砂岩储层为典型的致密化砂岩储层。为深入了解其致密化原因,综合大量岩心、薄片资料,并辅之以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详细分析了其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钙屑砂岩储层以细—中粒碳酸盐岩岩屑含量高为典型特征,分选性以中等—好为主,磨圆度中等,多呈次圆—次棱角状,颗粒间以点—线接触为主,胶结方式以孔隙-接触式为主;次生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物性差,属特低渗、致密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综合影响:沉积作用在宏观上控制着储层物性,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相带;强烈的压实作用和钙质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原因,而高岭石胶结作用对储层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溶蚀作用是使储集物性改善的主要原因;裂缝对改善储层物性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屑砂岩 储层特征 储层物性 控制因素 成岩作用 川西坳陷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庄道川 曾庆才 +1 位作者 张亚斌 张玉霞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1-14,共4页
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中 ,保护好各种有效信息是处理好该类资料的关键 ,而超大偏移距采集到的远偏移距反射信息不符合双曲线规律 ,用常规动校正方法后出现过动校正和拉伸等问题 ,难以完成地质要求。针对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动校正出现... 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中 ,保护好各种有效信息是处理好该类资料的关键 ,而超大偏移距采集到的远偏移距反射信息不符合双曲线规律 ,用常规动校正方法后出现过动校正和拉伸等问题 ,难以完成地质要求。针对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动校正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为解决该类资料的处理 ,分析了各向同性介质中非双曲线动校正的方法原理 ,结合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的特点 ,对超大偏移距资料广角反射信息的应用和沙漠地区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经实际资料处理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地区 大偏移距 动校正 广角反射 资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周参10井低产油流剖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饶丹 全书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2-618,共7页
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周参10井低产油流的发现,无疑为周口坳陷油气勘探突破带来了希望。借助原油及岩石轻烃指纹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直接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证实该低产油流为混源,主力油源来自下白垩统暗色泥岩和中下侏罗统煤、暗色泥岩... 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周参10井低产油流的发现,无疑为周口坳陷油气勘探突破带来了希望。借助原油及岩石轻烃指纹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直接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证实该低产油流为混源,主力油源来自下白垩统暗色泥岩和中下侏罗统煤、暗色泥岩及碳质泥岩,其中轻质组分主要由中下侏罗统源岩贡献,并就其成藏条件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轻烃 原油轻烃 油/源对比 周口坳陷 南华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0
12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1 位作者 樊中海 鲁国甫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10,14,共5页
在露头研究、岩心分析的基础上 ,在双河油田建立了不同于 Miall划分方案的 6级界面系列 ,总结了 7种基本结构要素 (水下分流道、河口坝、水下溢岸、前缘席状砂、重力流、水下决口扇、湖相泥 )的特征及测井响应 .通过储层精细对比 ,建立... 在露头研究、岩心分析的基础上 ,在双河油田建立了不同于 Miall划分方案的 6级界面系列 ,总结了 7种基本结构要素 (水下分流道、河口坝、水下溢岸、前缘席状砂、重力流、水下决口扇、湖相泥 )的特征及测井响应 .通过储层精细对比 ,建立了双河油田核三段 I- IV油组的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 ,总结了建立地下储层建筑结构模型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模型表明扇三角洲平面模型具有分带性 ,剖面模型则可分为分流河道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型、席状砂型、递变型 .建筑结构模型可用于建立储层精细流动单元模型或结合开发动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层 建筑结构 预测模型 地质模型 结构要素 界面系列 双河油田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焉耆盆地油气运移方向综合地球化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卜翠萍 汤达祯 +3 位作者 苏玉山 南红丽 马新海 许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1,共6页
分析了新疆焉耆盆地侏罗系原油的物性、含氮化合物含量和储层自生伊利石的同位素年龄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运移方向。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区原油密度、含氮化合物含量和自生伊利石K-Ar年龄在平面上和垂向上... 分析了新疆焉耆盆地侏罗系原油的物性、含氮化合物含量和储层自生伊利石的同位素年龄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运移方向。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区原油密度、含氮化合物含量和自生伊利石K-Ar年龄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即:平面上自南而北这些参数逐渐降低,垂向上同一构造带内随埋深减小这些参数逐渐变小。由此表明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运移方向在平面上是从南向北,即油气先充注宝南储层,然后依次注入宝中和宝北储层;在纵向上是从深层向浅层运移,从八道湾组向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储层中运移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原油物性 含氮化合物 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振东 陈萍 昝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4-127,共4页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进行砂砾岩体储层预测。根据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储层的沉积特点,利用古地貌的沟扇对应理论研究砂砾岩扇体的空间展布;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判断砂砾岩体...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进行砂砾岩体储层预测。根据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储层的沉积特点,利用古地貌的沟扇对应理论研究砂砾岩扇体的空间展布;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判断砂砾岩体的发育规模;利用约束地震反演技术描述了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一套综合预测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空间展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砂砾岩体 古地貌 属性分析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西宁 刘司红 +2 位作者 杜贤 张亚斌 鲁延春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宜阳复杂山地地震资料的特点是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低。针对该区的特点,在资料处理中建立了全区统一浮动基准面,应用折射静校正方法解决静校正问题。运用叠前去噪技术、目标速度分析、DMO技术、优化迭代叠加技术、f-x域信号增强去噪技术,... 宜阳复杂山地地震资料的特点是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低。针对该区的特点,在资料处理中建立了全区统一浮动基准面,应用折射静校正方法解决静校正问题。运用叠前去噪技术、目标速度分析、DMO技术、优化迭代叠加技术、f-x域信号增强去噪技术,优化处理流程,精选处理参数,资料处理取得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噪比 地震资料 处理方法 山地 静校正 信号增强去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复杂断裂带精细成像处理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军才 张永华 +2 位作者 徐照营 杨兴圣 赵伟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6-1015,共10页
针对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地表起伏大,泥质白云岩发育,速度横向变化快,地震反射层位与钻井层位深度误差大,构造高点与控制圈闭的小断层难以落实等难点问题,在成像处理中采取以下方法技术,利用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提高近地表速度建模精度;... 针对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地表起伏大,泥质白云岩发育,速度横向变化快,地震反射层位与钻井层位深度误差大,构造高点与控制圈闭的小断层难以落实等难点问题,在成像处理中采取以下方法技术,利用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提高近地表速度建模精度;采用高密度小步长沿层百分比扫描、井速度趋势约束提高均方根速度场精度;采用速度场低频趋势约束与地震解释层位约束的方法进行层析反演,构建深度域初始层速度模型。结合射线密度分析、低降速带及高速层的速度分析,将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得到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与中深层速度模型进行融合建模。为了消除各向异性引起的深度误差,利用各向同性速度场以及深度误差生成多属性数据库,对比分析深度域地震解释层位与钻井层位深度吻合性,不断更新各向异性速度、δ与ε模型,直到各向异性成像横向不出现构造异常点,纵向井震层位深度误差小于10 m为止。依据各向异性速度场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提高了井震匹配关系以及地震资料信噪比、保真性和断裂成像精度。通过对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进行解释,发现了一批断块圈闭,在圈闭高点部署的B437井、B443井、B449井获高产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井约束 层析反演 各向异性速度场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阳凹陷古近系低熟—未熟油气系统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凡军 李永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9-60,68,共3页
舞阳凹陷古近系盐湖相烃源岩处于低熟—未熟演化阶段,具有高丰度、高产烃率的特点,储集层为中孔、中—高渗砂岩,厚层的盐岩及泥岩形成良好的封盖条件。其含油气系统具有早圈闭、晚生烃、晚成藏的特点。油气纵向上分布于核桃园组核二段... 舞阳凹陷古近系盐湖相烃源岩处于低熟—未熟演化阶段,具有高丰度、高产烃率的特点,储集层为中孔、中—高渗砂岩,厚层的盐岩及泥岩形成良好的封盖条件。其含油气系统具有早圈闭、晚生烃、晚成藏的特点。油气纵向上分布于核桃园组核二段—核一段,平面上分布于南部斜坡带和北部陡坡带,尚张和段庄区块是有利的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阳凹陷 低熟-未熟油 含油气系统 古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凹陷构造演化及含油气远景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顺容 温长顺 周明道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8-90,共13页
本文重点阐述南阳凹陷及其周缘中生代以来特别是新生代时期断裂对凹陷形成和发育所起的主导作用;对断裂活动期次作了较详细的划分,探讨了各期不同的活动方式;并结合沉积厚度、岩相分析等方法,论述了新生代凹陷的演化阶段及其找油前景。
关键词 凹陷 断裂带 同生断层 断裂落差 构造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