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中型企业构建档案信息传播服务体系的尝试——以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文清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0,共1页
1前言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已经全面、深入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在进行经营决策时需要比以往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企业档案资料是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沉淀",蕴藏着海量的优质信息资源。但是,我国现在进入... 1前言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已经全面、深入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在进行经营决策时需要比以往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企业档案资料是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沉淀",蕴藏着海量的优质信息资源。但是,我国现在进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人们只对出现在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如何加强资源体系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将企业档案信息从当前档案室的"堡垒"移送到大众的视野里,成为企业档案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企业 档案信息传播 服务体系 河南油田 采油厂 中石化 公司 企业档案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增效注蒸汽开采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泊 李胜彪 +2 位作者 蒲春生 李恒进 张乃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5-39,共5页
为了改善稠油老油田注蒸汽开采的效果,通过对制约稠油热采中后期热采效果关键因素的分析,应用了通过提高驱动能量、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来提高注蒸汽开采效果的增效注蒸汽开采技术,该技术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表明,非均质岩心驱油效率可提... 为了改善稠油老油田注蒸汽开采的效果,通过对制约稠油热采中后期热采效果关键因素的分析,应用了通过提高驱动能量、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来提高注蒸汽开采效果的增效注蒸汽开采技术,该技术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表明,非均质岩心驱油效率可提高16.5%.至目前该技术已在河南稠油油田矿场应用170多口井,有效率84.6%,吞吐井的采收率可提高7%~13%,汽驱井组的采收率可提高12%,稠油增效注蒸汽开采技术为河南稠油油田开发后期改善开发效果,确保稳产上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稠油开采 注蒸汽 新技术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河南油田稠油机采系统效率的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田小兰 张明亮 +2 位作者 潘迎晖 汪畅 谢志勤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4,0,共4页
针对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的热采特点 ,开展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技术研究 ,分析了影响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机采系统效率的各种因素 ,找出了导致系统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从现场可操作性的角度 ,研究了提高浅薄层稠油油藏机采系... 针对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的热采特点 ,开展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技术研究 ,分析了影响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机采系统效率的各种因素 ,找出了导致系统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从现场可操作性的角度 ,研究了提高浅薄层稠油油藏机采系统效率的切实可行措施 :应用抽汲参数优化设计法 ;推广使用 1 14kV防窃节能配电成套装置、高效节能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和双驴头节能抽油机等节能抽油配套设备 ;配合油井调参措施 ,使地面系统效率和井下系统效率都获得提高 ,从而形成了一套适合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生产特点的提高系统效率计算分析及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效率 稠油开采 机械采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井间示踪剂筛选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二龙 陈彩云 +1 位作者 宋考平 刘美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报道了为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筛选井间示踪剂的结果。初选非分配性示踪剂为硫氰酸钾,分配性示踪剂为正戊醇、异戊醇(3-甲基丁醇)、正丁醇,在地层水(回注污水)中背景浓度均为零;与地层水配伍;3个浓度的3组示踪剂回注污水溶液在50℃... 报道了为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筛选井间示踪剂的结果。初选非分配性示踪剂为硫氰酸钾,分配性示踪剂为正戊醇、异戊醇(3-甲基丁醇)、正丁醇,在地层水(回注污水)中背景浓度均为零;与地层水配伍;3个浓度的3组示踪剂回注污水溶液在50℃放置10天后,各剂浓度保留率大于80%,其中正丁醇的浓度保留率大于90%;硫氰酸钾在回注污水中的溶液在50℃老化28天,浓度仅减小1%。正戊醇在油中的分配系数最大,异戊醇次之,正丁醇最小,均符合要求。50℃下醇在油砂上的吸附大于硫氰酸钾,正丁醇的吸附最大,使用NaOH为牺牲剂使硫氢酸钾和正丁醇的吸附率急剧下降至1.0%-0.1%。在4.4×4.4×78(cm))的人造岩心和φ2.5×50(cm)非均质储层岩心上进行的流动实验中,出现硫氰酸钾和正戊醇浓度峰的时间差分别为133、472 min,但醇浓度峰较平坦,出现硫氰酸钾和正丁醇浓度峰的时间差分别为1201、25 min,两峰均十分尖锐,由浓度峰时间差计算的岩心剩余油饱和度误差,分别为7.14%、7.12%和4.44%、4.48%。所选示踪剂为硫氰酸钾+正丁醇,已投入现场应用。图4表6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实验筛选 硫氰酸钾/醇组合 正丁醇 井间示踪剂测试 剩余油饱和度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楼油田注汽井调剖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慧卿 张红玲 +2 位作者 王书林 王晗 包术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8,共4页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和汽窜动态资料确定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调剖段塞位置处于井间之半时,调剖效果较好,调剖段塞尺寸为10%~15%汽窜孔隙体积时蒸汽波及效率基本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颗粒堵剂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m^3,实施调剖后注汽,对应邻井的井口温度和含水率变化趋势正常,未出现汽窜现象,堵调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 蒸汽吞吐 汽窜 调剖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伟才 崔连训 赵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6-801,810,共7页
针对低渗透油田水驱采收率低、水驱效果差、液流方向单一等问题,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对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油藏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从水动力改变液流原理出发,总结出调整注水井、调整采油井和采油井转注3种... 针对低渗透油田水驱采收率低、水驱效果差、液流方向单一等问题,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对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油藏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从水动力改变液流原理出发,总结出调整注水井、调整采油井和采油井转注3种水动力改变液流的工作原理。其次,结合油田实际地质及生产情况,从注水井增补及开发层位调整方面,对油田52口生产井制订了改变液流方向的具体措施。最后,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上述措施进行了评价,预测措施实施后15年综合含水率上升6.36%,产油量增加26.51×104t,日产油增加59.34 t/d。预测结果表明,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应用在宝北区块这样的高含水、低渗透油藏中能取得较好效果。该技术可有效抑制低渗透储层含水率上升,增加单井产量,提高储层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液流方向技术 数值模拟 水驱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 宝浪油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浪油田污水腐蚀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丽玲 袁国翠 +1 位作者 牛耀玉 田超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7-520,524,共5页
对宝浪油田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水质、腐蚀挂片等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系统腐蚀严重。为了确定腐蚀影响因素,进行了污水流速、温度、pH等因素对腐蚀速率影响的试验研究。初步确定了这些因素对宝浪油田污水腐蚀影响规律,为日后制定... 对宝浪油田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水质、腐蚀挂片等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系统腐蚀严重。为了确定腐蚀影响因素,进行了污水流速、温度、pH等因素对腐蚀速率影响的试验研究。初步确定了这些因素对宝浪油田污水腐蚀影响规律,为日后制定防腐蚀措施可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腐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君庙油田古近系M油组冲积扇沉积特征
8
作者 王旭影 姜在兴 +2 位作者 岳大力 喻宸 徐婷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共12页
根据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在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结合老君庙油田古近系M油组区域沉积背景、岩石学、重矿物、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及砂体形态等,分析冲积扇识别标志,研究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刻画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建立老君庙油田M... 根据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在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结合老君庙油田古近系M油组区域沉积背景、岩石学、重矿物、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及砂体形态等,分析冲积扇识别标志,研究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刻画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建立老君庙油田M油组冲积扇沉积模式。结果表明:M油组具备干旱气候条件下冲积扇沉积特征,主要发育冲积扇扇根外缘和扇中,扇根外缘发育片流带和漫洪带,扇中发育辫流带和漫流带。沉积微相平面分布样式一种为扇根外缘连片的片流带和离散的漫洪带拼接样式(M_3砂组),另一种为条带状辫流水道和透镜状漫流带相间拼接样式(M_2和M_1砂组)。整个M油组自下而上表现为冲积扇不断退积。研究区沉积相主要受控于构造运动、气候条件和古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君庙油田 M油组 冲积扇 沉积特征 等时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油田某净化站结垢原因分析
9
作者 谷坛 梁庚白 +2 位作者 李峰 朱金梭 邓云成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233,246,共3页
南阳油田某净化站是一套气体净化、液化气处理装置,生产中发现有结垢现象出现,系统压降较大,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引发了严重的垢下腐蚀。分析结果表明,结垢原因与原料气所含地层水关系不大,结垢主要由酸气腐蚀和细菌腐蚀引起,并... 南阳油田某净化站是一套气体净化、液化气处理装置,生产中发现有结垢现象出现,系统压降较大,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引发了严重的垢下腐蚀。分析结果表明,结垢原因与原料气所含地层水关系不大,结垢主要由酸气腐蚀和细菌腐蚀引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站 结垢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物性受控于剥蚀面的地质建模——以江汉盆地钟市油田为例
10
作者 李君 李少华 +1 位作者 程琛 郑勇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8,共5页
江汉盆地钟市油田西北边大型的剥蚀面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通过计算和分析,认识到油田的储层物性沿东南方向,越靠近剥蚀面,物性越差,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基于这种情况,在建模过程中将这种地质认识及分析结果融入到... 江汉盆地钟市油田西北边大型的剥蚀面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通过计算和分析,认识到油田的储层物性沿东南方向,越靠近剥蚀面,物性越差,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基于这种情况,在建模过程中将这种地质认识及分析结果融入到了实际模型的建立中,结果比较好地体现了储层物性随剥蚀面的变化特点,同时对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地层剥蚀面 储层描述 储层地质建模 模型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微乳液驱微观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黎锡瑜 刘艳华 +4 位作者 安俊睿 程兰嘉 贾彦勇 林硕 张燕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2,共6页
针对双河油田Ⅳ上层系高温、特高含水油藏条件,为提高剩余油开采程度,开展了基于阴-非离子与阴离子羧酸盐复配表面活性剂(B-1)和单芳烷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A3-2)的原位微乳液驱油研究,分析对比了原位微乳液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 针对双河油田Ⅳ上层系高温、特高含水油藏条件,为提高剩余油开采程度,开展了基于阴-非离子与阴离子羧酸盐复配表面活性剂(B-1)和单芳烷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A3-2)的原位微乳液驱油研究,分析对比了原位微乳液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的驱油作用,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模拟系统,研究了原位微乳液驱过程中的剩余油启动及运移方式、驱替效果及微观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A3-2和3%B-1能形成超低界面张力(10^(-4)mN/m数量级),可与原油原位(即少量驱动力下)形成微乳液,增容参数大于20。A3-2溶液能与原油原位形成中相微乳液,B-1溶液能与原油原位形成下相微乳液。原位微乳液驱的驱油效果好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A3-2溶液的增溶能力好于B-1溶液,剩余油启动效果最好,微观驱油效果最佳。原位微乳液驱主要依靠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在多孔介质中与原油原位形成微乳液,从而达到混相驱油的作用效果;当原油在微乳液的胶束中增溶达到饱和时,进一步通过乳化携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善润湿性等机理,优先启动簇状及斑状剩余油,使各种类型的剩余油都得到有效启动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微观模型 微观剩余油 特高含水高温油藏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沿程水淹识别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强 刘慧卿 +2 位作者 薛海庆 李媛媛 王长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117-118,共4页
水平井沿程的不均匀见水主要是由地层非均质性和井筒压降所致。利用贝克莱—列维尔特方程和井筒压降方程,针对裸眼完井的水平井,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与地层两相渗流的耦合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求解地层中不同渗透率分布时... 水平井沿程的不均匀见水主要是由地层非均质性和井筒压降所致。利用贝克莱—列维尔特方程和井筒压降方程,针对裸眼完井的水平井,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与地层两相渗流的耦合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求解地层中不同渗透率分布时水平井井口在不同时刻的含水率,通过对高渗透带的渗透率、宽度和位置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水平井见水的影响因素。根据塔河油田某井的实际资料建立地质模型,调节井筒沿程高渗透带位置,绘制了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版,通过与实际含水率变化曲线相比,确定井筒沿程的高含水率位置。结果表明,高渗透带位置是影响水平井井口含水率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井口含水率的变化曲线可以反求高渗透带的大致位置;封堵沿程高含水带,还可有效降低井筒跟端底水脊进程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井口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水淹 井筒压降方程 高渗透带 两相流 变质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驱油物理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谢志勤 贾庆升 +2 位作者 蔡文斌 李友平 田小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6,3,共3页
为配合火烧驱油的矿场试验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研制了火烧驱油物理模型。模型主要由模型本体、注气系统、注水系统、油气分离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 5部分组成。大量的室内和矿场模拟试验表明 ,这种物理模型具有立式和卧式... 为配合火烧驱油的矿场试验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研制了火烧驱油物理模型。模型主要由模型本体、注气系统、注水系统、油气分离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 5部分组成。大量的室内和矿场模拟试验表明 ,这种物理模型具有立式和卧式模型两种功能 ,可模拟不同地层条件下湿式和干式火烧驱油试验。分析研究模拟试验数据不仅可加深对火烧驱油机理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驱油 物理模型 研究 应用 实验设备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碎屑储层钙质夹层形成机理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单敬福 赵忠军 +2 位作者 李浮萍 程都 王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4-620,共7页
砂岩储层中局部钙的富集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揭示钙形成的主控因素及形成机理,对油田后期的高效开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砂质碎屑岩中,钙的富集一般以"钙尖"的形式产出,有顶底钙形式、也有团块状等等。本文通... 砂岩储层中局部钙的富集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揭示钙形成的主控因素及形成机理,对油田后期的高效开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砂质碎屑岩中,钙的富集一般以"钙尖"的形式产出,有顶底钙形式、也有团块状等等。本文通过物理化学分析手段,剖析钙离子的来源,钙离子富集条件及钙质沉淀机理及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钙离子主要在同生、表生与深埋成岩作用期析出,各类酸性水是其催化条件。在同生与表生作用期,在湖(海)平面下降,河道变迁等条件下,通过蒸发作用,化学反应平衡左移,形成含钙化合物沉淀。利用苏里格气田东区目的层丰富的地下水地球化学组成分析资料,经综分析表明,目的层钙质夹层形成地质条件复杂,为深埋成岩、同生与表生混合作用下的产物,其中深埋成岩作是其主要形成时期,而其余少量钙质夹层则是在同生或表生期形成,并进一步明确了深埋成岩作用是苏里格气田东区钙质夹层富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钙尖 钙质夹层 地层水 酸性水 压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连训 邵先杰 +4 位作者 董新秀 武泽 李士才 王海洋 胥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0,共5页
煤层气井产量受控因素较多,经济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通过分析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因素,优化出13项评价指标,把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指标体系。合理设计递阶结构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煤层... 煤层气井产量受控因素较多,经济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通过分析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因素,优化出13项评价指标,把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指标体系。合理设计递阶结构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煤层气井评价方法和体系。通过晋城、韩城矿区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良好,为煤层气高产井的部署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 评价方法 测井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吸附剂的开发及其储气性能的研究V——吸附剂成型与型炭甲烷储存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铁岭 陈进富 刘晓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9-101,共3页
以KOH复合活化 (活化比为 3∶1)法制备的中试粉体石油焦吸附剂为原料 ,研究了富微孔粉状吸附剂的黏接成型技术 ,制备出低黏接剂含量、成型工艺简单、高强度和不同尺寸规格的型炭样品 ,并评价了型炭的甲烷储气能力。结果表明 ,在黏接剂含... 以KOH复合活化 (活化比为 3∶1)法制备的中试粉体石油焦吸附剂为原料 ,研究了富微孔粉状吸附剂的黏接成型技术 ,制备出低黏接剂含量、成型工艺简单、高强度和不同尺寸规格的型炭样品 ,并评价了型炭的甲烷储气能力。结果表明 ,在黏接剂含量 5 %~ 10 % (质量分数 )、成型压力 15 0~ 4 0 0MPa、成型时间 5~ 30min的主要工艺条件下 ,可获得甲烷储气性能和强度优良的型炭吸附剂材料。在常温 ,3.5MPa、5 .0MPa和 8.0MPa下 , 10 0mm的型炭样品的甲烷储存能力 (体积比 )分别可达 130~ 14 5、16 0~ 180和 2 10~ 2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吸附剂 储气性能 甲烷 黏接剂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曲柄平衡的调整计算及效果预测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明亮 雷长森 +1 位作者 田小兰 易晓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9,0,共4页
分析了抽油机平衡调整的本质和最终目标 ,提出了抽油机新的平衡调整方法 ,即通过对电动机功率曲线进行傅立叶分析 ,确定平衡块重心位置的方法。分析了电动机均方根功率与功率曲线谐波分量的关系 ,给出了平衡调整后的电流、电功率、均方... 分析了抽油机平衡调整的本质和最终目标 ,提出了抽油机新的平衡调整方法 ,即通过对电动机功率曲线进行傅立叶分析 ,确定平衡块重心位置的方法。分析了电动机均方根功率与功率曲线谐波分量的关系 ,给出了平衡调整后的电流、电功率、均方根功率的预测公式 ,编写了PMTS2 0抽油机系统效率分析软件。通过平衡调整前后测量对比 ,证明了新的平衡调整方法原理正确 ,误差较小。但这种平衡调整只对功率曲线的一阶正弦分量起作用 ,对一阶余弦分量不起作用。对负功率出现在光杆行程上下死点附近的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 曲柄 平衡 调整 计算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合成气制甲醇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灵峰 范彩玲 +2 位作者 梁庚白 朱金梭 张百良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76-79,共4页
以玉米秸秆合成气为原料 ,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 ,使用国产 C30 1铜基催化剂 (粒度为 0 .991mm×0 .833m m) ,在 5 MPa压力下 ,进行甲醇合成优化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合成甲醇的最适宜流量为 0 .6~ 0 .9mol/h,最佳温度为 2 30~ 2 5 ... 以玉米秸秆合成气为原料 ,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 ,使用国产 C30 1铜基催化剂 (粒度为 0 .991mm×0 .833m m) ,在 5 MPa压力下 ,进行甲醇合成优化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合成甲醇的最适宜流量为 0 .6~ 0 .9mol/h,最佳温度为 2 30~ 2 5 0℃ ,每千克催化剂的最大甲醇时空收率为 0 .5 4 17k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质合成气 甲醇 催化 生物质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双管双封隔器冲砂管柱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子彬 马永本 +1 位作者 任国亮 牛明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9-50,共2页
为了解决稠油热采油井漏失地层的冲砂困难 ,以及反复出现砂卡停抽或埋油层等问题 ,研制了同心双管双封隔器冲砂管柱。该冲砂管柱由上封隔器、下封隔器、外冲砂管、内冲砂管等组成 ,形成夹层冲砂通道 ,上、下封隔器与外冲砂管封堵低压漏... 为了解决稠油热采油井漏失地层的冲砂困难 ,以及反复出现砂卡停抽或埋油层等问题 ,研制了同心双管双封隔器冲砂管柱。该冲砂管柱由上封隔器、下封隔器、外冲砂管、内冲砂管等组成 ,形成夹层冲砂通道 ,上、下封隔器与外冲砂管封堵低压漏失层 ,上、下封隔器的间距根据砂面深度与沉砂口袋的深度而定。由于上、下封隔器密封件依靠弹性力紧贴套管壁 ,因此当下放冲砂管柱时 ,上、下封隔器能随之下移并保持密封状态 ,使冲砂液顺利返出地面 ,完成稠油热采低能漏失井的冲砂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隔器 冲砂 管柱 稠油热采 井漏 采油井 漏失层 低压 深度 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类生物质催化合成甲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灵峰 张百良 +3 位作者 梁庾白 朱金梭 雒廷亮 刘国际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5,共4页
为了将农业废弃物转变为燃料甲醇,对玉米秸秆燃气进行合成气优化实验,在5MPa压力下,采用等温积分反应器和国产C301铜基催化剂,对合成气进行催化合成甲醇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 生物质 秸秆 催化 合成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