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油田高含水调整井固井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肖武锋 胡鸣辉 +1 位作者 王斌 牛桂丽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21-24,共4页
分析了河南油田高含水调整井固井影响封固质量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保证其封固质量实用综合工艺技术措施。现场 72口井的固井实践表明 ,该套综合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 ,可明显提高河南油田高含水调整井固井的封固质量。
关键词 高含水 调整井 固井质量 河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污染土壤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子菡 郝春雷 《绿色科技》 2018年第4期117-119,122,共4页
采用土著菌群、无机盐、向日葵进行了石油烃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石油烃降解率达到了76.3%,土壤石油类含量由5621.6mg/kg下降至1332.3mg/kg,为石油烃污染土壤治理提供了生物联合修复的实验数据支撑,该技术是土壤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油田 土壤污染 向日葵 石油烃降解菌 就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配套工艺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康敏 马宏伟 +2 位作者 杨军虎 彭元东 李峰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1期55-57,67,共4页
针对河南油田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工艺的需要 ,研究配套了新型偏心分层注水技术和液力投捞分层注水技术 ,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多级高压分注、斜井分注、厚层细分注水系列化的分层注水配套工艺技术 。
关键词 分层注水 分层测试 细分注水 斜井分注 液力投捞 配套工艺 河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特高含水开发期化学封堵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润芳 赵长喜 +1 位作者 皇海权 王纪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187,178,共4页
综述了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河南油田使用的化学封堵剂和化学封堵技术。所述封堵剂包括:改性脲醛树脂高强度堵水剂HN-DS-05;超细水泥封堵剂;蒸汽吞吐井用苛化泥调堵剂;稠油井堵边水用固体颗粒堵剂。所述封堵技术有:低效油井治理技术... 综述了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河南油田使用的化学封堵剂和化学封堵技术。所述封堵剂包括:改性脲醛树脂高强度堵水剂HN-DS-05;超细水泥封堵剂;蒸汽吞吐井用苛化泥调堵剂;稠油井堵边水用固体颗粒堵剂。所述封堵技术有:低效油井治理技术(包括堵水);注水井大孔道封堵技术;套管外窜槽封堵技术;套管漏失封堵技术;蒸汽吞吐井井间汽窜孔道封堵技术;稠油井边水封堵技术。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剂 化学封堵技术 特高含水油藏 河南油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态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3,共3页
聚合物驱油常伴随有地层堵塞,影响了驱油效果。由于堵塞物主要由聚合物及各种无机垢构成,直接采 用强氧化剂解堵会腐蚀设备,安全性差,解堵效果不理想。针对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油藏物性及地层堵塞物的特点,研 究开发出了新生态二氧化氯复... 聚合物驱油常伴随有地层堵塞,影响了驱油效果。由于堵塞物主要由聚合物及各种无机垢构成,直接采 用强氧化剂解堵会腐蚀设备,安全性差,解堵效果不理想。针对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油藏物性及地层堵塞物的特点,研 究开发出了新生态二氧化氯复合解堵剂及其配注工艺。该复合解堵剂以二氧化氯粉剂为主剂,是一种潜在二氧化氯生 成体系,由两种粉状物组成,其水溶液在地层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生态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破胶、杀菌、除 硫和溶蚀各种无机垢堵塞物的能力;配注工艺简单可靠、针对性强。现场应用表明,新生态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可 高效解除油田聚合物驱地层堵塞,措施井平均有效期可超过8个月且增油增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解堵 聚合物 河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耐高温稠油乳化降黏剂优选及乳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一潞 程红晓 +4 位作者 徐丽娜 王晓东 赵长喜 李新丹 任虹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4-730,共7页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的问题,对一系列不同类型、不同质量分数的乳化降黏剂配方进行优选,进而研究了高温条件下乳化降黏剂的性能,并探究了最佳降黏剂配方的乳化机理。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佳乳化降黏剂配方为0.4%(w/%)的BY-2...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的问题,对一系列不同类型、不同质量分数的乳化降黏剂配方进行优选,进而研究了高温条件下乳化降黏剂的性能,并探究了最佳降黏剂配方的乳化机理。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佳乳化降黏剂配方为0.4%(w/%)的BY-2,在油水比为7∶3,油藏温度50℃条件下,可产生优异的乳化降黏效果,稠油降黏率高达97.36%。此外,高温对乳化降黏剂的影响较小,在300℃下老化6 h仍能保持优异的油/水界面活性和乳化效果。乳化降黏剂中的碱性组分可与稠油中的石油酸原位生成表面活性物质,进而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升乳化降黏效果。本研究为稠油油田耐高温乳化降黏剂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降黏剂 耐高温 油/水界面活性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注水地层异常压力理论研究
7
作者 张悦 孙冬冬 +3 位作者 王文涛 狄海公 张猛 陈先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658-7662,共5页
为了解决河南油田经过常年注水开发,使得地层压力发生变化,加上地层非均质性和复杂断层等方面的影响,地层压力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的问题。通过以渗流解析公式和油藏数值模拟两种手段为基础,研究了注水井泄压半径和地层异常压力分布规律,... 为了解决河南油田经过常年注水开发,使得地层压力发生变化,加上地层非均质性和复杂断层等方面的影响,地层压力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的问题。通过以渗流解析公式和油藏数值模拟两种手段为基础,研究了注水井泄压半径和地层异常压力分布规律,分别建立出注水井泄压半径理论图版。两图版相互验证,虽有一些差异,但趋势和结论均一致。结果表明:当地下注采比大于1时,无因次泄压半径均大于0.5,而且随着无因次波及面积的增大,无因次泄压半径逐渐增大。该图版不仅对河南油田高压区块的现场钻关井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解决其他油田的类似问题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地层 异常压力 解析模型 数值模拟 理论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深度调剖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石志敏 刘国生 +1 位作者 毛为成 周建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65,共3页
针对双河油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地质及剩余油分布特点,优选出了适用于60-90℃油藏的深度调剖剂,该调剖剂可用现场新鲜污水配制,具有成胶时间长、交联强度适中、可封堵又可运移、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同时应用井间示踪技术识别了试验区的... 针对双河油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地质及剩余油分布特点,优选出了适用于60-90℃油藏的深度调剖剂,该调剖剂可用现场新鲜污水配制,具有成胶时间长、交联强度适中、可封堵又可运移、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同时应用井间示踪技术识别了试验区的大孔道发育和剩余油分布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5口井的深度调剖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的调剖方案实施后,初步显示出油层中的大孔道得到封堵,对应油井见到了一定的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剖面调整 提高采收率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双河油田90℃以上高温油藏二元复合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束华东 陈慧卿 +4 位作者 肖磊 刘艳华 孙林涛 李二晓 孔柏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9-154,共6页
针对河南双河油田Ⅵ油组90℃以上高温油藏条件,提出了由表面活性剂SH7与聚合物1630S组成的适合该油藏条件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了该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能、乳化性能、热稳定性能、抗吸附性能及驱油性能。结果表明,SP二元复合驱... 针对河南双河油田Ⅵ油组90℃以上高温油藏条件,提出了由表面活性剂SH7与聚合物1630S组成的适合该油藏条件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了该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能、乳化性能、热稳定性能、抗吸附性能及驱油性能。结果表明,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1630S浓度1500 mg/L)在SH7浓度高于500 mg/L时油水界面张力可达10^(-3)mN/m超低数量级,SH7浓度高于1000 mg/L后,界面张力可达10^(-4)mN/m数量级,且在30 min内即达到超低。组成为1500 mg/L 1630S+2000 mg/L SH7的SP二元复合体系的乳化性能良好,油水比为7∶3时乳状液黏度是SP二元复合体系的7倍以上。该SP二元复合体系的抗岩心吸附性能良好,在经历五次吸附后,油水界面张力仍可达8.82×10^(-4)mN/m。当体系中氧含量低于0.8 mg/L时,聚合物及SP二元复合体系的长期热稳定良好,95℃下老化180 d后的体系黏度仍高于初始值,油水界面张力可以保持在10^(-4)mN/m数量级。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注入0.606 PV的SP二元复合体系,在水驱(采收率42.26%)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2.16%,较同等条件下的聚合物驱高出6个百分点。三倍渗透率级差层内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SP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段塞尺寸为0.6 PV,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 高温油藏 原油采收率 界面张力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油田Ⅵ油组剩余油分布及井网综合调整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霞 潘彦珍 +2 位作者 柏世斌 王中华 王小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6,81,共6页
针对双河Ⅵ油组地下剩余油分布零散、开采对象由主力油层转向非主力油层或小油砂体、现生产井网不完善、依靠单项措施难以改善单元整体开发效果的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井网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井网细分... 针对双河Ⅵ油组地下剩余油分布零散、开采对象由主力油层转向非主力油层或小油砂体、现生产井网不完善、依靠单项措施难以改善单元整体开发效果的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井网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井网细分重组动态组合单元的调整思路.根据Ⅵ油组五类油砂体空间展布、叠合状况,结合储层物性、动用状况与井网现状等,细分重组为3套动态组合单元,分单元进行井网完善,提高水驱采收率1.61个百分点,对稀油老油田开发后期井网的综合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井网综合调整 提高采收率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污水处理伴生含油污泥回收利用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玉青 陈渊 +2 位作者 高申领 李新丹 田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河南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伴生的含油污泥含水35.08%、油29.06%、泥质35.86%、150目筛余率4.21%,外观为黑硬膏状。油田含油污泥固相主要是由不同粒径的砂子和黏土组成的泥质颗粒,占97.45%,粒径小于63μm的颗粒占84.02%,泥质粒径细小且分... 河南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伴生的含油污泥含水35.08%、油29.06%、泥质35.86%、150目筛余率4.21%,外观为黑硬膏状。油田含油污泥固相主要是由不同粒径的砂子和黏土组成的泥质颗粒,占97.45%,粒径小于63μm的颗粒占84.02%,泥质粒径细小且分布集中。以油田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料,加入0.20%~0.25%JHW-1悬浮剂、0.3%~0.4%FSJ-1分散剂、2.5%~4.0%NT-1固化剂,得到油水井深部液流转向剂。实验表明,该液流转向剂浆体稳定、注入性好、强度较高(突破压力梯度大于0.28 MPa/cm),封堵率为88.2%~95.6%,且成本低廉适合大剂量深部注入。双管并联岩心实验表明,液流转向剂调剖后,低渗、高渗岩心的水驱采收率分别增加25.73%和17.11%。在河南油田现场应用56口井,措施井启动压力增加、吸水指数降低、注水压力上升、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共消耗含油污泥105118 m^3,累计增油17369 t,降水90000 m^3,增油、降水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污水 液流转向剂 采收率 回收 河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管柱换层堵水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康敏 罗洪友 +2 位作者 刘花军 姬建国 杨军虎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2期37-39,共3页
针对机械找、堵水施工后换层需再次上作业和封隔器多级使用无法逐级验证封隔器及管柱的密封性等问题 ,研究开发了不动管柱换层堵水工艺技术。它通过自验封封隔器和液控找、堵水开关器等井下配套工具 ,组配成机械找、堵水工艺管柱 ,实现... 针对机械找、堵水施工后换层需再次上作业和封隔器多级使用无法逐级验证封隔器及管柱的密封性等问题 ,研究开发了不动管柱换层堵水工艺技术。它通过自验封封隔器和液控找、堵水开关器等井下配套工具 ,组配成机械找、堵水工艺管柱 ,实现了不动管柱换层和逐级验证管柱及多级封隔器的密封性能的工艺 ,提高了机堵工艺的有效率和可靠性。介绍了该技术的组成、原理、主要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管柱换层堵水工艺 研究 应用 油田开发 封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东油田NP7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常洪超 陈荣凤 +2 位作者 胡金鹏 何振奎 周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3,95,共4页
针对宁东26井和NP3井发生的复杂情况,结合NP7井钻井液技术难点,在不同井段采用不同的钻井液体系及现场维护处理措施。实钻证明,NP7井使用的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钾铵基沥青复合防塌钻井液和低固相钾铵基硅醇钻井完井液体系,解决了该区... 针对宁东26井和NP3井发生的复杂情况,结合NP7井钻井液技术难点,在不同井段采用不同的钻井液体系及现场维护处理措施。实钻证明,NP7井使用的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钾铵基沥青复合防塌钻井液和低固相钾铵基硅醇钻井完井液体系,解决了该区块上部志丹群软泥岩地层易水化分散造浆,易形成厚泥饼阻卡;中部安定、直罗组大段泥页岩地层易膨胀分散、剥落掉块;下部延安组硬脆性泥页岩、煤层易垮塌、起下钻困难、岩屑床阻卡等技术难题,达到了优质、安全、快速钻井和保护油气层的目的。3.6 d完成水平进尺482 m,平均机械钻速达到7.59 m/h,创造了宁东26井区小井眼水平段快速钻进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水平井 井眼净化 井眼稳定 润滑防卡 地层损害 钾铵基钻井液 宁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降黏剂对河南特稠油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本芳 张文玉 +1 位作者 王晓东 高晋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6-369,416,共5页
采用自制耐高温降黏剂SP对河南特稠油进行乳化降黏,研究了SP降黏的操作条件、促进剂对降黏的影响、SP的普适性及现场加剂方式对其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P在乳化剂水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5%、乳化温度70℃~80℃、m(水)∶m(油)=30... 采用自制耐高温降黏剂SP对河南特稠油进行乳化降黏,研究了SP降黏的操作条件、促进剂对降黏的影响、SP的普适性及现场加剂方式对其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P在乳化剂水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5%、乳化温度70℃~80℃、m(水)∶m(油)=30∶70~40∶60、乳化时间3 min~9 min的条件下,25℃时使河南特稠油1#黏度由202.7 Pa.s降至其乳状液黏度低于34.2 mPa.s,降黏率均达99%以上。实验还表明,高温(260℃~300℃)处理前后SP对河南特稠油的降黏效果比较稳定,降黏率都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降黏剂 特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浪油田无伤害压裂液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牟善波 张士诚 +3 位作者 林景禹 庄照锋 王伯军 张艳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195,共4页
宝浪油田低渗透地层存在钙镁离子含量高、水敏易水锁等问题,压裂开发对液体有一定要求,研究发现常用压裂液在适应性方面有一些不足。为了提高区块的压裂效果,选择无伤害压裂液压裂,并对影响压裂液成胶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稳定剂E... 宝浪油田低渗透地层存在钙镁离子含量高、水敏易水锁等问题,压裂开发对液体有一定要求,研究发现常用压裂液在适应性方面有一些不足。为了提高区块的压裂效果,选择无伤害压裂液压裂,并对影响压裂液成胶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稳定剂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KC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主要添加剂用量进行优化,得出压裂液基本配方并进行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压裂液对储层和支撑裂缝的伤害性、悬砂性能、流变性及抗剪切性、破胶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证明,该压裂液耐温性能、悬砂性能、流变性能符合要求,抗剪切,对支撑剂及岩心伤害小,且破胶彻底,在地层水矿化度高的情况成胶稳定,适合宝浪油田压裂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浪油田 低渗透 无伤害压裂液 EDTA KCL 阴离子表活剂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边水封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长喜 陈渊 +2 位作者 张初阳 黄青松 程红晓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2期18-20,共3页
稠油油藏边水封堵技术是以电厂废渣—粉煤灰做主剂 ,配以适量的有机胶联堵剂和固化剂 ,针对稠油油藏边水进行封堵的一种化学封堵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堵剂的配方、性能、配伍性等的研究 ,优选出一种强度可调、耐温性较高、稳定性和配注性... 稠油油藏边水封堵技术是以电厂废渣—粉煤灰做主剂 ,配以适量的有机胶联堵剂和固化剂 ,针对稠油油藏边水进行封堵的一种化学封堵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堵剂的配方、性能、配伍性等的研究 ,优选出一种强度可调、耐温性较高、稳定性和配注性能较好、成本较低的新型堵剂。经河南油田现场应用表明 ,对高渗透出水层有较强的封堵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边水 封堵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分注水液力投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欢 蒋建宁 杨军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细分注水液力投捞技术是采用井口注水源为动力进行液力投捞,可一次投捞两级配水器芯子和5支井下电子流量计,并同时测试5层水量、调配5层水咀,测试调配效率高;通过管柱机械定位使封隔器在最小坐封段仅0.89 m的距离上准确卡封,最小卡封距... 细分注水液力投捞技术是采用井口注水源为动力进行液力投捞,可一次投捞两级配水器芯子和5支井下电子流量计,并同时测试5层水量、调配5层水咀,测试调配效率高;通过管柱机械定位使封隔器在最小坐封段仅0.89 m的距离上准确卡封,最小卡封距达1.8 m,可实现连续的薄夹层和薄注入层的细分注水;管柱类型为井口悬挂式,不仅适合浅井细分注水,同样适合于深井、斜井细分注水。该技术已在现场试验应用15井次,工艺成功率和有效率达100%,达到了细分注水、测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 液力投捞 细分注水 工艺组成 技术原理 薄夹层 管柱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薄层稠油热采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冬进 张传新 +3 位作者 王亮 易勇刚 刘花军 刘若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78,共3页
稠油热采新工艺应用中前期先导试验时采用光油管注汽,出现注汽热效率低、部分井套管和固井水泥环被破坏等问题。为此,研制了Y341-115热采封隔器等配套工具。配套工具与井筒隔热技术相结合,使浅薄层稠油油藏得到了有效动用和开发。此外... 稠油热采新工艺应用中前期先导试验时采用光油管注汽,出现注汽热效率低、部分井套管和固井水泥环被破坏等问题。为此,研制了Y341-115热采封隔器等配套工具。配套工具与井筒隔热技术相结合,使浅薄层稠油油藏得到了有效动用和开发。此外还根据现场工艺管柱的特点,配套开发了张力油管锚、大流道单流阀等工具,解决了隔热和反洗井等问题,实现了隔热注采合一的功能。Y341-115隔热封隔器配套工艺技术现场共应用500多井次,其工艺成功率达98%以上,累计节约作业井次400多次,累计增加产油量8 312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封隔器 大通道单流阀 张力油管锚 井筒隔热 稠油 热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棚油田钻井配套技术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建宁 张宇 +2 位作者 李光胜 李宾 张伟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论述了安棚深层系钻井中可钻性差、研磨性强、地层自然造斜力强以及易缩径等技术难点,形成了利用地层自然造斜规律技术合理移动井口位置、钻头优选技术以及导向钻井等五项配套技术,提高机械钻速63.79%,缩短钻井周期63.31%,取得了较好的... 论述了安棚深层系钻井中可钻性差、研磨性强、地层自然造斜力强以及易缩径等技术难点,形成了利用地层自然造斜规律技术合理移动井口位置、钻头优选技术以及导向钻井等五项配套技术,提高机械钻速63.79%,缩短钻井周期63.31%,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棚油田 钻井 钻头优选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喷砂割缝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学宏 单晶 +2 位作者 孙迎胜 张曦 于欢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4-46,7,共3页
针对河南双河油田厚油层细分改造中传统酸化压裂工艺应用受到限制的状况,开发成功水力喷砂割缝新技术。其特点是:(1)穿透能力强,明显改善井筒围岩的应力分布,提高油层的渗透率;(2)新型割缝工具可带多对喷嘴,一趟管柱割16对缝,且可不动... 针对河南双河油田厚油层细分改造中传统酸化压裂工艺应用受到限制的状况,开发成功水力喷砂割缝新技术。其特点是:(1)穿透能力强,明显改善井筒围岩的应力分布,提高油层的渗透率;(2)新型割缝工具可带多对喷嘴,一趟管柱割16对缝,且可不动管柱更换井下喷嘴;(3)新型收缩式定位器定位准确快速,定位后可回收紧缩,防止砂卡管柱;(4)施工参数监测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艺质量与水平。该项新工艺在5口油井上做了现场试验,工艺成功率100%,有效率80%,累计增油148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喷砂 割缝工具 割缝技术 现场试验 技术指标 穿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