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鲤源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超 吕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9,共7页
为明确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鲤苗种死亡的病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和cpn60基因检测、系统进化分析、动物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的药敏特性。结果显示,从... 为明确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鲤苗种死亡的病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和cpn60基因检测、系统进化分析、动物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的药敏特性。结果显示,从患病鲤苗种的肝脏、肾脏和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WZ2302),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两端钝圆,整体呈杆状;菌落表面光滑、颜色为浅黄色半透明;有运动性,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过氧化氢酶、吲哚试验呈阳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蔗糖、七叶苷、阿拉伯糖、甘露醇、水杨苷;16S rDNA和cpn60基因序列与豚鼠气单胞菌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和98%;回归试验攻毒组与临床病例表现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等13种药物敏感;对环丙沙星、链霉素和麦迪霉素敏感性较差,对青霉素、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和头孢哌酮存在耐药性。综上,引起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鲤鱼苗种死亡的病原菌是豚鼠气单胞菌,可选用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气单胞菌 16S rDNA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食物观出发保障河南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应南 孙骞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丰富多样的水产品是“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大食物观建立的历史背景、重要内涵、战略要求、实现路径、水产品供给作用与特点、水产养殖业具备的新优势等现状,并结合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丰富多样的水产品是“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大食物观建立的历史背景、重要内涵、战略要求、实现路径、水产品供给作用与特点、水产养殖业具备的新优势等现状,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大食物观下河南水产品稳产保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南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对策建议 优质蛋白质 水产品 安全供给 水产养殖业 作用与特点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的黄河河南-山东段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
作者 薛向平 孙朝徽 +4 位作者 刘霞 惠筠 李学军 李秀启 司飞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为了解黄河河南-山东段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野生和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黄河河南-山东段的6个野生和2个养殖群体,共计204尾黄河鲤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4条长... 为了解黄河河南-山东段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野生和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黄河河南-山东段的6个野生和2个养殖群体,共计204尾黄河鲤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4条长度为628 bp的COI基因序列中,碱基A、T、C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74%、27.41%、28.01%和17.84%,A+T的含量(54.15%)高于C+G的含量(45.85%),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性。8个黄河鲤群体共检测到18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7个单倍型,Hap2、Hap4和Hap5出现频次最高,其中Hap4和Hap5为8个黄河鲤群体共有单倍型,分布于133个样本中,占总样本数的65.20%。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97~0.00254,单倍型多样性(Hd)为0.451~0.837,遗传多样性水平总体偏低,表现出高Hd低Pi。山东东阿(DE)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河南三门峡(SMX)群体、河南恼里(NL)群体,最低为河南养殖群体(HNYZ)群体。群体间Fst及遗传距离结果显示,黄河口(HHK)群体与其他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遗传分化,但不显著,HHK和DE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河南段柳园口(LYK)群体和河南养殖(HNYZ)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8个群体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占总变异86.04%;中性检验和碱基错配分布结果分析表明,黄河鲤群体历史上可能经历过扩张或持续增长,当在环境、捕捞等外部压力减小的情况下种群可能实现快速补充,这为当前种群资源量匮乏形势下黄河鲤的种群资源恢复提供了良好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线粒体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有机水产养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开松 《河南农业》 2022年第28期52-53,共2页
水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高而长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水产养殖产业必须朝着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从源头上确保水产... 水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高而长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水产养殖产业必须朝着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从源头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启示和帮助。近年,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安全问题 水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养殖 我国农产品 绿色有机 河南省 脂肪含量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净水剂在发展无公害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朱文锦 詹世盈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3,共2页
改变养殖模式,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是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2009年5月~6月,鸭河口水库渔种场利用生物净水剂进行了池塘培育黄河鲤鱼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淡水池塘养鱼中合理使用生物净水剂,可以... 改变养殖模式,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是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2009年5月~6月,鸭河口水库渔种场利用生物净水剂进行了池塘培育黄河鲤鱼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淡水池塘养鱼中合理使用生物净水剂,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39.4%、亚硝酸氮37.0%,提高溶解氧(D.O)33.3%,节约用水量80%,提高鱼苗成活率22%,提高饵料利用率14.3%,直接经济效益可增加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净水剂 无公害水产品 饵料利用率 应用 水域生态环境 水产健康养殖 养殖模式 水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学方法的黄河三门峡水库渔业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斌 汤勇 +3 位作者 孙建富 李佩杰 胡亚东 张剑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3-571,共9页
为探讨声学方法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适用性,于2013年11月23日使用分裂式波束科学鱼探仪(Simrad EY60,70 k Hz,挪威)对黄河三门峡水库西湾至库尾大坝间水域进行了渔业资源声学调查,并通过现场鱼类目标强度测定和回波积分方法对库... 为探讨声学方法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适用性,于2013年11月23日使用分裂式波束科学鱼探仪(Simrad EY60,70 k Hz,挪威)对黄河三门峡水库西湾至库尾大坝间水域进行了渔业资源声学调查,并通过现场鱼类目标强度测定和回波积分方法对库区内渔业资源密度、资源现存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探查与估算。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库区内声学积分值(Nautical area scattering coefficient,NASC)为5.59 m2/nmi2,渔业资源密度平均为0.002 ind./m2,资源现存量为42.36 t;在鱼类资源密度空间分布统计方面,将调查区域库区分为上、中、下游3个调查区域(A、B、C区),8个积分区段,依次为A-Ⅰ、A-Ⅱ、A-Ⅲ,B-Ⅰ、B-Ⅱ,C-Ⅰ、C-Ⅱ、C-Ⅲ区段,其对应的鱼类资源密度分别为0.002、0.017、0.013 ind./m2,0.004、0.008 ind./m2,0.013、0.016、0.037 ind./m2,鱼类资源主要集中于上游的A-Ⅱ、A-Ⅲ区段及水库下游区域;对应鱼类的垂直分布,A-Ⅱ、A-Ⅲ、C-Ⅰ、C-Ⅱ区段鱼类主要分布于5 m以浅水层,A-Ⅰ、B-Ⅱ区段鱼类主要分布于10 m以浅水层,而B-Ⅰ区段鱼类均分布于5 m以深水层且数量较少,C-Ⅲ区段鱼类则主要分布于10~20 m水层;库区内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多分布于-62.5^-47.5 d B之间,且目标强度大于-44.5 d B、体长大于25 cm的个体均分布于5 m以深水层。研究表明,声学方法在淡水水库渔业资源评估中体现出良好的适用性,本研究推动了该方法在黄河流域水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今后用声学方法评估内陆河流、湖泊和水库渔业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声学评估 空间分布 三门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的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有光 于振海 +1 位作者 靖莹 李治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220-5223,共4页
分析了河南省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与建议,旨在为提升产业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河南省 冷水性鱼类 产业发展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聚糖酶在鲤鱼小麦基础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凯 张玲 +2 位作者 曹香林 宋东蓥 聂国兴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7,共3页
以平均体重为(48.2±0.46)g的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对象,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05%、0.10%、0.15%)的木聚糖酶作为试验饲料。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50尾鲤鱼。饲喂62 d后测定鲤鱼... 以平均体重为(48.2±0.46)g的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对象,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05%、0.10%、0.15%)的木聚糖酶作为试验饲料。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50尾鲤鱼。饲喂62 d后测定鲤鱼增重率和消化率,结果表明:0.05%、0.10%、0.15%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2.47%(P<0.01)、28.29%(P<0.01)和18.98%(P<0.01);干物质消化吸收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41%(P<0.01)、15.24%(P<0.01)和13.97%(P<0.01);总糖消化吸收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0%(P>0.05)、14.15%(P<0.01)和13.48%(P<0.01)。因此,本研究认为,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提高小麦基础饲料消化吸收率,促进鲤鱼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鲤鱼 生长性能 增重率 干物质消化吸收率 总糖消化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型丁酸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营养组成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张玲 刘凯 +2 位作者 张卫东 王冰柯 张远方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5-121,共7页
为研究不同种类丁酸制剂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中的使用效果,本试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D1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原粉550 mg/kg和1000 mg/kg(D2组、D3组),三丁酸甘油酯550 mg/kg和1000 mg/kg(D4组、D5组),包膜丁酸钠... 为研究不同种类丁酸制剂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中的使用效果,本试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D1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原粉550 mg/kg和1000 mg/kg(D2组、D3组),三丁酸甘油酯550 mg/kg和1000 mg/kg(D4组、D5组),包膜丁酸钠1000 mg/kg(D6组),制成6种试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389.2±30.5)g的斑点叉尾鮰648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7尾,养殖周期60 d。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550 mg/kg丁酸钠原粉可以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三丁酸甘油酯、包膜丁酸钠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2)丁酸钠原粉和三丁酸甘油酯在改善斑点叉尾鮰肠道发育方面效果显著(P<0.05),其中1000 mg/kg丁酸钠原粉组和1000 mg/kg三丁酸甘油组斑点叉尾鮰前肠绒毛高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3)在促进斑点叉尾鮰肌肉氨基酸沉积方面,三丁酸甘油酯和包膜丁酸钠的效果优于丁酸钠原粉,在饲料中添加1000 mg/kg三丁酸甘油酯和1000 mg/kg包膜丁酸钠可以显著提高背肌中氨基酸含量(P<0.05)。综上,3种丁酸制剂在提高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发育、促进组织氨基酸沉积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并存在剂型与剂量效应。就生长性能指标而言,斑点叉尾鮰饲料中丁酸制剂的最适剂型为丁酸钠原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丁酸 生长性能 肠道发育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消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威 张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259-16261,共3页
[目的]了解斑点叉尾鮰消化酶特性的生物学规律,为其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斑点叉尾鮰为材料,测定了pH值和温度对其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斑点叉尾鮰胃、肠、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 [目的]了解斑点叉尾鮰消化酶特性的生物学规律,为其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斑点叉尾鮰为材料,测定了pH值和温度对其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斑点叉尾鮰胃、肠、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3.0、7.5、7.0,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45℃;胃、肠、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5和6.5,最适温度均为30℃;胃、肠、肝胰脏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0和7.0,最适温度均为30℃。在各自的最适pH值及温度条件下,3个部位的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结论]研究结果反映出斑点叉尾鮰机体内的生理状况,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消化酶 最适温度 最适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龙虾养殖产业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玲宏 张圆圆 +1 位作者 郜小龙 胡建平 《中国水产》 2023年第7期46-49,共4页
河南省小龙虾养殖方式有多种,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文章就河南省小龙虾养殖产业现状、发展优势等展开分析,提出小龙虾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了前景展望,以期为小龙虾养殖从业者规划发展提供参考。一、小龙虾养殖产业现状近几年,... 河南省小龙虾养殖方式有多种,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文章就河南省小龙虾养殖产业现状、发展优势等展开分析,提出小龙虾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了前景展望,以期为小龙虾养殖从业者规划发展提供参考。一、小龙虾养殖产业现状近几年,河南省小龙虾养殖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小龙虾养殖面积122.3万亩,其中,稻虾养殖面积111.1万亩,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的9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养殖 养殖面积 产业现状 小龙虾产业 前景展望 稻渔综合种养 现状分析与前景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let-7家族系统进化、靶基因预测及表达分析
12
作者 李泓 田月瑶 +4 位作者 崔开明 秦楠 范道省 田雪 朱文锦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2,共9页
对锦鲤let-7家族成员的前体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检测锦鲤let-7家族成员表达量在体色形成过程中的变化,通过TargetScan和miRWalk对let-7j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对靶基因的本体特征和代谢通路进行富集分析,为了解let-7家族的进化历... 对锦鲤let-7家族成员的前体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检测锦鲤let-7家族成员表达量在体色形成过程中的变化,通过TargetScan和miRWalk对let-7j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对靶基因的本体特征和代谢通路进行富集分析,为了解let-7家族的进化历史及其在锦鲤及硬骨鱼类体色形成中的作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锦鲤let-7家族成员在鱼类中高度保守,且其前体序列的5'端保守性高于3'。锦鲤let-7家族成员表达量在体色形成的4个阶段均表现为逐步升高的趋势,在体色完全形成的孵化后47 d达到最高。利用TargetScan和miRWalk对let-7j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其中571个靶基因在2个软件中均被预测到,这571个候选靶基因富集到了10个与体色形成相关的GO条目,包括色素沉积、发育过程的色素沉积、色素细胞分化、黑色素细胞分化、细胞色素沉积、黑色素小体转运、色素颗粒转运、色素代谢过程、黑色素小体定位的建立和黑色素小体定位;富集到与体色相关的KEGG调控通路主要有Wnt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和黑色素沉积通路。以上GO和KEGG通路中存在ltk、pmel、plin6、kitlga和pax7a等多个与色素细胞分化和迁移相关的基因。综上,let-7家族成员在鱼类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可能靶向色素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参与锦鲤红色体色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let-7家族 系统进化 let-7j 靶基因 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基于调水调沙的渔业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建富 胡亚东 张剑波 《中国水产》 2014年第11期17-21,共5页
小浪底水库.官方名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于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1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完工。水库坝高154m.坝长1667m。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调水调沙 渔业 主体工程 前期工程 并网发电 坝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RNF14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病原刺激的免疫响应
14
作者 张美娜 张子豪 +8 位作者 洪佳乐 郭朝辉 李海洁 于光晴 董鹏生 黄小城 杨振江 王延晖 刘变枝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目的】探究鲤环指蛋白14(ring finger protein 14,RNF14)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阻断鲤春季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yprinus carpio virus, SVCV)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PCR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 【目的】探究鲤环指蛋白14(ring finger protein 14,RNF14)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阻断鲤春季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yprinus carpio virus, SVCV)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PCR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鲤RNF14基因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其在病毒刺激后的表达规律。【结果】鲤RNF14基因编码区全长1 362 bp,编码453个氨基酸;鲤RNF14与犀角金线鲃亲缘关系较近,与原鸽亲缘关系较远;该蛋白属酸性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功能结构域预测显示该蛋白为典型的RBR E3s;泛素化底物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与RBCK1、Nedd4l、Notch1a等蛋白相互作用的置信度较高。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鲤RNF14基因在各组织或器官中广泛表达,以心脏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SVCV在体感染鲤24 h后,RNF14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肌肉中显著升高;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ploy(I:C))在体刺激鲤24 h后,RNF14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肾脏和头肾中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SVCV和poly(I:C)离体刺激下,鲤RNF14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各取样时间点均极显著升高。在体和离体病原刺激结果表明,鲤RNF14基因参与了病原刺激后的免疫应答过程,提示鲤RNF14基因可能是阻断SVCV感染的潜在靶点。【结论】成功克隆了鲤RNF14基因的基因编码区,揭示了鲤RNF14基因在SVCV和poly(I:C)刺激下免疫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14 生物信息学 鲤春季病毒血症病毒 多肌胞苷酸 病原刺激 免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乌苏里拟鲿幼鱼生长特性、消化酶活性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15
作者 陈军平 武慧慧 +7 位作者 沈方方 张佳鑫 于若梦 付永杰 胡吉帮 赵道全 谢国强 孙文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6,共8页
研究投喂频率[每天投喂1(F1)、2(F2)、3(F3)、4(F4)次]对乌苏里拟鲿幼鱼的生长特性、肠道消化酶(脂肪酶、α-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肝脏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确定最佳投喂频率,以提高乌苏里拟鲿... 研究投喂频率[每天投喂1(F1)、2(F2)、3(F3)、4(F4)次]对乌苏里拟鲿幼鱼的生长特性、肠道消化酶(脂肪酶、α-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肝脏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确定最佳投喂频率,以提高乌苏里拟鲿幼鱼的饲料利用率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F2组乌苏里拟鲿幼鱼末体质量、体质量特定生长率、相对增质量率、体质量日增加量和体长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F1、F3组。F1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F2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F3、F4组。投喂频率对肝脏组织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F1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F2、F4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F1、F3组;F4组粗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总氨基酸含量组间差异显著,表现为F1>F3>F2>F4。综上,建议投喂频率为2次/d,更有利于乌苏里拟鲿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投喂频率 生长特性 消化酶活性 肌肉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血液学指标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芹 宋威 陈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47-1449,共3页
对斑点叉尾鮰的血液学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对比,患病组除嗜碱性粒细胞及平均HGB浓度略有升高外,其他数据都降低。健康组红细胞数为2.54×1012个/L,患病组为2.28×1012个/L,患病组红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 对斑点叉尾鮰的血液学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对比,患病组除嗜碱性粒细胞及平均HGB浓度略有升高外,其他数据都降低。健康组红细胞数为2.54×1012个/L,患病组为2.28×1012个/L,患病组红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健康组白细胞数为224.99×109个/L,患病组为116.20×109个/L,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健康组红细胞压积为42.30%,患病组为37.26%,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健康组血小板总数(血栓细胞)为24.67×109个/L,患病组为2.60×109个/L,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升高,白蛋白含量降低,其中患病组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改变与健康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血液学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菌对水质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小玲 袁科平 +2 位作者 耿康 张玲 杨丽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以好氧反硝化菌株Bacillus sp.H2作为供试菌株,从水质指标、鱼体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3方面全面考察菌株Bacillussp.H2作为水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株Bacillus sp.H2对水体亚硝态氮的平均降解率达到64.04%... 以好氧反硝化菌株Bacillus sp.H2作为供试菌株,从水质指标、鱼体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3方面全面考察菌株Bacillussp.H2作为水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株Bacillus sp.H2对水体亚硝态氮的平均降解率达到64.04%,总氮最终降解率达到16.0%,COD的最终降解率达到32.39%,未对水体pH产生明显影响;鲤的饲料系数降低18.9%,增重率提高41.55%,饲料蛋白质效率提高24.13%,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提高334.65%,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提高4.38%,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菌株Bacillussp.H2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条件,而且可以提高鱼体的饲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菌 水质指标 生长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沿黄渔区鲤急性烂鳃病调研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先科 梁红茹 +2 位作者 贾滔 杨治国 张园园 《养殖与饲料》 2016年第2期55-58,共4页
本文客观反映了河南省沿黄渔区鲤急性烂鳃病疫情的严峻现状,通过多年连续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了一些流行规律。多人多批次检测到锦鲤疱疹病毒(KHV),在多批次不同病例中分离到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霍乱弧菌、维隆气... 本文客观反映了河南省沿黄渔区鲤急性烂鳃病疫情的严峻现状,通过多年连续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了一些流行规律。多人多批次检测到锦鲤疱疹病毒(KHV),在多批次不同病例中分离到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霍乱弧菌、维隆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对发病池塘和健康池塘的水化学指标、池塘微生态环境、浮游生物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病鲤和健康鲤的组织酶活性、免疫指标和红细胞脆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多数存在显著差异。总结历年数据,河南沿黄渔区鲤急性烂鳃病病种有三:1细菌性败血症,占死鱼总数的60%~70%;2鲤肾炎烂鳃病,占死鱼总数的30%~40%;3寄生虫病,占死鱼总数的1%~2%。防控措施:1用"生物絮团"技术调控水质;2修复肝、肾组织,恢复其功能;3调控肠道内环境,减少病原。以后的研究重点是尽快分离出毒株并确定株型,借助以色列技术研发浸泡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烂鳃病 锦鲤疱疹病毒 肾炎烂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南段非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19
作者 惠筠 介子林 +5 位作者 贺海战 周晓林 王兆平 朱文锦 马超 穆林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14,共7页
为了掌握黄河河南段鱼类产卵场的分布现状,2013-2015年的每年3-7月,采用卫星GPS定位,实地走访渔民,采集鱼卵和仔稚鱼,捕获并解剖分析繁殖亲鱼,同步进行理化因子测定和环境指标监测。结果表明,黄河河南段鱼类规模产卵场共有30处,主要分... 为了掌握黄河河南段鱼类产卵场的分布现状,2013-2015年的每年3-7月,采用卫星GPS定位,实地走访渔民,采集鱼卵和仔稚鱼,捕获并解剖分析繁殖亲鱼,同步进行理化因子测定和环境指标监测。结果表明,黄河河南段鱼类规模产卵场共有30处,主要分布在河边浅滩、河流消落区和河心岛等水生生物资源丰富、适合非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孵化的水域。监测调查270d,采集主要鱼类标本1 156尾,各产卵场的鱼类优势种组成差异明显。产卵经济鱼类有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鲶(Silurus aso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共计7种。黄河南段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的分布位置及范围规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为保护黄河南段经济鱼类及其产卵场,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南段 鱼类 产卵场 生态环境 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菌Bacillus sp.H2脱氮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小玲 张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3-57,共5页
文章从碳源、碳氮比、pH、温度及投菌浓度5个方面对好氧反硝化芽孢杆菌Bacillus sp.H2进行脱氮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乳糖作为碳源时,菌株Bacillus sp.H2的好氧反硝化效率要显著高于以乙醇、酒石酸钾钠、丁二酸钠、醋酸... 文章从碳源、碳氮比、pH、温度及投菌浓度5个方面对好氧反硝化芽孢杆菌Bacillus sp.H2进行脱氮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乳糖作为碳源时,菌株Bacillus sp.H2的好氧反硝化效率要显著高于以乙醇、酒石酸钾钠、丁二酸钠、醋酸钠作为碳源时的效率,且葡萄糖略高于乳糖;当C/N≥6(质量比)时可进行完全反硝化;具有广泛pH适应性,在偏碱性环境中生长良好,最适pH为7.2~8.2;最适温度为30℃;在试验室条件下,当投菌浓度达到2×104 cfu/mL时,48 h可将反硝化培养基中约140 mg/L的亚硝态氮完全降解,降解速率达到0.14μg.h.cfu-1,远高于目前国内有报道的其他好氧反硝化菌株,对总氮的降解率达到6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 芽孢杆菌 脱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