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新乡:打造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新模式
1
作者 郭鹏 张益炜 张金平 《中国农村科技》 2025年第6期72-73,共2页
河南省新乡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土地肥沃、光热充沛,是豫北重要粮仓和育种基地。近年来,新乡市气象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豫北粮仓区位优势,构建气象保障体系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气象服务 新乡市 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及其动态模拟的研究——以河南省黄淮平原冬小麦中、低产地区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汪永钦 王信理 刘荣花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本文以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观点,根据大量的田间试验及气象资料,对河南省黄淮平原中、低产地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特点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小麦群体内部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垂直分布特征;群体中存在... 本文以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观点,根据大量的田间试验及气象资料,对河南省黄淮平原中、低产地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特点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小麦群体内部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垂直分布特征;群体中存在着一个对PAR的强烈削弱层,它随着小麦生育期的后延而升高。依该地区小麦干物质积累不同特点,作者提出了早播、适播、迟播和受冻害四种生长型。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冬小麦农业气象计算机模拟模型”(WWACSM),它由发育期、叶面积系数及光合生产三个一级子模式和若干个二级子模式组成:并结合河南省黄淮平原小麦生产实践,对其中某些子模式作了探索和改进,为进一步发展该地区小麦的商品生产提供了气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长 产量 气象 动态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关键因子的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树岩 刘伟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3-227,共5页
以河南省13个地市1990—2006年逐旬光温水气象资料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7月中旬—9月中旬的夏玉米气象产量预报模型。将全省由南至北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区回代1990—2006年资料对模型预... 以河南省13个地市1990—2006年逐旬光温水气象资料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7月中旬—9月中旬的夏玉米气象产量预报模型。将全省由南至北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区回代1990—2006年资料对模型预报准确率进行回代检验,并利用2007—2010年资料对模型进行试报。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回代准确率全省为88.4%,不同区域间回代准确率差异明显,北部最高92.9%,中部次之87.4%,南部最低83.4%,分析原因主要受夏玉米产量年际波动的影响;模型预报准确率全省为94.9%,各区域差别不大,基本在9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报 关键气象因子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主要籽粒品质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商东耀 成林 +2 位作者 马青荣 李筱涵 薛昌颖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4-1333,共10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2017—2019年河南省72个县(区)强筋和非强筋小麦品种的287份小麦样品品质测定资料、对应年份逐旬气象因子和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线性相关、二次曲线相关和逐步回归等方...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2017—2019年河南省72个县(区)强筋和非强筋小麦品种的287份小麦样品品质测定资料、对应年份逐旬气象因子和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线性相关、二次曲线相关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小麦主要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构建了籽粒粗蛋白含量预报模型,探寻影响河南省强筋和非强筋小麦主要品质指标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强筋小麦粗蛋白、湿面筋含量和降落值都高于非强筋小麦。两类筋型小麦降落值与拔节期以后的温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关系密切,其中非强筋小麦降落值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较高。籽粒湿面筋含量与气温日较差密切相关,不同筋型小麦湿面筋含量对四月份部分气象因子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从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预估模型可知,两类小麦粗蛋白含量均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但影响因子有所不同,非强筋小麦粗蛋白含量预估模型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冬小麦 籽粒品质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气象为农服务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
5
作者 毛洋洋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5期51-54,共4页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作者从事河南省气象培训教育工作多年,对河南省气象为农服务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培训需求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其目的是对以后河南省气象为农服务培训的...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作者从事河南省气象培训教育工作多年,对河南省气象为农服务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培训需求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其目的是对以后河南省气象为农服务培训的发展、课程内容设计、培训方式等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形成科学培训体系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提高河南省气象为农服务职工的综合素质,满足各层次职工对气象为农服务培训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教育培训 气象为农服务 调查分析 培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 被引量:97
6
作者 陈怀亮 邓伟 +1 位作者 张雪芬 邹春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5-143,共9页
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以河南省小麦生产为例,在辨识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要素和风险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灾度函数,运用EOF和概率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中的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麦播旱涝、晚... 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以河南省小麦生产为例,在辨识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要素和风险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灾度函数,运用EOF和概率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中的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麦播旱涝、晚霜冻、干热风与青枯雨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定量影响程度与风险概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因子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区划,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探讨了一条新的定量分析及区划技术体系。分析发现,干热风与青枯雨是影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灾害,其次是晚霜冻危害,第三是麦播时旱涝灾害,但总体上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并不算太高,只要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不会在根本上影响小麦的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业气象灾害 灾度函数 风险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160
7
作者 李世奎 霍治国 +5 位作者 王素艳 刘荣花 盛绍学 刘锦銮 马树庆 薛昌颖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7,共11页
从灾害风险分析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我国北方冬小麦干旱、江淮冬小麦渍涝、东北作物夏季低温冷害以及华南荔枝和香蕉冬季寒害组合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组成。风险辨识分别阐明了上述各灾种的孕灾环... 从灾害风险分析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我国北方冬小麦干旱、江淮冬小麦渍涝、东北作物夏季低温冷害以及华南荔枝和香蕉冬季寒害组合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组成。风险辨识分别阐明了上述各灾种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灾情特征。在风险评估方面,基于灾害性质、灾损和抗灾性能的含义,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概念模型,根据多年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出了应用性强、可操作的各种灾害的灾害强度风险概率模拟模式和灾损风险概率模拟模式、抗灾性能模式,并采用逐年产量和气象资料的样本序列,由上述模拟模式估算了各种灾害强度和不同灾损发生的风险概率及风险指数,阐述了风险水平的地区差异。在风险评价方面,根据对各种灾损的风险指标进行综合,分别提出了风险区划指标,并进行了风险区域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风险区划 风险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河南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60
8
作者 李军玲 刘忠阳 邹春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2,共6页
在分析洪灾形成的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洪灾风险评估指标模型。在对指标体系赋予权重的基础上结合GIS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分析,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以降雨、地形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为主要指标,得... 在分析洪灾形成的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洪灾风险评估指标模型。在对指标体系赋予权重的基础上结合GIS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分析,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以降雨、地形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为主要指标,得出河南省洪灾风险综合区划图,既有赋予权重后的准确性又有GIS区划图的一目了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所得到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可以看出,信阳、驻马店、周口大部分地区由于降水较多和社会易损性影响度较大,发生洪涝的风险最大,焦作、郑州、开封和安阳、濮阳的部分地区,由于处于黄河流域发生洪涝的可能也较大,其他地区发生洪涝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GIS技术 风险区划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气象等级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伟昌 陈怀亮 +3 位作者 王君 余卫东 张弘 刘忠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830-11832,共3页
[目的]建立通过气象因子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模型。[方法]在统计河南省条锈病发生轻重年份的基础上,结合相应年份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按时间顺序建立了冬前、3月上旬4、月上旬和5月中旬4个条锈... [目的]建立通过气象因子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模型。[方法]在统计河南省条锈病发生轻重年份的基础上,结合相应年份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按时间顺序建立了冬前、3月上旬4、月上旬和5月中旬4个条锈病促病指数预测模型。根据促病指数计算原理,采用等差分布方法得出条锈病发生程度预测标准,并进行了历史资料检验及2006年发生程度预测。[结果]成功建立了对应于气象条件的小麦锈病发生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冬前及3月上旬预测结果相比实际值偏重,4月上旬及5月中旬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较为吻合。[结论]该研究结果将对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病 灰色关联 模糊数学 促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河南省冬小麦气象年景的时空演变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宏伟 胡程达 +1 位作者 黄进 张方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6-352,共7页
为了探讨冬小麦气象年景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依托河南省17个市1988—2017年冬小麦产量数据及15种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LACI)资料,运用气候产量指数(CDYI)评估了研究区冬小麦气象年景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基于主成分分析,河南... 为了探讨冬小麦气象年景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依托河南省17个市1988—2017年冬小麦产量数据及15种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LACI)资料,运用气候产量指数(CDYI)评估了研究区冬小麦气象年景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基于主成分分析,河南省可以划分为4个呈现不同CDYI演变情形的子区域,分别为中东部、西部、北部、南部,且2000年后各分区CDYI的波动趋于缓和;(2)与其他分区相比,河南省北部地区CDYI的年代际振荡更为强烈,其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波浪型演变;(3)与其他分区相比,河南省中东部地区CDYI与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的线性关系最为显著;(4)诸多环流指数中,12月份厄尔尼诺1+2区的平均海面温度是表征河南省中东部地区冬小麦气象年景的关键前兆性信号,其每增加1%会导致产量减少0.56%。总体而言,依托前期环流指数异常能够较好地实现粮食作物气象年景的提前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冬小麦 气象年景 气候产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河南省夏玉米的气象年景波动对大气环流的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宏伟 邢开成 +1 位作者 黄进 张方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7-1443,共7页
依托河南省17个地级市1988-2017年夏玉米产量数据及15种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LACI)资料,运用气候产量指数(CDYI)评估了研究区夏玉米气象年景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与其他拟合方法相比,HP滤波法更适用于研究区夏玉米气候... 依托河南省17个地级市1988-2017年夏玉米产量数据及15种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LACI)资料,运用气候产量指数(CDYI)评估了研究区夏玉米气象年景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与其他拟合方法相比,HP滤波法更适用于研究区夏玉米气候产量的提取;(2)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河南省可以划分为4个呈现不同夏玉米CDYI演变情形的子区域,分别为东南部、北部、中南部、西部,且2003年后各分区CDYI的波动趋于缓和;(3)与其他分区相比,河南省东南部地区CDYI与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的线性关系最为显著,特别是1月份较高数值的东太平洋/北太平洋涛动指数(EP/NP)是表征该区域夏玉米减产的重要前兆性信号;(4)夏玉米气象年景波动对环流信号的响应存在不稳定性和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夏玉米 气象年景 气候产量指数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茶树适宜种植气候区划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辉 米鸿涛 +1 位作者 杜子璇 金开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0,共1页
利用河南省119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气候因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把通过检验的因子作为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各区划指标的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的-致... 利用河南省119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气候因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把通过检验的因子作为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各区划指标的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的-致性进行检验,确定各区划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计算出河南省茶树种植综合区划指数,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实现精度为250 m细网格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将河南省茶树种植区分为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其中适宜种植面积占评价区域的11.8%,次适宜种植面积占28.8%,不适宜种植面积占59.4%.将区划结果与茶树实际种植情况进行对比验证,发现两者吻合度较高,说明区划结果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南省茶树种植状况,该研究结果有望为河南省茶树种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加权指数求和法 茶树气候区划 结果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树岩 余卫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4,共8页
从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光、温、水等生物学特性出发,构建了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计算了1980—2007年全省13个主产省辖市夏玉米生长季综合气候适宜度;根据各阶段气候适宜度与夏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以旬为步长的夏... 从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光、温、水等生物学特性出发,构建了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计算了1980—2007年全省13个主产省辖市夏玉米生长季综合气候适宜度;根据各阶段气候适宜度与夏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以旬为步长的夏玉米产量预报模型,并利用2008—2012年数据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夏玉米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气候适宜度变化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夏玉米产量水平及其动态变化。1980—2007年各省辖市模型回代检验准确率为87.5%~94.6%,全省平均为91.8%,2008—2012年各省辖市预报准确率逐旬平均为92.3%~98.4%,全省平均为96.0%,能基本满足农业气象业务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宜度 产量预报 预报模型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倒伏多角度光谱曲线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忠阳 郑有飞 +1 位作者 郭鹏 胡程达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1-586,共6页
2014年利用人工模拟的方法开展了冬小麦倒伏试验。在冬小麦4个生育时期设定了与竖直方向呈30°(C1),60°(C2)和90°(C3)3种倒伏梯度和正常生长0°(CK)4个处理,通过SAC光谱仪监测冬小麦倒伏获取冬小麦在不同时间、不同... 2014年利用人工模拟的方法开展了冬小麦倒伏试验。在冬小麦4个生育时期设定了与竖直方向呈30°(C1),60°(C2)和90°(C3)3种倒伏梯度和正常生长0°(CK)4个处理,通过SAC光谱仪监测冬小麦倒伏获取冬小麦在不同时间、不同倒伏程度情况下的光谱数据,分析冬小麦光谱反射率曲线图,总结冬小麦倒伏后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冬小麦和倒伏冬小麦的反射率特征一致,红色波段反射率最低,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最高,发生倒伏后对应的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整体上升,倒伏角度越大,反射率越高。对比冬小麦倒伏后光谱反射率和遥感影像亮度值的变化,可监测冬小麦倒伏时间、受灾程度,预测产量损失。在本研究基础上可实现利用遥感技术对冬小麦倒伏地区的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倒伏 光谱曲线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土壤墒情格点化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璐 赵国强 +2 位作者 鲁坦 杜子璇 郭学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75,共5页
利用全球模式T213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进行为期7 d的预报,然后将模式结果应用于土壤水分预报模型,建立格点化的土壤水分实时预报模型。3次试报的相关系数均在0.65以上,标准化平均偏差及标准化平均误差基本都在20%以内,说明该模型... 利用全球模式T213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进行为期7 d的预报,然后将模式结果应用于土壤水分预报模型,建立格点化的土壤水分实时预报模型。3次试报的相关系数均在0.65以上,标准化平均偏差及标准化平均误差基本都在20%以内,说明该模型对河南省土壤相对湿度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区域气候模式 全球模式T213 格点化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夏玉米区域化苗情长势遥感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军玲 刘伟昌 赵学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通过野外样点布设获取农学参数叶面积指数等,将河南省分为4个遥感生态区,经过数理统计分析,获得分区域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指标;在MODIS遥感数据的基础上获取和观测时间一致的遥感参数,进行叶面积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分析.... 通过野外样点布设获取农学参数叶面积指数等,将河南省分为4个遥感生态区,经过数理统计分析,获得分区域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指标;在MODIS遥感数据的基础上获取和观测时间一致的遥感参数,进行叶面积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DVI和叶面积指数显著相关,则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农学参数指标确定遥感指标,对处于不同发育期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指标划分夏玉米苗情等级,提高了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叶面积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 遥感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农业气象和农田蒸散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自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9,共7页
美国的农业气象比较强调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为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的能量交换、水分交换、物质积累和转化、农业生产模型以及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等。试验多在大田条件下进行,配有比较完善的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在农田实际... 美国的农业气象比较强调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为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的能量交换、水分交换、物质积累和转化、农业生产模型以及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等。试验多在大田条件下进行,配有比较完善的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在农田实际蒸散的测定中,中子仪和蒸散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用来检验各种蒸散计算公式。潜在蒸散的计算方法很多,多在Penman’公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研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和其它公式相比,Penman-Monteith公式比较精确,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潜在蒸散 作物系数 土壤蒸发 农田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帕尔默旱度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厉玉昇 申双和 成林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90-94,共5页
干旱是影响河南省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在美国帕尔默旱度模式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非饱和土壤水分一维数值模拟模型得到初始土壤含水率,根据河南省1970~2000年30 a的历史干旱记录和实际气候特点,利用河南省19个代表站的气... 干旱是影响河南省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在美国帕尔默旱度模式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非饱和土壤水分一维数值模拟模型得到初始土壤含水率,根据河南省1970~2000年30 a的历史干旱记录和实际气候特点,利用河南省19个代表站的气象要素和土壤水分资料,首次建立了适合于河南省的PDSI旱度模式,并与实际的旱情记载进行了对照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河南省帕尔默旱度模式计算的旱度值与实际旱情基本吻合,河南省帕尔默旱度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出该省大部分地区的干旱程度。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河南省的干旱基本特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帕尔默旱度模式 一维数值模拟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高效农业耕作制生产力特征及资源利用研究
19
作者 张雪芬 高伟力 +2 位作者 陈东 史定珊 王良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25-231,共7页
从开展河南农业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及更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间作套种的三熟制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对三熟制与二熟制的气候资源利用、组分产量和产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三熟制种植模式... 从开展河南农业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及更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间作套种的三熟制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对三熟制与二熟制的气候资源利用、组分产量和产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三熟制种植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二熟制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农业 生产潜力 三熟制 耕作制模式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天气指数保险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曹雯 成林 +1 位作者 杨太明 许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4-281,共8页
利用1971—2014年河南103个台站地面气象逐日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选择对产量有明显影响的拔节-抽穗期干旱作为天气指数保险设计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了河南冬小麦拔节-抽穂期干旱发生基本规律,并开展干旱风险评估。定义降水负距平... 利用1971—2014年河南103个台站地面气象逐日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选择对产量有明显影响的拔节-抽穗期干旱作为天气指数保险设计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了河南冬小麦拔节-抽穂期干旱发生基本规律,并开展干旱风险评估。定义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作为冬小麦干旱天气指数,并利用173组典型灾害样本建立了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天气指数与减产率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冬小麦干旱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并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对天气指数产品费率进行修订。结果表明,河南冬小麦干旱程度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增强;拔节-抽穂期,豫北地区的干旱风险最高;其次是豫西北、豫东和豫中;豫西南和豫南的风险相对较低;基于天气指数模型和历史赔付状况分析,将降水负距平百分率60%作为触发值,并确定了不同干旱天气指数等级的赔付标准;基于干旱风险评估结果修订后的河南各地区的天气指数保险费率在9. 2%~11. 2%,单位面积保费在29. 8~36. 3元·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天气指数 冬小麦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