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4Ag合金微细丝拉拔极限预测模型
1
作者 张学宾 谷继华 +4 位作者 封存利 鲁龙龙 张彦敏 宋克兴 皇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采用三室真空冷型竖引连铸设备制备了Cu-4Ag合金铸态杆坯,并利用连续冷拉拔变形得到了不同线径的Cu-4Ag合金微细丝,通过拉拔实验获取了不同线径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基于线径与强度的关系,构建了微细丝拉拔极限预测模型。结果表... 采用三室真空冷型竖引连铸设备制备了Cu-4Ag合金铸态杆坯,并利用连续冷拉拔变形得到了不同线径的Cu-4Ag合金微细丝,通过拉拔实验获取了不同线径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基于线径与强度的关系,构建了微细丝拉拔极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拉拔过程中,Cu-4Ag合金微细丝的线径与抗拉强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修正后的拉拔极限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线径的Cu-4Ag合金微细丝能够达到的拉拔极限。将拉拔极限模型产出的数据导入MATLAB中,构建了三维曲面模型,可以更为直观地分析材料的拉拔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4Ag合金微细丝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拉拔极限预测模型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含量对低合金化Cu-Ag合金拉拔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文朋 位高锋 +2 位作者 封存利 介明山 武国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97-2707,共11页
采用热型水平连铸技术制备Ag含量分别为0.6%、1.0%、2.0%和4.0%的Cu-Ag合金杆坯,并将d 16.0 mm杆坯拉拔加工成d 1.0 mm的线材,利用透射电镜分析其微细组织,并测试导电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拉拔线材由平行于拉拔方向的纤维晶组成,Cu-0.... 采用热型水平连铸技术制备Ag含量分别为0.6%、1.0%、2.0%和4.0%的Cu-Ag合金杆坯,并将d 16.0 mm杆坯拉拔加工成d 1.0 mm的线材,利用透射电镜分析其微细组织,并测试导电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拉拔线材由平行于拉拔方向的纤维晶组成,Cu-0.6Ag合金线纤维晶平均宽度约为340 nm;随着Ag含量增加,纤维晶尺寸减小,Cu-4.0Ag合金线纤维晶平均宽度为115 nm。纤维晶存在显著的〈111〉取向,纤维晶晶界主要为由位错塞积形成的小角度晶界,晶内存在大量位错,并发现少量的孪晶。随着Ag含量增加,Ag元素分布由局部富集转变为Ag相析出。Cu-0.6Ag和Cu-4.0Ag合金线材导电率随Ag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91.2%IACS和79.5%IACS。Cu-0.6Ag和Cu-4.0Ag合金线材抗拉强度随Ag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分别为402.6 MPa和702.9 MPa。抗拉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细晶强化和Ag相沉淀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G合金 热型连铸 拉拔 导电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丝线材制备和组织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宋克兴 周延军 +10 位作者 米绪军 肖柱 曹军 丁雨田 吴保安 封存利 李周 陈鼎彪 吕长春 胡勇 丁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45-2874,共30页
铜基丝线材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键合线、音视频传输线缆、医疗器械有源线束以及各种电子元器件,是保障系统电流和信号稳定传输的关键导体材料。本文围绕铜基丝线材制备工艺流程,综述热型水平连铸、冷型竖引连铸制备铜基杆坯的工艺特点及... 铜基丝线材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键合线、音视频传输线缆、医疗器械有源线束以及各种电子元器件,是保障系统电流和信号稳定传输的关键导体材料。本文围绕铜基丝线材制备工艺流程,综述热型水平连铸、冷型竖引连铸制备铜基杆坯的工艺特点及其与定向凝固组织之间的关系,阐述超细超精连续拉拔、热处理、表面涂镀等工艺参数对晶粒、析出相、表面镀层以及键合特征的影响规律,最后叙述了“新基建”背景下铜基丝线材应用领域和装备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材料 丝线材 热型水平连铸 冷型竖引连铸 连续拉拔 表面涂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拉拔变形量对铜银合金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孔令宝 周延军 +9 位作者 宋克兴 封存利 曹军 李周 王强松 解浩峰 皇涛 张朝民 程楚 李韶林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8-143,共6页
对热型水平连铸制备的Cu-0.52Ag-0.22Cr铸态杆坯进行拉拔塑性变形(Φ16.00 mm→Φ6.00 mm)和时效热处理(450℃×2 h)后,进一步对Φ6 mm时效态试样进行了不同变形量(59.7%、75.0%、85.3%和95.3%)的拉拔塑性变形(Φ6.00 mm→Φ3.80 m... 对热型水平连铸制备的Cu-0.52Ag-0.22Cr铸态杆坯进行拉拔塑性变形(Φ16.00 mm→Φ6.00 mm)和时效热处理(450℃×2 h)后,进一步对Φ6 mm时效态试样进行了不同变形量(59.7%、75.0%、85.3%和95.3%)的拉拔塑性变形(Φ6.00 mm→Φ3.80 mm→Φ3.00 mm→Φ2.30 mm→Φ1.33 mm)。研究了不同拉拔变形量对时效态Cu-0.52Ag-0.22Cr合金微观组织、导电率和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0.52Ag-0.22Cr合金在冷变形过程中横截面组织由四周向内部产生不均匀变化,在纵截面上表现为沿轴向不断细化的条状纤维组织;随着变形量增大,合金导电率不断降低,抗拉强度先上升后降低;当冷变形量为75.0%时,合金导电率保持在较高水平87.3%IACS,同时,峰值抗拉强度达到559 MPa。在此情况下,合金力学性能的大幅提升主要取决于该过程中加工硬化效果显著。进一步增加总变形量,加工硬化效果下降,导致合金导电率和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银合金 拉拔变形 导电率 抗拉强度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型连铸固液界面影响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捍疆 宋克兴 +4 位作者 张彦敏 封存利 周延军 吴保安 陈鼎彪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4,10,共5页
热型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的位置与形状是决定连铸杆坯质量好坏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热型连铸设备组成及热型单晶连铸的工艺特点,并对固液界面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凹向和凸向凝固方向的两种固液界面形... 热型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的位置与形状是决定连铸杆坯质量好坏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热型连铸设备组成及热型单晶连铸的工艺特点,并对固液界面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凹向和凸向凝固方向的两种固液界面形状类型,并简述了工艺参数对固液界面形状的影响。然后对影响表面粗糙及热裂、竹节及拉漏等连铸杆坯表面质量的固液界面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铸型温度、连铸速度、冷却距离和冷却水量等工艺参数对热型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位置和连铸杆坯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后,对热型连铸工艺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型连铸 单晶铜 固液界面位置 固液界面形状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