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草药治疗精神病的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子梅 王云 《医药导报》 CAS 2000年第4期332-332,共1页
关键词 中草药 精神病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介素6、10、12水平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贾福军 李恒芬 +5 位作者 冯砚国 王新友 孟焱 姚丰菊 娄涛 郭新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IL) 6、1 0、1 2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SIA)检测 57例精神分裂症和 2 9名健康对照的血浆IL 6、IL 1 0、IL 1 2水平。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浆IL 1 2水平明显高于对... 目的 探讨白介素 (IL) 6、1 0、1 2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SIA)检测 57例精神分裂症和 2 9名健康对照的血浆IL 6、IL 1 0、IL 1 2水平。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浆IL 1 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IL 6、IL 1 0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女性患者的血浆IL 1 0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对照组 (P <0 0 5) ,其IL 1 2则高于对照组 (P <0 0 5) ;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IL 6水平明显高于Ⅰ型(P <0 0 5) ,家族性亚型患者的IL 6水平明显高于散发性亚型 (P <0 0 1 ) ;患者组IL 6与IL 1 0呈正相关 (P <0 0 0 1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 1 2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 ,血浆IL 6水平升高可能是其某些临床亚型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细胞因子 白介素6 白介素10 白介素12 酶联免疫吸附法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恒芬 孟焱 +3 位作者 李晏 崔桂梅 周位强 贾福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氯氮平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的血脂水平。结果 氯氮平治疗后患者TG明显升高(P<0.01),HDL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男性患者HDL明... 目的 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氯氮平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的血脂水平。结果 氯氮平治疗后患者TG明显升高(P<0.01),HDL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男性患者HDL明显降低(P<0.05),女性患者TG明显升高(P<0.01);氯氮平剂量和血清TG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HDL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合并心电图异常患者组的血清TG水平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治疗6周末的体重增加与血浆高TG和低HDL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氯氮平治疗可引起血脂异常,且血脂异常可能和心肌损伤有关,但短期内未见与体重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与氯丙米嗪治疗强迫症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开放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吕路线 陈佐明 +2 位作者 张迎黎 张建宏 梁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5-466,共2页
传统的抗强迫药物氯丙米嗪对强迫症有良好的效果[1],但由于其选择性较差,因此不良反应较多。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对强迫症应有良好的疗效[2.3],我们采用帕罗西汀氯丙米嗪对照治疗强迫症,以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关键词 帕罗西汀 氯丙米嗪 治疗 强迫症 疗效 开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佐明 张留莎 郭本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临床研究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唑酮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砚国 阎喜英 +1 位作者 孙富根 郭新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比较曲唑酮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 3 )的 42例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进行 6周的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临床整体印象量表 (CGI)评定疗... 目的 比较曲唑酮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 3 )的 42例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进行 6周的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临床整体印象量表 (CGI)评定疗效 ,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体格检查及实验检查评定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曲唑酮用量 ( 193 85± 5 6 5 9)mg/d ,对照组氟西汀用量( 2 6 81± 5 87)mg/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比例分别为 17/2 1和 16/2 1,治愈比例分别为 13 /2 1和 10 /2 1;两组HAMD量表总分治疗后各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曲唑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曲唑酮 氟西汀 治疗 临床对照研究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