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膜控释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及环境效应评价
1
作者 杨璨 申亚珍 +5 位作者 续勇波 岳艳军 杨博兰 柳小琪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9-1419,共11页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每次施氮肥后,连续监测土壤氨挥发和N2O排放通量,计算其累积排放损失量。插秧后,每10天采集一次淋溶液,每次降雨后采集田面水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计算淋溶和径流氮损失量。在5个主要生育期,取0—20 cm土层土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同时取植株样,调查生物量和植株氮吸收量,成熟期调查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P和M处理的水稻产量较U分别提高了29.3%和30.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6和17.8个百分点。与U相比,一次施用P处理显著降低了苗期稻田铵态氮含量,增加了分蘖—拔节和拔节—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累积,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2.3%和39.9%,显著降低了氨挥发33.4%、氮淋溶12.3%和氮径流损失44.5%,总活性氮损失量降低了33.6%;一次性施用M处理增加了分蘖—拔节期吸氮量109.3%,促进前期的氮素累积,降低了16.5%淋溶氮损失,增加了74.6%的径流氮损失,总活性氮损失上升16.8%。【结论】一次性施用控释期约为90天的包膜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稻田苗期的田面水铵态氮含量,提升了分蘖—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吸收,这种前氮后移的供氮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总活性氮损失显著降低,因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一次性施用基质缓释氮肥提高了苗期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稻在分蘖—拔节阶段的氮素吸收,但是对水稻拔节—抽穗阶段的吸氮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基质缓释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但环境正效应尚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氮肥 基质缓释氮肥 籽粒产量 活性氮损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量土壤调理剂对重茬地西瓜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文英 刘喜存 +3 位作者 霍建中 李栋 李任丰 郭景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探讨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在西瓜重茬地上的应用效果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含量的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对新蜜一号西瓜的坐果数、产量及土壤pH值和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 为探讨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在西瓜重茬地上的应用效果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含量的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对新蜜一号西瓜的坐果数、产量及土壤pH值和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提高重茬地西瓜的坐果数、产量,同时对土壤化学性质产生有益影响。尤以常规施肥+50 kg·667 m^(-2)土壤调理剂4(T5)对生长指标的影响较大,其小区坐果数比常规施肥(CK)增加13.39%;小区产量比常规施肥(CK)增产21.69%。同时在土壤化学指标方面,T5处理在降低土壤的pH值,提高硝酸氮含量、速效钾含量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综合各处理结果,腐殖酸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能有效调节重茬地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为重茬地的改良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土壤调理剂 重茬地 产量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肥料施用深度和施用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韩锐锋 任荣魁 +5 位作者 董向阳 胡泽彬 郭方君 方甜甜 马文豪 张书红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选用高塔工艺复合肥、团粒工艺复合肥以及控释掺混复合肥3种肥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3个施用量[600 kg/hm^(2)(F1)、750 kg/hm^(2)(F2)和900 kg/hm^(2)(F3)]和3个施用深度[6 cm(D1)、8 cm(D2)和10 cm(D3)],研究不同类型肥料施... 选用高塔工艺复合肥、团粒工艺复合肥以及控释掺混复合肥3种肥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3个施用量[600 kg/hm^(2)(F1)、750 kg/hm^(2)(F2)和900 kg/hm^(2)(F3)]和3个施用深度[6 cm(D1)、8 cm(D2)和10 cm(D3)],研究不同类型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深度对冬小麦苗期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及根长、根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的影响,为冬小麦生产中依据肥料类型合理调节施用量及施用深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塔工艺复合肥在施用量F1、施肥深度D2—D3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0和0.77(CK隶属函数值为0.61),以F1D3处理效果最优,较CK显著提高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团粒工艺复合肥在施用量F1—F3、施用深度D3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以F2D3处理效果最优,隶属函数值为0.86,较CK显著提高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及根长、根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控释掺混复合肥在施用量F1—F3、施用深度D2—D3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以F1D2和F1D3处理效果较优,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93和0.92,均较CK显著提高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及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在相同施用量以及施用深度条件下,隶属函数值总体上表现为控释掺混复合肥>团粒工艺复合肥>高塔工艺复合肥。综上,高塔工艺复合肥以F1D3处理最优,团粒工艺复合肥以F2D3处理最优,控释掺混复合肥以F1D2和F1D3处理较优,且控释掺混复合肥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量 施肥深度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地区苹果“三供一体”嫁接及后期管理技术
4
作者 赵敏 党伟 +2 位作者 徐变变 高登涛 张冲冲 《烟台果树》 2025年第3期53-53,55,共2页
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园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建立,种植的‘富士’‘嘎拉’‘金冠’‘秦冠’等品种虽然对推动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已不适应现代苹果产业的发展需求。随着农村耕地保护制度的出台,重新规划苹果建园难... 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园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建立,种植的‘富士’‘嘎拉’‘金冠’‘秦冠’等品种虽然对推动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已不适应现代苹果产业的发展需求。随着农村耕地保护制度的出台,重新规划苹果建园难度较大。通过苹果“三供一体”嫁接管理技术,可以将低产、低品质的苹果品种转化为高产、高品质的优良品种,同时调整树体结构,增加树冠的通风透光性,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解决品种结构不合理、单产低、果实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下等诸多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三供一体 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氮素运移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蒋嘉伟 张洁 +4 位作者 张闪烁 杜思婕 吉艳芝 王琛 张丽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2,共15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素运移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降低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氮素淋溶风险提供有效方法。【方法】2021—2023年在河北省辛集市连续开展3个轮作季的田间试验,小麦季试验以...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素运移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降低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氮素淋溶风险提供有效方法。【方法】2021—2023年在河北省辛集市连续开展3个轮作季的田间试验,小麦季试验以100%配方肥为对照(T),并设施用80%配方肥量(TM),以及推荐量下80%化肥养分+20%生物有机肥替代(TM+1)、TM+1配合6000 kg/hm^(2)生物炭(TM+2)、TM+2配合15 kg/hm^(2)土壤结构调理剂(TM+3) 4个处理。玉米季各处理施肥量均相同。分析土壤温室气体(N_(2)O、CH_(4)、CO_(2))排放特征、增温潜势、剖面硝态氮运移与作物产量。【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下耕层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与T处理相比,TM处理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降低了35.31%(P<0.05);TM、TM+1、TM+2和TM+3处理之间CO_(2)平均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TM、TM+1、TM+2、TM+3处理之间CH_(4)平均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T处理相比,TM处理N_(2)O周年累计排放量显著降低了37.63%(P<0.05),CO_(2)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变化(P>0.05);T、TM、TM+1、TM+2、TM+3处理的CH_(4)累积排放量均为负值。TM和TM+1处理较T处理的增温潜势分别显著降低了38.15%和16.25%(P<0.05)。TM、TM+1、TM+2、TM+3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在80—160 cm土层出现峰值,TM、TM+1、TM+2和TM+3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相比T处理分别减少38.98%、26.05%、61.26%和28.13%,TM、TM+2、TM+3处理100—4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T处理分别减少59.26%、18.03%、16.65%。3个轮作季中,TM+1和TM+2处理产量在第3季较T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9.63%和9.55%(P<0.05)。【结论】施用80%推荐配方肥,或者养分总量不降低条件下,以20%的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或20%的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添加土壤调理剂均降低了土壤N_(2)O气体排放强度和总量,但减排效果以降低养分投入的施用80%推荐配方肥处理效果最明显,并降低了土壤硝态氮淋溶损失。以20%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玉米增产效果显著,第3个轮作季中小麦和玉米总产量显著增加了9.63%(P<0.05);20%生物有机肥替代与生物炭配施能减少硝态氮向100—400 cm土层淋溶的风险,并使玉米产量显著增加了1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N_(2)O排放 CH_(4)排放 CO_(2)排放 氮素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尿素追施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
作者 刘耀 曹艳 +4 位作者 魏一苗 程捷 张丽霞 史鹏飞 吕玉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究普通尿素及腐殖酸尿素追肥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不追施氮肥;L2追施普通尿素;L3追施腐殖酸尿素I型;L4追施腐殖酸尿素Ⅱ型。追氮量54 kg/hm^(2)(基肥和追肥的质量... [目的]探究普通尿素及腐殖酸尿素追肥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不追施氮肥;L2追施普通尿素;L3追施腐殖酸尿素I型;L4追施腐殖酸尿素Ⅱ型。追氮量54 kg/hm^(2)(基肥和追肥的质量比7∶3),测定苗数、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及氮素利用指标。[结果]施用基肥情况下,追施腐殖酸尿素117 kg/hm^(2)可有效促进小麦植株的苗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其中追施腐殖酸尿素Ⅰ型效果优于腐殖酸尿素Ⅱ型。[结论]追施腐殖酸尿素对弱筋小麦增产效果好于普通尿素,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尿素 弱筋小麦 产量 大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大蒜主产区施用专用肥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慢慢 侯翠红 +5 位作者 黄玉芳 王好斌 岳松华 汪洋 张书红 叶优良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50,共6页
目前,河南省大蒜主产区的蒜农普遍用肥量大、追肥次数多,造成蒜头产量和品质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依据当地土壤养分吸收状况和大蒜养分需求规律,添加中微量元素,设计大蒜专用肥,并在杞县4个乡镇开展田间试验,测量叶片数、叶面积、干质... 目前,河南省大蒜主产区的蒜农普遍用肥量大、追肥次数多,造成蒜头产量和品质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依据当地土壤养分吸收状况和大蒜养分需求规律,添加中微量元素,设计大蒜专用肥,并在杞县4个乡镇开展田间试验,测量叶片数、叶面积、干质量、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以检验专用肥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专用肥处理用肥量显著降低,且只需追肥1次;在全量施肥条件下,专用肥处理总养分投入占农户习惯施肥总投入的61.2%,产量平均提高12.4%,且养分利用效率高,比农户习惯施肥方式能取得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全量施用专用肥处理相比农户习惯施肥减量处理,总养分投入降低23.4%,养分利用率提高73.2%。同时,专用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大蒜的绿叶面积,有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蒜头营养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专用肥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及不同比例控失尿素对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及潮土性质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水清 涂昊泽 +6 位作者 岳克 黄绍敏 张博 宋晓 郭斗斗 张珂珂 岳艳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探讨不同控失尿素比例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及潮土化学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华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秸秆还田为主区,控失尿素比例为副区。秸秆还田模式设秸秆全量还田(S1)、秸秆不还田(S0)... 为探讨不同控失尿素比例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及潮土化学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华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秸秆还田为主区,控失尿素比例为副区。秸秆还田模式设秸秆全量还田(S1)、秸秆不还田(S0)2种;控失尿素比例设不施肥(CK)以及控失尿素占总施氮量比例为0、40%、70%和100%(LCU0、LCU40、LCU70、LCU100)5个处理。在作物收割后进行产量测定,并采集0~20 cm耕层土壤进行常规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S0处理相比,S1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控失尿素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其他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变化。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用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控失尿素比例为70%时土壤养分含量最高。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吸氮量无显著影响,控失尿素对小麦产量及吸氮量增加具有极显著影响。在所有处理中,S1-LCU40处理的籽粒和秸秆产量最高,籽粒产量达7009.26 kg·hm^(-2),秸秆产量达11361.38 kg·hm^(-2)。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依存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比例控失尿素对氮素收获指数具有显著影响,对氮肥表观利用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控失尿素比例为40%或70%时氮素吸收利用指标较优。综上,在华北平原潮土区,秸秆还田与40%控失尿素比例配施可以显著提升土壤供氮能力,提高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与利用指标,是较为适宜的管理措施,但其机理及长期效应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失尿素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硝态氮 籽粒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对氮素淋失和氨挥发的阻控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宇帆 申亚珍 +4 位作者 张文太 岳艳军 杨博兰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1-811,共11页
[目的]基质缓释型氮肥(控失尿素)降低氮素释放的功能主要通过控失剂降低肥料中尿素的释放和在土壤中的转化而实现。腐植酸含有大量功能基团,施入土壤后可减少氮素的转化。本研究尝试了用腐植酸替代部分控失剂来改善基质缓释型氮肥对氮... [目的]基质缓释型氮肥(控失尿素)降低氮素释放的功能主要通过控失剂降低肥料中尿素的释放和在土壤中的转化而实现。腐植酸含有大量功能基团,施入土壤后可减少氮素的转化。本研究尝试了用腐植酸替代部分控失剂来改善基质缓释型氮肥对氮素的固持功能。[方法]共采集了6种氮肥进行试验,包括普通尿素(urea,U)、控失剂添加比例分别为4%、6%、8%的3个基质缓释氮肥(LU1、LU2、LU3,LU-Loss-control urea),以3.5%腐植酸等量替代LU2处理中的控失剂制备的腐植酸基质缓释氮肥(humic acid/loss-control urea,HLU),以及添加了抗结剂(主要成分为纳米碳粉)的腐植酸基质缓释氮肥(humic acid/loss-control urea with antisetting agent added,HLUA)。室内淋溶试验以不添加氮肥为对照,将6个肥料样品埋入土壤后,连续15天收集淋洗液,分析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并采用氨气检测管法测定氨挥发速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比表面积吸附(Brunauer-Emmett-Teller,BET),分析了控失剂、尿素、基质缓释尿素和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的化学结构、孔隙结构以及热性质。[结果]随着控失剂(control release agent,CLA)含量的增加,基质缓释尿素对氮素的固持作用增强,淋失和氨挥发量降低。与尿素(U)相比,LU1、LU2、LU3、HLU、HLUA的全氮累积淋溶量分别降低了24.5%、32.2%、34.9%、31.5%和32.2%,累积氨挥发量分别降低了13.1%、24.3%、27.1%、28.0%和29.5%。HLU、HLUA处理的氮素淋失和氨挥发量与LU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化学结构表征分析表明,控失剂的主要成分凹凸棒土和腐植酸都与尿素形成了强度相当的分子间氢键,纳米碳粉与尿素间无氢键形成。在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中加入少量防结剂纳米碳粉,对其分子内氢键强度、热稳定性以及氮素淋失和氨挥发特征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在尿素中加入腐植酸、控失剂和防结剂制备的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不仅加工和储存中不易粘连,具有较低的氮素淋失和氨挥发损失风险,还可作为一种兼具改良障碍土壤的多功能缓释肥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缓释肥料 腐植酸尿素 缓释肥料 氮素损失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小麦和玉米施用腐植酸效果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宝冲 任志杰 +6 位作者 田艳艳 杨雪 叶优良 张洁 李任丰 郭景丽 赵亚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18-2330,共13页
【目的】不同生态环境和管理条件下腐植酸的施用效果存在不确定性,系统研究区域尺度上腐植酸在小麦和玉米上的综合效应及关键影响因素,对于腐植酸合理施用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 【目的】不同生态环境和管理条件下腐植酸的施用效果存在不确定性,系统研究区域尺度上腐植酸在小麦和玉米上的综合效应及关键影响因素,对于腐植酸合理施用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数据库,以“腐植酸”、“腐殖酸”、“玉米”、“小麦”和“产量”为主要关键词,搜集2000—2023年发表的文献117篇,获得319组有效数据,以不添加腐植酸为对照组,以添加腐植酸为试验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不同气候、土壤、施用条件下腐植酸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差异;用随机森林和结构方程模型,定量评价不同因素影响腐植酸施用效果的重要性和路径。【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腐植酸小麦和玉米产量平均提高8.0%,小麦增产幅度高于玉米;小麦和玉米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平均提高17.4%、5.2%、4.3%。腐植酸氮肥增产11.9%,增产效果优于其他腐植酸肥料;基肥与追肥配合效果较好,增产12.0%;腐植酸增产效果随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腐植酸增产效应值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土壤性质(速效氮、磷、钾、有机质、pH)和肥料类型是影响腐植酸产量效应的重要因子。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年平均温度和降雨量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性质,对施用腐植酸的产量效应产生负作用。【结论】腐植酸显著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且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优于玉米。总体上,腐植酸氮肥、基肥与追肥配合、腐植酸用量<15 kg/hm^(2)、瘠薄土壤和逆境气候条件下腐植酸肥料的增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腐植酸肥料 产量构成因素 随机森林模型 肥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矮砧密植苹果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柳鹭 张丽娟 +5 位作者 曹艳 齐潇雨 梁悦虎 许畅 郭景丽 吉艳芝 《中国果树》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在河北省矮砧密植苹果种植的太行山产区、燕山产区,选取了60个典型苹果园,包括32个幼龄园(0~4年)和28个成龄园(5~10年),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丰缺状况,明确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 在河北省矮砧密植苹果种植的太行山产区、燕山产区,选取了60个典型苹果园,包括32个幼龄园(0~4年)和28个成龄园(5~10年),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丰缺状况,明确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行山产区和燕山产区的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幼龄园处于低及以下水平的样点占比为83%,成龄园中处于低及以下水平的样点占比为54%;两大产区幼龄园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太行山产区成龄园有机质含量高于幼龄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成龄园大于幼龄园。太行山产区和燕山产区的幼龄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46.31、57.52 mg/kg,大部分区县处于低及以下水平;2个产区的有效磷含量分别为27.37、17.40 mg/kg,均处于较高水平;2个产区的速效钾含量分别为97.90、74.96 mg/kg,大部分区县处于低及以下水平。2个产区的成龄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适量及以上水平,其样点占比分别为83%、92%、74%。2大产区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太行山产区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燕山产区。幼龄园和成龄园的土壤有效铁、有效锌含量丰富,适量及以上的样点占比为72%~88%;2个产区的果园土壤有效锰含量均较低,其中燕山产区幼龄园和成龄园平均值分别为12.30、15.87 mg/kg,太行山产区平均值分别为9.12、12.31 mg/kg;有效铜含量较丰富,与苹果园频繁使用波尔多液有关。两大产区果园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锰缺乏。河北省矮砧密植苹果园需增施有机肥和锰肥,幼龄园适量增施氮肥、钾肥,成龄园合理控施氮肥、磷肥、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砧密植苹果园 土壤养分 丰缺状况 空间分布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尿素对土壤矿质氮含量及生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成宇 郭景丽 +2 位作者 任荣奎 徐灵颖 续勇波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为探究腐植酸尿素对蔬菜品质的影响,以半结球生菜为指示作物,设CK(不施氮肥)、T1(常规尿素)、T2(腐植酸尿素)、T3(商品有机肥)4个处理,测定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变化,以及生菜硝酸盐、草酸、亚硝酸盐、可溶性总糖、维生... 为探究腐植酸尿素对蔬菜品质的影响,以半结球生菜为指示作物,设CK(不施氮肥)、T1(常规尿素)、T2(腐植酸尿素)、T3(商品有机肥)4个处理,测定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变化,以及生菜硝酸盐、草酸、亚硝酸盐、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价腐植酸尿素对生菜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结果一致,腐植酸尿素处理的平均根际土壤矿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w)为137.77 mg·kg^(-1),高于其他处理,且以硝态氮为主。随着种植茬数增加,腐植酸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由正转负。腐植酸尿素处理的生菜可食部分鲜质量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可食部分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蔬菜硝酸盐含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腐植酸尿素有利于高品质蔬菜生产,但其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腐植酸尿素 矿质氮形态 根际土壤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
13
作者 宋晓 张珂珂 +9 位作者 岳克 岳艳军 张歆玥 黄绍敏 郭腾飞 郭斗斗 张水清 李向东 丁世杰 杨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0,共7页
为明确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和氮效率的关系,于2019—2021年选取高产氮高效(HH)、高产氮低效(HL)和低产氮低效(LL)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ogistics模型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模拟籽粒灌浆进程,分析产量构成参数,探... 为明确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和氮效率的关系,于2019—2021年选取高产氮高效(HH)、高产氮低效(HL)和低产氮低效(LL)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ogistics模型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模拟籽粒灌浆进程,分析产量构成参数,探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差异及其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间的籽粒灌浆特性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品种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HH>HL>LL,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籽粒质量则表现为HL>HH>LL,HH与HL之间差异不明显。灌浆活跃期和有效灌浆时间均表现为HH<HL<LL。与HL和LL相比,HH表现出灌浆启动早、灌浆速度快和有效灌浆时间缩短等特性,这可能与品种的氮效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氮高效 氮低效 籽粒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效氮肥对苹果生长、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于滨 李喜凤 +3 位作者 任荣魁 叶优良 胡国庆 董元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85,共10页
为比较不同增效氮肥对苹果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苹果施用的增效氮肥及施用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增效氮肥对苹果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用普通尿素(U)、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3∶... 为比较不同增效氮肥对苹果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苹果施用的增效氮肥及施用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增效氮肥对苹果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用普通尿素(U)、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3∶7掺混(CU1)、基施包膜尿素追施普通尿素(CU2)、控失尿素(KSU)、稳定性尿素(WDU)、腐植酸稳定性尿素(FZU)。在山东栖霞市布设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6年生苹果金冠。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增效氮肥可显著促进春梢与秋梢生长,提高叶片SPAD、苹果产量与品质,其中FZU处理较U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了8.89%,CU1处理较U处理的果实Vc含量显著提高66.73%,CU1处理对春梢与秋梢的生长量的提高效果最明显。不同增效氮肥可显著提高苹果生育中后期的新梢氮素积累量、果实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其中在花芽分化期、膨果期和成熟期,FZU处理较U处理的新梢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37.25%,15.91%,37.85%,CU2处理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效果最优。不同增效氮肥可显著提高土壤中NO_(3)^(-)-N、NH_(4)^(+)-N含量,其中FZU处理效果最优。FZU处理能提高开花期和花芽分化期土壤脲酶的活性,WDU与FZU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NH_(4)^(+)-N的硝化作用,减少氮的损失。剖面中FZU处理的NO_(3)^(-)-N集中在20~60 cm深度,与苹果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相符合,降低了NO_(3)^(-)-N淋溶风险。综合分析表明,FZU处理在促进苹果生长、提高苹果产量和改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方面优势明显,为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腐植酸尿素 稳定性尿素 控失尿素 包膜尿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煤化工装置联动改造应用总结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本峰 吴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223,共4页
先进煤化工装置正在逐步取代固定床技术,但对于合成氨、尿素装置来说生产线较长,全部退出则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较大。为弥补损失,在气头替代的前提下,将后续合成氨、尿素装置进行利用会在一定时间内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在先进煤气化技... 先进煤化工装置正在逐步取代固定床技术,但对于合成氨、尿素装置来说生产线较长,全部退出则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较大。为弥补损失,在气头替代的前提下,将后续合成氨、尿素装置进行利用会在一定时间内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在先进煤气化技术中,氨合成装置是整个合成氨装置产能中的瓶颈所在,汽化、净化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产能无法释放,为此将先进煤化工技术中汽化、净化多余的产能结合固定床后续装置加以改造利用,在投资增加较小的情况下,实现了合成氨、尿素的产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替代 汽化 配气 污氮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复合肥对上海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刘旭 李东亚 +2 位作者 张阳阳 赵勇 张书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65-68,共4页
不同氮素形态的肥料不仅对蔬菜的产量有一定影响,还会对蔬菜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探讨不同氮形态复合肥对上海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硝硫基复合肥和喷浆硫基复合肥为试验肥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通过设置两种施肥方式开展了田间试... 不同氮素形态的肥料不仅对蔬菜的产量有一定影响,还会对蔬菜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探讨不同氮形态复合肥对上海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硝硫基复合肥和喷浆硫基复合肥为试验肥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通过设置两种施肥方式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定植后10 d追施喷浆硫基复合肥或底施硝硫基复合肥上海青的叶片数、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地上部鲜重均增加,VC含量下降,硝酸盐含量显著升高,但是定植后10 d追施喷浆硫基复合肥上海青硝酸盐含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青 复合肥 氮形态 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潮土土壤肥力特征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珂珂 宋晓 +5 位作者 郭斗斗 黄绍敏 岳克 郭腾飞 张水清 岳艳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80,共8页
为探讨生物炭对潮土土壤养分、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不施肥不施生物炭(CK)、常规施肥(B0)、低量生物炭(B7.5,7 500 kg/hm^(2))、中量生物炭(B15,15 000 kg/hm^(2))和高量生物炭(B22.5,22 500 kg/hm^(2))5个处理,研究生物炭... 为探讨生物炭对潮土土壤养分、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不施肥不施生物炭(CK)、常规施肥(B0)、低量生物炭(B7.5,7 500 kg/hm^(2))、中量生物炭(B15,15 000 kg/hm^(2))和高量生物炭(B22.5,22 500 kg/hm^(2))5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对潮土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以及0~15、15~3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含量、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有显著影响。0~15、15~30 cm土层有机碳、全氮及有效钾含量均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0~15、15~3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以B15处理最大,较B0处理分别提高29.35%、19.92%。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均呈先增后减趋势,以B15处理最大,2 a(2018—2019年)平均产量、千粒质量较B0处理分别提高31.05%、6.44%,穗粒数增加3.55粒。同时,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B15处理较B0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提高6.88 kg/kg,氮肥利用率提高21.77个百分点。综上,适量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碳氮储量、有效养分含量。为实现小麦高产,生物炭施用量以15 000 kg/hm^(2)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潮土 土壤养分 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甘薯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鸿举 王婧茹 +6 位作者 刘红 陈岩 王玉玲 欧行奇 张勉 刘鸿杰 郭景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41-350,共10页
甘薯是一种药食兼用且低热量的块根状食物,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可用于预防多种疾病。甘薯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产品质量、分类分级及经济价值。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保障甘薯品质和安全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甘薯是一种药食兼用且低热量的块根状食物,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可用于预防多种疾病。甘薯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产品质量、分类分级及经济价值。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保障甘薯品质和安全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快速检测分析甘薯品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本文全面综述了NIRS技术在甘薯理化组分(蛋白质、淀粉、糖类、水分等)、活性成分(黄酮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制品掺假以及其他(品种鉴定、重金属、微生物污染等)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同时提出了NIRS技术在甘薯品质检测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以期为进一步完善NIRS在甘薯品质快速评价研究和相关快检设备研发方面提供更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甘薯 品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生姜干物质累积及养分吸收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岩 徐钰 +6 位作者 石璟 王梅 李妮 刘玉敏 江丽华 李乐正 赵保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9-205,共7页
生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产量水平不断提升;明确高产栽培模式下,生姜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规律是实现生姜高产高效种植的重要基础,为生姜养分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通过优化生姜施肥管理,对设施和露地两种模式下关键生育期... 生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产量水平不断提升;明确高产栽培模式下,生姜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规律是实现生姜高产高效种植的重要基础,为生姜养分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通过优化生姜施肥管理,对设施和露地两种模式下关键生育期植株连续取样观测,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规律及特点。设施和露地栽培生姜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累积总体呈“S”型。根茎膨大期是生姜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至收获时,设施和露地生姜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233.6~276.4和211.2~238.4 g;姜块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占全株干物质积累量的53.64%~54.82%和42.53%~45.20%。设施和露地生姜对氮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根茎膨大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分别为38.72%~44.78%和46.37~46.76%;各生育期对磷的吸收量呈小幅增长趋势,其中优化施肥处理的磷吸收高峰均在转色期,相对吸收量分别为33.88%和28.45%;对钾的吸收则呈波动式线性增长,在苗期和根茎膨大期均出现吸收高峰,其中在根茎膨大期对钾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分别为25.27%~26.14%和28.58%~32.40%。在设施和露地两种高产模式下,干物质累积特征均呈“S”型。生姜收获时,单株氮、磷、钾吸收量比例分别为2.4~3.0∶1.0∶6.3~6.7和2.9~3.2∶1.0∶6.8~7.3;优化施肥技术下,设施和露地种植每生产1000 kg姜块的N、P_(2)O_(5)、K_(2)O吸收量分别为2.41、1.01、6.82和2.45、0.77、5.61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生姜 干物质累积 养分吸收 高产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喜存 王文英 +4 位作者 霍建中 任艺慈 郭春江 李任丰 郭景丽 《长江蔬菜》 2023年第10期61-64,共4页
为研究不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配方对西瓜生长的影响,以新蜜1号西瓜为试材,调查研究不同配方对西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5处理使坐果率提高了20.6个百分点,增产最为明显,增产21.7%;各土壤调理剂处理均能提高果实维... 为研究不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配方对西瓜生长的影响,以新蜜1号西瓜为试材,调查研究不同配方对西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5处理使坐果率提高了20.6个百分点,增产最为明显,增产21.7%;各土壤调理剂处理均能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降低总酸含量,以T6处理维生素C含量增加最多,增幅16.0%,其中仅T5处理提高了西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认为,参试腐植酸土壤调理剂配方具有提高西瓜产量和坐果率、调节生长和改善品质的作用,但是不同配方效果不同,尤以T5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土壤调理剂 西瓜 生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