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电驱回转系统扰动观测器PI速度双环控制
1
作者 齐冠然 李民 卢金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179,共4页
为了提高液压挖掘机电机驱动回转系统速度控制精度,在传统比例积分(PI)速度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扰动观测器(DOB)优化了变参数以及强干扰条件下的速度控制过程。加入扰动观测器后系统传递函数保持不变,可根据名义系统对主控制器K进行设计。... 为了提高液压挖掘机电机驱动回转系统速度控制精度,在传统比例积分(PI)速度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扰动观测器(DOB)优化了变参数以及强干扰条件下的速度控制过程。加入扰动观测器后系统传递函数保持不变,可根据名义系统对主控制器K进行设计。以PI方式调控主控制器K,同时利用极点配置的方式计算出主控制器的系数。构建了Simulink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未扰动观测器的PI控制器时,会造成系统产生转速的大幅波动,降低了转台操控稳定性。增加扰动观测器的PI速度速度波动的幅度显著降低,此时在DOB环节中模型参数可以对本身差异与干扰因素发挥良好的补偿效果,获得一致的转台转速,优化了系统操控性能。该速度控制算法的控制过程较简单,能够满足挖掘机的常规控制器调控要求,易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电机驱动回转系统 速度控制 扰动观测器 主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敏感阀控系统改进RBF模糊PID控制分析
2
作者 齐冠然 李民 卢金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44,共4页
RBF神经网络对于不确定问题的处理具有明显优势,尤其适用于具有节能效果的锻压机负载敏感阀控系统。在介绍RBF神经网络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采用改进RBF/模糊PID控制方案。选择经过改进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实现对锻压机液压驱... RBF神经网络对于不确定问题的处理具有明显优势,尤其适用于具有节能效果的锻压机负载敏感阀控系统。在介绍RBF神经网络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采用改进RBF/模糊PID控制方案。选择经过改进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实现对锻压机液压驱动过程的PID控制,同时优化了RBF神经网络的结构。利用Matlab对各个动作下的锻压机输出功率开展了模拟测试,对比了模拟结果和改进前的输出结果。在空载与轻载条件下采用RBF/模糊PID可以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能够实现系统的快速响应,从而降低了液压泵的输出功率,减少系统能耗,获得更优的节能效果。重载下,改进RBF/模糊PID控制效果不明显,期待后续进一步加强控制。该研究对提高液压锻压机动作精度控制和节约能源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压机 改进RBF神经网络 PID控制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压力反馈的电磁比例阀死区补偿策略设计
3
作者 谢红杰 宋文博 王国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170,共4页
为了降低无阀芯位移传感器由于电磁比例阀死区产生流量非线性影响,设计了一种具有压力反馈的电磁比例阀死区补偿策略,达到不需要位移反馈就能实现死区补偿效果。将模拟补偿电压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处理后再通过数字信号形式添加至阀控系统... 为了降低无阀芯位移传感器由于电磁比例阀死区产生流量非线性影响,设计了一种具有压力反馈的电磁比例阀死区补偿策略,达到不需要位移反馈就能实现死区补偿效果。将模拟补偿电压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处理后再通过数字信号形式添加至阀控系统。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开展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特性仿真结果得到,死区补偿后使电液伺服阀死区减小到3.5%,成功完成对电液伺服阀死区补偿。死区补偿实验结果得到,压差变化对比例方向阀死区影响较大。实验与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本可以证明设置补偿后模型能够满足比例方向阀运行工况的准确测试。该研究有助于提高电磁比例阀的运行稳定性,对保证液压系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比例阀 死区补偿 压力反馈 策略设计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和反步控制器的阀控电液伺服系统滑模控制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洪涛 李延民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了有效消除阀控电液伺服系统受到匹配干扰影响,采用反步法对系统非匹配干扰进行补偿,并引入了光滑连续一阶可导滑模控制技术,消除了滑模控制和反步控制过程的冲突。分析阀控电液伺服系统组成,建立了阀控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并展开... 为了有效消除阀控电液伺服系统受到匹配干扰影响,采用反步法对系统非匹配干扰进行补偿,并引入了光滑连续一阶可导滑模控制技术,消除了滑模控制和反步控制过程的冲突。分析阀控电液伺服系统组成,建立了阀控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并展开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控制阶段中,滑模反步控制器都实现了有效抑制未知非匹配干扰程度,达到稳定的滑模反步控制状态后不会发生抖动情况。滑模反步控制器相对于反步控制器和PID控制器具备更小的稳态跟踪误差最大值和误差均方,可以获得更优的控制效果。滑模反步控制器同时具备反步控制和滑模控制的优势,不需要构建未知系统精确数学模型也可以获得良好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匹配干扰 反步法 滑模控制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泵控液压系统设计及其仿真脉动和能耗优化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洪涛 李延民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5-139,共5页
选择双液压泵串联的组装方式,可达到泵高速运转并获得高压力效果,充分减小回路的节流损失。该结构完成压力分级叠加,获得更大的液压系统动力源输出压力,采用此动力源能够满足高压力与大流量的液压系统使用要求,进一步通过仿真方式对其... 选择双液压泵串联的组装方式,可达到泵高速运转并获得高压力效果,充分减小回路的节流损失。该结构完成压力分级叠加,获得更大的液压系统动力源输出压力,采用此动力源能够满足高压力与大流量的液压系统使用要求,进一步通过仿真方式对其脉动和能耗优化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当负载增大后,串联泵控液压系统的流量脉动区间减小。串联泵控液压系统流量脉动随着负载增加变动不明显,表明本系统设计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对电机转速进行调整后,串联泵控液压系统相对单泵系统的齿轮泵发生流量脉动显著降低;可使系统承受更高负载,使液压泵达到更低的输出流量;可以利用功率叠加的过程达到通过低功率电机获得大功率输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泵 液压系统 仿真分析 脉动 能耗 稳定性 功率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曳引电梯蓄能器储能液压节能系统及电容能耗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齐冠然 杨淑贞 +2 位作者 李民 卢金生 李洪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150,共5页
根据曳引电梯运行特征与蓄能电池储能特点,引入电容补偿方法实现系统的能力回收,设计一种基于蓄能器储能的曳引电梯液压节能系统。该系统实现储能过程与曳引机负载间良好匹配,可以通过电容吸收多余能量,有效降低了能量损耗。仿真结果表... 根据曳引电梯运行特征与蓄能电池储能特点,引入电容补偿方法实现系统的能力回收,设计一种基于蓄能器储能的曳引电梯液压节能系统。该系统实现储能过程与曳引机负载间良好匹配,可以通过电容吸收多余能量,有效降低了能量损耗。仿真结果表明:在轻载上行与重载上行下,表现为正能量,能量被存储到电容中;在重载上行与轻载下行中,电梯表现为负能量,电容能量被释放出来为电梯提供驱动力;曳引机在发电阶段形成更高电荷,电容开始存储,超出蓄能器能够存储能量,形成了更高电容电压;曳引机电动阶段形成了更小电荷,电容能量释放,为系统运行提供驱动力。在能量流动阶段各元件都存在能量损耗,在下行阶段损耗随着负载的增加表现为较低的变化,此系统对负载适应度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曳引电梯 液压节能 蓄能器储能 电容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OA-GRNN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祝学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127,共7页
针对智能用电环境下负荷随机性强、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差、计算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改进果蝇优化算法IFOA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预测方法。模型的输入因子为负荷数据和气象信息等。通过改进果蝇优化算法的搜索距离,增强其... 针对智能用电环境下负荷随机性强、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差、计算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改进果蝇优化算法IFOA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预测方法。模型的输入因子为负荷数据和气象信息等。通过改进果蝇优化算法的搜索距离,增强其搜索能力,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平滑因数,提高预测的网络性能和精度。通过仿真验证预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可以减小预测误差,提高算法的稳定性。该研究为我国电力负荷预测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预测 果蝇优化算法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平滑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用GH4169合金NiAl涂层离子镀制备及其高温氧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红杰 王松 宋文博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99,共5页
采用离子镀方法在发动机用GH4169合金表面制备NiAl涂层,并通过实验测试的方式对其组织结构以及抗1100℃高温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基体表面形成了约15μm的NiAl涂层,涂层和基体间形成了致密的界面。经过真空热处理后... 采用离子镀方法在发动机用GH4169合金表面制备NiAl涂层,并通过实验测试的方式对其组织结构以及抗1100℃高温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基体表面形成了约15μm的NiAl涂层,涂层和基体间形成了致密的界面。经过真空热处理后,在涂层内只剩下β相。在涂层表面产生了连续分布的多边形氧化物,在涂层表面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孔隙结构,涂层内形成了以α-Al_(2)O_(3)相与γ-Ni_(3)Al相为主的成分。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在涂层内产生了许多尖晶石结构,已观察不到β相的衍射峰,导致氧化皮受到破坏,从而减弱了涂层防护能力。NiAl涂层试样发了抗氧化能力的明显增强,具备比基底更强抗氧化能力。当氧化初期涂层发生了氧化速率下降,此时在涂层表面产生了致密氧化铝膜,可以有效保护涂层,降低Al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镀 镍基高温合金 NIAL涂层 抗高温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对暖通E690钢激光熔覆Ni60A涂层结构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松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6-340,共5页
选择激光熔覆方法在暖通用E690高强钢表面制备Ni60A涂层,通过实验测试的手段研究不同激光功率条件下的熔覆层组织结构变化与耐磨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熔覆层都形成了清晰的分界面,各功率下试样形成的熔覆区厚度依次为90、310、380... 选择激光熔覆方法在暖通用E690高强钢表面制备Ni60A涂层,通过实验测试的手段研究不同激光功率条件下的熔覆层组织结构变化与耐磨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熔覆层都形成了清晰的分界面,各功率下试样形成的熔覆区厚度依次为90、310、380与650μm。功率1300 W时涂层的胞状晶尺寸最小,在合金组织内存在许多具有雪花形特征的共晶组织,形成了更细小晶体组织,经历均匀度也获得了提升,整体分布形态也最均匀。增大激光功率后,熔池获得了更优冶金条件,在熔覆层组织中生成更多细小晶粒。功率1300 W条件下涂层生成了CrNiC与CrFeNi强化相,使涂层获得了更高硬度并显著提升了耐磨能力。随着激光功率增大后,涂层摩擦系数表现出减小,在熔池中出现了更多SiC和基材组织结合,对基体组织发挥了明显的固溶强化作用,从而获得更优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微观组织 摩擦 NI60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耐火材料用钙铝石/富镁晶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桂叶 刘琦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09-111,共3页
利用SEM, EDS,XRD,气孔率,抗压强度等测试手段,分析烧结温度(1250~1550℃)对耐火材料用钙铝石/富镁晶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450~1550℃温度下烧结得到的复合材料中形成了更强的富镁晶石与钙铝石的衍射峰,刚玉相已经... 利用SEM, EDS,XRD,气孔率,抗压强度等测试手段,分析烧结温度(1250~1550℃)对耐火材料用钙铝石/富镁晶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450~1550℃温度下烧结得到的复合材料中形成了更强的富镁晶石与钙铝石的衍射峰,刚玉相已经完全消失,确定最佳烧结温度范围为1450~1550℃。在1250~1550℃温度范围内,对试样烧结后形成了平板形的钙铝石大块晶体;当烧结温度升高后,富镁晶石相的晶粒将会不断生长变大并形成清晰的八面体结构。随烧结温度的增加,复合材料气孔率表现出减小的变化规律,1450℃下对应的气孔率为40.28%,1550℃下对应的气孔率为33.68%。试样的抗压强度表现出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铝灰渣 烧结温度 钙铝石/富镁晶石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烧结制备半导体用Mn–Si粉末多孔合金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伟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6-460,共5页
以高纯Si粉和Mn粉为原料,利用固相烧结技术制备得到Mn-Si粉末多孔合金,对其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烧结过程中孔隙形成机理。结果表明:600℃烧结温度可得到MnSi粉末,烧结温度升高到1000℃后,原有的Si与MnSi衍射峰已全部消失,烧结... 以高纯Si粉和Mn粉为原料,利用固相烧结技术制备得到Mn-Si粉末多孔合金,对其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烧结过程中孔隙形成机理。结果表明:600℃烧结温度可得到MnSi粉末,烧结温度升高到1000℃后,原有的Si与MnSi衍射峰已全部消失,烧结体中只剩下Mn5Si3物相成分;烧结体膨胀率和孔隙率都随烧结温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烧结温度800℃时取得最大值,分别为8.86%和54.26%;在Mn颗粒和MnSi相之间存在明显空隙,随着Si与Mn元素之间扩散的继续,空隙持续增大进而连通形成层状,随着烧结温度增加到1000℃,Mn、Si、MnSi被消耗殆尽,合金中形成Mn5Si3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烧结 多孔合金 显微结构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压对水管用Al-2.5Mg-0.5Cu合金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魏思源 刘志英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1-895,共5页
为了提高水管用Al-2.5Mg-0.5Cu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通过在其凝固过程中施加脉冲磁场处理的方式来改变内部组织性能,并通过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脉冲电压对其微观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2.5Mg-0.5Cu合金包含α-Al与Al2C... 为了提高水管用Al-2.5Mg-0.5Cu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通过在其凝固过程中施加脉冲磁场处理的方式来改变内部组织性能,并通过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脉冲电压对其微观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2.5Mg-0.5Cu合金包含α-Al与Al2Cu两种组织成分。提高脉冲电压后,生成的第二相也随之变少。提高脉冲电压后,Al-2.5Mg-0.5Cu合金各项力学性能都获得提升。以150 V脉冲电压制得的合金拉伸强度为168.4 MPa,屈服强度为126.3 MPa,伸长率达到7.84%。设置脉冲磁场后,观察不到解理台阶,发生了准解理断裂。采用150 V脉冲磁场合金试样呈现准解理断裂的特点。逐渐提高脉冲电压后合金表现更强耐蚀性能。提高脉冲电压后,形成更小腐蚀坑,深度也明显减小,合金获得更强耐腐性。采用150V脉冲电压处理时得到了耐蚀性最强的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磁场 Al-2.5Mg-0.5Cu合金 组织 力学性能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颗粒对多孔PDMS薄膜构建柔性传感器灵敏度和响应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任伟 吕娜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6-179,共4页
通过在PDMS膜中加入Na Cl微米颗粒形成孔结构,制得以多孔PDMS膜构建的柔性电容传感器,测试了不同Na Cl质量分数下的灵敏度,同时对系统耐久性与响应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PDMS薄膜形成了较为光滑的表面,加入Na Cl颗粒的薄膜形成了... 通过在PDMS膜中加入Na Cl微米颗粒形成孔结构,制得以多孔PDMS膜构建的柔性电容传感器,测试了不同Na Cl质量分数下的灵敏度,同时对系统耐久性与响应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PDMS薄膜形成了较为光滑的表面,加入Na Cl颗粒的薄膜形成了大量的孔隙结构。Na Cl颗粒质量分数为20%的多孔传感器的灵敏度为0.68 k Pa^-1,相对于无孔PDMS薄膜传感器得到显著改善。当压力增大时,灵敏度减小。对颗粒进行更长时间研磨后得到更小粒径,获得更高的薄膜传感器灵敏度。孔结构能够促进薄膜传感器对外界压力形成更明显的数值反馈。当对传感器施加5.0 Pa压力后,传感器实现了4 s以内的响应时间,可满足快速反应的要求。压力施加与去除的迟滞变化曲线基本重合,传感器只存在很低的迟滞。传感器弯曲前后灵敏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PDMS薄膜 柔性传感器 NaCl颗粒 灵敏度 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表面磁控溅射Mg-Sn涂层组织及导电特性分析
14
作者 张晓斌 张远 李海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2-786,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传感器用单晶Si衬底上制备一层Mg-Sn涂层,实验测试研究溅射次数对其组织及导电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涂层内形成了具有明显尺寸差异的颗粒,从而形成了粗糙的表面。随着溅射次数增加,Mg含量发生了逐渐降低...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传感器用单晶Si衬底上制备一层Mg-Sn涂层,实验测试研究溅射次数对其组织及导电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涂层内形成了具有明显尺寸差异的颗粒,从而形成了粗糙的表面。随着溅射次数增加,Mg含量发生了逐渐降低的现象,Sn与O元素含量表现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随着溅射剥离时间的增加,Mg1s峰位从1286降低至1285 eV,表现为涂层深度增大后,Mg1s发生了峰位降低的现象。出现在沉积薄膜内的O主要是为了提高靶材的成型能力而加入一些有机物所产生的。各涂层都具有正的Hall系数,可以判断属于p型半导体。当涂层内Mg含量发生减小后,电导率也随之减小。当涂层内形成更少的Mg2Sn与更多的Sn之后,引起了载流子浓度的下降,引起迁移率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Sn涂层 微观组织 电导率 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含量对断路器用紫铜表面Ti感应熔覆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15
作者 王军艳 康兰兰 +1 位作者 周旭宜 王艳丽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0-964,共5页
对Ti/石墨粉末进行高频感应处理,使其发生熔融到断路器用紫铜表面得到Ti熔覆层,分析了C含量对其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感应熔覆层都形成了TiC成分对应的衍射峰,在熔覆阶段Ti和石墨反应后转变为TiC。加入不同含量C后获得... 对Ti/石墨粉末进行高频感应处理,使其发生熔融到断路器用紫铜表面得到Ti熔覆层,分析了C含量对其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感应熔覆层都形成了TiC成分对应的衍射峰,在熔覆阶段Ti和石墨反应后转变为TiC。加入不同含量C后获得具有同样成分的熔覆层,提高C加入量后形成了更强的TiC衍射峰,形成了较为平整的熔覆层,并且获得了致密组织结构,整体厚度分布较为均匀,跟基体之间属于一种冶金结合状态。随着C加入量提高已观察不到短纤维形态,形成了许多等轴形态TiC。在过渡区中形成了具有短纤维结构TiC,呈现均匀的分布形态。提高C含量后,获得了显微硬度更大的Ti感应熔覆层,熔覆层组织中生成了更多TiC,使熔覆层获得更高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含量 感应熔覆 显微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W-WC配比对传感器用HVOF制备SiO2膜组织及光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康兰兰 王军艳 +1 位作者 周旭宜 曲亚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6-550,共5页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HVOF)制得不同配比的Co-W-WC吸收层,之后在上述吸收层表面继续通过Sol-Gel方法制得SiO_(2)复合膜,测试了其微观组织及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形成了Co、W与WC特征峰,有些Hcp-Co颗粒在喷涂阶段转变成Fcc...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HVOF)制得不同配比的Co-W-WC吸收层,之后在上述吸收层表面继续通过Sol-Gel方法制得SiO_(2)复合膜,测试了其微观组织及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形成了Co、W与WC特征峰,有些Hcp-Co颗粒在喷涂阶段转变成Fcc-Co结构。逐渐提高WC的加入量后,复合膜表面形成了更少的弥散态未熔颗粒,获得了光滑致密组织。W:WC达到1:1时,有助于降低表面粗糙度,使吸收层获得更低发射率。逐渐减小W/WC比值后,反射率发生增大,吸收率下降,表明W具备比WC更强的光谱吸收能力。SiO_(2)薄膜因具备较小的折射率,有助于短波光线透过,因此吸收层可以获得更多入射光。经过100 h热处理后,吸收率增大至0.915,发射率达到0.2516,并未观察到复合膜脱落的情况,表明SiO_(2)复合膜具有稳定的光学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W-WC 吸收复合膜 光学性能 热稳定性 超音速火焰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环境下O形圈静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齐冠然 蔡智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1-106,共6页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加挡圈O形圈二维轴对称几何模型,对高压工况下振动对密封圈静密封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给出了振动工况下O形圈的密封行为变化,预测密封件易失效部位;其次,对比分析了不同压力和振动幅值对密封静力学...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加挡圈O形圈二维轴对称几何模型,对高压工况下振动对密封圈静密封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给出了振动工况下O形圈的密封行为变化,预测密封件易失效部位;其次,对比分析了不同压力和振动幅值对密封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介质压力加剧O形圈被挤入张开的密封间隙,活塞杆振动挤压O形圈材料,从而造成应力集中,因此在介质压力较大时,需要注意防震;而提高挡圈材料的回弹性,能有效防止由于振动造成的O形圈的失效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有限元 O形圈 静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聚吡咯基复合材料吸附电镀废水中铜离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东萍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70,共5页
首先采用沉淀法制取FeO纳米微球,然后在超声波作用下,使聚吡咯与FeO相结合,形成聚吡咯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所得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SEM、TEM及磁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聚吡咯与FeO纳米微球已成功复合,形成粒径约为200 nm、饱... 首先采用沉淀法制取FeO纳米微球,然后在超声波作用下,使聚吡咯与FeO相结合,形成聚吡咯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所得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SEM、TEM及磁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聚吡咯与FeO纳米微球已成功复合,形成粒径约为200 nm、饱和磁化强度为48 emu/g的复合材料。实验进一步开展了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循环吸附研究,第1次循环吸附效率为94.50%,5次循环吸附后,吸附效率为88.25%,吸附效率仍较为可观。同时,复合材料本身具有较强的磁学性能,使得整个循环吸附过程可以通过磁性吸附进行,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因此,该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循环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Fe3O4 聚吡咯 复合材料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用介孔结构MIL-101(Cr)-125Ti的制备及其BPA吸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尚苏芳 李立青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135,140,共5页
选择Cr(NO_(3))_(3)·9H_(2)O与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处理方法制备得到MIL-101(Cr)及MIL-101(Cr)-125Ti,利用SEM、TEM、XRD等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对比了不同吸附剂添加量、溶液pH及温度参数引起的MIL-101(Cr)-125Ti吸附... 选择Cr(NO_(3))_(3)·9H_(2)O与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处理方法制备得到MIL-101(Cr)及MIL-101(Cr)-125Ti,利用SEM、TEM、XRD等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对比了不同吸附剂添加量、溶液pH及温度参数引起的MIL-101(Cr)-125Ti吸附能力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MIL-101(Cr),MIL-101(Cr)-125Ti粒径尺寸显著增大,可以获得对BPA的更强吸附能力;MIL-101(Cr)-125Ti中同时形成了结晶相与非晶相两种组织形态;MIL-101(Cr)-125Ti大部分孔径接近6.1 nm,说明MIL-101(Cr)-125Ti属于一种介孔结构;MIL-101(Cr)的比表面积更小,形成了更大的孔径。经过对BPA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优的参数:吸附剂质量浓度为0.75 mg/mL、溶液pH为5、溶液温度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吸附 MIL-101(Cr)-125Ti 双酚A(B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温度对电机转子用Al-12%Si合金凝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冠然 郭正恩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研究Al-12%Si合金在凝固期间受到不同功率超声作用时得到的组织结构,对α(Al)组织与Al+Si共晶相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未超声处理,对各凝固阶段加入超声场作用之后都会明显减小凝固组织的数量与气孔尺寸。增加... 研究Al-12%Si合金在凝固期间受到不同功率超声作用时得到的组织结构,对α(Al)组织与Al+Si共晶相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未超声处理,对各凝固阶段加入超声场作用之后都会明显减小凝固组织的数量与气孔尺寸。增加超声作用后可以使各阶段的Al-12%Si合金都在凝固期间形成更小的气孔率,并且超声作用程度最明显的是液相阶段。受到超声作用的情况下,Si相发生了长宽比的显著减小,对初生组织的形核与晶粒生长过程进行超声后,得到了具有最小长宽比的Si相组织。加入超声处理后,使Al-12%Si合金形成了具有更高硬度的初生α(Al)相与共晶组织。与初生α(Al)相比,对合金液相进行超声时可以获得最大的硬度,相对未超声处理组织增大了20.3%。经过超声处理后,Al-12%Si合金在压缩期间出现了墩粗变形,具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特征,其屈服强度发生了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场 共晶凝固 组织形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