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应力与腰椎小关节方向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继业 王吉兴 +3 位作者 王新 任海龙 杨贤玉 郑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8-653,共6页
目的:观察兔腰椎小关节加载应力后小关节方向的变化,并探讨小关节在应力作用下方向变化的机制。方法:将42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椎间盘退变组(B组)、小关节加载组(C组)及椎间盘退变联合小关节加载组(D组),A组6只,... 目的:观察兔腰椎小关节加载应力后小关节方向的变化,并探讨小关节在应力作用下方向变化的机制。方法:将42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椎间盘退变组(B组)、小关节加载组(C组)及椎间盘退变联合小关节加载组(D组),A组6只,其他3组各12只。对B组和D组动物采用针刺抽吸髓核法建立L3/4、L5/6椎间盘退变模型,对A组和C组仅剥离椎旁肌。建模6周后分别对C组和D组的L3/4、L5/6小关节加载拉簧造成高应力模型,对A组和B组仅行小关节暴露,分别于小关节术后4个月、8个月获取腰椎,进行MicroCT扫描,观察小关节形态,B、C、D组在横断面上测量L3/4、L5/6小关节角度(关节突关节面与椎体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并将两个节段数据合并分析,A组测量L3/4、L4/5、L5/6、L6/7小关节角度并将数据合并分析,小关节角度越小,小关节方向越偏向矢状位。结果:组内比较,各组8个月时小关节方向较4个月时更加矢状化(均P<0.05);同一时间点,D组的小关节方向较B组更加矢状化,C组的小关节方向较A组更加矢状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A、B组间及C、D组间比较小关节角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关节加载组(C组和D组)的小关节较小关节未加载组(B组)退变严重,时间越长退变越严重;各时间点A组小关节结构清晰。结论:高应力可引起兔腰椎小关节退变,小关节方向的矢状化改变是由小关节退变和重塑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 应力 退变 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导致兔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继业 王吉兴 +5 位作者 张斌 蔡迎峰 杨德鸿 杨贤玉 郑帅 姜欢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53-859,共7页
目的:观察兔腰椎小关节加载应力后小关节在应力作用下的病理变化,并探讨其病理机制。方法:将4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椎间盘退变组(B组)、小关节加力组(C组)及椎间盘退变及小关节加力组(D组)。对B组和D组动物采用针刺... 目的:观察兔腰椎小关节加载应力后小关节在应力作用下的病理变化,并探讨其病理机制。方法:将4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椎间盘退变组(B组)、小关节加力组(C组)及椎间盘退变及小关节加力组(D组)。对B组和D组动物采用针刺抽吸髓核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建模6周后分别对C组和D组的L3/4、L5/6小关节加载拉簧造成高应力模型,对A组和B组仅行小关节暴露,分别于术后4个月、8个月取腰椎小关节,采用番红O-快绿染色,进行Mankin评分判断软骨退变程度并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在小关节软骨中的表达。结果:不同组间小关节退变程度有显著性差异(F=92.77,P=0.000),组内比较,各组8个月时小关节退变程度较4个月时严重(P<0.05);同一时间段不同组间比较,小关节加力组(C组和D组)的小关节退变程度较小关节未加力组(A组和B组)严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B组间及C、D组间比较,小关节退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细胞因子随着软骨退变程度的增加而表达增强,而严重退变的软骨由于软骨细胞数减少表达反而有所下降。结论:高应力可导致腰椎小关节退变,应力作用时间越长,小关节退变越严重。腰椎小关节软骨细胞的退变伴随着炎性细胞因子合成、分泌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 应力 退变 骨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