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面基层混合料煤矸石掺配方式及耐久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德才 魏家伟 +4 位作者 胡磊 张庆 董是 杨澜 成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7-176,共10页
煤矸石作为筑路材料应用于公路基层是固废绿色高值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针对豫北地区生产的掘进煤矸石材料,研究了煤矸石与碎石粗细集料间的差异性;通过重复冻融试验、干缩试验、四点弯曲疲劳等试验分析了煤矸石比例替换和粒径替换天... 煤矸石作为筑路材料应用于公路基层是固废绿色高值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针对豫北地区生产的掘进煤矸石材料,研究了煤矸石与碎石粗细集料间的差异性;通过重复冻融试验、干缩试验、四点弯曲疲劳等试验分析了煤矸石比例替换和粒径替换天然碎石两种方式对煤矸石混合料耐久性能的影响;基于XRD物相分析试验、SEM微观试验探讨了水泥稳定煤矸石-碎石混合料强度形成与失效的内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比例替换后的四组混合料相较于100%掘进煤矸石(TCG)的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7.7%、37.8%、45.6%和61.8%,强度损失率和干缩系数排序为100%碎石(LF)<40%TCG<60%TCG<100%TCG,而冻融残留强度比(BDR)和疲劳寿命的排序则与之相反;混合料中煤矸石含量越高,其强度降幅越大,抗冻性能越弱,疲劳寿命降幅更大,干缩应变越大。粒径替换方式下,替换粗、细集料均可增大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BDR值,降低强度损失率,混合料疲劳寿命排序为100%TCG<T4<T1~2<T1~3<100%LF,而T1~2、T1~3的干缩应变最小,T4的干缩应变最大。煤矸石细集料对混合料的干缩起到了增益作用,更显著地影响混合料的抗冻性能,9.5~31.5 mm集料对混合料的强度影响更显著,而4.75~9.5 mm集料对混合料的强度、抗冻性能、疲劳寿命影响较小。粒径替换制备的混合料在低应力比下具备更优异的疲劳性能,而比例替换制备的混合料更适用于高应力比场景。煤矸石集料增加会抑制凝胶的产生,延缓水化反应,40%TCG和T4产生较多的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钙钒石(AFt)晶体相胶结物,形成了致密的凝胶网络,具有更强的密实性和整体性。推荐40%TCG作为高等级公路基层的掺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基层 掘进煤矸石 掺配方式 四点弯曲疲劳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W算法的沥青老化红外光谱相似度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德华 张庆 +1 位作者 李忠玉 BUSEL Aliaksel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4839-14845,共7页
为了优化沥青老化特征的快速评价方法与效率,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算法优化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红外光谱信息评价方法,提出了老化沥青光谱信息相似度SIS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基于DTW算法的最小规整距离可以体现老... 为了优化沥青老化特征的快速评价方法与效率,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算法优化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红外光谱信息评价方法,提出了老化沥青光谱信息相似度SIS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基于DTW算法的最小规整距离可以体现老化沥青中所有化学组成结构累计变化信息量,进而表明沥青的热氧老化程度。沥青相似度(spectral information similarity, SIS)与主要特征峰(亚砜基、羰基)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54 4,与沥青的老化程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相对于单一组分特征评价指标,SIS指标的离散系数可以降低92%,显著降低红外光谱规律评价结果的误判概率。说明通过与单一组分的定性评价结合使用,SIS指标可作为评价沥青老化程度的判别依据,且该评价方法也可为光谱信息的相似性鉴别与归类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沥青 DTW算法 红外光谱 相似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沥青-水泥复合胶浆稠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庆 董是 +1 位作者 常宏宇 侯德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研究乳化沥青-水泥复合胶浆的稠度性质,为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稠度测试仪,探究了水泥与乳化沥青不同用量比对复合胶浆稠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泥对乳化沥青-水泥复合胶浆稠度的贡献率... 目的研究乳化沥青-水泥复合胶浆的稠度性质,为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稠度测试仪,探究了水泥与乳化沥青不同用量比对复合胶浆稠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泥对乳化沥青-水泥复合胶浆稠度的贡献率.结果水泥与乳化沥青用量比为22%时,其胶浆稠度达到最大值,表现出较强的黏韧性;在25℃和45℃测试条件下,水泥稠度贡献率分别为65.5%和55.5%,且25℃测试条件下水泥对沥青黏结成膜状态的促进作用及其胶浆稠度的贡献程度更加显著.结论水泥和乳化沥青这两种胶结材料相互影响和制约,水泥水化物结构不仅对胶浆稠度具有提升作用,还对乳化沥青黏结成膜作用的优化具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水泥 复合胶浆 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废旧纤维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庆 侯德华 +2 位作者 史纪村 尚波 刘廷国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62-2671,共10页
为提高含再生剂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选用木质素纤维及废旧玻璃纤维作为混杂纤维进行配比优化设计。采用室内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间接拉伸模量以及疲劳试验,研究了两种纤维的混杂比例及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 为提高含再生剂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选用木质素纤维及废旧玻璃纤维作为混杂纤维进行配比优化设计。采用室内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间接拉伸模量以及疲劳试验,研究了两种纤维的混杂比例及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混杂纤维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综合性能,并建立了相应的综合得分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使用单一纤维,混杂纤维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以及低温抗裂能力,改善了其疲劳性能。此外,纤维的混杂比例因素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占到80.114%,而混杂纤维掺量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占到14.002%,定量说明两种纤维的混杂比例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综合性能有着更显著影响。推荐混杂纤维掺加量为0.3%,M玻璃纤维∶M木质素纤维为7∶3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纤维 废旧玻璃纤维 乳化沥青 冷再生混合料 再生剂 路用性能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