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生物监测试点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胡兰群
冯精兰
+1 位作者
李怡帆
孙剑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为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河南库区2012年度富营养化污染状况以及浮游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按照生物监测试点要求,分别对库区3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进行了12次水质监测和2次浮游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水质...
为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河南库区2012年度富营养化污染状况以及浮游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按照生物监测试点要求,分别对库区3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进行了12次水质监测和2次浮游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水质为寡污-中污染状态,丹江库中心呈中营养状态,丹江和老灌河入库口水质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浮游生物以硅藻、绿藻、蓝藻等藻类及原生动物、轮虫和枝角类等水生动物为主.本研究为生物监测试点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丹江口水库
水源地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5种典型风景游憩林的大气颗粒物吸滞特征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志丹
曹治国
+6 位作者
闫广轩
姚迪
黄青青
段劼
王亚飞
王凯
郑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树种在叶片和冠层尺度上吸滞大气颗粒物的特征,解析相同污染背景下不同树种单叶和林分冠层对大气颗粒物吸滞特征的变异,为营建能够高效吸滞大气颗粒物的城市森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五环路周围具有代表性的...
【目的】探究不同树种在叶片和冠层尺度上吸滞大气颗粒物的特征,解析相同污染背景下不同树种单叶和林分冠层对大气颗粒物吸滞特征的变异,为营建能够高效吸滞大气颗粒物的城市森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五环路周围具有代表性的平原风景游憩林进行调查后,选择奥林匹克公园内5片典型风景游憩林(华山松-银杏混交林、毛白杨-白蜡混交林、旱柳纯林、毛白杨纯林、多树种复层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洗脱称量粒度分析法得到各树种单位叶面积大气颗粒物吸滞量,通过叶面积指数计算每公顷各树种对不同径级颗粒物的吸滞量,依据各树种冠层占整个林分冠层的面积比例计算纯林或混交林单位面积林分对不同径级颗粒物的吸滞量。【结果】不同林分各树种叶片吸滞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单位面积叶片颗粒物吸滞量在树种间的差异随颗粒物径级和林分类型有所改变。单叶尺度上,各树种对不同径级大气颗粒物的吸滞能力综合排序为银杏>圆柏>元宝枫>栾树>华山松>侧柏>白蜡>旱柳>毛白杨。不同林分冠层对大气颗粒物的吸滞能力差异明显,相差倍数高达20倍左右;各类型林分单位面积的大气颗粒物吸滞量大小不随颗粒物径级而变化,对所有径级颗粒物均为华山松-银杏混交林的吸滞量最高,然后依次为多树种针阔混交林、旱柳纯林、毛白杨-白蜡混交林和毛白杨纯林。【结论】本研究9个树种中,银杏、圆柏和元宝枫为高滞尘树种,栾树、华山松和侧柏为中等滞尘树种,白蜡、旱柳和毛白杨为低滞尘树种;能够对大气颗粒物进行高效吸滞的林分结构特征为含多个高滞尘树种+具有多层林冠+林木疏密相间,欲使城市森林发挥其大气颗粒物吸滞效能,需同时关注高滞尘树种选择及合理林分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滞尘
PM_(2.5)
空气污染
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活性炭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
被引量:
3
3
作者
崔延瑞
苏现伐
+4 位作者
蔡稳稳
李慧
王曼曼
孙剑辉
崔凤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89,共5页
对比SBR和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COD去除率分别稳定在10%和25%左右,表明BAC可以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原位测定SBR和BAC反应器1个运行周期生物降解有机物二氧化碳(CO2)产生量分别为109和306mg...
对比SBR和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COD去除率分别稳定在10%和25%左右,表明BAC可以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原位测定SBR和BAC反应器1个运行周期生物降解有机物二氧化碳(CO2)产生量分别为109和306mg,BAC比SBR生物分解有机物量多,表明BAC可以生物分解部分难降解有机物.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新活性炭,生物再生活性炭和吸附饱和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1/n值分别为2.56,2.94和19.05,表明新活性炭吸附能力最强,生物再生活性炭次之,吸附饱和活性炭最差,生物再生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证明了生物再生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分析认为吸附延长了有机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生物分解量.生物再生是BAC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
难降解有机物
垃圾渗滤液
生物再生
CO2产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生物监测试点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胡兰群
冯精兰
李怡帆
孙剑辉
机构
河南省
南阳市
环境
监测站
河南师范大学
环境
学院、
黄淮
水
环境
与
污染
防治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河南省
环境
污染
控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132)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22300410293
122300410270)
文摘
为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河南库区2012年度富营养化污染状况以及浮游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按照生物监测试点要求,分别对库区3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进行了12次水质监测和2次浮游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水质为寡污-中污染状态,丹江库中心呈中营养状态,丹江和老灌河入库口水质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浮游生物以硅藻、绿藻、蓝藻等藻类及原生动物、轮虫和枝角类等水生动物为主.本研究为生物监测试点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丹江口水库
水源地
生物监测
Keywords
the Middle Route of China's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Danjiangkou reservoir
water source
hio-monitoring
分类号
X8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5种典型风景游憩林的大气颗粒物吸滞特征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志丹
曹治国
闫广轩
姚迪
黄青青
段劼
王亚飞
王凯
郑泥
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
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黄淮水环境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
大学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学科与保护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22057)
中原青年拔尖人才(ZYYCYU202012168)
新乡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2ZD002)。
文摘
【目的】探究不同树种在叶片和冠层尺度上吸滞大气颗粒物的特征,解析相同污染背景下不同树种单叶和林分冠层对大气颗粒物吸滞特征的变异,为营建能够高效吸滞大气颗粒物的城市森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五环路周围具有代表性的平原风景游憩林进行调查后,选择奥林匹克公园内5片典型风景游憩林(华山松-银杏混交林、毛白杨-白蜡混交林、旱柳纯林、毛白杨纯林、多树种复层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洗脱称量粒度分析法得到各树种单位叶面积大气颗粒物吸滞量,通过叶面积指数计算每公顷各树种对不同径级颗粒物的吸滞量,依据各树种冠层占整个林分冠层的面积比例计算纯林或混交林单位面积林分对不同径级颗粒物的吸滞量。【结果】不同林分各树种叶片吸滞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单位面积叶片颗粒物吸滞量在树种间的差异随颗粒物径级和林分类型有所改变。单叶尺度上,各树种对不同径级大气颗粒物的吸滞能力综合排序为银杏>圆柏>元宝枫>栾树>华山松>侧柏>白蜡>旱柳>毛白杨。不同林分冠层对大气颗粒物的吸滞能力差异明显,相差倍数高达20倍左右;各类型林分单位面积的大气颗粒物吸滞量大小不随颗粒物径级而变化,对所有径级颗粒物均为华山松-银杏混交林的吸滞量最高,然后依次为多树种针阔混交林、旱柳纯林、毛白杨-白蜡混交林和毛白杨纯林。【结论】本研究9个树种中,银杏、圆柏和元宝枫为高滞尘树种,栾树、华山松和侧柏为中等滞尘树种,白蜡、旱柳和毛白杨为低滞尘树种;能够对大气颗粒物进行高效吸滞的林分结构特征为含多个高滞尘树种+具有多层林冠+林木疏密相间,欲使城市森林发挥其大气颗粒物吸滞效能,需同时关注高滞尘树种选择及合理林分结构设计。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滞尘
PM_(2.5)
空气污染
林分
Keywords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dust retention
PM_(2.5)
air pollution
forest stand
分类号
S731.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活性炭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
被引量:
3
3
作者
崔延瑞
苏现伐
蔡稳稳
李慧
王曼曼
孙剑辉
崔凤灵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
环境
学院、
黄淮
水
环境
与
污染
防治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河南省
环境
污染
控制
重点
实验室
河南师范大学
化学与化工
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8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132)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02300410098
+2 种基金
122300410282)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2102310415)
河南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1036400071)
文摘
对比SBR和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COD去除率分别稳定在10%和25%左右,表明BAC可以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原位测定SBR和BAC反应器1个运行周期生物降解有机物二氧化碳(CO2)产生量分别为109和306mg,BAC比SBR生物分解有机物量多,表明BAC可以生物分解部分难降解有机物.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新活性炭,生物再生活性炭和吸附饱和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1/n值分别为2.56,2.94和19.05,表明新活性炭吸附能力最强,生物再生活性炭次之,吸附饱和活性炭最差,生物再生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证明了生物再生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分析认为吸附延长了有机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生物分解量.生物再生是BAC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本质原因.
关键词
BAC
难降解有机物
垃圾渗滤液
生物再生
CO2产生量
Keywords
BAC
refractory organics
landfill leachate
bioregeneration
output of carbon dioxid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生物监测试点研究
胡兰群
冯精兰
李怡帆
孙剑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京5种典型风景游憩林的大气颗粒物吸滞特征
张志丹
曹治国
闫广轩
姚迪
黄青青
段劼
王亚飞
王凯
郑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物活性炭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
崔延瑞
苏现伐
蔡稳稳
李慧
王曼曼
孙剑辉
崔凤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