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传统文化根脉及民族特色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桂兰 刘建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65,共6页
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有机地传承了中华传统的文化根脉,彰显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中华传统的家国情怀与“和合”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价值目标的思想文化根脉与民族特色;中华... 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有机地传承了中华传统的文化根脉,彰显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中华传统的家国情怀与“和合”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价值目标的思想文化根脉与民族特色;中华传统的人文追求与社会治理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社会价值取向的民族文化基因与内涵特色;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修身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公民价值准则的民族精神根脉与内涵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 文化根脉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大体系”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孟轲 聂立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2,共5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是一项庞大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探析如何建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系。当前,迫切需要建构...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是一项庞大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探析如何建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系。当前,迫切需要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动力体系、评价反馈体系,以利于科学明确其发展的基础要素、驱动力量和规范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话语体系 动力体系 评价反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社会关系视域下作为治理之道的群众话语:历史经验与理论反思 被引量:4
3
作者 余金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7,共5页
国家—社会关系视域下,理解新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理论进路必须引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话语,相对于社会优先理念来说,群众话语为政治权力介入社会提供了一种正当性理由。集双重形象(人民群众与乌合之众)于一身的群众话语使得作为治理之道... 国家—社会关系视域下,理解新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理论进路必须引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话语,相对于社会优先理念来说,群众话语为政治权力介入社会提供了一种正当性理由。集双重形象(人民群众与乌合之众)于一身的群众话语使得作为治理之道的群众路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方面,新中国卡理斯玛权威绩效合法性的压力使得推进赶超型现代化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另一方面,群众则必须接受先进政党的领导。正是借助于群众话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社会的有效整合和控制。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社会优先性理念对群众路线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实现其功能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 社会优先 治理之道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从严治党与优化社会政治生态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桂兰 马泽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5,共7页
全面从严治党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题。执政党自身的生态建设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社会政治生态优化的主导力量和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现实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是优化社会政治生态的迫切... 全面从严治党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题。执政党自身的生态建设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社会政治生态优化的主导力量和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现实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是优化社会政治生态的迫切呼唤,是净化社会政治生态的必由之路,其常态化和制度化更是不断优化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严治党 政治生态 常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基本方略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魏雷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56,共4页
道德信仰教育不能停留在"术"(知识)的层面,而要在"道"(信仰)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之所以常常会遇到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的尴尬局面,正是因为道德信仰教育在价值取向、工作范式、... 道德信仰教育不能停留在"术"(知识)的层面,而要在"道"(信仰)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之所以常常会遇到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的尴尬局面,正是因为道德信仰教育在价值取向、工作范式、实践路径上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塑造、回归生活世界,以人和生命为双重坐标的新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敬畏道德信仰并努力完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信仰 教育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百年演进述要
6
作者 孟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在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制度。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的历史逻辑与成熟程度,其演进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是其发轫... 在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制度。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的历史逻辑与成熟程度,其演进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是其发轫奠基阶段,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思想开始萌芽,并初现雏形和逐步奠基;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其曲折前进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执政,着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随着这一实践而不断深化,曲折前进;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2012年10月十八大召开,是其恢复发展阶段,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拨乱反正,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逐渐加快其制度化建设;2012年10月十八大召开至今,是其创新升华阶段,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放眼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于新时代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进行了伟大创新和时代升华,使之更加扎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指导地位 制度化建设 百年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媒体在二战后国际政治变革中的角色分析
7
作者 刘文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2,共7页
二战以后,西方媒体在国际政治变革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政治角色,具体表现为西方国家利益的维护者、西方国家形象的塑造者、西方民主价值的推销者、西方外交政策的影响者和西方霸权政治的支持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颜色革命&... 二战以后,西方媒体在国际政治变革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政治角色,具体表现为西方国家利益的维护者、西方国家形象的塑造者、西方民主价值的推销者、西方外交政策的影响者和西方霸权政治的支持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等一系列国际政治变革,都是西方媒体发挥其角色作用的重要结果。分析西方媒体在一系列国际政治变革过程中所扮演的这些政治角色,可以科学地概括西方媒体作用于国际政治变革的一般规律,认清西方媒体的政治本质,为应对媒体全球化时期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找到突破口,也有助于维护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媒体 二战后 国际政治变革 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