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yt b基因分析河南省4大水系红鳍原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海敏 冯慧敏 +4 位作者 汤永涛 刘如垚 丁琪琪 聂国兴 周传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选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4大水系的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样本共100尾,基于cyt b基因分析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动态等。结果显示:河南省4大水系红鳍原鲌种群整体单倍型多态性为0.909,整体核苷酸多样... 选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4大水系的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样本共100尾,基于cyt b基因分析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动态等。结果显示:河南省4大水系红鳍原鲌种群整体单倍型多态性为0.909,整体核苷酸多样性为0.004 88,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4个水系均有特有单倍型,这表明红鳍原鲌种群的遗传分化数值较大,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通过构建和分析系统发育树、贝叶斯系统发生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发现河南省4大水系红鳍原鲌种群间谱系分化不明显,且无明显的地理结构;AMOVA分析显示,种群内的变异占72.11%,组间的变异占4.63%,表明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Tajima’s D和Fu’s F_S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红鳍原鲌种群近期未发生过种群扩张事件。本文研究和分析了河南省境内红鳍原鲌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河南省红鳍原鲌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原鲌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鳙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选择压力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慧芬 王静 +7 位作者 黄建美 陈秋凤 陈蕃锦 马晓 朱国超 宋东萦 聂国兴 李学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9,共8页
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活动对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对河南省鳙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165个样品共检测出14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862 3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23。AMOV... 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活动对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对河南省鳙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165个样品共检测出14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862 3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23。AMOVA分析显示,大多数遗传变异存在于鳙群体内(97.65%),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4.60%。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养殖鳙群体交叉在一起,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分布。选择压力分析推测鳙养殖群体主要受到纯化选择作用,说明当前的人工选择对鳙线粒体基因的影响有限。河南省鳙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可能与其地理距离、异地引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 COI 遗传多样性 养殖群体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河南省境内锯齿新米虾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志刚 冯梦霞 +5 位作者 汤永涛 刘如垚 闫雪朦 胡博 聂国兴 周传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1-489,共9页
为系统评估河南省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的遗传多样性现状,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对河南省境内19个群体149尾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境内锯齿新米虾群体包含3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9... 为系统评估河南省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的遗传多样性现状,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对河南省境内19个群体149尾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境内锯齿新米虾群体包含3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922,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632;长江水系群体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H_(d)=0.924,π=0.00637),淮河水系群体最低(H_(d)=0.773,π=0.00228),各水系均显示出单倍型多样性高、核苷酸多样性低的特点。AMOVA分析显示,锯齿新米虾群体遗传变异仅26.19%,源自不同水系之间,各水系内不同群体间及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各占35.71%和38.10%。基于COⅠ基因的最大似然树显示,不同水系群体互相嵌套在一起,但单倍型网络图显示海河水系与其他水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中性检验、错配分布及贝叶斯天际线分析表明,锯齿新米虾群体近期没有发生种群扩张,群体相对稳定。本研究完善了河南省境内淡水虾类的物种名录,为后续境内淡水虾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新米虾 COⅠ基因 河南境内 遗传多样性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大吻鱥属鱼类分类现状厘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传江 杨长幸 +4 位作者 孟晓林 张建新 宋东蓥 赵海鹏 聂国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河南省鱼类资源普查时,采集到两种大吻鱥属鱼类,采用传统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确定其为尖头大吻鱥和拉氏大吻鱥.由于拉氏大吻鱥和尖头大吻鱥形态上相似度较高,结合我们采集的两个物种现有数据分析发现,以往... 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河南省鱼类资源普查时,采集到两种大吻鱥属鱼类,采用传统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确定其为尖头大吻鱥和拉氏大吻鱥.由于拉氏大吻鱥和尖头大吻鱥形态上相似度较高,结合我们采集的两个物种现有数据分析发现,以往鉴别特征并不能完全区分这两个物种,因而本文对尖头大吻鱥和拉氏大吻鱥的主要形态鉴定特征、分布区域、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性等方面做了进一步分析厘定,对分布于河南省的大吻鱥属鱼类做了系统比较总结,修正了现有该属鱼类的主要鉴别特征及在我省的分布情况,标本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鱼类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头大吻鱥 拉氏大吻鱥 鉴定特征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数据分析河南省鱼类新纪录种—北鳅 被引量:7
5
作者 聂国兴 汪曦 +2 位作者 周传江 孟晓林 张建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河南省鱼类资源普查时,分别在林州、辉县、汝州等地采集到14尾鲤形目条鳅亚科鱼类,综合采用传统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确定其为北鳅Lefuacostata,为河南省新纪录种,标本保存于河南师范... 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河南省鱼类资源普查时,分别在林州、辉县、汝州等地采集到14尾鲤形目条鳅亚科鱼类,综合采用传统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确定其为北鳅Lefuacostata,为河南省新纪录种,标本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鱼类标本室.对该鱼的主要形态鉴定特征、分布区域、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性等方面做了初步分析.该鱼在我国内蒙古、辽河、黑龙江水系、河北、山东济南等地均有相关记录.此次河南省境内采集到北鳅,扩大了该鱼在我国分布范围,也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形目 北鳅 新纪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梁俊平 李健 +3 位作者 李吉涛 刘萍 刘德月 戴芳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0-295,共6页
脊尾白虾是我国沿海地区池塘养殖重要品种,但目前尚未实现全人工繁育,严重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选取野生脊尾白虾作为亲虾,经过越冬培育、促熟交尾、幼体孵化培育、仔虾选育等手段,进行了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显示,... 脊尾白虾是我国沿海地区池塘养殖重要品种,但目前尚未实现全人工繁育,严重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选取野生脊尾白虾作为亲虾,经过越冬培育、促熟交尾、幼体孵化培育、仔虾选育等手段,进行了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31.3、水温18.1~26.2℃、pH 8.1条件下,室内越冬脊尾白虾亲虾可成功培养至性腺成熟,并交尾抱卵,平均抱卵率达70%,平均孵化率为61.02%。幼体最佳培育密度20尾/L,仔虾适宜养殖密度0.13~0.53尾/L,培育至2cm时存活率可达80%,继续培育3个月后发育至性成熟。一年可繁殖2~3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脊尾白虾近交家系,现已培育至第6代,各家系繁殖力、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均未出现近交衰退现象。本研究初步解决了脊尾白虾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并为试验动物培育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人工繁育 近交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动物标志物评价镉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筝 李慧 +3 位作者 李莉 高岩 周传江 孔祥会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4-530,共7页
镉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一类化学元素,其化合物易溶于水,采矿业和含镉工业周边水体往往镉含量较高,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环境中高含量的镉,可对生物机体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多种器官出现肿瘤,损伤DNA,影响DNA修复及促进细胞增生... 镉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一类化学元素,其化合物易溶于水,采矿业和含镉工业周边水体往往镉含量较高,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环境中高含量的镉,可对生物机体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多种器官出现肿瘤,损伤DNA,影响DNA修复及促进细胞增生,导致机体出现畸变、癌变、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生物标志物 水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s在皮肤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田雪 庞小磊 +3 位作者 王良炎 米佳丽 宋东蓥 李学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5-130,共6页
microRNAs(miRNAs)是内源性转录后非编码小RNA分子,定向作用于靶基因,在细胞分化、组织发育等多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皮肤是人类和动物身体最大的器官系统,miRNAs在动物皮肤形态发生和维持正常的生理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从miR... microRNAs(miRNAs)是内源性转录后非编码小RNA分子,定向作用于靶基因,在细胞分化、组织发育等多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皮肤是人类和动物身体最大的器官系统,miRNAs在动物皮肤形态发生和维持正常的生理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从miRNAs在皮肤形态发生、皮肤癌、皮肤伤口创伤愈合、色素形成等方面入手,对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和总结,为miRNAs在皮肤生物学研究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皮肤 体色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周传江 马爱喆 +5 位作者 汪曦 杨长幸 李筝 张常青 朱国超 顾钱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82,共9页
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 DNA,mtDNA)具有严格的母系遗传且能进行自我复制,并且在世代传递过程中不易发生重组、进化速率较快等优点.因此mtDNA广泛应用于系统进化、种群遗传、适应性进化等领域中.本文对鱼类mtDNA研究做了详... 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 DNA,mtDNA)具有严格的母系遗传且能进行自我复制,并且在世代传递过程中不易发生重组、进化速率较快等优点.因此mtDNA广泛应用于系统进化、种群遗传、适应性进化等领域中.本文对鱼类mtDNA研究做了详细阐述,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鱼类mtDNA结构与特征、线粒体的起源与演化、种群遗传、适应性进化、鱼类条形码物种识别等研究进展,以期对相关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mtDNA) 系统进化 种群遗传 条形码 适应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黏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艳菲 狄桂兰 +2 位作者 王宁 裴超 孔祥会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50,共8页
鱼体的黏液腺分布于其表皮层,黏液细胞分泌黏液保护机体免受伤害,是鱼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对于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1]、鲇鱼(Silurus asotus)[2]、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3]、剑尾鱼(Xiphophorus ... 鱼体的黏液腺分布于其表皮层,黏液细胞分泌黏液保护机体免受伤害,是鱼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对于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1]、鲇鱼(Silurus asotus)[2]、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3]、剑尾鱼(Xiphophorus maculatus)[4]、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5]、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6]、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7]、鲤鱼(Cyrinus carpio)[8]等鱼类黏液细胞已有相关的研究报道。笔者总结了鱼类黏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深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对鱼类养殖以及疾病预防产生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黏液细胞 黏液 黏多糖 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源区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冬冬 顾钱洪 +3 位作者 周传江 孟晓林 李学军 聂国兴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5-673,共9页
鲌亚科鱼类在我国分布广泛,但有关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淮河源区广布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基因RAG2和线粒体基因Cytb,探讨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RAG2和Cytb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与核... 鲌亚科鱼类在我国分布广泛,但有关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淮河源区广布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基因RAG2和线粒体基因Cytb,探讨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RAG2和Cytb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40±0.011、0.00246±0.00057和0.915±0.011、0.00461±0.00060。分析认为河南省淮河源区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结合星型分布的单倍型网络图,Tajima′s D、Fu′s Fs中性检测和核苷酸错配分析,淮河源区群体在晚更新世可能经历过种群快速扩张。结合AMOVA与MIGRATE-N群体基因流分析进一步证实,由于近期群体扩张和频繁的基因交流,导致群体间未形成明显的遗传结构和谱系格局。较低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预示该区域应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源区 遗传多样性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艳华 张隽美 +2 位作者 卢荣华 曹香林 张玉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3-1629,共7页
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由饲料营养和养殖模式等因素引发的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危害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的防治迫在眉睫。目前,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多集中在发病的原因、症状及调控疾病发... 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由饲料营养和养殖模式等因素引发的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危害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的防治迫在眉睫。目前,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多集中在发病的原因、症状及调控疾病发生的相关基因表达和功能等方面,但仍需对相关研究进行深入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为了明晰导致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具体原因,本文从诱发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环境因素和关键遗传基因着手,对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类型、诱因、防治措施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代谢性疾病 营养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怀地黄对鲤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绪路 康美如 +1 位作者 冯军厂 张建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130,I0005,I0006,I0007,共10页
鲤鱼(Cyprinus carpio L.)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之一,其养殖过程中病害给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已有研究表明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RG)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鲤鱼免疫力和抵抗病害的功能,但机制尚不明确.利用宏基因... 鲤鱼(Cyprinus carpio L.)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之一,其养殖过程中病害给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已有研究表明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RG)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鲤鱼免疫力和抵抗病害的功能,但机制尚不明确.利用宏基因组技术研究饲料中添加4%(质量分数)怀地黄对鲤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短尾噬菌体(Siphoviridae),肌尾噬菌体(Myoviridae),长尾噬菌体(Podoviridae),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鲤肠道主要微生物类群.怀地黄可以增加鲤鱼肠道中益生菌、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和产甲烷古菌的丰度,同时降低一些鱼类病毒的丰度.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怀地黄可以改善鲤鱼肠道微生物组成,提高有益菌的丰度而降低有害微生物的含量.研究结果为解析怀地黄增强鲤鱼免疫力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地黄 鲤鱼 肠道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军平 胡玉洁 +2 位作者 王磊 田雪 李学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0-630,共11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其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鱼类养殖产量呈不断上升态势。但是,近些年随着鱼类野生资源的减少和长期人工繁殖,养殖品种出现了种质资源退化、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抗逆性差等现象[1]。针对这...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其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鱼类养殖产量呈不断上升态势。但是,近些年随着鱼类野生资源的减少和长期人工繁殖,养殖品种出现了种质资源退化、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抗逆性差等现象[1]。针对这些问题,通过遗传育种手段,选育出优良品种,提高品质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2]。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构建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有效利用与数量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并结合标记辅助育种从而选育出生长速度快、品质优、抗逆性好的新品种可以有效地促进鱼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遗传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位点(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池塘黄河鲤肠道硫酸盐还原菌群落特征解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丽美 蔡慧敏 +7 位作者 梁晓敏 游富 江爱霞 杨国坤 张新党 常绪路 张艳敏 孟晓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共7页
为探究鱼类肠道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tion bacteria,简称SRB)的群落特征,本研究选用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L.)为研究对象,通过SRB功能基因(dsrB)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河鲤前、中和后肠SRB功能群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黄河鲤肠... 为探究鱼类肠道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tion bacteria,简称SRB)的群落特征,本研究选用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L.)为研究对象,通过SRB功能基因(dsrB)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河鲤前、中和后肠SRB功能群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黄河鲤肠道SRB主要分布在中肠和后肠,中肠SRB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脱硫球茎菌属(Desulfobulbus)、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互营杆菌属(Syntrophobacter),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脱亚硫酸菌属(Desulfitobacterium)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暖绳菌属(Caldilinea);后肠SRB主要分布在变形菌门的脱硫球茎菌属、脱硫弧菌属、脱硫菌属(Desulfotalea)、互营杆菌属、脱硫念珠菌属(Desulfomonile)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依据高通量测序结果的FAPROTAX(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Prokaryotic Taxa)数据库代谢功能预测显示,黄河鲤肠道SRB主要参与硫化合物呼吸、硫酸盐呼吸和化能异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L.) 肠道菌群 硫酸盐还原菌(SRB) dsrB高通量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逆境情况下MicroRNA表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一竹 杨长幸 +9 位作者 马文文 王月 冯梦霞 董文广 汪曦 张曼 董静 高云霓 顾钱洪 周传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1-779,共9页
鱼类因其生活环境的多变性,在其生活史中经常受到各种环境胁迫,因环境条件改变产生的不利变化都会使动物产生应激反应。疾病、有机体损伤、低氧、重金属和环境污染等均会打破鱼体原有的平衡,影响鱼类生长甚至生存。而脊椎动物进化出了... 鱼类因其生活环境的多变性,在其生活史中经常受到各种环境胁迫,因环境条件改变产生的不利变化都会使动物产生应激反应。疾病、有机体损伤、低氧、重金属和环境污染等均会打破鱼体原有的平衡,影响鱼类生长甚至生存。而脊椎动物进化出了能够依靠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进行自我保护的复杂免疫反应[1],这些免疫反应的激活信号通路主要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激活[2],因此在逆境中转录水平表达量的变化就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miRNA) 鱼类 逆境 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二甲嘧啶在黄河鲤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振山 张伟丽 +3 位作者 孙晓彤 王先锋 李慧 梁俊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9-156,共8页
为探究磺胺二甲嘧啶在黄河鲤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在(23±2)℃水温条件下,以20 mg/kg剂量给黄河鲤进行单次静脉注射和口灌磺胺二甲嘧啶,分别于给药后0.25、0.5、1、2、4、6、12、24、48、72 h采集血液和各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 为探究磺胺二甲嘧啶在黄河鲤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在(23±2)℃水温条件下,以20 mg/kg剂量给黄河鲤进行单次静脉注射和口灌磺胺二甲嘧啶,分别于给药后0.25、0.5、1、2、4、6、12、24、48、72 h采集血液和各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液和各组织中磺胺二甲嘧啶及其代谢物N^(4)-乙酰化磺胺二甲嘧啶质量浓度,采用DAS 2.0软件分析血液中磺胺二甲嘧啶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黄河鲤静脉注射磺胺二甲嘧啶后,血液中的药物代谢过程符合零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观分布容积为0.911L/kg,消除半衰期为19.964 h;口灌磺胺二甲嘧啶后,血液中的药物代谢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观分布容积为1.406 L/kg,吸收半衰期为0.02 h,消除半衰期为16.927 h,达峰时间为1 h,峰质量浓度为17.90 mg/L,生物利用度为93.30%。黄河鲤口灌磺胺二甲嘧啶后,磺胺二甲嘧啶在肌肉、肝脏、肾脏和脑各组织器官均有分布,N^(4)-乙酰化磺胺二甲嘧啶除了在脑中未检出,在其他组织中均有检出。以上结果表明,口灌磺胺二甲嘧啶在黄河鲤体内吸收较快,消除也较快,组织分布广,生物利用度较高。结合磺胺二甲嘧啶对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浓度,依据其在黄河鲤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提出口服给药方案:按照138 mg/kg剂量,每日1次,连续给药5~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磺胺二甲嘧啶 药物代谢动力学 N^(4)-乙酰化磺胺二甲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池塘养殖中后期藻华动态与水环境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琴琴 高云霓 +6 位作者 董静 王磊 宋冬蓥 胡旖媚 陈婧婉 赵燕楠 聂万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1期190-195,共6页
于2016年9—11月对比观测2个鲤养殖池塘藻华动态,并结合池塘藻类组成、水华营养因子分析水环境特征。结果显示,1#、2#池塘的藻华优势种整体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密度范围分别为1. 03×106~3. 20×106cells/m ... 于2016年9—11月对比观测2个鲤养殖池塘藻华动态,并结合池塘藻类组成、水华营养因子分析水环境特征。结果显示,1#、2#池塘的藻华优势种整体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密度范围分别为1. 03×106~3. 20×106cells/m L、0. 72×105~7. 54×105cells/m L,均值分别占各池塘藻类总量的88. 15%、56. 22%。1#池塘蓝藻一直占优势,而2#池塘在10月中下旬硅藻占据最大比重。2个池塘在p H值、温度、电导率、盐度、碱度、平均总氮浓度等水环境指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磷酸盐浓度等指标差异明显。营养因子与藻类CCA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池塘秋季藻类动态主要与总氮(TN)、总磷(TP)、活性磷(PO4-P)、氨态氮(NH3-N)、硝态氮(NO3-N)浓度相关,其中活性磷(PO4-P)浓度是主要影响因子,有必要在养殖中后期从内源和外源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 藻华 营养因子 水环境 典范对应分析(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脂联素及其受体研究进展与展望
19
作者 秦超彬 卢荣华 +3 位作者 杨峰 杨丽萍 闫潇 聂国兴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8-824,共7页
过去认为 ,脂肪组织只是能量贮存的“仓库” ,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 ,过剩的能量以甘油三酯等形式贮存于脂肪组织中.然而 ,近年来研究发现 ,脂肪组织还能够分泌内分泌因子 ,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 ,包括调节能量代谢与平衡、参与免疫反应... 过去认为 ,脂肪组织只是能量贮存的“仓库” ,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 ,过剩的能量以甘油三酯等形式贮存于脂肪组织中.然而 ,近年来研究发现 ,脂肪组织还能够分泌内分泌因子 ,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 ,包括调节能量代谢与平衡、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等.因此 目前一致认为,脂肪组织还是一个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1-3 ] .由脂肪组织或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 ,持续释放到血液循环系统的蛋白质类内分泌因子 ,统称为脂肪因子或脂肪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脂联素 脂联素受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Z-2不同处理方式对鲤益生作用的离体研究
20
作者 蔡忠良 张静静 +5 位作者 王淏冉 任欣欣 朱超杰 刘莎莎 崔文姗 冯军厂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51,共6页
为探究乳酸乳球菌Z-2(Lactococcus lactis Z-2)不同处理方式对鲤的益生作用,试验共设置L.lactis Z-2菌株6种不同处理[活菌及上清液的混合物(mixture of live cells and supernatant,LCS)、无细菌培养上清液(cell-free culture supernata... 为探究乳酸乳球菌Z-2(Lactococcus lactis Z-2)不同处理方式对鲤的益生作用,试验共设置L.lactis Z-2菌株6种不同处理[活菌及上清液的混合物(mixture of live cells and supernatant,LCS)、无细菌培养上清液(cell-free culture supernatant,CS)、活菌(live cells,LC)、菌热灭活(heat-killed cells,HK)、菌超声破碎(ultrasonic broken of cells,UB)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of CS,EPS-2)]与鲤[体重(47.66±0.43)g]头肾单核细胞体外共培养,检测其对鲤头肾单核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吞噬活性,及孵育液中一氧化氮(NO)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CS、LC、UB和EPS-2处理组较之对照组,均能显著增强头肾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吞噬活性,HK处理组仅能显著增强头肾细胞的吞噬活性(P<0.05),其中LC(1.580±0.032)和LCS(1.520±0.058)分别对鲤头肾细胞增殖能力和吞噬活性具有最积极的促进作用。除CS组外,其余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孵育液中NO的合成量(P<0.05),EPS-2[(1.960±0.043)μmol/L]效果最为显著。所有处理组均能显著增加头肾细胞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TGF-β的合成量(P<0.05),并且分别是LCS[(23.11±1.31)pg/mL]、HK[(991.82±55.86)pg/mL]、LCS[(147.98±8.25)pg/mL]/CS[(147.38±7.94)pg/mL]和LCS[(139.56±9.69)pg/mL]处理组具有最佳的促进效果;而仅有LCS、CS和EPS-2处理组能显著提升IL-10的合成量(P<0.05),且LCS[(81.82±3.03)pg/mL]具有最佳的促进效果。研究表明,L.lactis Z-2的不同处理方式均对鲤表现出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头肾细胞 不同处理方式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