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网络问政创新扩散过程研究:以注意力理论为分析框架 被引量:9
1
作者 韩万渠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60,共7页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革新是中国网络问政发展的技术环境要件。互联网技术革新的"非渐进性",使得中国网络问政创新扩散过程,在短期内表现出技术跃迁和制度变革耦合创新的间断性,不符合典型的"S型"创新扩散特征,也使...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革新是中国网络问政发展的技术环境要件。互联网技术革新的"非渐进性",使得中国网络问政创新扩散过程,在短期内表现出技术跃迁和制度变革耦合创新的间断性,不符合典型的"S型"创新扩散特征,也使得制度主义渐进分析模式对此的解释陷入困境。注意力变迁概念的引入,可以将网络问政创新在中国的扩散过程解释为:公共管理实践界和学术界对网络问政本质和发展模式的注意力由稀缺、聚焦、转换、偏移到跃升的过程,构成了中国网络问政创新扩散过程研究的"注意力螺旋式转换"分析框架,并可以拓展至公共政策变迁和其他治理创新扩散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问政 注意力 治理创新 创新扩散 公共政策变迁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杜传忠 刘英基 郑丽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1期33-39,153,共8页
文运用granger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现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较明显,而城镇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目前,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水平总体偏低且存在... 文运用granger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现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较明显,而城镇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目前,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水平总体偏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二者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的协调水平较低。制约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体制性及机制性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以及产业升级与城镇化发展没有实现有效结合。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推进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述论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洪河 程舒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15,共9页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疾疫流行广泛,疟疾、痢疾、伤寒、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等尤为严重。边区政府和军队从"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建立各级卫生组织,颁布卫生防疫法规,开展积极的卫生防疫宣传和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疾疫流行广泛,疟疾、痢疾、伤寒、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等尤为严重。边区政府和军队从"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建立各级卫生组织,颁布卫生防疫法规,开展积极的卫生防疫宣传和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实实施包括组建各种医疗组和卫生防疫队、帮助各级政权训练卫生防疫人员、协助地方卫生工作、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等各种卫生防疫办法,不仅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各种疾疫的流行,巩固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而且转变了根据地民众的卫生观念,破除了根据地民众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增进了广大民众对边区政府和军队普遍的政治认同,为其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尤其是新中国的疾疫救治和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华北根据地 卫生防疫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英基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已有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协调、产业跨区域转移、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的,主要...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已有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协调、产业跨区域转移、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的,主要说明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特征分析,明确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深入和细化研究依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区域经济差异 协同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结论性质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范德章 杜春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前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结论性质存在着混乱的认识。在区分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结论和法定鉴定结论的异同之后,应建立广义鉴定结论概念,将法定鉴定结论和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分别以公鉴定和私鉴定的性质纳入其中,确立当事人... 目前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结论性质存在着混乱的认识。在区分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结论和法定鉴定结论的异同之后,应建立广义鉴定结论概念,将法定鉴定结论和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分别以公鉴定和私鉴定的性质纳入其中,确立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以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促进司法公正和适用法律统一,并使当事人主动利用自行委托鉴定结论保护其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委托鉴定结论 当事人 法定鉴定结论 诉讼效率 司法公正 《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理及对策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英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235,240,共5页
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粮食自然再生产过程特征决定了粮食安全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业生态环境对粮食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单纯的依靠技术和投资而不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难以保障粮食安全的... 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粮食自然再生产过程特征决定了粮食安全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业生态环境对粮食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单纯的依靠技术和投资而不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难以保障粮食安全的。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理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认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积极改善粮食主产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保障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升。对于粮食主产区来说,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耕地面积和质量、大气和水资源等构成的生态环境系统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粮食安全 生态环境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标与商品特有名称的冲突与解决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晓敏 张传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2,共4页
在商标权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冲突研究中,以往人们较多地关注商标权与专利权、版权、企业名称权等权利冲突形式,而对商标与商品特有名称的冲突涉足不够。但在实践中,此类冲突已屡见不鲜,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有必要对这类问题... 在商标权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冲突研究中,以往人们较多地关注商标权与专利权、版权、企业名称权等权利冲突形式,而对商标与商品特有名称的冲突涉足不够。但在实践中,此类冲突已屡见不鲜,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有必要对这类问题引起重视,并将知名商品特有名称权赋予知识产权的法律地位,把商标权与商品特有名称权的冲突纳入财产权领域加以研究,以有效地解决和阻止此类冲突的发生。本文对商标与商品特有名称的冲突形式、原因及解决方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商品特有名称 知名商品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自组织过程分析——基于动态博弈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英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2-66,共5页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自组织特征的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协同技术创新,是提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动态重复博弈过...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自组织特征的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协同技术创新,是提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动态重复博弈过程,认为产业集群主导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推动性因素,而技术溢出效应、中小配套企业的模仿策略则是推进产业集群进行协同技术创新的障碍性因素,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动态博弈 自组织 大型企业 配套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三方博弈及对策研究——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英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110-3113,共4页
针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过程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包括农村工业企业)的利害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质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三... 针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过程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包括农村工业企业)的利害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质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三方进行利益博弈与协调的过程,根椐三方博弈关系与行为特征,在统筹协调、投入保障、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环境补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生态环境 三方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赢博弈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是逆市场化:“国进民退”现象透析——以中粮控股蒙牛、山钢重组日钢和山西煤炭兼并重组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玉亮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98,102,共5页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国进民退"现象,这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物,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合力所致,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双赢博弈"而非是"逆市场化",当然,政府在进行宏观...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国进民退"现象,这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物,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合力所致,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双赢博弈"而非是"逆市场化",当然,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既要贯彻"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又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双赢博弈 逆市场化 国进民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1
作者 赵海山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113,共5页
分析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提出有针对性地改善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私立教育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