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简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海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41-45,共5页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认为,影响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现代化所引起的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比例失调,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速度等。为对此理论观点加以证明.亨廷顿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和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为消...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认为,影响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现代化所引起的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比例失调,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速度等。为对此理论观点加以证明.亨廷顿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和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为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推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亨廷顿强调必须借助于革命或改革手段,并密切注意政党和农民对政治稳定的作用。亨廷顿虽然看到了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问题.并为谋求政治稳定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思路。然而.亨廷顿的阶级立场使得他没有能够弄清楚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的实质所在,当然也无法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 稳定 现代化 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央苏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史 中央苏区 民主政治建设 共产党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材更新:哲学教学改革的关键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永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4-6,共3页
关注哲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哲学理论的发展,使哲学走近主体、走近实践、走近生活,是20世纪中国哲学的重要特征。哲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当代形式的哲学教材,应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贯穿始终,以主体实践活动及其现实... 关注哲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哲学理论的发展,使哲学走近主体、走近实践、走近生活,是20世纪中国哲学的重要特征。哲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当代形式的哲学教材,应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贯穿始终,以主体实践活动及其现实条件为中介,以主体的自我完善与历史发展为终极关怀,尽量给人的思维活动以足够的张力和创造空间,努力营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哲学教学改革 教材更新 主体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贫困层成因分析
4
作者 王宗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城市贫困层 成因分析 河南省 城市贫困人口 第三产业 社会保障制度 结构性失业 城镇贫困层 计划经济体制 个人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拜物教初探——读《资本论》第一篇的启示
5
作者 韩光道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3年第6期22-25,共4页
货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社会现象。自它产生以来,就一直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着重大影响。所以正确地认识这一社会现象,无疑是必要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下探讨。那么,究竟什么是货币拜物教呢?马克思虽然没有... 货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社会现象。自它产生以来,就一直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着重大影响。所以正确地认识这一社会现象,无疑是必要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下探讨。那么,究竟什么是货币拜物教呢?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对它下过定义,但他在分析货币起源和本质的基础上,曾经明确指出:“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拜物教 货币现象 社会现象 资本论 商品生产者 私人劳动 社会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劳动 金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央苏区“扩红”运动中的“左”倾错误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玉福 高学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37-41,共5页
1932年下半年到1934年间,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大百万铁红军”的运动。这场运动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一个重要表现。这场运动之所以能够得以发动,是因为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对革命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共产国... 1932年下半年到1934年间,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大百万铁红军”的运动。这场运动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一个重要表现。这场运动之所以能够得以发动,是因为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对革命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再加上红军伤亡过大,部队减员过多。把少年队、赤卫军和地方武装整营整师改编为主力红军的猛烈持久的“扩红”运动,违背了人民战争这一战略战术的总原则,同时也超过了中央苏区人力、物力所能承担的限度,造成了根据地人财物的困难。“扩红”运动对于中国革命的消极作用远大于其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 中央苏区 “扩红”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2
7
作者 谢根成 车运景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法律制度 法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的制度化及其限制 被引量:8
8
作者 程秀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0,共4页
伦理和法律制度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控制模式 ,在实践中需要相互支撑。伦理与法制制度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现代转型 ,使伦理的制度化成为必要和可能 ,同时也决定了伦理制度化的基本界限。伦理的制度化、法律化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过... 伦理和法律制度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控制模式 ,在实践中需要相互支撑。伦理与法制制度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现代转型 ,使伦理的制度化成为必要和可能 ,同时也决定了伦理制度化的基本界限。伦理的制度化、法律化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过分的制度化 ,既会侵损道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法律制度 伦理制度化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被引量:1
9
作者 何立胜 管仁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一定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至少分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制度、产权制度与经济体制三个层次。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有其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水平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得以共同存在的一个前... 一定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至少分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制度、产权制度与经济体制三个层次。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有其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水平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得以共同存在的一个前提。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中,多元产权主体的共存提供了市场经济生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二者相结合会遇到一系列矛盾与困难,关键是要对公有制的财产组织方式进行创新以使其能以市场为轴心有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 财产组织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中共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田水 赵启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47-51,共5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创新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体系。在指导思想上,反腐倡廉必须从服务于阶级斗争实践转移到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在策略方针上,反腐败既要坚决地依靠人民群众,但又不能搞政治运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创新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体系。在指导思想上,反腐倡廉必须从服务于阶级斗争实践转移到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在策略方针上,反腐败既要坚决地依靠人民群众,但又不能搞政治运动;在具体措施上,必须建立“法制、监督和教育相结合”的反腐倡廉机制;在斗争重点上,关键是抓好党的领导干部。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既有丰富多彩的理论观点,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既实事求是地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又有极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既是党的整个反腐倡廉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反腐倡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主体性·人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永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36,共5页
当代社会实践中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双重结构关系 ,可以揭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和同步发展的辩证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主体发展战略是 ,不断发展主体的素质和能力 ,并辅之以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以保证主体能力的正确发... 当代社会实践中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双重结构关系 ,可以揭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和同步发展的辩证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主体发展战略是 ,不断发展主体的素质和能力 ,并辅之以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以保证主体能力的正确发挥 ,而不至于被滥用、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主体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社会主义:天下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有机统一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未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25-28,共4页
中国自汉以来的文化是天下主义的文化,只是到近代以来,面对列强民族主义的欺凌,中国才不得不祭起民族主义的旗帜。在民族解放斗争胜利基础上所建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带有民族主义内核的社会主义,是胸怀天下主义理想的社会主义,... 中国自汉以来的文化是天下主义的文化,只是到近代以来,面对列强民族主义的欺凌,中国才不得不祭起民族主义的旗帜。在民族解放斗争胜利基础上所建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带有民族主义内核的社会主义,是胸怀天下主义理想的社会主义,是天下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有机统一。它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是:坚持民族解放的民族主义,复兴四海一家的天下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天下主义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西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32,共3页
我国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本文着重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养老集金的筹措、义务工储备、养老保障的管理、服务人员的... 我国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本文着重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养老集金的筹措、义务工储备、养老保障的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养老金的等价物替代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养老保障 义务工储备 规章制度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奇逢“随时随处体认天理”思想论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之鉴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孙奇逢的道学思想直承宋明理学 ,但亦很有自己的特色。他将宋明理学中的意志性极强的“天理”观念 ,改造而成为“天然自有之理” ,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成了客观存在的规律 ,这样 ,其思想亦带上了唯物主义的特... 孙奇逢的道学思想直承宋明理学 ,但亦很有自己的特色。他将宋明理学中的意志性极强的“天理”观念 ,改造而成为“天然自有之理” ,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成了客观存在的规律 ,这样 ,其思想亦带上了唯物主义的特征。“天理” ,人可以体贴其存在 ,可以遵循其发展。这样 ,孙氏亦将人们对“天理”的视线由天上拉回地上 ,拉回到了人们的日用食息间 ,拉回到了人们的日用动静上 ,让人们“须要在应事接物上体贴天理” ,如此 ,人就能相对自由地积极地立于天地之间。“随时随处 ,体认天理” ,自觉“尽人以合天” ,自然处世以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天理 道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对我国企业制度的创新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五学 王丽萍 石广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现代企业 所有权制度 企业责任制度 治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转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永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8-51,共4页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从整体上正在发生根本的历史转轨,即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社会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转变;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变...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从整体上正在发生根本的历史转轨,即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社会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转变;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变。在这场社会历史转轨中,必然要求社会文化发生相应的转轨,即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社会 社会历史 地缘文化 文化转型 计划经济体制 世界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 必然要求 社会转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被引量:2
17
作者 仉建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44-46,共3页
我国人多地少,靠开发耕地等物质资源来扩大发展空间的路子走不通。因此,注重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走科教兴农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既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 我国人多地少,靠开发耕地等物质资源来扩大发展空间的路子走不通。因此,注重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走科教兴农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既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思路是:在农村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拓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伸延的渠道,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人力资本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交往的生产力功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永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按照传统的社会历史学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直被逻辑二分地归结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源头和根据,于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便顺理成章地被归之于生产关系.很少有人重视社会交往的生产力功能。本文从社会... 按照传统的社会历史学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直被逻辑二分地归结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源头和根据,于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便顺理成章地被归之于生产关系.很少有人重视社会交往的生产力功能。本文从社会交往培育和提高现实主体的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上述见解有悻于历史事实和马克思主义的本意;文章肯定了社会交往的生产力功能.并从若干方面加以具体展开;进而突出了现代社会交往所具有的空前重要的生产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 主体能力 生产力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月革命道路及其历史地位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荣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 利用资本主义 历史地位 新经济政策 列宁 俄国革命 革命道路 国家资本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伦理制度化与司法公正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秀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2-65,共4页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之应然价值目标。从伦理学的角度看 ,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 ,主要基于两点 :法官的优良道德品质和制度伦理。本文认为 ,在当代社会 ,司法公正之实现 ,不能仅寄希望于法官之优良品质之上 ,而必须以司法公正之价值要求为...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之应然价值目标。从伦理学的角度看 ,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 ,主要基于两点 :法官的优良道德品质和制度伦理。本文认为 ,在当代社会 ,司法公正之实现 ,不能仅寄希望于法官之优良品质之上 ,而必须以司法公正之价值要求为核心 ,结合司法活动的特点 ,确立明确的法官伦理的制度化规则。但制度伦理的最终贯彻落实又有赖于具体的法官个体 ,因此 ,在强化制度建设之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司法道德 制度伦理 法官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