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虎观会议和《白虎议奏》、《白虎通义》之关系考 被引量:3
1
作者 雷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105-110,共6页
白虎观会议在东汉政治史、思想史、经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详加辨析,发现白虎观会议并非只有一次,而是在明帝永平元年和章帝建初四年各召开过一次;永平元年会议后诸儒据《谷梁传》著《白虎通义》,建初四年会议后则编... 白虎观会议在东汉政治史、思想史、经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详加辨析,发现白虎观会议并非只有一次,而是在明帝永平元年和章帝建初四年各召开过一次;永平元年会议后诸儒据《谷梁传》著《白虎通义》,建初四年会议后则编撰《白虎议奏》.后人误将二者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观会议 《白虎通义》 《白虎议奏 》《东观汉记》 古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著作的文学特性———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历史著作看历史著作的文学价值之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雷戈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91-96,共6页
通过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历史著作的分析,我们发现历史著作的文学价值与任何纯文学的技巧或形式无关,它本质上是一种人文价值的体现。而人文价值的核心则是人性、自由和真理。它要求历史学家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以此反观中国史学... 通过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历史著作的分析,我们发现历史著作的文学价值与任何纯文学的技巧或形式无关,它本质上是一种人文价值的体现。而人文价值的核心则是人性、自由和真理。它要求历史学家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以此反观中国史学界,其所暴露出来的诸多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著作 文学价值 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中国史学 人文价值 历史学家 纯文学 文学特性 中国当代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S─51单片机在多路无线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3
作者 汤跃明 樊贵卿 任鸣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1-84,共4页
介绍了由8031单片机控制的多路无线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共软硬件实现方法,本系统能实时对16路报警地点进行检测。
关键词 报警器 存贮器 微处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可重用性的一种设计方法
4
作者 任鸣鸣 任汴 汤跃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72-75,共4页
本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分析,归纳出MIS具有共性的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设置参数的方法,建立方功能模块的框架程序.这不仅避免了程序的冗余,而且提高了MIS的可重用性.
关键词 MIS 框架程序 功能模块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国之路的伟大开端──对我国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的历史回顾
5
作者 李永芳 刘世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共6页
强国之路的伟大开端──对我国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的历史回顾李永芳,刘世力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 强国之路的伟大开端──对我国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的历史回顾李永芳,刘世力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万面的体制改革,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开端 强国之路 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开 经济责任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特区 起步阶段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真理的三种形态
6
作者 雷戈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7-92,共6页
在历史学、历史哲学和元史学中,历史真理具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历史学的历史真理是陈述性的(事实性的),历史哲学的历史真理是思辨性的(理论性的),而元史学的历史真理则是意义性的(生命性的)。
关键词 历史真理 历史哲学 历史学 元史学 历史事实 历史认识论 史料 历史本身 哲学主义 现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史学史的背景下:中国历史学的新命运
7
作者 雷戈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2-96,共5页
一在新旧世纪之交的史学转型过程中,重写史学史无疑是必要的。但“重写史学史”是一个大概念。对史学界来说,重写史学史则意味着必须要对三种史学史进行重写。这就是:自孔子以来的2000年中国史学史,20世纪的百年中国史学史,... 一在新旧世纪之交的史学转型过程中,重写史学史无疑是必要的。但“重写史学史”是一个大概念。对史学界来说,重写史学史则意味着必须要对三种史学史进行重写。这就是:自孔子以来的2000年中国史学史,20世纪的百年中国史学史,以及新时期至今的20年史学史。这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史 中国历史学 中国史 历史学家 新时期史学 思想史 中国古代 思想问题 学术史 重写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国之路的光辉历程——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历史回顾
8
作者 李永芳 李风社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8,共5页
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功实践所充分证明的强国之路。本文就我党关于改革开放总方针确定的客观依据、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光辉实践以及基本特点作一初步探讨。一、改革开放总方... 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功实践所充分证明的强国之路。本文就我党关于改革开放总方针确定的客观依据、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光辉实践以及基本特点作一初步探讨。一、改革开放总方针确定的客观依据1978年12月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体制改革 光辉历程 邓小平 强国之路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历史
9
作者 雷戈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100-103,共4页
自80年代以来,史学界不时见到“回到乾嘉时代”、“回到马克思”等之类的说法。所谓“回到乾嘉时代”主要是指一种做法、态度、精神、功夫;所谓“回到马克思”主要是指一种观点、立场、方法。我们不能说这些口号不好,而只能说它们... 自80年代以来,史学界不时见到“回到乾嘉时代”、“回到马克思”等之类的说法。所谓“回到乾嘉时代”主要是指一种做法、态度、精神、功夫;所谓“回到马克思”主要是指一种观点、立场、方法。我们不能说这些口号不好,而只能说它们无意义。因为它们都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我们在新时期所遇到的各种史学问题。历史学要想摆脱困境,关键不是如何回到过去的某种“做法”,或以前的某种“观点”,而是回到历史本身。历史本身就是现实。只有回到历史,历史学才能去思考现实。历史作为现实,永远是一种有待实现的生活境遇。所以,回到历史也就是走向历史。但走向历史并不意味着历史就在未来,这正像回到历史并不意味着历史就在过去。走向历史,实际上就是更深地返回现实,就是回到现实的更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 “回到马克思” 乾嘉时代 历史本身 史学危机 乾嘉学者 历史研究 现实问题 历史价值 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与旧──历史学的两种可能性
10
作者 雷戈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1期80-86,共7页
一、新的旧史学人们常说一代有一代之学,言外之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新学说、新学术、新学理,但人们却不知(或忽视了)另外一个与其相反而又相成的事实,这就是:一个时代同时还有一个时代的旧学说、旧学术、旧学理。任何一个时... 一、新的旧史学人们常说一代有一代之学,言外之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新学说、新学术、新学理,但人们却不知(或忽视了)另外一个与其相反而又相成的事实,这就是:一个时代同时还有一个时代的旧学说、旧学术、旧学理。任何一个时代都是这样:既有新的,又有旧的。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旧史学 历史学家 史学史 新时期史学 史学本质 史学传统 两种可能 二十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若干辞条释文商榷
11
作者 郭培贵 《学术界》 2001年第5期96-114,共19页
《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收录辞条最多、最具权威和影响的明代历史辞典 ,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明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极大方便。但其中也难免疏漏舛误之处。抱着澄清史实和便于该书再版时提高辞条释文质量的目的 ... 《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收录辞条最多、最具权威和影响的明代历史辞典 ,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明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极大方便。但其中也难免疏漏舛误之处。抱着澄清史实和便于该书再版时提高辞条释文质量的目的 ,本文从释文错误、释文不准和释义不全三个方面对其中二十七个辞条的释文提出了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释文 清史 中国历史 史实 明代 商榷 收录 最大 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论历史学中的政治批判意识
12
作者 雷戈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0-70,共1页
历史学与政治之间渊源流长的关系,是长期以来困扰学术界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历史学中的政治批判意识出发。
关键词 历史学 政治批判意识 合法怀关怀 合法性置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与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
13
作者 赵文亮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6-490,共5页
武汉大学在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取得了令人称羡的辉煌成绩。它不仅因拥有二次大战史研究方面的七个“中国之最”而雄居全国高校之首,而且由于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尤其是观点纷呈而为二战史学界所瞩目。
关键词 武汉大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研究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师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
14
作者 朱建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高师大学生 大学生科研 素质培 科学研究 科研素质 整体化效应 教学与科研 导师制 智能结构 科研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河南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左”倾思潮的反思
15
作者 李永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52-56,共5页
本文对河南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左”倾思潮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析。一是深厚的社会历史原因,即封建的宗法观念强而有力,小生产者的心理习惯根深蒂固;二是受中央“左”倾指导思想的制约,尤其是省委负有重大的责任;三是相当一批领导... 本文对河南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左”倾思潮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析。一是深厚的社会历史原因,即封建的宗法观念强而有力,小生产者的心理习惯根深蒂固;二是受中央“左”倾指导思想的制约,尤其是省委负有重大的责任;三是相当一批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和方法上素质不高;四是教育的长期落后以及所造成的人们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低下。提出了根治“左”倾错误的基本对策:切实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理论思维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彻底摒弃宁“左”勿右的传统观念;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社会主义建设 “左”倾 表现 根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初三大思想家对李贽的批判——兼谈早期启蒙思想问题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记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60,共5页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与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与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辟佛;李贽称赞冯道为"吏隐",三大思想家坚持气节,贬抑冯道。从三大思想家与李贽的分歧,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具有阶段性特点,启蒙思想的承继与发展缺乏一种自觉的连续性。李贽的思想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抗争,三大思想家则是既批判了专制制度,又照顾到明清易代之际特殊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特征,二者都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三大思想家虽然批判了李贽,但二者之间深层次的思想逻辑上的一致性还是相当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启蒙思想 李贽 王夫之 清代 黄宗羲 顾炎武 批判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拉罕与苏联早期对华外交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文亮 胡西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72-75,共4页
加拉罕是苏联早期对华外交活动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他在促使苏中关系的改善和苏中建交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以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发表三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所缔结的宰割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加拉罕是苏联早期对华外交活动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他在促使苏中关系的改善和苏中建交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以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发表三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所缔结的宰割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放弃一切在华特权,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好感,为苏中建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以苏俄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与中国北洋军阀政府进行谈判,几经周折,签订了《中俄协定》,初步解决了两国之间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促成了苏中建交。但需要指出的是,加拉罕在对华外交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及反映在由他所签署的《中俄协定》及其附件中的一些内容,则暴露出了苏联对华外交中存在有极端民族利己主文和大国沙文主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拉罕 三次对华宣言 中俄协定 中俄建交 民族利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家新论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彦修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认为战国时以合纵连横为代称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是时代的主题。一般认为在这一时代中纵横家仅是个从事外交活动的社会群体。而本文则认为纵横家是当时社会兼并与反兼并斗争的最积极、最直接、最实际的参加者。他们所持的长短纵横... 本文认为战国时以合纵连横为代称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是时代的主题。一般认为在这一时代中纵横家仅是个从事外交活动的社会群体。而本文则认为纵横家是当时社会兼并与反兼并斗争的最积极、最直接、最实际的参加者。他们所持的长短纵横之术有以韬略智谋为万事之本,重视人才不拘一格,以说为谋自我实现,奇谋异策层出不穷等四个特点。他们的游说谋划以实践为主,充满强烈的主体意识,尤其突出实用理性精神。他们的这些精神后来逐渐被儒家所吸收,在中国文化的母体中释放出巨大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 纵横家 韬略智谋 长短纵横 理性精神 传统文化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世凯与清末民初的山东经济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全有 李金霞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66,共4页
袁世凯在清末民初致力于山东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理性抗争,二是自开通商口岸,三是推动农业、商业、税收与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袁世凯 清末民初 山东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思想论略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全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36-40,共5页
张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思想导源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提出实业救国主张.其核心即为棉铁主义,为此,张謇力主拒洋货,倡国货,而其方法一为政策导向,通过减税或提供政府补助、奖励等形式,引导扶持;二是合力论,即合商势、商智、... 张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思想导源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提出实业救国主张.其核心即为棉铁主义,为此,张謇力主拒洋货,倡国货,而其方法一为政策导向,通过减税或提供政府补助、奖励等形式,引导扶持;二是合力论,即合商势、商智、商力,一致对外。张謇将棉纺织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付诸行动,而解决资金的途径为引进外资。张謇之所以产生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思想,其原因一为汹涌澎湃的实业救国思潮这一外部氛围的营造。二为性急心态.三是市场空间广阔,游刃有余.最后则为对利润的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进口替代工业思想 棉铁主义 实业救国思潮 大生纱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