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维网状结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锂氧电池正极催化剂的性能
被引量:
3
1
作者
尹艳红
李珂
+4 位作者
董红玉
金城
肖星路
高怡琮
杨书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1279,共9页
利用物理浸渍和冷冻干燥等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当Ru含量为30%,热处理温度为500℃时,材料的催化性能最优.将其用作锂氧电池的正极催化...
利用物理浸渍和冷冻干燥等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当Ru含量为30%,热处理温度为500℃时,材料的催化性能最优.将其用作锂氧电池的正极催化剂,以50mA/g电流密度进行首次充放电时,放电比容量约为5800mA·h/g,且在放电比容量为4000mA·h/g以内时,其极化电压仅为0.9V;当以50mA/g电流密度进行恒容(500mA·h/g)充放电循环时,在极化电压低于1.1V时,仍能稳定循环12周.复合材料电催化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网状结构不仅提供了O2和Li^+的传输通道,更增加了放电产物Li2O2的储存场所.金属钌纳米粒子的负载既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反应活性位点,又促进了放电产物Li2O2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氧电池
催化剂
复合材料
极化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网状结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锂氧电池正极催化剂的性能
被引量:
3
1
作者
尹艳红
李珂
董红玉
金城
肖星路
高怡琮
杨书廷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127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51502082)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批准号:182102210079)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批准号:174100510015)资助~~
文摘
利用物理浸渍和冷冻干燥等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当Ru含量为30%,热处理温度为500℃时,材料的催化性能最优.将其用作锂氧电池的正极催化剂,以50mA/g电流密度进行首次充放电时,放电比容量约为5800mA·h/g,且在放电比容量为4000mA·h/g以内时,其极化电压仅为0.9V;当以50mA/g电流密度进行恒容(500mA·h/g)充放电循环时,在极化电压低于1.1V时,仍能稳定循环12周.复合材料电催化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网状结构不仅提供了O2和Li^+的传输通道,更增加了放电产物Li2O2的储存场所.金属钌纳米粒子的负载既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反应活性位点,又促进了放电产物Li2O2的分解.
关键词
锂氧电池
催化剂
复合材料
极化电压
Keywords
Lithium oxygen battery
Catalyst
Composite material
Polarization voltage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维网状结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锂氧电池正极催化剂的性能
尹艳红
李珂
董红玉
金城
肖星路
高怡琮
杨书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