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海泡石复合吸附剂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邢新艳 陈得军 +2 位作者 赵东方 陈俊如 朱桂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以蔗糖和天然海泡石为原材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海泡石复合吸附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吸收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蔗糖水热碳化后以无定形碳沉积在海泡石表面,使得海泡石表面含有C-H,C=O和C=C等... 以蔗糖和天然海泡石为原材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海泡石复合吸附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吸收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蔗糖水热碳化后以无定形碳沉积在海泡石表面,使得海泡石表面含有C-H,C=O和C=C等有机官能团。考察该复合吸附剂对水中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的实验表明,C/海泡石复合吸附剂亲有机性明显提高,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与海泡石相比大幅度提高。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复合吸附剂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H)_3对噻虫嗪水解的影响
2
作者 郑立庆 周庆祥 王学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176-11179,共4页
研究了Fe(OH)3对噻虫嗪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Fe(OH)3对噻虫嗪的水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温度和pH值对其催化作用无明显影响。对噻虫嗪的水解情况进行拟合可知,其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噻虫嗪的水解产物进行GC-MS鉴定可知,其... 研究了Fe(OH)3对噻虫嗪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Fe(OH)3对噻虫嗪的水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温度和pH值对其催化作用无明显影响。对噻虫嗪的水解情况进行拟合可知,其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噻虫嗪的水解产物进行GC-MS鉴定可知,其主要水解产物为3-(2-氯-噻唑-5-亚甲基)-5-甲基-4-氧代-(1,3,5)噁二嗪。Fe(OH)3催化噻虫嗪水解的机理可能是噻虫嗪C=N基团上的N可与Fe(OH)3中的Fe配合,使C=N键更容易受到OH-的进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水解 Fe(OH)3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积物中多环芳烃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精兰 翟梦晓 +1 位作者 申君慧 孙剑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1,共4页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方法。样品中多环芳烃用正己烷-丙酮(1+1)混合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分离后,所得萃取液经蒸发浓缩,然后过装有1g无水硫酸钠和2g硅胶的层析柱净化。以Varian PAHs色谱柱为分离柱,不...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方法。样品中多环芳烃用正己烷-丙酮(1+1)混合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分离后,所得萃取液经蒸发浓缩,然后过装有1g无水硫酸钠和2g硅胶的层析柱净化。以Varian PAHs色谱柱为分离柱,不同比例配成的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34~1.52ng.g-1之间。方法用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3.2%~10.6%之间。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方法的回收率,结果在57.1%~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检测器 多环芳烃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溶胶—凝胶法制备ZnFe_2O_4气敏材料 被引量:4
4
作者 娄向东 张宁 +2 位作者 王晓兵 李新莉 王学锋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55,共3页
以苯甲酸为凝胶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nFe2O4粉体,通过XRD,SEM等手段对粉体的晶体结构、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尖晶石结构,颗粒分布比较均匀。采用静态配气法测定材料的气敏性能,发现以ZnFe2O4为基体的气敏元件的最佳煅烧温度... 以苯甲酸为凝胶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nFe2O4粉体,通过XRD,SEM等手段对粉体的晶体结构、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尖晶石结构,颗粒分布比较均匀。采用静态配气法测定材料的气敏性能,发现以ZnFe2O4为基体的气敏元件的最佳煅烧温度为700℃,在175℃的工作温度下对100×10-6H2S气体的灵敏度高达126,并具有选择性好,响应—恢复时间短,稳定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2O4 苯甲酸 溶胶-凝胶法 气敏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_2O_3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晓兵 李培 +2 位作者 娄向东 冉伟丽 王学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2-1007,共6页
以In(NO3)3·4.5H2O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合成法、化学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水热法等六种不同方法制备In2O3纳米粉体。通过XRD、SEM、TEM等手段对粉体的物相、形貌、粒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室温固相合... 以In(NO3)3·4.5H2O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合成法、化学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水热法等六种不同方法制备In2O3纳米粉体。通过XRD、SEM、TEM等手段对粉体的物相、形貌、粒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室温固相合成法、化学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的粉体形貌为棒状,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和均匀沉淀法制备的粉体形貌为粒径非常小的颗粒状。均匀沉淀法制备的In2O3气敏元件对Cl2具有最高的灵敏度,110℃工作温度下对100ppmCl2的灵敏度高达1175,且具有选择性好,响应-恢复时间短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2O3纳米粉体 均匀沉淀法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及其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晓果 周庆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介绍了离子液体的分类与特点,并对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萃取 分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振光散射法测定镉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崔凤灵 李芳 +2 位作者 崔延瑞 秦利霞 王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8-101,共4页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存在的条件下,基于KI和Cd(Ⅱ)形成[CdI4]^2-络阴离子后与四丙基溴化铵(TPAB)结合形成离子缔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信号强度明显增强,建立了运用共振光散射技术测定水样中镉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了四丙基...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存在的条件下,基于KI和Cd(Ⅱ)形成[CdI4]^2-络阴离子后与四丙基溴化铵(TPAB)结合形成离子缔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信号强度明显增强,建立了运用共振光散射技术测定水样中镉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了四丙基溴化铵-碘化钾-镉体系的共振光谱特征,在364nm处体系的散射光强度最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与Cd(Ⅱ)浓度在0.08~4.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2.80ng·mL^-1.用此方法测定合成水样中的Cd(Ⅱ),操作简便快速,回收率在96.4%~105.7%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RLS) 四丙基溴化铵(TP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掺杂In_2O_3纳米粉体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兵 李培 +2 位作者 娄向东 赵晓华 王学锋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对In2O3粉体进行Fe掺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In2O3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粉体的物相、形貌、粒度等进行表征。TEM图表明:质量分数为7%Fe掺杂的样品为均匀排列的棒,长度约为300~500 nm,宽度... 对In2O3粉体进行Fe掺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In2O3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粉体的物相、形貌、粒度等进行表征。TEM图表明:质量分数为7%Fe掺杂的样品为均匀排列的棒,长度约为300~500 nm,宽度约20 nm。对样品进行气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7%Fe掺杂的In2O3气敏元件,当工作温度为125℃时,对100×10-6Cl2的灵敏度高达182.75。元件对10×10-6Cl2的灵敏度为17.9,可以检测到低体积分数的Cl2。并具有选择性好、响应-恢复时间短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2O3纳米粉体 FE掺杂 水热法 气敏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溶解热解法制备二氧化锡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跃枝 娄向东 +2 位作者 李国强 王晓兵 王学锋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3,共3页
为改善常规工艺制备二氧化锡材料存在杂质离子以及制备的气敏元件选择性较差等缺点,提出了以锡粉为原料,利用锡溶解于热草酸的特性,通过溶解-热解法制备锡氧化物的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产物的物相、形貌进... 为改善常规工艺制备二氧化锡材料存在杂质离子以及制备的气敏元件选择性较差等缺点,提出了以锡粉为原料,利用锡溶解于热草酸的特性,通过溶解-热解法制备锡氧化物的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产物的物相、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二氧化锡属四方相,700℃煅烧所得粉体材料呈一层一层大片状,800℃煅烧所得粉体材料呈半卷曲片状,而900℃煅烧所得粉体材料基本为菜花状。测试制备的二氧化锡气敏元件的气敏性能表明:在煅烧温度为800℃及工作温度为225℃时,对体积分数为1×10-4的氯气的灵敏度为127,对体积分数为1×10-5的氯气的灵敏度仍可达到7,并且具有选择性好、响应-恢复时间短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二氧化锡 气敏性能 溶解-热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武汉段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PAHs释放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精兰 祁巧艳 孙剑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65-2070,共6页
为研究长江武汉段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多环芳烃的释放,采用回归方法建立了剪应力与再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机碳含量及PAHs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结合PAHs在悬浮颗粒物-水体分配系数,建立了不同剪应力条件下再悬浮过程中上覆水体PAHs浓... 为研究长江武汉段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多环芳烃的释放,采用回归方法建立了剪应力与再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机碳含量及PAHs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结合PAHs在悬浮颗粒物-水体分配系数,建立了不同剪应力条件下再悬浮过程中上覆水体PAHs浓度预测模型,通过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用来进行不同剪应力条件下沉积物再悬浮过程PAHs释放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长江 沉积物再悬浮 释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特异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慧丽 樊静 魏娅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71-975,共5页
以泻药酚酞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不同比例的一系列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面形态分析,用静态平衡法研究了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的吸附行为和选择性识别能... 以泻药酚酞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不同比例的一系列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面形态分析,用静态平衡法研究了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的吸附行为和选择性识别能力。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3 h后基本达到最大吸附量,其中n(模板分子)∶n(4-乙烯基吡啶)∶n(交联剂)=1∶6∶20时MIP的印迹因子为2.30,效果最佳。Scatchard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过程存在高低亲和力2类结合位点,其离解常数分别为Kd1=0.63 mmol/L和Kd2=3.5 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Qmax1=25.4μmol/g和Qmax2=61.9μmol/g,通过与酚酞类似物质在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上吸附行为比较,表明MIP对酚酞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酞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制备 特异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印迹聚合物微球及其特异吸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燕哺 朱桂芬 樊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80-984,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左氧氟沙星印迹聚合物(MIP)微球,用SEM和IR分别对微球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用静态吸附法和Scatchard分析考察了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吸附行为和...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左氧氟沙星印迹聚合物(MIP)微球,用SEM和IR分别对微球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用静态吸附法和Scatchard分析考察了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吸附行为和选择性识别能力。结果表明,MIP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平衡速度快,4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特征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Scatchard分析表明,MIP对底物有两类结合位点,其离解常数分别为0.672 mmol/L和1.541 mmol/L,两类结合位点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13μmol/g和378μmol/g。本法制备的MIP微球对结构类似的沙星类抗生素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优于化学组成相同的非印迹聚合物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聚合 左氧氟沙星 分子印迹聚合物 特异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掺杂ZnO纳米晶的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应灵 谢友海 +1 位作者 袁建梅 刘国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114,133,共3页
以Zn(NO3)3·6H2O、Ce(NO3)3·6H2O为原料,明胶为模板分散剂,采用凝胶模板燃烧法制备纯ZnO和ZnO:Ce纳米晶,利用XRD、TEM和PL谱研究样品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产物粒子形状基本为球形,结晶良好,属六方晶系结构;随着掺杂量的增... 以Zn(NO3)3·6H2O、Ce(NO3)3·6H2O为原料,明胶为模板分散剂,采用凝胶模板燃烧法制备纯ZnO和ZnO:Ce纳米晶,利用XRD、TEM和PL谱研究样品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产物粒子形状基本为球形,结晶良好,属六方晶系结构;随着掺杂量的增加,粒子尺寸逐渐减小,说明Ce掺杂能够有效地抑制ZnO晶粒生长。在310nm光的激发下,观察到480~500nm强而宽的可见发射,在此背景上出现487nm和494nm的蓝绿光子发射峰,掺杂样品的发光强度显著增强。蓝光发射主要是由于氧空位与间隙氧之间的跃迁,绿光发射是由于材料表面离子化氧空位中的电子与价带中光激发的空穴之间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晶 CE掺杂 凝胶模板燃烧法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