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崔大华先生对儒学理论结构的诠释
1
作者 卢有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 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从功能上来说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和治国工具。心性的理论层面的"仁"是儒学道德观念系统的基础,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的德性和忠孝信义的德行,其根源在于人性本善,人们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完善人格。超越的理论层面的"命"是内化于人的道德本性中的可以被人认知的、体验的对象,它是在生命源头处偶然相值而形成的气禀,注定了人生的必然遭际,不是某种外在超越的既定"安排",因此,儒学回应命的基本态度是不因超越的命运之必然而改变自己所应有的道德实践原则、方向和努力。遵循物理科学地生活,遵循伦理道德地生活,在人生实践中追求完美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大华 儒学 理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的“化”论探析——对刘君同志质疑的质疑
2
作者 卢有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32-42,共11页
刘君同志对笔者提出“王安石是变法激进派,张载是温和派”的观点进行质疑,其文所引典籍漏洞百出,结论不科学、不可靠。张载认为,“化”是气之运化流行过程,是一种变化形式,也是人生理想的一种境界。“渐”是气之运化流行过程中呈现出的... 刘君同志对笔者提出“王安石是变法激进派,张载是温和派”的观点进行质疑,其文所引典籍漏洞百出,结论不科学、不可靠。张载认为,“化”是气之运化流行过程,是一种变化形式,也是人生理想的一种境界。“渐”是气之运化流行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状态,表现为逐渐的、缓慢的、细微的变化。“神”与“化”构成了一对极为重要的范畴,“神”为体,为形而上;“化”为用,为形而下。神体、气化体用圆融,不即不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