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付景保 王子铭 乔冬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7-141,147,共6页
在研究世界地质公园发展及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与GIS理论,设计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九大数据库和五大功能子系统。九大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自然旅游资源... 在研究世界地质公园发展及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与GIS理论,设计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九大数据库和五大功能子系统。九大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自然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人文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地图与遥感影像信息数据库、旅游景区景点信息数据库、旅游服务设施信息数据库、交通网络信息数据库、景区规划信息数据库;五大功能子系统包括旅游信息查询与检索系统、旅游数据处理与管理系统、旅游信息制图系统、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系统、旅游产品的制作与显示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正义城市的城市空间治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安乾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88-190,共3页
正义城市为城市空间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体系。本文在辨析正义城市、城市更新和城市空间治理等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治理的方式、工具、对象和效果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明确建设正义城市将成为我国城市空间治... 正义城市为城市空间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体系。本文在辨析正义城市、城市更新和城市空间治理等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治理的方式、工具、对象和效果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明确建设正义城市将成为我国城市空间治理的目标,进而介绍正义城市理论三个标准在城市社区空间治理中的具体要求,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空间治理研究的差异,微观层面的空间治理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治理 正义城市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19年丹江口库区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郭诗君 尹泰来 +4 位作者 吴冬雨 郑保海 闫雪燕 李玉英 付景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7-62,共6页
基于丹江口库区11个气象站点1951~2019年降水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Anusplin插值法,研究了库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周期性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近69 a间年平均降水量为805.64 mm,以-1.29 mm/... 基于丹江口库区11个气象站点1951~2019年降水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Anusplin插值法,研究了库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周期性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近69 a间年平均降水量为805.64 mm,以-1.29 mm/a的速率减少,各季节降水变化斜率依次为夏季(-0.66 mm/a)<秋季(-0.31 mm/a)<冬季(-0.23 mm/a)<春季(-0.09 mm/a),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季降水量具有相似的震荡周期,年降水变化主周期为13,35 a;季节降水量变化周期主要为6,12,18,33,39 a。年际与春季降水量分别在2011,2005年发生显著突变。受季风环流与地形影响,库区降水量呈现自汉江谷地向南北两侧增加的空间格局,东、西部降水量较少。整个库区降水变化趋势存在地域性差异,库区中部和东北部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强于其他地区,各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度的空间分布不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空变化 MANN-KENDALL 小波分析 Anusplin插值法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激光的探地雷达图像地形校正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迪 李家存 +1 位作者 任丽丽 付景保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6-421,共6页
为消除地形起伏对探地雷达图像畸变和解译的影响,需进行地形校正处理。本文主要通过地面激光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来实现探地雷达图像的地形校正。首先,利用激光点云构建高精度DEM,借助靶球标记的雷达测线... 为消除地形起伏对探地雷达图像畸变和解译的影响,需进行地形校正处理。本文主要通过地面激光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来实现探地雷达图像的地形校正。首先,利用激光点云构建高精度DEM,借助靶球标记的雷达测线起始和结束位置实现雷达图像与DEM上提取出相应的二维地形剖面之间的匹配。然后,选择测线上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基准面,根据时间移位原理并结合线性插值法对雷达图像上各道数据的双程传播时间进行校正;最后,选择实例数据并以差分GPS采集的地形数据为标准,着重分析了不同分辨率DEM下提取出的地形剖面对地形校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激光点云建立DEM实现探地雷达图像地形校正的有效性,当DEM分辨率与探地雷达数据采集道间距相一致时,从DEM上提取出的地形剖面实现探地雷达图像地形校正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激光 探地雷达 DEM 地形剖面 地形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去除剩余活性污泥重金属效果及农用安全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印霞 刘碧波 +4 位作者 曹志林 范玲 刘帅霞 付景保 徐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1-276,共6页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是污泥农用的潜在危害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以保证其农用安全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集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活性污泥,比较不同物质的量比的盐酸和硝酸(1∶2、1∶1、2∶1)浸取污泥中...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是污泥农用的潜在危害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以保证其农用安全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集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活性污泥,比较不同物质的量比的盐酸和硝酸(1∶2、1∶1、2∶1)浸取污泥中重金属Pb、Zn、Cd、Cu和Mn的效果,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方法定时检测污泥重金属相态分布,分析混合酸对污泥EPS结构和质量比的影响,并检验了处理后污泥对菠菜生长及重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酸/硝酸物质的量比为2∶1时效果最佳,重金属浸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b、Zn、Cd、Mn、Cu;2) Pb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比例最高,Cu的残渣态比例最大,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比例越大,重金属的浸出率越高;3)酸浸试验期间EPS总量减少,黏液层和LB-EPS层易脱落;最后盆栽试验表明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性风险大大减弱,且污泥对菠菜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混合酸处理后污泥可以安全用于农业种植,且污泥与土壤干重比为1∶1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污泥 重金属 胞外聚合物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