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资源勘查中环境地质工作内容与要求 被引量:3
1
作者 崔树军 闫云明 +1 位作者 廉有轩 牛雅莉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3,共4页
煤炭资源开采中引发地质环境恶化问题突出,指出了勘查过程中进行环境地质研究的必要性,从污染物减排、防灾减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了环境地质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地质勘查 环境地质 生态保护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化与生化处理纺织印染废水工程实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帅霞 何松 《针织工业》 2010年第1期58-59,共2页
以天津田歌纺织有限公司的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为例,分析了该厂生产废水的水质和水量,详细介绍了废水处理工艺的各个步骤和要求,处理后出水CODcr<100mg/L,色度<40倍,pH值为6~9,符合GB4287—92中纺织染整工业建设项目及其建成投产后... 以天津田歌纺织有限公司的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为例,分析了该厂生产废水的水质和水量,详细介绍了废水处理工艺的各个步骤和要求,处理后出水CODcr<100mg/L,色度<40倍,pH值为6~9,符合GB4287—92中纺织染整工业建设项目及其建成投产后的企业一级标准,且废水处理费用1.02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处理 生化处理 二级氧化 纺织印染废水 工程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公路边坡锚杆支护系统的安全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卢敦华 何忠明 林杭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3期63-67,99,共6页
对某公路节理岩质边坡的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支护措施。通过FLAC3D建立计算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安全系数,得到边坡在未支护情况下的安全系数为0.67,处于不稳定状态。采用全长注浆锚杆进行支护。建立正交试验,以安全系数和工... 对某公路节理岩质边坡的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支护措施。通过FLAC3D建立计算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安全系数,得到边坡在未支护情况下的安全系数为0.67,处于不稳定状态。采用全长注浆锚杆进行支护。建立正交试验,以安全系数和工程造价为目标,以锚杆的长度和倾角为因素,得到6 m,2 m,20°的参数优化方案。计算表明,边坡支护后安全系数为1.29,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得到边坡在开挖扰动和锚杆支护情况下,各个部位的静态位移和动态位移响应,表明:锚杆支护有效地限制了位移的发展,有利于边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数 正交试验 全长注浆锚杆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H_2O_2体系对水中As(Ⅲ)的氧化及去除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天天 管心玥 +2 位作者 陈纳 马梦娟 吴烨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68-2674,共7页
对煤矸石进行预处理后用于模拟砷污染水体的处理,采用批量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煤矸石对水中As(Ⅲ)的去除效果,研究了H_2O_2对不同浓度As(Ⅲ)的氧化效率及煤矸石-H_2O_2共存时对水中As(Ⅲ)去除效果提高的程度及原因。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 对煤矸石进行预处理后用于模拟砷污染水体的处理,采用批量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煤矸石对水中As(Ⅲ)的去除效果,研究了H_2O_2对不同浓度As(Ⅲ)的氧化效率及煤矸石-H_2O_2共存时对水中As(Ⅲ)去除效果提高的程度及原因。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煤矸石粒径越小对水中As(Ⅲ)的去除率越高;对于500μg·L-1的As(Ⅲ)溶液,煤矸石的投加量为40 g·L-1时可达到50.50%的去除率;pH值对煤矸石去除As(Ⅲ)的效果影响作用不大;高温有利于反应过程的发生;煤矸石对As(Ⅲ)吸附符合颗粒内扩散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模型,吸附速率由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联合控制,且吸附属于均匀介质表面的单层吸附;H_2O_2可促使As(Ⅲ)转化为As(Ⅴ),H_2O_2浓度越大,氧化效率越好;煤矸石和H_2O_2共同作用对As(Ⅲ)氧化及去除效果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煤矸石矿物成分中的Fe与H_2O_2之间形成的芬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AS(III) H2O2 氧化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价工作的突出问题和应对原则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树军 陈纳 +2 位作者 张建云 刘民超 谷立坤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8-121,共4页
通过对我国煤炭矿区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对煤炭矿区进行总体规划环境评价的原则,探讨了矿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矿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价落实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煤炭矿区 环境评价 总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海军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2期25-25,44,共2页
分析了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沼气建设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下游间歇性输水河道附近地下水位动态响应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建锋 李国敏 +2 位作者 张元 包安民 陈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2-630,共9页
塔里木河(塔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控制着新疆大部分地区.塔河自大西子水库以下已经断流30多年,引发许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缓解下游的生态压力,向下游进行了几次紧急生态输水,以检验输水对塔河下游地区环境问题的... 塔里木河(塔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控制着新疆大部分地区.塔河自大西子水库以下已经断流30多年,引发许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缓解下游的生态压力,向下游进行了几次紧急生态输水,以检验输水对塔河下游地区环境问题的影响.本文依据塔河下游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建立了不存在源汇项条件下的一维非稳定流模型并引入了傅里叶变换求解方法.通过对河流水位的阶梯状概化,简化了非稳定流模型的边界条件.为了查明区内含水层的结构,考虑到高密度电法兼具电测深和电剖面的特点,在研究区实施了一条高密度电法剖面.电法剖面揭示,区内潜水含水层呈水平层状分布,平均厚度约为35m.根据电法剖面的结果,经过实测资料验证,模型反演得到的潜水水位的最大平均绝对误差为0.3m,远远小于区内潜水水位波动的幅度.相关性分析表明,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模型很好的刻画了塔河下游河道附近地下水对上游输水的响应,为评价塔河下游生态输水的环境效应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 生态输水 潜水含水层 傅里叶变换 高密度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化程度煤的热解及氮的释放行为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钦甫 徐占杰 +1 位作者 崔晓南 郑启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0-455,共6页
采用热重-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G-IR-MS),对4种不同煤化程度的煤进行热解实验,实时记录了煤在30~1 100℃,以10℃/min升温速率、氦气气氛下热解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生成气体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中逐渐释放出氮化物... 采用热重-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G-IR-MS),对4种不同煤化程度的煤进行热解实验,实时记录了煤在30~1 100℃,以10℃/min升温速率、氦气气氛下热解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生成气体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中逐渐释放出氮化物,如HCN,NH3等。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具有不同的N释放行为。气煤、焦煤、1/3焦煤等主要以NH3与HCN两种形式释放,无烟煤热解时主要是以NH3形式释放。煤热解释放的HCN和NH3来源于不同的氮。HCN可能主要来源于煤分子边缘的五元环吡咯氮和六元环吡啶氮,而NH3主要来源于煤分子内部的季氮。NH3的释放经历了2个阶段:低温(550℃)阶段为煤中挥发分的初级热解产物;高温(750~850℃)阶段为煤中挥发分的二次热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阶 热解 氮化物 热重-红外-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面强度参数对层状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三维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卢敦华 曲艳伟 +2 位作者 何忠明 彭文祥 周莲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1,共5页
利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建立层状岩体边坡三维计算模型,分析结构面黏结力和内摩擦角变化时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动面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结构面情况下,随着结构黏结力的增大,边坡整体安全系数不断增大,并且两者符合线性关系,此... 利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建立层状岩体边坡三维计算模型,分析结构面黏结力和内摩擦角变化时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动面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结构面情况下,随着结构黏结力的增大,边坡整体安全系数不断增大,并且两者符合线性关系,此时,边坡滑动面逐渐从临坡面向坡内移动,滑动模式由浅层滑动转换为深层滑动;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边坡的安全系数逐渐增大,并且两者符合线性关系,变化滑动面从深部往浅部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强度参数 层状边坡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热解气体主产物及热解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钦甫 崔晓南 +2 位作者 徐占杰 郑启明 毋应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32,37,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煤化程度煤的热解气相产物、热解动力参数,采用热重–红外光谱–质谱(TG-IR-MS)联用技术对4种不同热演化程度的煤进行了热解实验。实时记录了4种煤样在30~1100℃、10℃/min升温速率、氦气气氛下热解过程中释放的各种气体... 为了研究不同煤化程度煤的热解气相产物、热解动力参数,采用热重–红外光谱–质谱(TG-IR-MS)联用技术对4种不同热演化程度的煤进行了热解实验。实时记录了4种煤样在30~1100℃、10℃/min升温速率、氦气气氛下热解过程中释放的各种气体成分及其释放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煤热演化程度升高,煤的失重率和最大失重速率逐渐降低,与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中逐渐释放出水、甲烷、二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硫等小分子气体,且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各种气体的释放峰逐渐向高温处偏移,说明煤的热稳定性逐渐升高。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热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煤变质程度增高,其活化能逐渐降低,说明其热效应强度和发生热解反应的能力在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热重–红外–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产物 热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小波及其时-频特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建锋 崔树军 李国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8-253,共6页
小波分析以其良好的时-频局部化效果,能够用来分析时间序列不同频率的非稳定能量特征。目前,有许多可供选择的小波函数,这些函数的时-频特征各不相同,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小波函数就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常用的几个实数和复数小波... 小波分析以其良好的时-频局部化效果,能够用来分析时间序列不同频率的非稳定能量特征。目前,有许多可供选择的小波函数,这些函数的时-频特征各不相同,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小波函数就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常用的几个实数和复数小波函数,以Nino3海面季度平均温度时间序列(1871—1996,5oS~5o N,90o~150o W)为例,分别研究它们的时-频特征,希望为实际应用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分析小波提供依据。研究发现,消失矩越大,时域小波越窄,时间分辨率增强,波动幅度越大;而频域小波与时域相反。复数的Morlet小波具有良好的频率分析能力,而Mexican hat小波(Gauss函数的二阶导数)则具有优秀的时间分辨能力。相对小波的总能量谱,复数小波的实部或虚部的能量谱能够明显提高分析结果的时间分辨率,但并不影响小波的频域分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时-频局部化 消失矩 时间分辨率 频率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夹矸型黏土矿物对甲烷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宏飞 李凯华 +2 位作者 徐占杰 郑启明 刘钦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51-2062,共12页
黏土矿物是煤层中最重要的矿物质,煤层中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复合能改善黏土矿物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因而煤储层中黏土矿物对甲烷的吸附不容忽视。分别选取黏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煤层夹矸和纯黏土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表征,... 黏土矿物是煤层中最重要的矿物质,煤层中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复合能改善黏土矿物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因而煤储层中黏土矿物对甲烷的吸附不容忽视。分别选取黏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煤层夹矸和纯黏土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表征,并进一步分析了样品中总有机碳(TOC)含量、有机质的类型和成熟度,结合孔径、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测定结果,探讨造成夹矸型和非煤黏土矿物甲烷吸附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影响夹矸型黏土矿物吸附能力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夹矸型黏土矿物对甲烷的吸附能力依次为铵伊利石>高岭石>伊利石>金云母;单纯的外表面积大小并不能完全反应出黏土矿物的甲烷吸附特性,需结合不同黏土矿物层间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夹矸型黏土矿物样品比纯黏土样品具有更多的微小孔隙,尤其是孔径小于6 nm的孔隙,对样品比表面积的增加起到了关键作用,进而也增强了其甲烷吸附能力。通过分析黏土矿物的甲烷吸附贡献率发现,黏土矿物及其有机复合体具有较强的甲烷吸附能力,在煤层夹矸中对甲烷的吸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夹矸 黏土矿物 甲烷 有机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土壤中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树军 金维平 +2 位作者 张建云 陈红歌 张庆甫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72,共4页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焦化废水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命名为HNGCXY.1。该菌株可以在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培养基上生长,能够耐受最高浓度为1000mg/L的苯酚。对该菌株的降解性能研究表明:该菌...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焦化废水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命名为HNGCXY.1。该菌株可以在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培养基上生长,能够耐受最高浓度为1000mg/L的苯酚。对该菌株的降解性能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苯酚降解能力,在温度为28~32℃,pH值为6.5~7.5,摇床振荡速度大于160r/min,苯酚浓度为600mg/L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对苯酚的降解能力最强。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将其初步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降解菌 产碱杆菌 分离鉴定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压裂对井下瓦斯抽采量与涌出浓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任建刚 宋志敏 +1 位作者 刘高峰 张子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98,共3页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生产,采用地面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增透工艺提高煤层透气性,通过利用嵌入式人工裂缝实时监测技术对煤层气井压裂所产生的裂缝形态、压裂有效半径进行了实时监测评价,考察了S2205胶带巷24个钻场瓦斯抽采量,结果显示...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生产,采用地面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增透工艺提高煤层透气性,通过利用嵌入式人工裂缝实时监测技术对煤层气井压裂所产生的裂缝形态、压裂有效半径进行了实时监测评价,考察了S2205胶带巷24个钻场瓦斯抽采量,结果显示:压裂区较未压裂区提高了2~4倍,但压裂提高瓦斯抽采量的同时也导致了钻场瓦斯涌出浓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实时监测 抽采量 涌出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不同生境下菹草的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华光 李小平 +2 位作者 刘剑彤 敖鸿毅 刘碧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4,共5页
在室外通过人工构建静态模拟生态系统,研究冬季不同底质、水深、水质条件下,菹草对水体营养盐的吸收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深或水质污染程度的相应组实验中,添加土壤改良剂的各组实验的TN、TP、NO3--N、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均高于... 在室外通过人工构建静态模拟生态系统,研究冬季不同底质、水深、水质条件下,菹草对水体营养盐的吸收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深或水质污染程度的相应组实验中,添加土壤改良剂的各组实验的TN、TP、NO3--N、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均高于相应的未添加组,而NH4+-N去除情况相反;添加土壤改良剂有助于菹草对水体营养盐的综合去除,菹草在水深较深且营养盐负荷较高的水体中对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更好;水深35cm比水深25cm更适宜菹草的生长;菹草在实验设计的水质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和对水质进行高效净化,适合在冬季运用于一般河道的水体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生境 水深 土壤改良剂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及对煤层顶底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志敏 任建刚 +1 位作者 张子戌 刘高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5,共4页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研究区采用地面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增透工艺增强瓦斯抽采效果。运用基于滤失效应下的水力压裂预测模型评价了水力压裂效果,除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的2口井效果较差外,其余7口井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考察了S2205胶带...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研究区采用地面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增透工艺增强瓦斯抽采效果。运用基于滤失效应下的水力压裂预测模型评价了水力压裂效果,除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的2口井效果较差外,其余7口井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考察了S2205胶带运输巷24个钻场瓦斯抽采量,考察结果表明,压裂区瓦斯抽采量是未压裂区的2~4倍。压裂裂缝虽延伸到顶底板,但对巷道支护、上下含水层和煤层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致裂效果 顶底板 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及其探地雷达波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士礼 冀孟恩 +1 位作者 朱培民 李修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79-2791,共13页
沥青混凝土是由骨料、沥青胶浆、空气按照一定的体积百分比混合而成的多相非匀质混合物,其骨料、沥青胶浆和空气的体积不等、形状各异、介电特性不同、空间位置随机分布,具有明显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特征.本文基于随机介质模型理论,... 沥青混凝土是由骨料、沥青胶浆、空气按照一定的体积百分比混合而成的多相非匀质混合物,其骨料、沥青胶浆和空气的体积不等、形状各异、介电特性不同、空间位置随机分布,具有明显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特征.本文基于随机介质模型理论,(1)测量与统计了介电常数在典型沥青混凝土芯样空间上的随机分布统计特征;(2)估算了沥青混凝土介质的自相关函数及其特征参数(自相关长度、自相关角度等),确定其随机介质类型;(3)提出了量化约束下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建模算法,以混合型椭圆自相关函数为基础,构建了不同粗糙度因子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4)构建了不同空隙率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正演模拟与对比分析了探地雷达波在均匀介质、连续型随机介质和多相离散随机介质中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不仅描述了沥青混凝土的多相、离散与空间随机分布统计特征,而且进一步描述了其各组成物质体积百分比,能更全面、准确地描述沥青混凝土的介质特征,同时也为描述其他类似材料或介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在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中,探地雷达波散射强烈,随机、无序传播的散射波相互叠加干涉,形成了明显的随机扰动和"噪声",致使异常体反射波扭曲变形、不连续,降低了探地雷达回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研究探地雷达波的随机扰动特征与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将为定量评价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的属性参数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 多相离散 特征参数 重构 波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神经网络混合模型预测地下水水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建锋 刘见宝 +1 位作者 崔树军 谢玉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21,共4页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华北平原的许多城市出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趋势,由此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枯竭、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为了准确预测城市地下水水位变化,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特征,建立了小波-神经网络混合模型...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华北平原的许多城市出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趋势,由此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枯竭、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为了准确预测城市地下水水位变化,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特征,建立了小波-神经网络混合模型(以下简称"混合模型"),并研究了其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精度。利用北京市平谷区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分别用BP网络和混合模型对该区地下水水位进行了预测。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线性相关系数(R)对模型预测的精度进行度量。预测结果表明:混合模型第1至第3个月的地下水水位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0.535,0.598和0.634 m;而BP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66,0.824和0.940 m。混合模型的预测误差分别为BP模型的95%,73%和67%。使用混合模型能明显提高预测的精度,显著增加有效预测时段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过量开采 地下水水位 离散小波变换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凹凸棒@CTS(壳聚糖)的砷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天天 施卓 +2 位作者 侯宇梦 陈纳 马梦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28-1637,共10页
以三价砷为模板离子,纳米凹凸棒土为印迹载体,CTS(壳聚糖)为功能单体,KH-560为偶联剂,利用水合法制备了纳米凹凸棒表面砷离子印迹聚合物As-CAI,系统研究了该聚合物材料对于水中As(Ⅲ)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该材料对水中As(Ⅲ)的吸附量高... 以三价砷为模板离子,纳米凹凸棒土为印迹载体,CTS(壳聚糖)为功能单体,KH-560为偶联剂,利用水合法制备了纳米凹凸棒表面砷离子印迹聚合物As-CAI,系统研究了该聚合物材料对于水中As(Ⅲ)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该材料对水中As(Ⅲ)的吸附量高达39.04 mg·g^(-1),比相同条件下的空白印迹材料提高了1.53倍.反应最佳的酸碱环境为pH=5.0.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能够更好地描述As(Ⅲ)在该印迹聚合物表面的吸附过程,反应属于自发进行的无序吸热反应,高温更有利于吸附反应的发生,吸附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此外该印迹材料8次洗脱后吸附量仅降低13.7%,具有良好的重复再生利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凹凸棒 离子印迹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红色泥岩三轴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闫云明 李恒乐 郭士礼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92,共5页
为揭示泥岩在不同应力环境下的蠕变力学特性,对取自某在建工程的紫红色泥岩分别进行围压为0.5,1.0,2.0,5.0 MPa的分级加载蠕变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围压越大,泥岩的强度越大,塑性变形能力越强,流变特性越显著;相同围压下,稳态蠕变速率随... 为揭示泥岩在不同应力环境下的蠕变力学特性,对取自某在建工程的紫红色泥岩分别进行围压为0.5,1.0,2.0,5.0 MPa的分级加载蠕变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围压越大,泥岩的强度越大,塑性变形能力越强,流变特性越显著;相同围压下,稳态蠕变速率随偏应力呈幂指数函数型增长;相同偏应力下,稳态蠕变速率随围压升高而降低;利用等时应力-应变曲线法,得到泥岩的长期强度分别为11,16,22.5,29 MPa,均较各自围压下短期强度值降低40%~45%;通过摩尔强度准则得到的长期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3.09 MPa和34.8°,分别较短期参数降低20.6%和25.9%。根据研究成果给出了一种带应变触发的分数阶蠕变本构模型,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拟合度良好,能较好地模拟泥岩的蠕变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色泥岩 三轴蠕变 稳态蠕变速率 长期强度 蠕变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