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淡水流域砷的水生生物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
1
作者 宋朝霞 谷立坤 +1 位作者 李晓琪 李孟瑶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59-2466,共8页
为了深入探究我国淡水流域砷的水生生物基准,为砷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砷的生态和健康毒理效应及关键因子的综合分析,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我国淡水生态系统中砷的短期和长期水质基准进行推算,并对砷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 为了深入探究我国淡水流域砷的水生生物基准,为砷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砷的生态和健康毒理效应及关键因子的综合分析,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我国淡水生态系统中砷的短期和长期水质基准进行推算,并对砷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基于大型溞、鲫鱼、青萍等6门8科9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推导出砷的淡水生物短期水质基准为43.25μg/L,基于大型溞、鲤鱼、青萍、河蚌等5门9科10种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数据,推导出砷的淡水生物长期水质基准为3.53μg/L。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西北诸河流域砷的生态风险系数最高,而第二松花江流域砷的风险系数最低,其余大多数淡水流域中砷对水生生物的风险相对较低。然而,鉴于全国淡水流域砷浓度数据的局限性,这些基准值难以全面反映各流域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特别关注风险系数较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淡水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急慢性毒性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凯钧 郭勤 +2 位作者 谢华明 徐晶晶 贾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47,152,共5页
针对江西某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设计系统处理规模为220 m^(3)/d,该渗滤液处理系统采用预处理+调节池+UASB+中沉池+A/O+外置管式UF+纳滤+反渗透,浓缩液采用DTRO深度处理的主体工艺,出水以《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 针对江西某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设计系统处理规模为220 m^(3)/d,该渗滤液处理系统采用预处理+调节池+UASB+中沉池+A/O+外置管式UF+纳滤+反渗透,浓缩液采用DTRO深度处理的主体工艺,出水以《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表1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用水为标准。从渗滤液处理系统工艺、重点设备、构筑物的设计参数来阐述,项目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指标COD、BOD_(5)、NH_(3)-N、SS去除率均优于设计指标,项目稳定运行半年来,污水处理结果优于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 MBR系统 工艺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生物炭对孔雀石绿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宋朝霞 刘永康 +1 位作者 郭耀坤 王腾飞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35,共8页
为实现小麦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小麦秸秆生物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脱附实验和扫描电镜(SEM)分别对生物炭表面的官能团、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其对孔雀石绿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实验... 为实现小麦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小麦秸秆生物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脱附实验和扫描电镜(SEM)分别对生物炭表面的官能团、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其对孔雀石绿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更彻底,芳香化增强;生物炭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逐渐增大,平均孔径减小,微孔孔容增大。采用300℃下制备的生物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孔雀石绿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当生物炭投加量为3 g/L时,在40℃时的吸附速率最快,2.5 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去除率最高可达84.92%。吸附-脱附再生实验结果显示,经过3次循环后,生物炭的再生率达到92.70%,再生效果良好。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的方法简单,生物炭对孔雀石绿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且可重复利用,这为小麦秸秆生物炭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生物炭 孔雀石绿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厌氧快速启动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处理效果研究
4
作者 谷立坤 赵东普 +3 位作者 雷佳皓 岳金葳 张建云 彭赵旭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2,共6页
针对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技术开展研究,明晰水力停留时间(HRT)与COD去除效率、容积负荷、单位COD产气量、厌氧出水有机物成分及厌氧细菌群落结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UASB反应器40 d内启动完成,容积负荷从1... 针对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技术开展研究,明晰水力停留时间(HRT)与COD去除效率、容积负荷、单位COD产气量、厌氧出水有机物成分及厌氧细菌群落结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UASB反应器40 d内启动完成,容积负荷从1.73 kg COD/(m^(3)·d)提升到11.70 kg COD/(m^(3)·d),COD去除率从76.06%提升至94.11%。当垃圾渗滤液分别在UASB反应器内停留5、8、12 d时,COD去除率分别为93.46%、92.25%和93.39%;容积负荷分别为11.75、7.25、5.02 kg COD/(m^(3)·d),单位COD产气量0.42~0.55 L/g COD。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随HRT延长厌氧细菌落结构变化明显,其中水解酸化菌群从Fermentimonas、Proteiniphilum演替为Petrimonas,产甲烷菌群未发生明显改变,不同HRT均主要为乙酸型产甲烷菌属Methanosaeta,H_(2)/CO_(2)型甲烷产生菌Methanosarcina、Methanospirillum占据极少。不同HRT出水水质主要成分均为硫单质、正辛酸、正庚酸和正己酸等。HRT 8 d有机酸含量高于HRT 5 d和HRT 12 d,HRT 12 d有机酸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 水力停留时间 厌氧出水COD 产甲烷菌 水解酸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硬度工业废水厌氧阻垢剂阻垢效果优化研究
5
作者 郝建新 谷立坤 +6 位作者 刘贤昌 秦文永 刘子嫣 张辛凤 雷佳皓 王艳 张建云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5-900,905,共7页
针对高硬度工业废水输送管道结垢问题,为研究一种适用于高硬度废水厌氧阻垢剂,选用6种阻垢剂单体进行阻垢效果比对实验。将优选出的阻垢剂单体以ATMP∶DTPMP∶HEDP=1∶4∶1的质量浓度比例复配,浓度为100 mg/L时,阻垢率可达84.9%。以复... 针对高硬度工业废水输送管道结垢问题,为研究一种适用于高硬度废水厌氧阻垢剂,选用6种阻垢剂单体进行阻垢效果比对实验。将优选出的阻垢剂单体以ATMP∶DTPMP∶HEDP=1∶4∶1的质量浓度比例复配,浓度为100 mg/L时,阻垢率可达84.9%。以复配阻垢剂为单体,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阻垢率为响应值,考察了阻垢剂浓度、钙离子浓度、pH三个单因素对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离子浓度对阻垢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阻垢剂浓度和pH。采用SEM和XRD对加入阻垢剂前后的CaCO_(3)晶体分析,可知阻垢剂使晶型由方解石转化为文石。稳定运行UASB反应器验证阻垢剂效果,在垃圾渗滤液厌氧进水处投加100 mg/L的复配阻垢剂,60 d运行表明COD去除率稳定,出水COD低于3000 mg/L,厌氧出水钙离子浓度由280 mg/L增加到1080 mg/L,钙离子以螯合态流出,明显减少钙离子在UASB累积,减缓管道结垢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机理 渗滤液 复配阻垢剂 响应面优化 阻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反融合式激光的煤水混合物浓度测量装置
6
作者 郭瑜 杨程涛 +7 位作者 陈锋 姜沛汶 李冰 马彦操 徐睿 霍学松 田咪 武腾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3,共6页
针对水力冲孔增透作业中煤水混合物浓度测量,围堰法、沉淀池法和计量斗法的效率和精度较低,音叉式传感器技术在精度和一致性方面难以满足要求,单一激光检测技术适用范围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将激光透射法与激光反射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 针对水力冲孔增透作业中煤水混合物浓度测量,围堰法、沉淀池法和计量斗法的效率和精度较低,音叉式传感器技术在精度和一致性方面难以满足要求,单一激光检测技术适用范围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将激光透射法与激光反射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透反融合式激光的煤水混合物浓度测量装置。在煤水混合物输送管道的一侧安装激光光源,并在同一侧安装反射光光电探测器,在输送管道另一侧安装透射光光电探测器。激光光源通过凸透镜射入煤水混合物中,透射光和反射光光电探测器将接收到的激光能量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叠加处理后,进行灰度化处理与特征区域选择,有利于减少计算复杂度、排除干扰,进而计算出对应的灰度值,并通过多项式回归建立灰度值与煤水混合物浓度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煤水混合物浓度测量。应用结果表明,针对2%~20%煤水混合物浓度,该装置测量的最小误差为0.043%,最大误差为0.343%,平均误差为0.126%,标准差为0.116%,满足水力冲孔增透作业对煤水混合物浓度检测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水混合物 浓度测量 激光透射法 激光反射法 透反融合式激光 多项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壳生物质炭的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及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天天 李晗晟 +3 位作者 马培 徐梦醒 叶子昕 翟丽苹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94,共11页
为探究生物质炭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效果,选用花生壳为原料,ZnCl_(2)为改性剂,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得出最优生物质炭的制备条件,并探究了不同单因素对花生壳生物质炭吸附水中Cr(Ⅵ)的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含50 mg/L的Cr(Ⅵ)溶液,花生壳生... 为探究生物质炭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效果,选用花生壳为原料,ZnCl_(2)为改性剂,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得出最优生物质炭的制备条件,并探究了不同单因素对花生壳生物质炭吸附水中Cr(Ⅵ)的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含50 mg/L的Cr(Ⅵ)溶液,花生壳生物质炭的最优制备条件为ZnCl_(2)改性剂浓度4 mol/L,炭烧温度500℃,炭烧时间3 h,单因素实验最佳反应条件为pH=2,投加量=50 mg,此时吸附率为93.72%,且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吸附.等温吸附实验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属于吸热反应;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方程,吸附过程中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花生壳 ZnCl_(2) 改性生物质炭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Attention-LSTM模型的地下水水位预测
8
作者 李小根 刘泓辰 +2 位作者 付景保 王安明 毛新宇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8-235,243,共9页
为了提高地下水水位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构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注意力机制(Attentio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CNN-Attention-LSTM模型应用于地下水位预测,采用河南省某市17处观测井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CNN... 为了提高地下水水位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构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注意力机制(Attentio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CNN-Attention-LSTM模型应用于地下水位预测,采用河南省某市17处观测井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CNN、LSTM、CNN-LSTM、Attention-LST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NN-Attention-LSTM模型在各井位上测试集平均决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72、0.074和0.083,相较于CNN、LSTM、CNN-LSTM、Attention-LSTM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平均决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指标;结合CNN、Attention和LSTM模型应用于地下水水位预测,可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水位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位预测 CNN-Attention-LSTM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电场-铁改性生物质强化城市污泥深度脱水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亚林 陈高昂 +3 位作者 孙丽莉 王恩赐 宋雨晴 孙趁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140-3148,共9页
为了实现城市污泥的深度脱水,采用铁改性生物质作为骨架构建体联合交变电场电渗透技术处理污泥,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探究了该联合技术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表面响应法优化了污泥脱水的工艺参数.将玉米秸秆使用浓度为0.03g/mL的Fe... 为了实现城市污泥的深度脱水,采用铁改性生物质作为骨架构建体联合交变电场电渗透技术处理污泥,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探究了该联合技术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表面响应法优化了污泥脱水的工艺参数.将玉米秸秆使用浓度为0.03g/mL的FeCl_(3)溶改性后与污泥混合,当采用不等占空比为4.33:1的交变电场,电压为17.22V/cm,改性生物质投加量为96.81mg/gDS,改性生物质含水率为61.91%,生物质粒径为1.05mm,阴阳极间距为2.10cm时,可以得到含水率为58.21%的脱水污泥,脱水能耗为0.0148kW·h/kg RW(脱除水分).脱水污泥的扫描电镜表征结果显示,铁改性生物质可以在污泥中起到良好的骨架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污泥的机械强度和可渗透性;热重分析显示,脱水后污泥的上、下层燃烧过程可划分为析出自由水和束缚水阶段,析出和燃烧挥发分阶段、分解无机盐阶段,添加铁改性生物质的脱水污泥有机质含量更高,燃烧得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脱水 生物质 交变电场 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菌群在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朝霞 曹理 李国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21-23,54,共4页
农业生产中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结构退化、养分锐减、微生物丰度降低、土地生产力低下及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结近年来有效微生物菌群在种植业、养殖业及污染物... 农业生产中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结构退化、养分锐减、微生物丰度降低、土地生产力低下及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结近年来有效微生物菌群在种植业、养殖业及污染物处理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旨在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菌群 农业生产 种植业 养殖业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溶剂热法制备负载铁生物质炭
11
作者 李亚林 黄羽 +3 位作者 李东傲 随曌一 何海洋 刘浩钊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103,共8页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运用溶剂热法制备了负载铁的球状生物质炭,系统研究了pH、醋酸锌(C_(4)H_(6)O_(4)Zn·2H_(2)O)与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_(3)·6H_(2)O)投料质量比、碳化温度、碳化时间等条件对生物质炭制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运用溶剂热法制备了负载铁的球状生物质炭,系统研究了pH、醋酸锌(C_(4)H_(6)O_(4)Zn·2H_(2)O)与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_(3)·6H_(2)O)投料质量比、碳化温度、碳化时间等条件对生物质炭制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生物质炭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2.26、C_(4)H_(6)O_(4)Zn·2H_(2)O与FeCl_(3)·6H_(2)O的质量比为0.51、碳化温度为203.96℃、碳化时间为2.92 h时,生物质炭的实际得炭率达到最大为56.82%,回归模型在研究区域内的水平显著,且预测的准确性较高。生物质炭的物相和形貌表征证明了四氧化三铁(Fe_(3)O_(4))负载在球状生物质炭的表面,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52 m~2/g,负载Fe_(3)O_(4)相较于未负载Fe_(3)O_(4)的生物质炭对铜离子具有更好的吸附性,且吸附过程可以使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生物质炭 表面修饰 溶剂热法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性方法对污泥生物质炭磷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亚美 孟猛 +2 位作者 田大永 马超振 马培 《中国沼气》 CAS 2023年第6期34-38,共5页
为了给市政污泥寻找一种合适的处理方法,以市政污泥为原材料,用热解和氯化镧改性两种方法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用于处理含磷废水。探析了pH值、磷初始浓度以及干扰离子对污泥生物质炭除磷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污泥生物质炭磷吸附的热力学过... 为了给市政污泥寻找一种合适的处理方法,以市政污泥为原材料,用热解和氯化镧改性两种方法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用于处理含磷废水。探析了pH值、磷初始浓度以及干扰离子对污泥生物质炭除磷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污泥生物质炭磷吸附的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氯化镧改性污泥生物质炭对磷的最大平衡吸附量为58.76 mg·g^(-1),是热解污泥生物质炭磷最大吸附量(5.50 mg·g^(-1))的近11倍;热解污泥生物质炭磷吸附的最适pH值为6.0~10.0,而氯化镧改性污泥生物质炭磷吸附的最适pH值为4.0~6.0。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热解污泥生物质炭吸附磷的热力学过程(R^(2)=0.9436),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氯化镧改性污泥生物质炭吸附磷的热力学过程(R 2=0.9652)。氯化镧改性污泥生物质炭对磷吸附有较高的选择性,当干扰阴离子Cl^(-)、NO_(3)^(-)和SO_(4)^(2-)在很高浓度(0.5 mol·L^(-1))下时对氯化镧改性污泥生物质炭磷吸附的影响较弱。高浓度的HCO_(3)^(-)(5 mol·L^(-1))会显著增加水体的pH值,降低了氯化镧改性污泥生物质炭磷的吸附能力,但该生物质炭对磷仍保持着较强的吸附能力。氯化镧改性污泥生物质炭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磷,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生物质炭 干扰离子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景观植物石楠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反硝化功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谷立坤 张建云 +5 位作者 徐浩 侯志康 邵霜霜 张曼 仲少攀 白志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60-5168,共9页
采用16S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叶际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使用PICRUSt2软件基于基因测序结果对叶际细菌的氮代谢等功能基因进行预测,并测定叶际细菌的反硝化速率.结果显示,石楠植物叶际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 采用16S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叶际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使用PICRUSt2软件基于基因测序结果对叶际细菌的氮代谢等功能基因进行预测,并测定叶际细菌的反硝化速率.结果显示,石楠植物叶际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门,以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薄层菌属(Hymenobacter)为优势菌属,且同一地区的不同点位优势菌相同;同时发现石楠叶际细菌中存在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马赛菌属(Massilia)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菌属;PICRUSt2功能基因预测叶际细菌6个一级功能层中以代谢功能为主,30个二级功能层中以膜转运功能为主;氮代谢功能基因中反硝化相关基因丰度最高,固氮相关基因丰度最低;测得叶际细菌反硝化速率为(22.2±1.7)~(33.2±4.7)μ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际细菌 群落结构 反硝化 功能基因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厌氧反应器启动污泥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立坤 郝建新 +5 位作者 岳金葳 许贺铭 曹冬辉 李奕潮 彭赵旭 张建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4,共10页
适合的厌氧污泥可有效缩短厌氧反应器启动时间。为揭示不同来源厌氧污泥对垃圾发电厂渗滤液的适应性,通过间歇培养方式考察了5种厌氧污泥对两种不同来源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性能,并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从污泥群落组成角度揭示不同厌氧... 适合的厌氧污泥可有效缩短厌氧反应器启动时间。为揭示不同来源厌氧污泥对垃圾发电厂渗滤液的适应性,通过间歇培养方式考察了5种厌氧污泥对两种不同来源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性能,并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从污泥群落组成角度揭示不同厌氧污泥主要功能差异性。结果表明:对于COD高达30000 mg/L的渗滤液,接种造纸厂厌氧污泥(ZZC污泥),COD去除率在36 h达到72.3%,污泥负荷(单位质量MLVSS的COD负荷)达到10.2 kg/(kg·d);对于COD为25000 mg/L的渗滤液,接种ZZC污泥COD去除率36 h达到75.8%,污泥负荷达到10.1 kg/(kg·d)。当进水COD为30000 mg/L时,ZZC污泥对东部(DB)和南部(NB)厂区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均较好,农加工污泥(NJG污泥)对DB厂区渗滤液的处理效果最好,养殖厂污泥(YZC污泥)对NB厂区渗滤液的处理效果最好。使用ZZC污泥进行两厂区厌氧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可以有效提高厌氧反应器的甲烷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污泥 厌氧污泥 垃圾渗滤液 微生物群落特性 产甲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CaO_(2)的制备及其降解水中结晶紫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亚林 黄羽 +3 位作者 靳明玉 冯十方 毛瑞月 李晓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3,50,共7页
为探究不同形貌过氧化钙对染料降解去除效果的差异性,采用钙盐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不同形貌的过氧化钙,并将其用于处理结晶紫模拟的染料废水。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制得的过氧化钙进行了形貌表征,证明合... 为探究不同形貌过氧化钙对染料降解去除效果的差异性,采用钙盐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不同形貌的过氧化钙,并将其用于处理结晶紫模拟的染料废水。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制得的过氧化钙进行了形貌表征,证明合成了四方晶状过氧化钙和球状纳米过氧化钙,并考察了两种过氧化钙在不同条件下对模拟染料废水中结晶紫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模拟染料废水初始pH为6.0,结晶紫初始浓度为10 mg/L,四方晶状过氧化钙投加量为18.0 mg,球型纳米过氧化钙投加量为30.0 mg时,结晶紫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4.14%和85.49%。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描述两种过氧化钙对结晶紫的降解机制,球状纳米过氧化钙对结晶紫的降解过程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吻合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钙 结晶紫 降解 高级氧化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飞灰水洗脱氯及重金属Zn的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天天 李晗晟 +3 位作者 李爽 丁苏 暴彦婷 李振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0-975,1001,共7页
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了飞灰脱氯的最佳水洗条件以及飞灰中Zn的最佳浸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水洗条件(水洗温度35℃、水洗时间10 min、水洗液固比10 mL/g)下,飞灰氯离子洗脱率为73.4%,二次... 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了飞灰脱氯的最佳水洗条件以及飞灰中Zn的最佳浸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水洗条件(水洗温度35℃、水洗时间10 min、水洗液固比10 mL/g)下,飞灰氯离子洗脱率为73.4%,二次水洗后,氯离子洗脱率可达96.8%。酸浸实验中,不同种类酸对飞灰中Zn的浸出效果为盐酸>硝酸>单宁酸(T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采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飞灰中Zn的最佳盐酸浸出条件为:浸出液固比10 mL/g,盐酸摩尔浓度2.0 mol/L,浸出时间8 h,此时Zn浸出率可达到7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水洗脱氯 ZN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香蕉皮粉末对六价铬的吸附特性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路路 许利滢 +2 位作者 张泽新 袁莹莹 陈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4-963,共10页
研究了废弃香蕉皮粉末对六价铬〔Cr(Ⅵ)〕的吸附特性与机理。重点考察各种影响因素,利用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定量分析了吸附过程,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香... 研究了废弃香蕉皮粉末对六价铬〔Cr(Ⅵ)〕的吸附特性与机理。重点考察各种影响因素,利用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定量分析了吸附过程,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香蕉皮粉末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远高于其他生物质。香蕉皮粉末对Cr(Ⅵ)吸附的最佳pH值为2,吸附24 h时达到平衡,Cr(Ⅵ)初始浓度和温度越高,吸附效果就越好。3次吸附-解吸循环后,香蕉皮粉末对Cr(Ⅵ)的吸附容量仍达到初始吸附容量的93.7%。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用于描述香蕉皮粉末对Cr(Ⅵ)的吸附过程,表明存在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且为有利吸附。在298、308和318 K条件下,香蕉皮粉末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9.25、161.29和169.49 mg·g^(-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用于拟合香蕉皮粉末对Cr(Ⅵ)的吸附过程,表明化学吸附占主导,发生电子转移。热力学参数表明,香蕉皮粉末对Cr(Ⅵ)的吸附是自发吸热熵增的反应。SEM结果显示,香蕉皮粉末呈片状结构,直径几十到数百微米,表面有褶皱和孔隙,提供了多个活性位点。SEM、FTIR和XPS分析结果表明,香蕉皮粉末对Cr(Ⅵ)的吸附机理包括静电吸引、氧化还原、表面螯合和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香蕉皮 六价铬 吸附特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高压电脉冲作用下煤体微裂隙发育特征及其煤岩学控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恒乐 秦勇 +2 位作者 周晓亭 张永民 陈义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基于开放式循环高压电脉冲实验平台,针对肥煤、贫煤和无烟煤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开展金属丝和含能材料2种能量加载方式下的煤样冲击致裂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循环冲击作用下煤中微裂隙发育的煤级与载荷响应特征,研究微裂隙扩展演化... 基于开放式循环高压电脉冲实验平台,针对肥煤、贫煤和无烟煤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开展金属丝和含能材料2种能量加载方式下的煤样冲击致裂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循环冲击作用下煤中微裂隙发育的煤级与载荷响应特征,研究微裂隙扩展演化与显微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增加循环冲击次数,微裂隙密度的增大趋势是非线性的,大致可划分为初期缓慢增加、中期快速增大、后期趋于稳定3个阶段,说明并非循环冲击次数越多致裂效果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冲击次数。②金属丝加载方式下煤中微裂隙较含能材料加载下更为发育;整体上,肥煤的微裂隙发育程度高于贫煤,贫煤高于无烟煤,反映循环高压电脉冲在致裂效果上可能具有“双低效应”,即低变质程度煤加载低能量致裂效果可能更好。③微裂隙发育程度在显微组分之间具有差异性和侧重性,镜质组最发育,惰质组次之,壳质组最少,这是镜质组含量大(空间优势)、原位裂隙密度大(位置优势)、脆性较大(力学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微裂隙在显微组分中的扩展演化轨迹可归纳为穿越显微组分、局限在显微组分内部、沿显微组分边界发育和形态呈斜列、渐进式张剪性扩展等主要特征。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揭示循环高压电脉冲煤层致裂微观机制,明确工程实践目标煤层,优化作业工艺参数和提高作业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冲击 电脉冲 微裂隙 显微组分 煤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煤矸石山自燃的复合抑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晶晶 张继伟 +1 位作者 莫凡 朱琦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共5页
以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考察了2种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的氧化抑制剂对煤矸石山中Fe^(2+)氧化率的抑制效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菌体形态,对抑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种氧化抑制剂联合使用,对煤矸石中Fe^(2+)的氧化具有明... 以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考察了2种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的氧化抑制剂对煤矸石山中Fe^(2+)氧化率的抑制效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菌体形态,对抑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种氧化抑制剂联合使用,对煤矸石中Fe^(2+)的氧化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效果,将质量浓度3 mg/L的苯扎氯铵、体积分数为0.08%的戊二醛以体积比1∶1混合后施加于煤矸石中,Fe^(2+)氧化率可低于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自燃 氧化亚铁硫杆菌 苯扎氯铵 戊二醛 复合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改性香菇废弃物优化制备及其对微砷污染水的吸附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天天 李晗晟 +3 位作者 郭珍珍 姜沛汶 陈纳 丁明慧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4,共10页
为探索微砷污染水体高效廉价的吸附处理方法,以来源丰富、无二次污染的香菇废弃物为原料,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根据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通过等温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进行数据拟合分析,对改性及吸附前后的菌粉进行表征... 为探索微砷污染水体高效廉价的吸附处理方法,以来源丰富、无二次污染的香菇废弃物为原料,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根据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通过等温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进行数据拟合分析,对改性及吸附前后的菌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0μg/L的As(Ⅲ)污染水体,投加0.2 g经过2 mol/L的FeCl3溶液改性后的香菇废弃物,在pH=8时,去除率达96.85%以上。由响应面优化试验可得,在FeCl3溶液改性浓度为2.51 mol/L,菌粉投加量为0.28 g,pH为8.58时,香菇废弃物对As(Ⅲ)的去除可达到最佳效果,并满足饮用水标准。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废弃物 微砷污染 改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