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甲醇利用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云 谷立坤 +4 位作者 彭更 史永胜 赵维文 崔方凯 臧亚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146,共7页
为了筛选高效利用甲醇的功能性微生物,从气化厂甲醇车间附近的土壤中分离筛选菌株,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菌株生长及甲醇降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细菌,编号为4311,经鉴定为甲基球... 为了筛选高效利用甲醇的功能性微生物,从气化厂甲醇车间附近的土壤中分离筛选菌株,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菌株生长及甲醇降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细菌,编号为4311,经鉴定为甲基球形菌属(Methylopila sp.)。该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初始甲醇体积分数1.0%,初始pH值5.0,氯化钠添加量0.05%,氮源为蛋白胨,其添加量为2 g/L。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4311对1.0%(V/V)甲醇的降解率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利用菌 分离筛选 鉴定 生长条件 降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纸层析-分光光度法检测甲基营养菌5222产L-丝氨酸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建云 谷立坤 +3 位作者 崔芽芽 韩梦霞 彭更 史永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简便的检测L-丝氨酸含量的方法。当纸层析-分光光度法展开剂为丙酮∶正丁醇∶二乙胺∶水(10∶10∶2∶5,V/V),pH值为12.7,波长为510 nm,洗脱时间为30 min时,能很好的对L-丝氨酸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当L-丝氨酸... 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简便的检测L-丝氨酸含量的方法。当纸层析-分光光度法展开剂为丙酮∶正丁醇∶二乙胺∶水(10∶10∶2∶5,V/V),pH值为12.7,波长为510 nm,洗脱时间为30 min时,能很好的对L-丝氨酸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当L-丝氨酸标准溶液质量浓度在1~6μg/mL时,L-丝氨酸的含量(x)与吸光度值(y)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y=0.0088x+0.0089,R2=0.9962);精密度实验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回收率实验结果显示平均加标回收率95.3%,RSD为2.6%。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甲基营养型菌(Methylobacterium sp.)5222为出发菌株,以甘氨酸为前体物质发酵生产L-丝氨酸,应用该研究建立的纸层析-分光光度法,检测到发酵液中L-丝氨酸含量为0.90 g/L,说明菌株5222具有产L-丝氨酸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层析-分光光度法 L-丝氨酸 甲基营养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积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沛沛 刘文锴 +2 位作者 吕鹏 陈宜金 梁明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97,共4页
为了研究采煤沉陷区积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野外原位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对采煤沉陷水域周围不同位置作物的生长状况、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区积水改变了周围土壤的特性,并对不同位置的夏玉米植株株高生长和地上部干... 为了研究采煤沉陷区积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野外原位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对采煤沉陷水域周围不同位置作物的生长状况、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区积水改变了周围土壤的特性,并对不同位置的夏玉米植株株高生长和地上部干物质量的积累产生显著影响。在夏玉米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和完熟期,沉陷水域对不同位置的夏玉米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采煤沉陷区积水对不同位置的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产生显著影响,随着距水域距离的增加,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受到的影响呈现减小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距沉陷水域4m范围内,夏玉米减产100%;6~10m范围内夏玉米产量分别降低了60.47%、40.41%、27.21%。该研究可以为耕地报损和采煤损害补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积水 作物产量 植株株高 地上部干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铁氧化物及其复合体对水中As(Ⅲ)的吸附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邓天天 马培 李晗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2-259,共8页
利用蒙脱石、FeCl_3·6H_2O制备出改性蒙脱石复合体,并对蒙脱石、铁氧化物及其改性复合体吸附水中As(Ⅲ)的效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3者对水中As(Ⅲ)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Lagergren速度模型,且均属于Freundlich等温吸附。复合体... 利用蒙脱石、FeCl_3·6H_2O制备出改性蒙脱石复合体,并对蒙脱石、铁氧化物及其改性复合体吸附水中As(Ⅲ)的效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3者对水中As(Ⅲ)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Lagergren速度模型,且均属于Freundlich等温吸附。复合体的沉降效率明显优于其他2种吸附剂,且对含As(Ⅲ)溶液的pH值具有很好调节能力。SO_4^(2-)和Mg^(2+)浓度对As(Ⅲ)的去除基本无影响,Ca^(2+)能促进As(Ⅲ)的吸附,NO_3^-、PO_4^(3-)与As(Ⅲ)存在较强的竞争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铁氧化物 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激光的探地雷达图像地形校正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迪 李家存 +1 位作者 任丽丽 付景保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6-421,共6页
为消除地形起伏对探地雷达图像畸变和解译的影响,需进行地形校正处理。本文主要通过地面激光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来实现探地雷达图像的地形校正。首先,利用激光点云构建高精度DEM,借助靶球标记的雷达测线... 为消除地形起伏对探地雷达图像畸变和解译的影响,需进行地形校正处理。本文主要通过地面激光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来实现探地雷达图像的地形校正。首先,利用激光点云构建高精度DEM,借助靶球标记的雷达测线起始和结束位置实现雷达图像与DEM上提取出相应的二维地形剖面之间的匹配。然后,选择测线上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基准面,根据时间移位原理并结合线性插值法对雷达图像上各道数据的双程传播时间进行校正;最后,选择实例数据并以差分GPS采集的地形数据为标准,着重分析了不同分辨率DEM下提取出的地形剖面对地形校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激光点云建立DEM实现探地雷达图像地形校正的有效性,当DEM分辨率与探地雷达数据采集道间距相一致时,从DEM上提取出的地形剖面实现探地雷达图像地形校正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激光 探地雷达 DEM 地形剖面 地形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煤在溶剂中溶胀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6
作者 陈垒 叶英杰 +2 位作者 李延勋 吕和坤 赵龙涛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根据溶胀测量原理,结合位移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可以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测量煤样在溶剂中溶胀的装置.测量获得了不同颗粒粒度B3煤样在神华循环油中、N_2气氛下溶胀比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同时考察了初始压力、气氛和煤阶对煤样高温溶胀特性的影... 根据溶胀测量原理,结合位移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可以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测量煤样在溶剂中溶胀的装置.测量获得了不同颗粒粒度B3煤样在神华循环油中、N_2气氛下溶胀比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同时考察了初始压力、气氛和煤阶对煤样高温溶胀特性的影响,并采用非等温溶胀动力学方程对溶胀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粒度B3煤样的溶胀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00℃时达到最大溶胀比,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溶胀比减小,煤层高度开始降低.增大初始压力和H_2气氛下有利于煤样的溶胀.煤样在四氢萘中的溶胀比较在循环油中大.非等温溶胀动力学拟合分析表明,煤在溶剂中溶胀遵循简单级数反应机理函数,活化能在20kJ/mol^60kJ/mo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油 四氢萘 溶胀 位移传感器 高温高压 非等温溶胀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铁石英砂对As的固化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天天 李晗晟 +2 位作者 胡烨 施卓 吴烨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02-108,120,共8页
开展了覆铁石英砂(iron-oxide coated sand,IOCS)对水体中不同价态As的固化机理和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IOCS对As的吸附去除效率随IOCS表面Fe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量和固液分配系数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准二级反应模型能... 开展了覆铁石英砂(iron-oxide coated sand,IOCS)对水体中不同价态As的固化机理和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IOCS对As的吸附去除效率随IOCS表面Fe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量和固液分配系数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准二级反应模型能更好地描述As在IOCS表面的吸附行为。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Freundlich的拟合效果较好,指数1/n随着IOCS表面铁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说明经高浓度铁盐处理过的IOCS对于As具有更强的约束能力。此外,不同浓度的IOCS对As(Ⅲ)、As(Ⅴ)的吸附容量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温度对As(Ⅲ)的吸附效果的影响相对于As(Ⅴ)更显著。经各浓度铁盐处理过后的IOCS在不同pH值条件下吸附去除As(Ⅲ)、As(Ⅴ)的效果明显好于未经处理的砂质介质,但都呈现吸附量随pH的升高而下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铁石英砂 AS 吸附机理 等温吸附实验 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在地下砂质含水层介质中迁移行为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天天 马培 +2 位作者 李晗晟 胡烨 侯宇梦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79,共5页
以大同盆地某高砷地下水污染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Fe(Ⅲ)在砂质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Fe盐在砂质含水层的迁移转化更符合速率常数逐渐增高的一级迁移反应动力学。实验开始阶段出水主要以Fe(Ⅱ)为主;实... 以大同盆地某高砷地下水污染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Fe(Ⅲ)在砂质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Fe盐在砂质含水层的迁移转化更符合速率常数逐渐增高的一级迁移反应动力学。实验开始阶段出水主要以Fe(Ⅱ)为主;实验进行到300 h左右,出水孔中Fe(Ⅱ)的浓度达到最高值;之后氧气逐渐进入砂柱内,Fe(Ⅱ)被氧化为Fe(Ⅲ)。Fe在砂质含水层介质中穿透达到平衡时,Fe离子的总吸附量为0.4 195 mol,相当于砂土的Fe离子吸附浓度为0.3 648 mol/kg;水中Fe离子浓度为3.929 mmol/L,固液分配系数为0.092 8 L/kg。沉积反应动力学的结果显示,Fe Cl3在砂质颗粒表面的累积沉积量为2.469 g,沉积率为50.01%,平均沉积速率为每孔隙体积数0.015 g,铁盐在含水介质中迁移过程,除对流-弥散作用外,沉积作用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Ⅲ) 迁移行为 相态转化 沉积规律 高砷地下水 地下砂质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