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刷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明 王莉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75-79,84,共6页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印刷工程专业的学科架构,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印刷工程专业具有"交叉性"和"两面性"两个重要学科特点,并提出了印刷工程专业理论型和应用型两个人才培养层次,然后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印刷工...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印刷工程专业的学科架构,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印刷工程专业具有"交叉性"和"两面性"两个重要学科特点,并提出了印刷工程专业理论型和应用型两个人才培养层次,然后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印刷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先从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素质方面论述了印刷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又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人才相应教学体系的建设;最后,论述了印刷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印刷工程 学科特点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包覆改性对磷酸铁锂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垒 高晓强 +1 位作者 孙东海 郭宏达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68,共4页
采用机械研磨液相混合的方法制备了铌包覆改性磷酸铁锂(LFP)材料LFP@0.2%Nb、LFP@0.5%Nb、LFP@1%Nb。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经扣式电池测试表明,与未掺杂改性的LFP相比,LFP@Nb材料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更稳定的循... 采用机械研磨液相混合的方法制备了铌包覆改性磷酸铁锂(LFP)材料LFP@0.2%Nb、LFP@0.5%Nb、LFP@1%Nb。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经扣式电池测试表明,与未掺杂改性的LFP相比,LFP@Nb材料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更稳定的循环性。0.1 C倍率下,LFP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149 m A·h/g,LFP@1%Nb的放电比容量为162 m A·h/g;在高倍率5 C下,LFP@1%Nb的放电比容量为130 m A·h/g,相对LFP的62 m A·h/g增加了1倍左右。经过1 C倍率下循环100次,LFP@1%Nb的容量保持率为90%左右,高于LFP材料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铌包覆 机械研磨 充放电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工程专业“数字印前技术”课程教学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莉 张浩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1,共5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印刷技术在不断地向数字化推进,行业融合日益加剧。'数字印前技术'已成为现代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本研究针对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考核三大方面探析了'数字印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印刷技术在不断地向数字化推进,行业融合日益加剧。'数字印前技术'已成为现代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本研究针对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考核三大方面探析了'数字印前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并经过教学实践,合理设置了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加强平时学习效果检测和实践考核,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工程 数字印前 课程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成网-化学黏合可冲散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娄辉清 曹先仲 +3 位作者 刘东海 梁兆峰 赵钦虎 刘璐璐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13,共8页
以木浆纤维和黏胶纤维为原料、以环保可降解的聚乙二醇为黏合剂,采用湿法成网-化学黏合加固工艺制备可冲散非织造材料,并对不同原料配比下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吸收性能、耐磨性能及可冲散性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纤维自身... 以木浆纤维和黏胶纤维为原料、以环保可降解的聚乙二醇为黏合剂,采用湿法成网-化学黏合加固工艺制备可冲散非织造材料,并对不同原料配比下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吸收性能、耐磨性能及可冲散性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纤维自身特性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对样品材料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当木浆纤维质量分数在40%~60%时,所制备材料的性能基本可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和可冲散要求,可作为可冲散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基材。当木浆纤维与黏胶纤维质量比为1︰1时,可获得性能最佳的可冲散非织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成网 非织造材料 可冲散性 木浆纤维 黏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2O5和分散剂对硅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垒 董朋阁 +1 位作者 王如梦 付裕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3-136,141,共5页
硅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着超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较低的嵌脱锂电位。采用海藻酸钠(SA)和葡萄糖(GLU)作为复合碳源,添加五氧化二铌(Nb2O5)和分散剂进行包覆改性纳米硅,制得的硅碳复合材料与石墨负极材料混合后得到Si@SA-C... 硅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着超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较低的嵌脱锂电位。采用海藻酸钠(SA)和葡萄糖(GLU)作为复合碳源,添加五氧化二铌(Nb2O5)和分散剂进行包覆改性纳米硅,制得的硅碳复合材料与石墨负极材料混合后得到Si@SA-C。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Si@SA-C具有很强的石墨和硅的特征衍射峰,没有无定型碳的杂峰。Si@SA-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564.4mAh/g,首次充电比容量为320.2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56.7%。添加Nb2O5改性材料Si@SA/NO-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58.4mAh/g,首次充电比容量为413.5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62.8%,在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和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材料Si@SA/NO/PVP-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89.7mAh/g,首次充电比容量为446.2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64.7%,在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和效率方面进一步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碳材料 海藻酸钠 五氧化二铌 聚乙烯吡咯烷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海泡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7
6
作者 田银彩 王延伟 +2 位作者 杨秀琴 项上 李国鑫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1,共3页
以PP接枝马来酸酐(PP-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挤出法制备了PP/海泡石复合材料,通过毛细管流变仪、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泡石含量对PP/海泡石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 以PP接枝马来酸酐(PP-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挤出法制备了PP/海泡石复合材料,通过毛细管流变仪、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泡石含量对PP/海泡石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泡石含量的增加,PP/海泡石复合材料表观黏度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海泡石含量为6%时,表观黏度最小;海泡石的加入未改变PP的晶型,PP和PP/海泡石复合材料均只有1个熔融峰,属于PP的α晶型;海泡石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熔点略低于纯PP,而结晶温度高于纯PP;随着海泡石含量的增加,PP/海泡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而断裂伸长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 海泡石 PP—MAH 复合材料 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稀土铝酸锶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田银彩 王延伟 +2 位作者 迟长龙 刘桂宙 马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3,共4页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聚丙烯(PP)/稀土铝酸锶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温度、稀土铝酸锶含量对PP/稀土铝酸锶样品的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黏流活化能和结构黏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铝酸锶添加量的增加、温度的...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聚丙烯(PP)/稀土铝酸锶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温度、稀土铝酸锶含量对PP/稀土铝酸锶样品的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黏流活化能和结构黏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铝酸锶添加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PP/稀土铝酸锶熔体表观黏度逐渐降低;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稀土铝酸锶含量的增加非牛顿指数n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在稀土含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非牛顿指数逐渐增大;随着稀土铝酸锶含量的增大,黏流活化能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温度的提高,结构黏度指数逐渐降低,而随着稀土铝酸锶含量的增加,结构黏度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稀土铝酸锶 发光材料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思雨 周志飞 +1 位作者 魏媛 杨秀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245,共3页
以花生壳为碳源,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了花生壳基活性炭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得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随着活化剂比例的增加,活... 以花生壳为碳源,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了花生壳基活性炭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得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随着活化剂比例的增加,活化程度加深,微孔比例减小,外部孔比例增加,比表面积可达1821m2/g;材料具有良好的储电性能,比电容可达325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花生壳 电化学性能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型活性染料电化学无盐染色 被引量:7
9
作者 潘婕 樊增禄 +1 位作者 刘倩倩 叶辉 《印染》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2-16,共5页
采用K型活性染料进行棉织物电化学无盐染色,分析染色电压、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固色时间对电化学无盐染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染色工艺参数为:电压5~7v、染色温度45~50℃、染色时间25~30min、固色时间50—60min。在... 采用K型活性染料进行棉织物电化学无盐染色,分析染色电压、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固色时间对电化学无盐染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染色工艺参数为:电压5~7v、染色温度45~50℃、染色时间25~30min、固色时间50—6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棉织物染色的K/S值均超过传统染色工艺,且织物的匀染性与色牢度与传统染色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无盐染色 电化学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稀土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银彩 王延伟 +2 位作者 迟长龙 杨秀琴 饶杰元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2-55,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稀土铝酸锶复合材料,研究了稀土铝酸锶用量对PP/稀土铝酸锶复合材料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铝酸锶的加入没有改变PP的晶型;稀土铝酸锶起异相成核作用,结晶度随着稀土铝...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稀土铝酸锶复合材料,研究了稀土铝酸锶用量对PP/稀土铝酸锶复合材料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铝酸锶的加入没有改变PP的晶型;稀土铝酸锶起异相成核作用,结晶度随着稀土铝酸锶含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PP相比,复合材料的球晶尺寸细小而均匀;PP/稀土铝酸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着稀土铝酸锶含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稀土铝酸锶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初始光强度逐渐增大,而发光强度衰减曲线均呈指数规律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稀土铝酸锶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晶须增强PA6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艳菊 彭金 +1 位作者 尚记刚 孙郇萍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46,共4页
采用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A66/CSW复合材料,研究了CSW添加量对PA66/CSW复合材料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W的加入对PA66/CSW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PA66/CSW复合材料的T_m和X_c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PA66/CSW复合... 采用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A66/CSW复合材料,研究了CSW添加量对PA66/CSW复合材料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W的加入对PA66/CSW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PA66/CSW复合材料的T_m和X_c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PA66/CSW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CSW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CSW用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PA66/CSW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随着CSW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小。PA66/CSW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随着CSW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PA66/CSW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韧性)随着CSW用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PA66) 硫酸钙晶须(CSW) 结晶性能 力学性能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艳菊 康世文 +1 位作者 尚记刚 孙郇萍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38,共5页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碳纳米管进行物理改性,并将改性碳纳米管与聚乳酸熔融共混制备了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根据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电性能等测试重点研究了改性碳纳米管的表面形貌和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碳纳米管进行物理改性,并将改性碳纳米管与聚乳酸熔融共混制备了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根据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电性能等测试重点研究了改性碳纳米管的表面形貌和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其中,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碳纳米管成功进行了物理改性,扫描电镜一方面显示出改性碳纳米管团聚现象大大改善;另一方面表明改性碳纳米管在聚乳酸中能够很好地分散,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因而得到显著提高。添加1.0%改性碳纳米管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由48.2 MPa升高至56.7 MPa,电导率升高至1.5×10^(-8)Ω·cm,导电逾渗值由未改性时的1.74%降低到改性后的0.56%。另外,热处理过程也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产生影响,这与热处理后受聚乳酸非结晶区挤压导电网络的重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电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PA66/氧化镁晶须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艳菊 彭金 +1 位作者 尚记刚 孙郇萍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19,22,共5页
通过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A66/MgO抗菌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PA66/MgO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随MgO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但与纯PA66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随MgO... 通过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A66/MgO抗菌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PA66/MgO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随MgO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但与纯PA66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随MgO用量的增加逐渐下降。MgO的加入增大了PA66的表观黏度,且随MgO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先增加后减小;PA66/MgO复合材料的非牛顿指数随MgO用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PA66/MgO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高于90%,属于抗菌材料。因此,MgO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PA66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 氧化镁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稀土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14
作者 田银彩 王延伟 +2 位作者 杨秀琴 吴湾湾 刘世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0-54,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酰胺6(PA6)/稀土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6与稀土没有发生化学相互作用,稀土对PA6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促进γ晶型的生成,但阻碍了α晶...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酰胺6(PA6)/稀土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6与稀土没有发生化学相互作用,稀土对PA6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促进γ晶型的生成,但阻碍了α晶型的完美排列;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结晶温度均高于纯PA6;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降低,而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降低;稀土含量为6%(质量分数,下同)时,断裂伸长率达到328.25%;PA6/稀土复合材料的初始亮度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而亮度呈指数规律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稀土 结晶行为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纳米竹炭粉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延伟 张雅琪 +3 位作者 于翔 卞磊 秦刚 徐茜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2,共5页
首先利用共混改性以及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与纳米竹炭粉(NBC)复合材料,然后利用XRD、DSC、SEM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NBC添加量超过9.0%时,两相相容性变差;复合材料的相对结晶度和熔点均随着... 首先利用共混改性以及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与纳米竹炭粉(NBC)复合材料,然后利用XRD、DSC、SEM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NBC添加量超过9.0%时,两相相容性变差;复合材料的相对结晶度和熔点均随着NBC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复合材料中PP主要以α-晶型存在,当纳米竹炭粉的含量较低(9.0%以内)时,诱导生长γ-晶型PP晶体;而当纳米竹炭粉含量较大(9.0%以上)时,诱导生长β-晶型;通过DSC与XRD分析可知,β-晶型与γ-晶型均易在升温过程中转变为α-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竹炭粉 晶型 熔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_2Ce_2O_7-Gd_2Zr_2O_7复合材料制备及热导率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群鹏 杨树森 +4 位作者 张文宇 董鹏 谢秋阳 张红松 郭亚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了Gd_2Zr_2O_7的颗粒度和含量对(Sm_2Ce_2O_7)1-x(Gd_2Zr_2O_7)x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方法用纳米级和微米级粉体制备了两个系列的(Sm_2Ce_2O_7)1-x(Gd_2Zr_2O_7)x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材料的相组成,用扫描电镜观... 目的探讨了Gd_2Zr_2O_7的颗粒度和含量对(Sm_2Ce_2O_7)1-x(Gd_2Zr_2O_7)x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方法用纳米级和微米级粉体制备了两个系列的(Sm_2Ce_2O_7)1-x(Gd_2Zr_2O_7)x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材料的相组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形貌,用纽曼科普定律计算了复合材料的比热,用激光脉冲法测试了材料的热扩散系数。根据比热、密度和热扩散系数计算了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并根据最终热导率结果,分析了Gd_2Zr_2O_7颗粒度和含量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所合成的粉体均具有单一的萤石晶体结构,纳米级Gd_2Zr_2O_7粉体最大比表面积为15.413 m^2/g,微米级Sm_2Ce_2O_7粉体最小比表面积为0.226 m^2/g。所制备的两个系列的(Sm_2Ce_2O_7)1-x(Gd_2Zr_2O_7)x复合材料也表现出单一的萤石晶体结构,但晶粒大小不均匀。结论当x=0.5时,纳米粉体制备的复合材料存在明显的纳米晶。微米级Gd_2Zr_2O_7对复合材料声子热导率抑制不明显,但可以抑制高温光子热导率;纳米级Gd_2Zr_2O_7的引入可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的声子热导率,但对高温光子热导率抑制不明显。两个系列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均低于YS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2Ce2O7)1.x(Gd2Zr2O7)x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YSZ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纤维素的柔性导电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浩 朱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0,共6页
纳米纤维素是一种从纤维素中分离获得的纳米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反应活性,在导电材料的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纳米纤维素的柔性导电材料的制备原理,对利用不同导电介质制备获得的柔性导... 纳米纤维素是一种从纤维素中分离获得的纳米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反应活性,在导电材料的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纳米纤维素的柔性导电材料的制备原理,对利用不同导电介质制备获得的柔性导电材料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纳米纤维素基柔性导电材料的后续研究做了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材料 柔性 纳米纤维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拉伸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银彩 李江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8-131,共4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和注塑机制备哑铃形尼龙6(PA6)/石墨烯复合材料样条,研究不同石墨烯含量对PA6晶体结构、热行为、断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石墨烯诱导PA6由γ晶型向α晶型转变,在216℃和221℃附近出现分别归属于γ晶型...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和注塑机制备哑铃形尼龙6(PA6)/石墨烯复合材料样条,研究不同石墨烯含量对PA6晶体结构、热行为、断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石墨烯诱导PA6由γ晶型向α晶型转变,在216℃和221℃附近出现分别归属于γ晶型和α晶型的熔融峰,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PA6的结晶度和结晶温度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石墨烯质量分数低时,分散均匀,当石墨烯质量分数高于0.03%时,出现团聚现象;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03%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最大,分别为116.26 MPa和333.34%,与纯PA6样条相比,分别提高了25%和3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石墨烯 共混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VOC含量的PET/PAA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翔 李如洋 +1 位作者 翟静雯 谭缓缓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6,共7页
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酸钠(PAAS)/活性炭复合材料,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晶体结构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酸钠(PAAS)/活性炭复合材料,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晶体结构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等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加入能提高PET/PAA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降低复合材料中的VOC含量;随着活性炭的加入,PET/PAA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熔点先降低后升高,断裂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且分别在活性炭添加量为0.75%与0.25%时达到最大值;当活性炭含量为1.25%时,复合材料的甲醛去除率达到94.4%,乙醛去除率达到92.1%,丙酮去除率达到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活性炭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姆石改性PET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增强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伟娜 任昆仑 +4 位作者 李莉 赵倩 王红丹 施梦婷 于翔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2-37,共6页
采用勃姆石(BM)作为阻燃和增强材料,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BM阻燃和增强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BM复合材料。分别测试了BM用量对于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M用量的增加,PET/B... 采用勃姆石(BM)作为阻燃和增强材料,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BM阻燃和增强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BM复合材料。分别测试了BM用量对于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M用量的增加,PET/BM复合材料的刚性逐渐增加,韧性逐渐降低;PET/BM复合材料的热结晶温度(Tc)和冷结晶温度(Tcc)分别随着BM用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和降低,且ΔT(Tc-Tcc)逐渐增加,BM具有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和相对结晶度(Xc);而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则随着BM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BM对PET具有良好的阻燃作用,BM能够使PET/BM复合材料的残炭量增加,使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降低,增加了材料燃烧时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勃姆石 阻燃 增强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