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小麦根茬资源分布及能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1
作者 潘晓慧 杨乐 +4 位作者 李耀东 李刚 刘新新 贺超 焦有宙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4,共8页
文章通过综合调研、实验测试和统计分析,对河南省小麦根茬资源的分布特征、燃烧特性以及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根茬理论资源量为5430.4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3964.2万t,可折算为2391.1万t标准煤,其中驻马... 文章通过综合调研、实验测试和统计分析,对河南省小麦根茬资源的分布特征、燃烧特性以及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根茬理论资源量为5430.4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3964.2万t,可折算为2391.1万t标准煤,其中驻马店、商丘、周口和南阳4市的根茬资源较为丰富,约占河南省根茬资源理论总量的1/2;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小麦根茬样品进行工业分析,得到其灰分含量为10.30%~16.30%,挥发分含量为62.78%~69.10%,固定碳含量为8.50%~14.74%,热值为17.10~18.31 MJ/kg,可能源化利用的小麦根茬资源的总热量为6.99×1011MJ。小麦根茬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能源化利用潜力的初步分析可为小麦根茬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根茬 资源分布 工业分析 燃烧特性 能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工艺模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鹤 邵凤翔 +2 位作者 李辉 王鑫 李雪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133,共4页
针对工程陶瓷电火花特种加工技术本身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来对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的加工效果进行预测的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融合了模糊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的优点,建立了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加工速度和表面粗糙... 针对工程陶瓷电火花特种加工技术本身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来对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的加工效果进行预测的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融合了模糊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的优点,建立了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加工速度和表面粗糙度随着工艺电参数变化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能够精确地预测出给定条件下的加工速度和表面粗糙度,其相对误差较小,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电火花加工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神经网络在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鹤 李辉 +1 位作者 王鑫 李雪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0,共3页
在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电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很难在两者之间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其加工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将模糊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相融合的智能控制方法,采用多个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 在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电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很难在两者之间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其加工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将模糊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相融合的智能控制方法,采用多个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结构,建立了工程陶瓷碳化硼电火花加工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其工艺效果。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电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实验值与网络模型的预测值之间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电火花加工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效果预测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鹤 杨勇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7-731,共5页
针对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的工艺电参数与工件的加工效果之间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问题,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以预测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工艺效果。采用自适应位置变异粒子群算法,优化了网络模型的阈值和连接权值... 针对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的工艺电参数与工件的加工效果之间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问题,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以预测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工艺效果。采用自适应位置变异粒子群算法,优化了网络模型的阈值和连接权值,解决了BP神经网络算法迭代速度慢、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以碳化硼为例完成了算法的实现,对该材料工件的加工效果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位置变异粒子群神经网络算法可以较好地反映电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算法的迭代次数显著减少,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得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电火花加工 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自适应位置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模糊神经网络的工程陶瓷线电极磨削加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鹤 杨勇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9-583,共5页
针对在工程陶瓷线电极放电磨削加工的实际操作中加工者难以选取适当的工艺参数的问题,对影响加工效果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归纳。采用BP模糊神经网络建立了工程陶瓷线电极磨削加工效果随工艺电参数变化的预测模型,利用粗糙集理论来剔除冗余... 针对在工程陶瓷线电极放电磨削加工的实际操作中加工者难以选取适当的工艺参数的问题,对影响加工效果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归纳。采用BP模糊神经网络建立了工程陶瓷线电极磨削加工效果随工艺电参数变化的预测模型,利用粗糙集理论来剔除冗余,对网络模型进行了属性约简和规则约简,并结合遗传算法来优化加工电参数,以获得更好的加工效果;同时根据数值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采用优化后的加工电参数对工程陶瓷碳化硼棒料进行加工可获取最佳的加工效果,而且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非常接近。研究结果表明:遗传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陶瓷线电极磨削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这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线电极磨削加工 遗传算法 模糊神经网络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粒子群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绝缘工程陶瓷线电极放电磨削加工效果
6
作者 王鹤 杨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4,共6页
在绝缘工程陶瓷线电极放电磨削加工过程中,加工技术指标与各工艺参数间联系密切。在实际加工中,操作者通常根据以往的加工经验设置工艺参数,并对加工结果进行一定的预判。若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将极大影响机床的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和加... 在绝缘工程陶瓷线电极放电磨削加工过程中,加工技术指标与各工艺参数间联系密切。在实际加工中,操作者通常根据以往的加工经验设置工艺参数,并对加工结果进行一定的预判。若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将极大影响机床的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能力。为此,以BP模糊神经网络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绝缘工程陶瓷线电极放电磨削加工的技术指标效果预测模型,用粗糙集理论对训练样本集进行属性和规则约简,并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模糊神经网络。根据优化前后的模型对碳化硼(B_4C)陶瓷加工进行仿真实验对比,发现优化后的模型对技术指标的预测速度快、误差小、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线电极放电磨削加工 粒子群算法 BP模糊神经网络 自适应位置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筛选和粒子群优化的花生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涛 杨奉源 +4 位作者 刘望 张寰 殷冬梅 张全国 焦有宙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7,共10页
为解决花生植株生物量估算精度低、破坏性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高光谱特征筛选的花生生物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田块尺度多个花生品种的高光谱影像数据,首先对获取的影像进行拼接、辐... 为解决花生植株生物量估算精度低、破坏性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高光谱特征筛选的花生生物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田块尺度多个花生品种的高光谱影像数据,首先对获取的影像进行拼接、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提取出地面采样点位置的光谱反射率,计算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和植被指数,使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方法对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和植被指数等三种数据进行特征筛选,利用筛选后的特征和地面实测数据构建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回归(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模型,并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模型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原始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花生生物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使用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植被指数组合的RF回归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为0.754,均方根误差RMSE为0.085 kg/m^(2)),使用粒子群优化后的PSO-RF模型可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R^(2)为0.80,RMSE为0.076 kg/m^(2))。该研究为花生生物量精准估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智慧乡村建设中的精细化农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物量 智慧乡村 特征筛选 机器学习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地区蔬菜移栽机发展趋势与推广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豫喜 吴素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5-268,共4页
目前,河南地区蔬菜的机械化移栽种植还处于初步推广水平,人工育苗移栽仍是大面积采用的方式,致使育苗移栽的普及受到了限制。因此,结合河南省的实际移栽技术现状,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移栽机的基础之上,介绍了各种移栽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目前,河南地区蔬菜的机械化移栽种植还处于初步推广水平,人工育苗移栽仍是大面积采用的方式,致使育苗移栽的普及受到了限制。因此,结合河南省的实际移栽技术现状,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移栽机的基础之上,介绍了各种移栽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等。根据河南蔬菜种植的农艺特点,引进适宜的机型进行试验,表明吊篮式移栽机适合河南地区育苗移栽,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机 蔬菜 吊蓝式 河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巡检车辆侧向行驶稳定性的鲁棒性分析与控制
9
作者 倪利伟 吴量 +1 位作者 姜宏生 邢彪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8,共9页
传统车辆在面对不确定干扰时,车辆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易偏离理想值,导致整车侧向行驶稳定性恶化。为提高车辆在不确定干扰下的侧向行驶稳定性与鲁棒性。首先基于一体化动力学模型、序列二次规划法以及自适应滑膜控制算法(ASMC)搭建... 传统车辆在面对不确定干扰时,车辆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易偏离理想值,导致整车侧向行驶稳定性恶化。为提高车辆在不确定干扰下的侧向行驶稳定性与鲁棒性。首先基于一体化动力学模型、序列二次规划法以及自适应滑膜控制算法(ASMC)搭建了整车行驶稳定性分层协同控制策略(HCC)。其次基于线控转向、线控驱动以及线控制动设计了一款新型四轮转向-分布式驱动巡检车辆(FSDDIV)。最后基于Simulink与Carsim进行不确定干扰下的车辆侧向行驶稳定性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常用的平均分配法(ADM),该HCC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表现更佳,在面对不确定行驶工况、不确定行驶车速以及系统参数不确定性时,车辆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的最大偏离误差改善比例分别达到了75.5%与84.8%,72.8%与86.0%,71.0%与83.8%,且整体上优于同类的分层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HLQR)。该控制策略对不确定干扰表现不敏感,呈现较好的鲁棒性与稳定的控制效果,能够适应多工况的巡检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车辆 四轮转向-分布式驱动 侧向稳定性 分层协同控制策略 鲁棒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电机匝间短路故障分析及诊断系统开发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平 马宗正 马海舒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笼型异步电机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对生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常见的匝间短路故障,建立异步电机故障诊断实验台并分析了匝间短路故障与工作电流之间关系,在此基础... 笼型异步电机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对生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常见的匝间短路故障,建立异步电机故障诊断实验台并分析了匝间短路故障与工作电流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对应的故障诊断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异步电动机存在匝间短路故障时,其派克矢量轨迹由类圆形向椭圆形过渡,且随着短路匝数的增加图形的扁平化越严重,同时派克矢量轨迹长轴与坐标轴的角度有对应关系,可以用于判断匝间短路的具体故障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动机 匝间短路 故障诊断 派克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室内空间激光定位方法
11
作者 马海舒 马宗正 +1 位作者 杨益龙 王宸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177,共5页
现有智慧工厂移动机器人定位容易受到车间设备运行产生的电磁波影响,定位偏差较大且实时性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室内空间激光定位方法。先利用光纤光栅阵列搭建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完成移动机器... 现有智慧工厂移动机器人定位容易受到车间设备运行产生的电磁波影响,定位偏差较大且实时性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室内空间激光定位方法。先利用光纤光栅阵列搭建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完成移动机器人光纤应变数据与光纤定位数据的获取,然后设计3D扫描仪,完成移动机器人室内激光定位数据的获取,最后,应用上述获得的光纤数据和激光数据,采用改进的证据构造方法为工厂生产车间的各个位置点生成相应的证据,综合所有位置点的证据,对多个定位点展开位置加权,实现移动机器人室内空间智能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移动机器人智能定位结果的准确性,且其定位实时性较好,均优于对比方法,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纤光栅阵列 移动机器人 移动设备 智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面修形量对面齿轮副啮合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大庆 毛亚洲 +2 位作者 张宇轩 王鑫 聂少武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为了分析圆柱小轮修形量对面齿轮副啮合性能影响规律,首先借助圆柱小轮的加工齿条模型,获得了面齿轮副的齿面方程式;根据磨削修形砂轮的截面等距线完成了修形砂轮运动曲线的计算,并对圆柱小轮齿廓和齿向的修形量进行了求解;依据不同修... 为了分析圆柱小轮修形量对面齿轮副啮合性能影响规律,首先借助圆柱小轮的加工齿条模型,获得了面齿轮副的齿面方程式;根据磨削修形砂轮的截面等距线完成了修形砂轮运动曲线的计算,并对圆柱小轮齿廓和齿向的修形量进行了求解;依据不同修形参数下圆柱小轮修形量的计算结果,分析了齿面修形量与修形参数的关系,并完成了不同修形量下面齿轮副的齿面接触分析,获得了圆柱小轮齿面不同修形量与啮合性能的关联规律,为面齿轮传动副的修形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齿轮 圆柱小轮修形 磨削 修形量 啮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异种金属钎焊及其界面组织调控的研究现状
13
作者 常云峰 高雅 +2 位作者 黄俊兰 纠永涛 王红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5,共13页
Cu/Al复合结构因具有质量轻、综合性能优良等特点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铜铝连接最常用的方法是焊接,但Cu、Al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焊接性差。钎焊可以实现Cu/Al异种金属的可靠连接,但焊接过程中接头界面区易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 Cu/Al复合结构因具有质量轻、综合性能优良等特点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铜铝连接最常用的方法是焊接,但Cu、Al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焊接性差。钎焊可以实现Cu/Al异种金属的可靠连接,但焊接过程中接头界面区易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层过厚会使接头连接强度降低。本文综述了Cu/Al钎焊常用的焊接方法和主要钎料体系,对比了各种焊接方法的优缺点和钎料体系的组织性能特点,重点从钎焊工艺调控、钎料合金化和母材表面金属层改性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对钎焊接头界面区组织调控的研究现状。采用超声波复合钎焊、固相焊辅助钎焊、半固态钎焊等钎焊工艺,虽然可以提升接头性能,但设备复杂和操作问题限制了这些方法在Cu/Al钎焊工业中的应用;在母材表面复合中间层/过渡层的方式则需要增加焊前预处理工序,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钎料合金化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合金元素对钎料组织和性能的实验研究方面,未来可与材料计算相结合,运用材料基因组技术为Cu/Al钎焊材料的研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异种金属 钎焊工艺 钎料合金化 金属间化合物 界面组织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传动误差实时评价测试系统设计及实验
14
作者 屈晓莉 李鹏 王庆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3-166,171,共5页
为克服缺少数控机床传动误差,设计了实现误差信号误差评价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开展了实验验证。为NIPXIe-1071主机配备了插槽以实现NIPXI-7842R采集卡安装功能,上位机数据采集程序把下位机产生的计数结果转换成转角参... 为克服缺少数控机床传动误差,设计了实现误差信号误差评价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开展了实验验证。为NIPXIe-1071主机配备了插槽以实现NIPXI-7842R采集卡安装功能,上位机数据采集程序把下位机产生的计数结果转换成转角参数再计算传动链运动的位置误差。利用信号接口预处理编码器TTL信号以及控制信号;通过数据接口获取信号状态与计数结果FIFO;利用控制模块调节计数器模块与数据接口逻辑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设计了实验系统平台测定精密铣磨机床传动误差,系统平台可以达到的最佳分辨率。采用传动误差测试方法具备可行性与良好的重复性。传动误差的产生主要是在工作台传动链控制过程中形成的,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副会形成明显的传动误差。该研究有助于提高机床的基础设计能力,为后续的工艺优化奠定一定的硬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误差 圆光栅 LABVIEW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与深冷变形对AlCoCrFeNi-HEAp/2219Al复合材料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杨益龙 张昀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5-182,共8页
目的解决AlCoCrFeNi-HEAp/2219Al复合材料Al-Cu结晶相粗大、强度与韧性不协调的问题。方法采用高温轧制、深冷轧制以及固溶+深冷轧制3种变形工艺,对AlCoCrFeNi-HEAp/2219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经高温轧制后,复... 目的解决AlCoCrFeNi-HEAp/2219Al复合材料Al-Cu结晶相粗大、强度与韧性不协调的问题。方法采用高温轧制、深冷轧制以及固溶+深冷轧制3种变形工艺,对AlCoCrFeNi-HEAp/2219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经高温轧制后,复合材料内Al-Cu结晶相含量最低,仅为0.68%(质量分数)。经深冷轧制与固溶+深冷轧制后,基体内大量破碎的结晶相促进了Cu元素的扩散。在90%变形量下,高温轧制后的复合材料极限抗拉强度最高,达361.63 MPa。在相同变形量条件下,固溶+深冷变形后的复合材料强度增量最大,为56.95 MPa,且延伸率几乎无损失。结论3种变形工艺均使复合材料内产生大量位错,其中固溶+深冷变形工艺位错密度最大。高密度位错在Al-Cu相周围塞积,致使初生Al-Cu相破碎;固溶与深冷轧制结合使结晶相元素明显扩散,基体内Al-Cu含量降低,深冷轧制积累的高密度位错使沿晶界分布的细长结晶相破碎、分散。随变形量的增加,材料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增加,断裂延伸率则逐渐下降。经对比研究,固溶+深冷轧制成形工艺可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固溶 轧制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拉机安全架强度试验台机械系统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中界 杨安杰 +5 位作者 成梁 王振鹏 王新莉 刘豫喜 马宗正 李保谦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5年第9期37-41,共5页
拖拉机安全架强度试验台机械系统是拖拉机安全架强度试验台的基础和支撑。通过对拖拉机安全架强度试验台机械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样机试验等进行分析阐述,得出拖拉机安全架强度试验台机械系统足以满足拖拉机安全架对强度试验的... 拖拉机安全架强度试验台机械系统是拖拉机安全架强度试验台的基础和支撑。通过对拖拉机安全架强度试验台机械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样机试验等进行分析阐述,得出拖拉机安全架强度试验台机械系统足以满足拖拉机安全架对强度试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架 试验台 机械系统 研究分析 拖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倍过采样与加窗插值FFT的电力谐波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鸿博 熊军华 蔡晓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5,共11页
为提高谐波分析精度,分析了信号加窗引起的信噪比损失以及AD转换产生的量化误差,阐述了过采样技术提高信噪比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高倍过采样和加窗插值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的谐波分析方法。该方法充... 为提高谐波分析精度,分析了信号加窗引起的信噪比损失以及AD转换产生的量化误差,阐述了过采样技术提高信噪比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高倍过采样和加窗插值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的谐波分析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AD转换器的潜力,以尽量高的采样速率进行AD采样,同时通过均值滤波避免高倍过采样引起的采样数据量激增问题。详细研究了所提谐波分析方法对信号中谐波分量幅值和相位的影响,并给出了简洁实用的谐波幅值和相位校正方法。仿真表明,所提方法可在不增加系统成本的前提下改善加窗插值FFT的抗噪声能力,提高谐波分析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值FFT 窗函数 谐波分析 量化误差 过采样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根茬燃烧热触杀防控土传病害的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焕光 李刚 +8 位作者 刘超洁 高飞 刘新新 潘晓慧 李鹏飞 张晓婷 贺超 刘亮 焦有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7,共8页
针对秸秆和根茬直接还田导致作物土传病害重发和频发问题,采用自主设计的可控燃烧热触杀装备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下装备内的温度分布规律、热触杀后土壤中病原真菌与细菌的灭杀率及作物植株发病程度。结果表明:当进料速度... 针对秸秆和根茬直接还田导致作物土传病害重发和频发问题,采用自主设计的可控燃烧热触杀装备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下装备内的温度分布规律、热触杀后土壤中病原真菌与细菌的灭杀率及作物植株发病程度。结果表明:当进料速度为360~1800 kg/h时,装备可实现热触杀温度(117~167℃)和送风温度(62~172℃)的有效调控,炉膛内沿程烟气温度分布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稳定燃烧时炉膛最高温度可达479℃,可保证燃烧效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土壤中细菌比真菌的耐温性更强,117℃下细菌和真菌的灭杀率分别为53.33%和33.33%,132℃以上时两者的灭杀率均达到86%以上,167℃下可实现深度灭杀。与对照组相比,秸秆与根茬燃烧高温热触杀后田间玉米植株根部病情指数降低了34.1,该研究对实现作物连作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根茬 高温烟气 热触杀 土传病害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烟气热触杀土壤病草害装备设计与试验
19
作者 刘新新 李硕硕 +7 位作者 李刚 贺超 李鹏飞 潘晓慧 高飞 刘亮 兰明明 焦有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6-837,共12页
【目的】针对农作物秸秆和根茬直接还田导致农田病草害加剧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温烟气热触杀土壤病草害装备,以实现秸秆和根茬能源化利用与土传病草害绿色防控的有机结合。【方法】装备主要由进料系统、炉膛、空气预热器、热触杀系统、供... 【目的】针对农作物秸秆和根茬直接还田导致农田病草害加剧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温烟气热触杀土壤病草害装备,以实现秸秆和根茬能源化利用与土传病草害绿色防控的有机结合。【方法】装备主要由进料系统、炉膛、空气预热器、热触杀系统、供风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并对所设计装备的炉膛、预热器及热触杀烟道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验证。【结果】在进料量约为360 kg·h^(-1)条件下,装备能够稳定燃烧,炉膛温度最高达到500℃以上,出料口土壤温度为(72.6±6.0)℃。依据热平衡试验,装备热效率约为48.7%;经田间试验验证,该灭杀工艺对杂草雀麦的灭杀率达95.5%以上,下茬玉米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下降了34.10。【结论】经设计验证后的装备能够稳定燃烧,土壤热触杀后的温度满足灭杀需求,草害得到有效控制,玉米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为田间病草害热物理防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茬燃烧 装备设计 热物理触杀 土传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耗测量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20
作者 王赛飞 马宗正 +3 位作者 程勇 聂建军 闫庆忠 张双飞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为实现某款工程机械用发动机油耗测量设备正常工作,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该控制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单元,分别对电源管理模块、单片机模块、电磁阀驱动模块、传感器选择与信号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显示屏模块等硬件电路进... 为实现某款工程机械用发动机油耗测量设备正常工作,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该控制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单元,分别对电源管理模块、单片机模块、电磁阀驱动模块、传感器选择与信号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显示屏模块等硬件电路进行设计,并完成了对应的软件开发。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控制电磁阀启停,使设备平稳供油连续测量,与高精度油耗仪器对比,该设备测量误差在1.5%以内,满足了预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油耗测量 传感器 硬件电路 控制系统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