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应用技术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韩瑞芳 许卫华 《绿色科技》 2015年第3期319-320,共2页
分析了地方新升本院校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毕业生就业方向,实行团队合作、分阶段控制的毕业设计模式,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就业方向 团队合作 毕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有效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庆丰 袁健松 皇民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7-178,共2页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上不同地域之间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差异,这使得地基加固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凸显。地基加固技术种类多样、工艺成熟,将地基加固技术运用于土木工程建设中,能够解决土木工程建设中地基...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上不同地域之间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差异,这使得地基加固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凸显。地基加固技术种类多样、工艺成熟,将地基加固技术运用于土木工程建设中,能够解决土木工程建设中地基加固遇到的现实问题,提高土木工程的地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建设 地基加固技术 建筑工程 工艺成熟 有效应用 地质条件 重要性与必要性 不同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磊磊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5-165,共1页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使得社会对土木改造工程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为了提高城市房屋施工质量,要科学有效地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发挥混凝土的重要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改造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在...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使得社会对土木改造工程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为了提高城市房屋施工质量,要科学有效地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发挥混凝土的重要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改造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具体施工中不断完善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有助于促进土木改造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施工技术 房屋施工 工程质量 土木 城市快速发展 具体施工 重视度 有效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对策
4
作者 薛帅栋 王果 +2 位作者 焦禄霄 徐肖雷 谢桂 《农业工程》 2025年第5期80-86,共7页
农业绿色发展是促进农业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锚定大国粮仓定位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方面理应贡献力量。在分析大量资料... 农业绿色发展是促进农业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锚定大国粮仓定位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方面理应贡献力量。在分析大量资料和实地走访调研基础上,梳理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并从多目标协同、科技创新引领、政策体系完善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提出决策建议,以期对双碳目标下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农业绿色发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力水准自动监测系统在轨道交通线路和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绍堂 张迪 +1 位作者 王果 谷保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在简单介绍静力水准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静力水准自动监测系统在地铁隧道结构自动化垂直位移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静力水准自动监测系统具有精度高、成本低、分布式、实时... 在简单介绍静力水准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静力水准自动监测系统在地铁隧道结构自动化垂直位移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静力水准自动监测系统具有精度高、成本低、分布式、实时、动态、全天候智能远程遥测的优点,在轨道交通线路和隧道工程安全监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隧道 垂直位移 静力水准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露天矿工程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果 沙从术 +1 位作者 蒋瑞波 郝力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75,共4页
露天矿工程量计算是露天矿开采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然而露天矿几何形状由于自然条件以及采矿工艺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工程量难以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精确计算。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露天矿工程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搭载的... 露天矿工程量计算是露天矿开采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然而露天矿几何形状由于自然条件以及采矿工艺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工程量难以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精确计算。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露天矿工程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搭载的数码相机获取矿区序列倾斜影像,通过特征提取、空三测量、多视影像密集匹配,在获得密集点云的基础上,构建不规则三角格网和纹理映射,重建出露天矿三维模型,之后通过方格网法实现露天矿工程量计算。选取三门峡渑池某铝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露天矿工程量快速计算,而且具备高效低成本等特点,为复杂条件下快速计算露天矿工程量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摄影 露天矿 密集点云 方格网法 工程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诱导聚乳酸/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结构演化与性能调控
7
作者 罗飞 石素宇 +5 位作者 于翔 党旭丹 朱茹梦 陈刚 朱传政 张昊明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47,共7页
系统探究了压力诱导对聚乳酸/埃洛石纳米管(PLA/HNTs)复合材料结构演化与性能的调控机制。通过模压成型技术,在不同成型压力(10.7~20.7 kN)下制备PLA/HNTs复合材料,结合广义Maxwell模型、Hollomon方程及微观表征手段分析压力对分子松弛... 系统探究了压力诱导对聚乳酸/埃洛石纳米管(PLA/HNTs)复合材料结构演化与性能的调控机制。通过模压成型技术,在不同成型压力(10.7~20.7 kN)下制备PLA/HNTs复合材料,结合广义Maxwell模型、Hollomon方程及微观表征手段分析压力对分子松弛、界面结构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等成型压力(15.7 kN)下,材料自由体积压缩与分子链取向协同作用显著抑制链段松弛,储能模量松弛时间达峰值(1.04 s),同时HNTs分散均匀且沿拉伸方向取向,应变硬化系数(k=1163.77 MPa)和应变硬化指数(n=1.019)较最低压力样品分别提升77.1%和17.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15.7 kN压力诱导PLA结晶峰温降低12℃,表明分子链预有序排列降低了结晶能垒。扫描电子显微镜证实高压(>15.7 kN)下复合材料因内应力及微裂纹导致性能衰减。研究揭示了压力场对PLA基体结晶阈值效应及HNTs分散-取向的协同调控规律,为高性能生物基复合材料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埃洛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分子取向 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电机匝间短路故障分析及诊断系统开发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平 马宗正 马海舒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笼型异步电机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对生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常见的匝间短路故障,建立异步电机故障诊断实验台并分析了匝间短路故障与工作电流之间关系,在此基础... 笼型异步电机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对生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常见的匝间短路故障,建立异步电机故障诊断实验台并分析了匝间短路故障与工作电流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对应的故障诊断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异步电动机存在匝间短路故障时,其派克矢量轨迹由类圆形向椭圆形过渡,且随着短路匝数的增加图形的扁平化越严重,同时派克矢量轨迹长轴与坐标轴的角度有对应关系,可以用于判断匝间短路的具体故障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动机 匝间短路 故障诊断 派克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高光谱和数码影像的冬小麦氮营养指数遥感监测
9
作者 杨福芹 李昌浩 +4 位作者 张英发 陈日强 刘杨 郭良栋 冯海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9-1728,共10页
快速、实时、准确地获取冬小麦氮营养状态对于评价冬小麦长势、产量估测和指导农业现代化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光谱相机和数码相机获取了3个关键生育期的冠层光谱数据,同步开展地面实验获取地面生物量及氮含量理化参... 快速、实时、准确地获取冬小麦氮营养状态对于评价冬小麦长势、产量估测和指导农业现代化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光谱相机和数码相机获取了3个关键生育期的冠层光谱数据,同步开展地面实验获取地面生物量及氮含量理化参数。选取高光谱影像的植被指数、红边指数、红边参数和三波段参数等4种特征参数及数码相机的颜色指数及两者结合的融合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逐步回归(SWR)、随机森林(RF)和BP算法构建冬小麦氮营养指数遥感监测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优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在单变量建模中,以红边参数DIDRmid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模型最优(建模R^(2)=0.66,RMSE=0.11%,验证R^(2)=0.55,RMSE=0.13%)。(2)在多变量建模中,以红边参数为自变量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模型优于以植被指数、红边指数、三波段参数和颜色指数为自变量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模型;其中,以基于红边参数利用BP算法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模型最优(建模R^(2)=0.75,RMSE=0.10%,验证R^(2)=0.60,RMSE=0.12%)。(3)在融合高光谱参数和数码指数变量建模中,多模态变量红边参数+颜色指数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模型优于红边参数+植被指数、红边参数+红边指数及红边参数+三波段参数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模型,其中以多模态变量红边参数+颜色指数利用PLSR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模型最优(建模R^(2)=0.77,RMSE=0.09%,验证R^(2)=0.65,RMSE=0.11%),且多模态模型精度优于单变量建模和多变量建模,研究可为冬小麦氮营养状况估算提供一个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无人机 氮营养指数 光谱参数 颜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人机高光谱监测马铃薯生物量及植株氮含量
10
作者 杨福芹 陈日强 +5 位作者 刘杨 陈鑫鑫 肖一博 李昌浩 王平 冯海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9-1738,共10页
地上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动态监测作物的长势和营养状况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利用无人机获取马铃薯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淀粉积累期的高光谱数据及地面生物量及植株氮含量数据;分... 地上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动态监测作物的长势和营养状况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利用无人机获取马铃薯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淀粉积累期的高光谱数据及地面生物量及植株氮含量数据;分析植被指数与生物量及植株氮含量的相关性和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出对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敏感的植被指数,结合深度神经网络(DNN)、偏最小二乘法(PLSR)、弹性网络回归(ENR)、岭回归(RR)及支持向量机(SVR)估算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对比不同模型估算生物量及植株氮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1)植被指数与生物量及植株氮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0.01显著水平,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出对生物量及植株氮含量敏感的植被指数;(2)对比分析5个生育期的遥感估算模型,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以块茎形成期构建的模型最好,生物量以现蕾期估算的模型最差,植株氮含量以块茎增长期估算的模型最差。(3)采用PLSR方法在块茎形成期构建的生物量模型最优,其建模的R^(2)、RMSE和NRMSE分别为0.60、235.65 kg·hm^(-2)和0.15 kg·hm^(-2),验证的R^(2)、RMSE和NRMSE分别为0.58、344.72 kg·hm^(-2)和0.26 kg·hm^(-2),采用RR方法在块茎形成期构建的植株氮含量模型最优,其建模的R^(2)、RMSE和NRMSE分别为0.74、0.31%和0.15%,验证的R^(2)、RMSE和NRMSE分别为0.77、0.58%和0.28%。(4)综合比较DNN、PLSR、ENR、RR和SVR算法估算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模型,估算的植株氮含量模型精度优于估算的生物量模型精度,用植株氮含量可以更好的监测作物长势和营养特性,可为农业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变量投影重要性 地上生物量 植株氮含量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确权数据库建设与难点问题研究——以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海红 蒋瑞波 +1 位作者 王兰洲 胡愈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1-13,共3页
介绍建立农村土地确权数据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建库软件,通过实例对数据库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针对数据处理和属性录入工作量较大等问题,提出批量录入登记信息、属性信息和数据批量处理的方法,从而提高大规模数据处... 介绍建立农村土地确权数据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建库软件,通过实例对数据库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针对数据处理和属性录入工作量较大等问题,提出批量录入登记信息、属性信息和数据批量处理的方法,从而提高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速度。以河南省新野县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项目为例,对上述方案和方法进行验证,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信息化管理,达到了实时更新土地登记数据、动态管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土地确权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环境障涂层用(Nd_(0.2)Sm_(0.2)Gd_(0.2)Yb_(0.2)Y_(0.2))_(3)NbO_(7)氧化物热物理与力学性能
12
作者 刘畅 高雅 +3 位作者 张红松 倪利伟 张昊明 陈晓鸽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84-190,共7页
目的为充分发挥稀土氧化物材料的优异性能,研究适用于热环境障涂层表面层的材料,制备了(Nd_(0.2)Sm_(0.2)Gd_(0.2)Yb_(0.2)Y_(0.2))_(3)NbO_(7)氧化物高熵陶瓷。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烧结技术制备了(Nd_(0.2)Sm_(0.2)Gd_(0.2)Yb_(0.... 目的为充分发挥稀土氧化物材料的优异性能,研究适用于热环境障涂层表面层的材料,制备了(Nd_(0.2)Sm_(0.2)Gd_(0.2)Yb_(0.2)Y_(0.2))_(3)NbO_(7)氧化物高熵陶瓷。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烧结技术制备了(Nd_(0.2)Sm_(0.2)Gd_(0.2)Yb_(0.2)Y_(0.2))_(3)NbO_(7)高熵陶瓷,研究了其晶体结构、显微组织、元素构成、热物理与常温力学性能。结果该高熵陶瓷的XRD和Raman图谱表明其具有单一晶体结构;高熵化设计降低了陶瓷材料的室温及高温热导率,其在室温及1000℃时的热导率分别是1.07W/(m·K)和1.03W/(m·K),涂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高熵陶瓷在室温至12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相稳定性能,其热膨胀系数为10.14×10^(-6) K^(-1),满足热障涂层对热膨胀性能的要求;该高熵陶瓷的常温杨氏弹性模量为208GPa,显微硬度约为9.27GPa,断裂韧性为1.67 MPa·m^(1/2)。结论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烧结法,成功制备了(Nd_(0.2)Sm_(0.2)Gd_(0.2)Yb_(0.2)Y_(0.2))_(3)NbO_(7)纳米粉体和致密块体,该高熵陶瓷纳米粉体及致密块体均具有单一的焦绿石晶体结构,相对致密度大于90%,元素分布均匀;由于多种稀土离子共掺杂引起的晶格畸变及质量波动,以及大量氧空位的引入,加剧了声子的散射程度,该高熵陶瓷具有较低的室温及高温热导率;稀土元素掺杂降低了金属离子与氧离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值,使其具有相对较高的热膨胀系数,其杨氏弹性模量与YSZ相当,但显微硬度和断裂韧性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障涂层 高熵陶瓷 稀土铌酸盐 热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扩张格局——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13
作者 陈超 宗燕 +5 位作者 李昂 杨福芹 王果 谢瑞 张盼盼 刘振彬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9,共15页
探究资源型城市扩张格局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人地协调至关重要。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21年长时序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采用伪不变特征(PIF)法获取建成区空间分布信息,揭示榆林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选取经济发展、人... 探究资源型城市扩张格局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人地协调至关重要。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21年长时序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采用伪不变特征(PIF)法获取建成区空间分布信息,揭示榆林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选取经济发展、人口、交通、资源开发等指标分析榆林市城市扩张格局驱动力。结果表明:①2004~2021年榆林市建成区面积由338 km^(2)增加至1844 km^(2),呈现散点扩张、合并融合的扩张趋势,符合城市发展的不可逆变特征;②榆林市城市扩张速度最大值出现在2019~2021年,为145 km^(2)·年^(-1),最小值出现在2004~2009年,为8.667 km^(2)·年^(-1);扩张强度最大值出现在2009~2013年,为27.13%,最小值出现在2017~2019年,为0.82%;③2013~2016年榆林市重心在东偏北方向移动距离达峰值(27223.254 m),与榆林市煤炭产业发展布局相符;④2004~2021年榆林市城市扩张格局主要驱动力是煤炭产量,继而构建包含煤炭产量、第一产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道路面积、人口密度、常住人口数等指标的多因素拟合模型,拟合度R 2为0.985,表明该模型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资源型城市 夜间灯光遥感 伪不变特征法 时空演变 驱动力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矿区地表水体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力-以榆神府矿区为例
14
作者 陈超 宣昂 +4 位作者 胡振琪 王一鸣 张家超 王果 杨福芹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55,共11页
【背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研究高强度采煤扰动下地表水体的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力,是缓解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矿区煤-水矛盾的基础和前提。【方法】采用1980-2023年间10期遥感影像数据,基于ArcGIS平台实现榆神府... 【背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研究高强度采煤扰动下地表水体的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力,是缓解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矿区煤-水矛盾的基础和前提。【方法】采用1980-2023年间10期遥感影像数据,基于ArcGIS平台实现榆神府矿区地表水体信息提取,揭示地表水体时空演变特征。结合累积量斜率变化分析法(slope change ratio of cumulative quantity,SCRCQ)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定量解析气候因子与人类活动对地表水体面积变化驱动力的贡献度。【结果和结论】(1)榆神府矿区地表水体面积呈现显著“W”形复合演变轨迹,1980-2023年间面积净增约9 km^(2),具体表现为萎缩(1980-1990年,-3.91 km^(2))、恢复(1990-1995年,5.44 km^(2))、持续萎缩(1995-2018年,-15.77 km^(2))和迅速增长(2018-2023年,23.25 km^(2))4个阶段特征。(2)SCRCQ模型量化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的贡献度为81.3%(气象因素贡献度为18.7%),其中年均气温(+17.43%)是主要气候驱动因素,降雨量对水体面积变化呈现负向作用(-3.84%)。(3)GRA模型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对矿区地表水体面积的影响强度依次为耕地面积变化(0.88)>人口数量变化(0.82)>煤炭开采量变化(0.51),其中耕地面积变化对矿区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的影响程度最高。研究进一步证实,高强度人类活动是驱动矿区地表水体演变的主导因素,研究成果为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矿区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水体 时空演变 驱动力 黄河流域 榆神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井工煤矿区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超 胡振琪 +9 位作者 高远 王一鸣 陈庆丰 张家超 王果 康育鹏 刘闯 杨福芹 李晶晶 赵玉如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3-285,共23页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逐步转向深部以及煤炭开发战略西移,煤矿区采动岩土体形变问题更加突出,可对矿区生态及建(构)筑物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威胁矿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深入认识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特征与机理,提升采动损害防控与土地生...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逐步转向深部以及煤炭开发战略西移,煤矿区采动岩土体形变问题更加突出,可对矿区生态及建(构)筑物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威胁矿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深入认识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特征与机理,提升采动损害防控与土地生态损伤修复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根据不同覆土类型对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研究进行分类,明确了层状结构为煤系地层结构的主要特征,阐明了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效应与协同形变过程。系统梳理了黏质松散层、黄土、风积沙等3类覆土条件下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研究进展,分析了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的影响因素,指出岩层与土层厚度组合关系为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岩土体界面为岩土体协同形变过程的关键界面。对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理论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评述,从研究方法、协同形变机理、岩土体交界面力学行为、岩土体形变空间形态、岩土体形变预测模型、新开采工艺与多煤层耦合条件下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等方面讨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科学研究路径,强调了应遵循的科学研究原则。分析认为,采动岩层-土层不同厚度组合以及不同土层类型组合的力学行为与机理、岩层-土层交界面的界面应力应变传递与扩展机制、构建可靠且适用性强的顾及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效应的开采沉陷预测模型、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多技术方法力学原理的一致性与兼容性、西部生态脆弱矿区高强度开采与深部开采以及开采新技术引起的采动岩土体协同形变特征与机理、土层载荷传递效应定量研究等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岩层破断 土体形变 协同效应 地裂缝 沉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与BDS-3融合非组合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性能评估
16
作者 翟燕 谢瑞 杨莉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共4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GPS、BDS-3及GPS+BDS-3双系统融合非组合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性能。结果表明,GPS+BDS-3双系统融合增加了可观测卫星数,优化了空间几何结构,有效地减少了首次模糊度固定时间,提高了模糊度固定率,改善了定位精度。GP... 本文对比分析了GPS、BDS-3及GPS+BDS-3双系统融合非组合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性能。结果表明,GPS+BDS-3双系统融合增加了可观测卫星数,优化了空间几何结构,有效地减少了首次模糊度固定时间,提高了模糊度固定率,改善了定位精度。GPS平均首次模糊度固定时间与固定率分别为28.7 min和98.6%,收敛后水平、高程和三维方向定位精度分别为0.9、1.7和1.9 cm;BDS-3平均首次模糊度固定时间与固定率分别为47.2 min和96.9%,收敛后水平、高程和三维方向定位精度分别为1.4、2.5和2.7 cm;GPS+BDS-3双系统融合平均首次模糊度固定时间与固定率分别达13.2 min和99.5%,收敛后水平、高程和三维方向定位精度分别为0.8、1.6和1.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BDS-3融合 非组合PPP 模糊度固定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庆丰 张伟强 +5 位作者 乔国栋 皇民 王颖 刘晓倩 王新 任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8,共7页
为了给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绿色、协调、开放、创新、和谐5个维度进行分析,建立了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计算了八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运用皮... 为了给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绿色、协调、开放、创新、和谐5个维度进行分析,建立了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计算了八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研究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从绿色、协调、开放、创新、和谐5个维度来看,八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虽然在增长,但是在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上仍有所不足,指数均未能突破0.800,而在开放发展与和谐发展上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为均衡,且这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正相关。在推动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应注重提升协调性和创新性,进一步完善发展策略和政策,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全局熵值法 评价体系 皮尔逊相关系数 黄河流域河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机器学习的小麦产量预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樊杰杰 邱春霞 +6 位作者 樊意广 陈日强 刘杨 边明博 马彦鹏 杨福芹 冯海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90-2899,共10页
及时、准确的作物估产,对作物管理决策和粮食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建立一种耦合连续小波变换(CWT)与机器学习准确预测小麦产量的方法。基于2020年—2021年两年小麦田间试验获取的开花期和灌浆期冠层高光谱数据及产量数据,首... 及时、准确的作物估产,对作物管理决策和粮食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建立一种耦合连续小波变换(CWT)与机器学习准确预测小麦产量的方法。基于2020年—2021年两年小麦田间试验获取的开花期和灌浆期冠层高光谱数据及产量数据,首先采用CWT提取三种小波特征(WFs),分别为:基于Bortua方法筛选的特征波段(Bortua-WFs)、提取WFs与小麦产量确定系数的前1%(1%R^(2)-WFs)和单一分解尺度下的所有WFs(SS-WFs)。然后采用随机森林(RF)、 K最邻近(KNN)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产量预测模型。最后选取最优的光谱特征,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建模并比较。结果表明:(1)三种WFs结合机器学习方法的模型均表现良好,基于Bortua-WFs构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2)相比光谱特征模型,Bortua-WFs模型在各生育期的精度均有所提高,开花期的R^(2)精度分别提高了17.5%、 4%和39.6%,灌浆期分别提高了8.4%、 5.6%和16.9%。(3)灌浆期的产量估算模型优于开花期,结合Bortua-WFs和XGBoost的模型表现最佳,R^(2)为0.83, RMSE为0.78 t·ha^(-1)。该研究比较了不同特征和方法相结合的性能,确定了不同方案下的最佳模型精度,为光谱准确预测小麦产量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高光谱 机器学习 小麦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注塑熔接线强度预测模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曙 周俊 +4 位作者 王华欣 翟孟雷 黄明 刘春太 石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7,共7页
熔接线是影响注塑制品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前以汇合角预测熔接线强度的力学模型并没有体现注塑工艺的影响。为了科学定量地认识熔接线区域强度的变化规律,准确预测熔接线力学性能,首先对带扇形孔的制品进行注塑模拟分析,研究了注塑... 熔接线是影响注塑制品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前以汇合角预测熔接线强度的力学模型并没有体现注塑工艺的影响。为了科学定量地认识熔接线区域强度的变化规律,准确预测熔接线力学性能,首先对带扇形孔的制品进行注塑模拟分析,研究了注塑温度、注射速率以及保压压力对熔接线汇合角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塑温度、保压压力不是通过改变熔体前沿汇合角来影响熔接线强度。基于此,为全面体现注塑工艺、汇合角对熔接线强度的影响,在现有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注塑工艺影响因子重新构造了体现注塑工艺、汇合角对熔接线区域强度影响的预测模型。设计并制造了用于成型扇形孔制品的注射模具,开展了不同工艺条件下30%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扇形孔制品注塑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了体现注塑温度和保压压力影响的注塑工艺影响因子数学表达式,利用实验数据拟合确定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构建的强度预测模型可以准确计算不同注塑温度、保压压力下熔接线不同位置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接线 汇合角 熔接线强度 纤维增强 注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碳纤增强B柱加强板结构设计与铺覆仿真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曙 王阳 +3 位作者 翟孟雷 李庆涛 黄明 刘春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针对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在大曲率位置易导致纤维断裂、褶皱、撕裂等缺陷问题,本文基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随模铺覆仿真方法,理论分析了铺覆起点、初始取向对铺覆效果的影响规律。以减少纤维成型缺陷为目标,开展了连续碳纤维增强... 针对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在大曲率位置易导致纤维断裂、褶皱、撕裂等缺陷问题,本文基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随模铺覆仿真方法,理论分析了铺覆起点、初始取向对铺覆效果的影响规律。以减少纤维成型缺陷为目标,开展了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的结构优化和铺覆优化设计,确定了面向热压成型工艺的B柱加强板几何结构和预浸料铺覆方式。通过分块铺覆优化,使0°、90°、45°、-45°的铺层不合格占比分别由45.18%、52.83%、72.21%、71.78%降至2.47%、3.45%、5.31%、4.77%,有效提高了连续碳纤维的随模铺覆性。基于优化的铺覆设计,成功试制出满足性能要求的B柱加强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柱加强板 连续纤维 结构优化 铺覆仿真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