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射线CT技术的混凝土角钢筋锈蚀空间扩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江华 薛成洲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6-950,共5页
本文利用X射线CT技术研究了混凝土中角部钢筋的锈蚀空间扩展过程。将钢筋混凝土试样置于干湿循环的腐蚀环境中加速钢筋的腐蚀,通过显微层析法获得其三维X-CT图像并处理表征钢筋混凝土的不同材料相,包括钢筋、砂浆、锈蚀产物、孔隙和裂... 本文利用X射线CT技术研究了混凝土中角部钢筋的锈蚀空间扩展过程。将钢筋混凝土试样置于干湿循环的腐蚀环境中加速钢筋的腐蚀,通过显微层析法获得其三维X-CT图像并处理表征钢筋混凝土的不同材料相,包括钢筋、砂浆、锈蚀产物、孔隙和裂缝。经对混凝土内产生的裂缝和钢筋锈胀效应分析显示,在靠近钢筋的孔隙周围易出现由于在试样制备过程中预先残留的氧气和水分导致的点蚀。此外,还发现主要由混凝土中钢筋径向不均匀锈蚀引起明显的横向裂纹。我们还利用混凝土钢筋试样的锈蚀分布参数构建了基于von Mises的非均匀锈蚀模型。通过对比试验验证,该模型能有效反映混凝土锈蚀开裂过程。采用干湿循环腐蚀环境与X-CT扫描相结合的形式,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过程、锈蚀分布和腐蚀开裂的预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X射线CT技术 锈蚀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石质文物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史俊莉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70-75,共6页
为了精确模拟石质文物的稳定性,以云冈11号窟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快速精确获取石窟的表层点云数据,再利用ANASYS进行内部网络结构剖分,最后导入Flac3d对石窟整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云冈11号窟岩体现阶段总体位移方向... 为了精确模拟石质文物的稳定性,以云冈11号窟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快速精确获取石窟的表层点云数据,再利用ANASYS进行内部网络结构剖分,最后导入Flac3d对石窟整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云冈11号窟岩体现阶段总体位移方向向下并向后倾斜,稳定性较好,随时间推移其应力集中逐渐向下部发展;对于底部风化凹槽部位若不采取防护措施,预测100 a以后,洞窟底部会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其失稳、破坏.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仪 三维数值模拟 石质文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阻燃型PE–HD/竹粉木塑复合建筑模板料制备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焱 唐杰 +1 位作者 王东炜 丁舒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24,共5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和竹粉为原料,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为共混增容剂,以膨胀石墨和三聚氰胺为阻燃剂,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种阻燃型PE–HD/竹粉木塑复合材料。当体系中PE-g-MAH的质量分数为3%时,随着竹粉用量增加,复合...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和竹粉为原料,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为共混增容剂,以膨胀石墨和三聚氰胺为阻燃剂,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种阻燃型PE–HD/竹粉木塑复合材料。当体系中PE-g-MAH的质量分数为3%时,随着竹粉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得到明显改善。与单一组分的阻燃剂相比,膨胀石墨/三聚氰胺复合型阻燃剂的阻燃效果更好,而且阻燃剂的添加不仅未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当PE–HD/竹粉/PE-g-MAH/膨胀石墨/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60/27/3/5/5时,相应的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1 MPa,断裂伸长率为340%,缺口冲击强度为53.0 kJ/m^2,吸水率为5.03%,极限氧指数为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 竹粉 复合型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矿区生态指标提取与安全评价--以焦作矿区为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合兵 张克 +2 位作者 刘培 余志远 赵嘉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88,共9页
为了快速、高效地对煤矿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景观格局分析等技术,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基础上拓展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格局(PSRP)模型,对焦作矿区33年(1993-2026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 为了快速、高效地对煤矿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景观格局分析等技术,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基础上拓展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格局(PSRP)模型,对焦作矿区33年(1993-2026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与动态变化模拟分析。以遥感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选取矿区1993年、2004年、2018年遥感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提取用于生态安全评价的建筑用地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生态弹性度、绿度指数、生物丰富度、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城市扩展强度、干度指数、人口密度、多样性指数、分维度12个关键技术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在生态安全评价的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体系,并进一步计算12个指标的权重,从而对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最后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获取2026年结果数据,对焦作矿区生态安全状况趋势评价分析和动态变化监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遥感技术能有效提取用于生态安全评价的绝大多数指标,并且有较好的提取精度,基础指标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提取结果精度为92%以上;②CA-Markov模型可以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趋势模拟与预测,在该试验选择的3期数据集中预测精度达到83%;③20多年来焦作市裸地和建筑景观变化幅度最大,水体、植被景观变化相对较小,不同的地物覆盖类型均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④1993-2018年间,焦作市生态安全状态总体情况先是大幅下降,然后达到平缓稳定状态,其中1993-2004年间生态状态呈现下降趋势,2004-2018年间焦作市的生态状况总体上没有显著的变化;⑤针对典型矿区,1993年,整个矿区还是处于稳定和安全的状态,到2004年,由于矿产资源大量的开采,部分地区由1993年的稳定状态转为临界状态,2018年以来,由于矿区的陆续关闭,矿区的生态安全状况相比于2004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模型预测表明到2026年焦作市及其矿区生态指数将呈现出轻微下降趋势,典型矿区与焦作区域表现出一致的生态安全等级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维护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原生平衡、引导矿区资源的合理开采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生态指标 景观格局 生态安全评价 焦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及深部三维成矿预测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旭辉 田九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116,共4页
结合城门山铜矿地质勘查成果,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分别从矿体特征、矿体地球化学特征2个方面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矿区深部矿体分布规律,结合Map GIS-TDE三维可视化系统,提取了矿区32... 结合城门山铜矿地质勘查成果,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分别从矿体特征、矿体地球化学特征2个方面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矿区深部矿体分布规律,结合Map GIS-TDE三维可视化系统,提取了矿区328个钻孔的数据资料,建立了城门山矿区三维地质成矿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区内资源潜力和深部成矿条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矿区深部及边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矿体整体呈柱状展布,受岩体就位空间控制,略向NW倾,向深部仍有较大延深,最大见矿厚度达269.10 m(仍未揭穿),预测结果与实地勘查资料基本一致,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成矿地质背景 矿床地质特征 三维地质成矿模型 成矿条件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江华 薛成洲 李海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38,共4页
制备了一种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纤维预处理方法、木纤维及玻璃纤维的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木纤维进行预处理且聚丙烯基体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木纤维时,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 制备了一种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纤维预处理方法、木纤维及玻璃纤维的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木纤维进行预处理且聚丙烯基体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木纤维时,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45 MPa,冲击强度为7.2 kJ/m2;在聚丙烯/木纤维(木纤维质量分数为25%)复合材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0%的玻璃纤维时,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77 MPa,冲击强度为10.8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木塑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以开裂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谢颖川 高静 +1 位作者 刘长玲 刘迪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0-518,共9页
混凝土桥梁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裂缝,为分析移动荷载对开裂混凝土桥梁结构刚度的影响,对开裂梁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建立简支T梁桥有限元模型,并将移动荷载施加至有限元模型中。根据简支T梁桥破坏横向分布位置和强度的不同,研究不同工况下... 混凝土桥梁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裂缝,为分析移动荷载对开裂混凝土桥梁结构刚度的影响,对开裂梁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建立简支T梁桥有限元模型,并将移动荷载施加至有限元模型中。根据简支T梁桥破坏横向分布位置和强度的不同,研究不同工况下各梁荷载横向分布及不同移动速度对裂缝扩展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能较好地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在较大的移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开裂,导致结构刚度减小、位移增大;随着移动荷载和速度的增加,开裂时间增加,结构刚度降低,持续时间增加,位移增大,使结构响应呈现明显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荷载 混凝土桥梁 动力响应 简支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权模型的赤峰——呼伦贝尔成矿带找矿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田九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7-172,共6页
赤峰—呼伦贝尔成矿带是大兴安岭南部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的一部分,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壳以及岩浆岩活动剧烈,在大兴安岭南部区域矿带中形成了多金属矿产成矿潜力。为寻求研究区找矿突破,解决赤峰—呼伦贝尔成矿带的成矿预测理论... 赤峰—呼伦贝尔成矿带是大兴安岭南部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的一部分,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壳以及岩浆岩活动剧烈,在大兴安岭南部区域矿带中形成了多金属矿产成矿潜力。为寻求研究区找矿突破,解决赤峰—呼伦贝尔成矿带的成矿预测理论以及模型预测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据权理论的赤峰—呼伦贝尔成矿带找矿预测模型。首先阐述了该预测模型的构建思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软件(ArcGIS)对获取的研究区域地层信息、构造信息、岩浆岩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形成空间数据库;然后将证据权理论应用于预测模型中,构建了赤峰—呼伦贝尔成矿带成矿预测模型。根据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成矿预测,通过将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代入预测模型中得到该区域内各证据因子的权重以及概率,进而将该区域按照成矿潜力分成3类靶区。经验证,各靶区找矿潜力较好,证明了预测结果的有效性。所构建的成矿预测模型,对于进一步在赤峰—呼伦贝尔成矿带进行找矿勘探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证据权模型 GIS 地质特征 成矿预测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大赛引领的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范国辉 董淼 《现代园艺》 2020年第14期223-224,共2页
首先从教学组织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标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业评价、竞赛机制7个方面,论述了技能大赛引领的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接着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校企合作3个方面介绍其成效,最后查找不足,努力实现更多的技能大赛... 首先从教学组织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标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业评价、竞赛机制7个方面,论述了技能大赛引领的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接着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校企合作3个方面介绍其成效,最后查找不足,努力实现更多的技能大赛成果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大赛 引领 园林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终冷温度对建筑用30CrMo带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焱 翁梅 +1 位作者 王东炜 王洪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30-132,135,共4页
以12 mm厚的30Cr Mo带钢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超快终冷温度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超快终冷温度从360℃下降为320℃,试样显微组织主要由更小尺寸的AF(针状铁素体)、BF(贝氏体铁素体)与M/A(马氏体/奥氏体)岛组... 以12 mm厚的30Cr Mo带钢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超快终冷温度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超快终冷温度从360℃下降为320℃,试样显微组织主要由更小尺寸的AF(针状铁素体)、BF(贝氏体铁素体)与M/A(马氏体/奥氏体)岛组织共同组成;随着终冷温度下降到280℃,合金显微组织主要由更加细小的AF构成,在局部区生成LB(板条贝氏体)组织。随终冷温度下降,试样拉伸强度与屈服强度都显著增大。所有超快冷工艺下的试样冲击性能都非常优异;在360℃的终冷温度下,试样达到最佳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冷 30CrMo带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树红蜘蛛虫害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书英 郭增长 +1 位作者 王双亭 张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为了快速、高效、无损监测板栗树的红蜘蛛病虫害,以实地采集的板栗树局部感染明显叶片、感染轻重不均匀叶片、恢复中的感染叶片及不同感染程度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UHD185型高光谱相机和数码相机获取各种叶片的高光谱图像和RGB图像,以RG... 为了快速、高效、无损监测板栗树的红蜘蛛病虫害,以实地采集的板栗树局部感染明显叶片、感染轻重不均匀叶片、恢复中的感染叶片及不同感染程度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UHD185型高光谱相机和数码相机获取各种叶片的高光谱图像和RGB图像,以RGB图像为参考,选择各种叶片的感兴趣区,在高光谱图像上提取感兴趣区的光谱曲线,通过微分运算提取光谱曲线的绿峰、红谷、低位、红边、高位、高肩6种光谱特征及特征波长,利用大量实测数据分析板栗树叶各个光谱特征及特征波长随红蜘蛛病虫害危害程度的叶片级变化规律,得到识别红蜘蛛病虫害最佳的光谱特征。利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搭载UHD185型相机,获取了实验区高光谱影像。结果表明,监测板栗树红蜘蛛病虫害危害程度的最佳光谱特征为红边和低位,其与红蜘蛛病虫害的决定系数均超过0.6,当发生轻度红蜘蛛病虫害时,红边波长和低位波长出现"蓝移",说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系统具有早期发现红蜘蛛病虫害的能力,可为板栗树红蜘蛛病虫害的及时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树 红蜘蛛虫害 光谱特征 无人机 高光谱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