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粮食贮藏专业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探索
1
作者 李慧 乔省 +1 位作者 卢少华 王争艳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3期118-121,130,共5页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驱动力,而如何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发展,聚焦粮食贮藏专业,对现有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细致分析,特别是在粮...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驱动力,而如何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发展,聚焦粮食贮藏专业,对现有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细致分析,特别是在粮食贮藏领域的特殊培养需求,在此基础上,探究“双创能力”培养路径和培养模式,完善了“双创能力”提升策略,总结了中外合作办学在提升粮食贮藏专业学生“双创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氛围,为粮食贮藏专业的“双创”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也为其他专业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粮食贮藏专业 双创能力 培养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气味物质的提取、关键组分判别及其在储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慧 洪习文 +1 位作者 王争艳 王艳艳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3,共8页
粮食气味物质受粮食种类、储藏条件、储藏时间及是否受有害生物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气味物质种类及含量能够及时反映粮食是否变质或受有害生物危害。首先,本文概述目前常用的粮食气味物质的提取和鉴定技术,总结不同状态粮食气味物质组成... 粮食气味物质受粮食种类、储藏条件、储藏时间及是否受有害生物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气味物质种类及含量能够及时反映粮食是否变质或受有害生物危害。首先,本文概述目前常用的粮食气味物质的提取和鉴定技术,总结不同状态粮食气味物质组成,发现烷烃类、酸类、醛类和醇类等物质赋予粮食特有的气味,而不同的储藏环境和粮食状态下,其气味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其次,探讨粮食中特征气味物质的分析方法,梳理粮食关键气味物质可能的代谢途径,归纳水稻和小麦中特征气味物质,其中稻谷中特征气味物质2-乙酰基-1-吡咯啉的生成机制也已得到初步确认。最后,对气味物质在粮食安全储藏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提出深入分析、挖掘粮食气味物质数据,构建新型预测模型以快速、精准检测粮食品质将成为未来粮食气味物质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同时,部分气味物质也被证实对粮仓中有害生物具有防控作用,将成为未来研发新型绿色储粮药剂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气味物质 判别方法 代谢途径 安全储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快检仪器适用性验证及评价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师静睿 兰盛斌 +3 位作者 石恒 董德良 李炜 张玉荣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4,共7页
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随着新技术和快检仪器的迅猛发展,如何确保快检仪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成为了行业面临的急迫需求。本文在综合分析现有粮食快检仪器适用性验证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多种离群值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粮食快检仪器适... 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随着新技术和快检仪器的迅猛发展,如何确保快检仪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成为了行业面临的急迫需求。本文在综合分析现有粮食快检仪器适用性验证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多种离群值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粮食快检仪器适用性验证评价,增强了仪器对异常数据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使粮食快检仪器适用性验证及评价科学合理,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还对粮食快检仪器适用性验证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快检仪器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实践应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快检仪器 适用性验证 评价方法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分割的粮仓粮食数量变化动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智 张艳飞 +6 位作者 杨卫东 但乃禹 张蕙 陈卫东 荆世华 邵辉 任飞燕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39,共9页
为了高效、准确且低成本监测粮仓粮食数量变化情况,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的粮仓粮食数量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粮仓仓内摄像机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实现对粮仓仓内粮食数量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通过将监测结果与仓内... 为了高效、准确且低成本监测粮仓粮食数量变化情况,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的粮仓粮食数量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粮仓仓内摄像机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实现对粮仓仓内粮食数量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通过将监测结果与仓内近期业务数据进行比对,可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并预警,提高日常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本研究选取粮仓仓内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作为数据集,构建了基于DeepLabV3+的粮仓粮食数量变化动态监测模型,通过提取判断粮面变化的参照边界,利用参照边界像素值的变化判断仓内粮食数量变化情况,并通过引入基于MobileNetV2的特征提取网络,提高了模型识别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平均交并比和平均像素准确率分别达到89.57%和94.53%,参数量为5.818 M,MIoU分别比PSPNet模型和UNet模型高0.95%和0.88%。通过对50个粮仓的测试分析,模型识别得到的仓内粮食数量变化情况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为96%,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粮仓粮食数量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DeepLabV3+ 粮面识别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防虫包装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袁泉 吕建华 +2 位作者 白春启 韩志强 郭亚飞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4,共7页
粮食在储藏及加工过程中极易遭受储粮害虫为害。目前对储粮害虫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长期使用化学防治引起的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使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防虫包装作为一种既传统又新兴的物理防虫方式,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综... 粮食在储藏及加工过程中极易遭受储粮害虫为害。目前对储粮害虫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长期使用化学防治引起的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使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防虫包装作为一种既传统又新兴的物理防虫方式,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综述了粮食包装的材料种类及其特点、防虫包装的类型与应用方式、国内外对防虫包装的研究方法、防虫包装的评价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科学高效利用防虫包装、开发新型防虫包装防治储粮害虫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害虫 抗虫包装 粮食包装 评价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型粮食烘干设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延坤 陈鹏枭 +4 位作者 朱文学 蒋萌蒙 朱玉格 靳英哲 王晓弯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粮食烘干设备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关于粮食烘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艺优化上,对于粮食烘干设备的研究较少,导致新型工艺技术难以应用,粮食烘干设备的进步受到制约。目前应用于粮食烘干的有热风、热泵、...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粮食烘干设备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关于粮食烘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艺优化上,对于粮食烘干设备的研究较少,导致新型工艺技术难以应用,粮食烘干设备的进步受到制约。目前应用于粮食烘干的有热风、热泵、远红外、太阳能、真空、微波以及联合干燥设备,本文从工作原理、干燥效率、干后品质、能源消耗、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以上粮食干燥技术及其设备进行综述,介绍了节能环保、智能调控的新型干燥设备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大中型粮食烘干设备及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粮食烘干设备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以期为粮食烘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干燥技术 烘干设备 联合干燥 热泵 远红外 太阳能 真空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小麦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玉荣 吴雯靓 +3 位作者 刘舒娴 史卓可 张咚咚 吴琼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5-412,共8页
小麦是食品行业重要的生产原料和我国政府储备粮种之一,快速准确地检测小麦品质对提高其流通效率至关重要。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HSI)因其高效、准确、快速、无损的特点,在小麦品质检测领域具有良好前景。... 小麦是食品行业重要的生产原料和我国政府储备粮种之一,快速准确地检测小麦品质对提高其流通效率至关重要。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HSI)因其高效、准确、快速、无损的特点,在小麦品质检测领域具有良好前景。该文总结了HSI在小麦品质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简述了目前HSI检测小麦品质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HSI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HSI在小麦品质快速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质 高光谱成像技术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脂体稳定性与大豆走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荣 王䶮 +1 位作者 张咚咚 赵金凤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0,共8页
大豆在储藏期间,其油脂体的稳定性容易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大豆走油现象,导致大豆出油率降低,造成经济损失。为给大豆科学储藏及大豆油脂体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大豆油脂体的组成与结构、影响大豆油脂... 大豆在储藏期间,其油脂体的稳定性容易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大豆走油现象,导致大豆出油率降低,造成经济损失。为给大豆科学储藏及大豆油脂体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大豆油脂体的组成与结构、影响大豆油脂体稳定性的因素、提高大豆油脂体稳定性的方法、走油对大豆品质的影响以及大豆走油的防控措施。大豆油脂体是储存脂质的亚细胞器,主要由磷脂、嵌在磷脂上的碱性蛋白质及由磷脂-蛋白质组成的半单位膜包围的三酰基甘油组成。大豆种类、温度、pH、提取方法等均会影响大豆油脂体的稳定性,通过控制温度、添加多酚和多糖可以提高大豆油脂体稳定性。此外,走油会使大豆的色泽加深、营养品质和加工制品品质下降,通过适时收获大豆、减少大豆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损伤、降低大豆水分、控制大豆储藏温度以及采用气调技术可以防控大豆走油。未来可重点从大豆油脂体结构变化方向入手,探讨大豆走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油脂体 稳定性 走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储粮生态区主要和代表性储粮害虫分布调查与研究
9
作者 王殿轩 窦一航 +3 位作者 严晓平 汪中明 邵小龙 贺艳萍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共8页
掌握不同储粮生态区的主要和代表性害虫对粮食科学储藏与害虫防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第七次全国储粮虫螨专项调查的害虫种类分布结果,对比权威文献记录,研究了我国不同储粮生态区的主要储粮害虫和具有分布代表性害虫的分布与变化。... 掌握不同储粮生态区的主要和代表性害虫对粮食科学储藏与害虫防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第七次全国储粮虫螨专项调查的害虫种类分布结果,对比权威文献记录,研究了我国不同储粮生态区的主要储粮害虫和具有分布代表性害虫的分布与变化。具有较高代表性的主要储粮害虫在第一、第二区有麦蛾、印度谷螟和玉米象,第三区有印度谷螟、玉米象和米象,第四区有麦蛾、印度谷螟、玉米象和谷蠹,第五和第六区有麦蛾、印度谷螟、玉米象、米象和谷蠹,第七区有麦蛾、印度谷螟、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一些省区曾有分布记录的咖啡豆象、蚕豆象和豌豆象在本次调查中未见。米象、花斑皮蠹、二带黑菌虫、仓潜、黑粉虫、小粉盗、亚扁粉盗和小露尾甲在第四区内的分布新记录增多,小露尾甲为四川省的新记录,黑菌虫为贵州省的新记录,黑毛皮蠹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的新记录,米蛾为云南省、广西和海南省的新记录,暹罗谷盗、脊胸露尾甲、小菌虫和深沟粉盗为海南省的新记录,这些害虫分布蔓延扩散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 生态区 主要害虫 代表性 区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藏物害虫引诱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0
作者 王争艳 罗琼 +3 位作者 刘子迈 樊芳蕾 汪新宇 董昕钰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8,共10页
在储藏物害虫防治中,由于长期、不合理地使用磷化氢和防护剂,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广泛产生。因此,亟需开发安全有效的防治替代方法。食物引诱剂和昆虫信息素因其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被用于储藏物害虫的监测和诱捕。相较于发达国家... 在储藏物害虫防治中,由于长期、不合理地使用磷化氢和防护剂,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广泛产生。因此,亟需开发安全有效的防治替代方法。食物引诱剂和昆虫信息素因其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被用于储藏物害虫的监测和诱捕。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储藏物害虫引诱剂的研究和应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就储藏物害虫的食物引诱剂、昆虫信息素、缓释载体及其在储藏物害虫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展开综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以期为储藏物害虫诱捕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物害虫 食物引诱剂 昆虫信息素 缓释载体 诱杀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共生菌在降解塑料和农药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王争艳 樊芳蕾 +2 位作者 叶天伟 罗琼 赵亚茹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6,共14页
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共生菌与昆虫宿主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共生关系。共生菌分布于昆虫体内外的多个部位,参与调节宿主昆虫的多种生理过程。一些昆虫共生菌能产生水解酶、氧化还原酶和转移酶,这些酶在降解聚烯烃类塑料、聚酯类塑料以... 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共生菌与昆虫宿主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共生关系。共生菌分布于昆虫体内外的多个部位,参与调节宿主昆虫的多种生理过程。一些昆虫共生菌能产生水解酶、氧化还原酶和转移酶,这些酶在降解聚烯烃类塑料、聚酯类塑料以及农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环境生物修复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但是,由于塑料结构复杂且化学性质相对稳定,降解环境复杂多变,在环境生物修复中应用昆虫共生菌时需克服诸多难题,如共生菌及其产生的酶存在活性低、稳定性差、底物谱窄、安全性不明、降解产物存在毒性和破坏原生态平衡。本文对昆虫共生菌降解塑料和农药的机制、能降解塑料和农药的昆虫共生菌的种类、筛选方法及其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期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进昆虫共生菌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共生菌 塑料 农药 环境污染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粮害虫植物源驱避物质的研究和应用
12
作者 王争艳 罗琼 +2 位作者 樊芳蕾 汪新宇 陈利香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7,共9页
长期、不合理的使用磷化氢和储粮防护剂导致储粮害虫抗药性的广泛产生。因此,亟须开发安全高效的防治替代方法。由于具有活性组分多样、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对非靶标生物低毒等优点,植物源驱避物质在储粮害虫综合治理中有较大的应用潜... 长期、不合理的使用磷化氢和储粮防护剂导致储粮害虫抗药性的广泛产生。因此,亟须开发安全高效的防治替代方法。由于具有活性组分多样、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对非靶标生物低毒等优点,植物源驱避物质在储粮害虫综合治理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国内外对储粮害虫植物源驱避物质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植物材料的筛选和有效成分的鉴定,缺乏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价。因此,本文总结了储粮害虫驱避物质活性测定方法、具有驱避活性的植物及其活性组分、驱避物浓度对驱避效果的影响以及植物源驱避物质在储粮害虫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为储粮害虫驱避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害虫 植物源杀虫剂 驱避活性 生测方法 害虫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气调害虫防治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利用
13
作者 王争艳 罗琼 +3 位作者 董昕钰 许冰 李思晗 任永林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9-76,共8页
在储藏物害虫防治中,广泛使用触杀剂和熏蒸剂引发的农药残留问题促使人们寻求更为环保和安全的害虫防治替代方法。二氧化碳(CO 2)气调具有有效气体浓度低、对仓房气密性要求低的优点,在储藏物害虫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CO_(2... 在储藏物害虫防治中,广泛使用触杀剂和熏蒸剂引发的农药残留问题促使人们寻求更为环保和安全的害虫防治替代方法。二氧化碳(CO 2)气调具有有效气体浓度低、对仓房气密性要求低的优点,在储藏物害虫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CO_(2)气调储粮为工业尾气CO_(2)的再利用技术,利用粮食吸附CO_(2)进行碳汇,有助于实现国家低碳战略。然而,储藏物害虫具有对CO_(2)气调产生抗性的遗传潜力,探明CO_(2)气调害虫防治效果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提升CO_(2)气调应用效果和延缓害虫抗性形成提供指导。因此,本文在分析各种因素影响CO_(2)气调害虫防治效果的基础上,提出CO_(2)气调防治害虫的增效措施,旨在推广CO_(2)气调在储藏物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物害虫 二氧化碳 气调 影响因素 增效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沉降形成粮堆时的分级试验研究
14
作者 吴建章 代峥峥 +3 位作者 刘昆仑 朱文学 陈鹏枭 蒋萌蒙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7,44,共7页
为减缓粮食入仓时的分级现象,以玉米为对象,研究粮堆分级特性。以粮堆分级指数M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玉米沉降运动形成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粮堆分级指数M随着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的增加... 为减缓粮食入仓时的分级现象,以玉米为对象,研究粮堆分级特性。以粮堆分级指数M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玉米沉降运动形成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粮堆分级指数M随着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的增加,均有上升的趋势;粮堆分级指数M随着排料口直径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3个因素对粮堆分级指数M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粮堆 分级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及其脱毒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凯龙 刘昆仑 +2 位作者 辛颖 杨趁仙 王子坤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4,共9页
真菌毒素是一类严重危害谷物、食品、饲料安全的污染物,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严重经济损失。在霉变玉米、小麦等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高检出率,其污染暴露可造成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等危害。因其污染范围广泛... 真菌毒素是一类严重危害谷物、食品、饲料安全的污染物,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严重经济损失。在霉变玉米、小麦等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高检出率,其污染暴露可造成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等危害。因其污染范围广泛、危害严重,成为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在降解ZEN的同时也存在二次污染风险,因此,食品相关产业一直在寻求具有更高专一性、靶向性、安全性和适应性的生物降解技术。本文综述ZEN毒性及其危害、ZEN降解菌株与降解酶及现代生物技术在ZEN脱除中的应用,重点分析ZEN生物降解产物类型及其脱毒机制,并展望ZEN生物脱毒的潜在应用方向,为ZEN生物脱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生物降解 脱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超 吕建华 +3 位作者 胡森 宋纪真 郭亚飞 奚家勤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明确S-烯虫酯对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烟草甲和烟草螟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S-烯... 为明确S-烯虫酯对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烟草甲和烟草螟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控制作用不同。对于害虫的卵,锯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卵的孵化受S-烯虫酯影响最大,在32×10^(-5) mg/cm^(2)的S-烯虫酯处理7 d后,其孵化率均低于60%。对于害虫的蛹,烟草甲蛹的羽化受S-烯虫酯影响最大,使用8×10^(-5) mg/cm^(2)以上浓度S-烯虫酯处理后,可完全抑制烟草甲蛹的正常羽化。S-烯虫酯对害虫的幼虫和成虫控制作用稍差,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对6种储粮害虫幼虫的致死率最高不超过50%,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和烟草甲成虫的致死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影响。总之,S-烯虫酯短期处理后对烟草甲的蛹控制作用较好。因此,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防治储粮害虫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烯虫酯 储粮害虫 孵化率 死亡率 羽化率 畸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储藏过程中其蛋白质氧化及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华洋 李淼 +4 位作者 曾芳芳 胡玫 陈亮 王殿轩 渠琛玲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将花生仁置于15、20、25、35℃4个温度条件下进行为期10个月的储藏,测定储藏过程中花生蛋白游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内源荧光光谱、粒径等氧化指标的变化,同时监测花生蛋白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功能特性的变化,探... 将花生仁置于15、20、25、35℃4个温度条件下进行为期10个月的储藏,测定储藏过程中花生蛋白游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内源荧光光谱、粒径等氧化指标的变化,同时监测花生蛋白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功能特性的变化,探究不同储藏温度下花生蛋白质氧化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花生蛋白氧化程度逐渐加深,且储藏温度越高,变化越大。花生在35℃下储藏,羰基含量从(2.39±0.01)μmol/g上升至(6.07±0.11)μmol/g;游离巯基从(5.98±0.12)μmol/g下降至(4.12±0.04)μmol/g;内源荧光光谱蓝移14 nm。而在15℃下储藏,羰基含量从(2.39±0.01)μmol/g上升至(3.67±0.04)μmol/g;游离巯基从(5.98±0.12)μmol/g下降至(5.24±0.09)μmol/g;内源荧光光谱蓝移9 nm。随储藏时间增加,花生蛋白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起泡性下降,而持油性上升,且变化趋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因此,花生储藏过程中,蛋白质氧化与其功能特性变化高度相关;低温储藏能够有效抑制蛋白质的氧化过程,而高温储藏会促进花生中蛋白质的氧化劣变,最终导致其功能特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储藏 蛋白质 氧化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处理对赤拟谷盗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思琦 吕建华 +3 位作者 许俊亚 白春启 白月亮 赵超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8-585,共8页
为明确不同体积分数氮气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本研究在28℃±1℃、RH 75%±5%、不同体积分数(78%(大气压下作为对照)、90%、95%、98%)氮气、不同处理时间(2 d、4 d、6 d、8 d)条件下研究了赤拟谷... 为明确不同体积分数氮气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本研究在28℃±1℃、RH 75%±5%、不同体积分数(78%(大气压下作为对照)、90%、95%、98%)氮气、不同处理时间(2 d、4 d、6 d、8 d)条件下研究了赤拟谷盗幼虫和成虫体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乳酸(LD)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氮气体积分数增加,赤拟谷盗幼虫和成虫体内SOD、POD和CAT活性均在处理时间为8 d时响应速度最快,在氮气体积分数为98%处理8 d时赤拟谷盗幼虫和成虫体内SOD、POD和CAT活性全部降为0,赤拟谷盗全部死亡。赤拟谷盗幼虫体内T-AOC值随氮气体积分数增加,在处理时间为6 d和8 d时响应速度最快,在氮气体积分数为98%处理6 d和8 d时赤拟谷盗幼虫体内T-AOC值降为0;赤拟谷盗成虫体内T-AOC值在处理时间为8 d时响应速度最快,在氮气体积分数为98%处理8 d时赤拟谷盗幼虫体内T-AOC值降为0。赤拟谷盗幼虫体内LD含量随氮气体积分数增加,在处理时间为6 d和8 d时响应速度最快,在氮气体积分数为98%处理6 d和8 d时赤拟谷盗幼虫体内LD含量降为0;赤拟谷盗成虫体内LD含量在处理时间为8 d时响应速度最快,在氮气体积分数为98%处理8 d时赤拟谷盗成虫体内LD含量降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氮气调 生理生化反应 赤拟谷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对硫酰氟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丽丽 崔淼 +3 位作者 汪中明 刘兴泉 付豪 张艳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硫酰氟在我国已逐渐应用于防治储粮害虫,但在粮食对硫酰氟吸附量方面的研究尚不全面,这对硫酰氟用于防治储粮害虫的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在15℃和30℃下,采用剂量为15 g/m^(3)和30 g/m^(3)的硫酰氟,对水质量分数为10.7%和13.4%的... 硫酰氟在我国已逐渐应用于防治储粮害虫,但在粮食对硫酰氟吸附量方面的研究尚不全面,这对硫酰氟用于防治储粮害虫的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在15℃和30℃下,采用剂量为15 g/m^(3)和30 g/m^(3)的硫酰氟,对水质量分数为10.7%和13.4%的稻谷进行为期7 d的熏蒸,通过检测熏蒸瓶内硫酰氟浓度的变化,进行稻谷对硫酰氟吸附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熏蒸瓶内硫酰氟浓度呈指数下降趋势,均遵循指数衰减方程C_(t)=a e^(-k t)(a>0;e,自然常数;k,吸附速率常数),且在熏蒸24 h内发生最高水平的吸附。吸附速率随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30℃下稻谷对硫酰氟的吸附速率常数是15℃的2倍,总吸附率达91.0%;水质量分数13.4%稻谷对硫酰氟的吸附速率常数是水质量分数10.7%的1.5倍,总吸附率达80.9%。2个剂量下的吸附速率常数近乎相等,剂量对稻谷吸附硫酰氟没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在硫酰氟施药剂量合理性、安全性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为硫酰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酰氟 吸附 稻谷 剂量 温度 水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涂技术及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薇 韦昀姗 +2 位作者 朱广素 刘昆仑 张辉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18-430,共13页
静电喷涂是一种利用高压静电场连续制备微/纳米颗粒的非热加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包封效率高等优势,在食品市场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其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广泛研究者的深入探索。因此,本文简要概述了静... 静电喷涂是一种利用高压静电场连续制备微/纳米颗粒的非热加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包封效率高等优势,在食品市场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其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广泛研究者的深入探索。因此,本文简要概述了静电喷涂技术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聚合物溶液条件、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对静电喷涂效果的影响。对常用的包埋材料,包括蛋白质类(如玉米醇溶蛋白、乳清蛋白、明胶等)、多糖类(如藻酸盐、壳聚糖、普鲁兰多糖等)进行总结。综述了该技术在活性物质包埋和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讨论了静电喷涂技术现有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涂 微纳米颗粒 非热加工技术 活性物质包埋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