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提纯大豆磷脂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永端 谷克仁 +1 位作者 宋伟 王成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4,共3页
以粉末大豆磷脂为原料,无水乙醇为夹带剂,用超临界CO2提取磷脂酰胆碱(PC),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PC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3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实验,得到超临界CO2/乙醇提取PC的最优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 以粉末大豆磷脂为原料,无水乙醇为夹带剂,用超临界CO2提取磷脂酰胆碱(PC),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PC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3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实验,得到超临界CO2/乙醇提取PC的最优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温度50℃,时间6 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物经HPLC法检测PC纯度为7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提纯 磷脂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Ⅱ)——酶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潘丽 谷克仁 常振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3,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磷脂的酶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酶改性具有反应物不需纯化,反应条件温和,速度快、进行完全、副产物少、酶制剂作用部位准确、来源方便等优点。磷脂经酶改性后,改变了HLB值的范围,拓宽了磷脂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磷脂 酶改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Ⅰ)——物理与化学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潘丽 谷克仁 常振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磷脂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性,可以改变磷脂的HLB值范围,扩大磷脂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综述了国内外磷脂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研究的进展。物理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溶剂分提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膜分离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金属离子沉淀法、... 磷脂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性,可以改变磷脂的HLB值范围,扩大磷脂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综述了国内外磷脂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研究的进展。物理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溶剂分提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膜分离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金属离子沉淀法、色谱柱分离法、微胶囊法等。化学改性方法主要包括酸碱水解法、乙酰化法、羟基化法、羟酰化法、氢化法、磺化法、乙氧基改性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A_2用于大豆油脱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田玉刚 谷克仁 陈斌斌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7,共3页
利用磷脂酶A2对大豆油进行脱胶试验,且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磷脂酶A2用于大豆油脱胶最佳工艺参数:酶用量35μl/kg(油)、pH值6.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脱胶后,油中磷含量降至10ppm以下,达到理想脱胶效果,可完全满足后续物理... 利用磷脂酶A2对大豆油进行脱胶试验,且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磷脂酶A2用于大豆油脱胶最佳工艺参数:酶用量35μl/kg(油)、pH值6.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脱胶后,油中磷含量降至10ppm以下,达到理想脱胶效果,可完全满足后续物理精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 脱胶 大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乳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潘丽 谷克仁 常振刚 《粮食与油脂》 2007年第3期23-25,共3页
研究大豆粉末溶血磷脂乳化稳定性,并与原料大豆粉末磷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pH、温度、离子强度、油水比条件下,大豆粉末溶血磷脂乳化稳定性远优于大豆粉末磷脂。
关键词 溶血磷脂 磷脂 乳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A1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管伟举 谷克仁 李永端 《粮食与油脂》 2006年第5期6-9,共4页
该研究采用磷脂酶A1水解大豆浓缩磷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合适范围,利用响应面实验方法,得到磷脂酶A1水解大豆磷脂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1℃、反应时间6h、加酶量3.6%、 pH值5.0、底物浓度0.25 g/mL;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 该研究采用磷脂酶A1水解大豆浓缩磷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合适范围,利用响应面实验方法,得到磷脂酶A1水解大豆磷脂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1℃、反应时间6h、加酶量3.6%、 pH值5.0、底物浓度0.25 g/mL;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水解前后磷脂脂肪酸组成,硬脂酸完全水解,棕榈酸含量从20.2%减至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磷脂酶A1 溶血磷脂 酶法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提纯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宋伟 谷克仁 李会 《粮食与油脂》 2007年第6期16-19,共4页
磷脂具有良好生理功能及乳化、润湿、渗透等特性,近年来,高纯度磷脂产品在食品、医药卫生及化妆品工业中需求很大;国内外对磷脂提纯研究方法很多,该文综述溶剂萃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色谱分离法、膜分离法、无机盐复合沉淀法、... 磷脂具有良好生理功能及乳化、润湿、渗透等特性,近年来,高纯度磷脂产品在食品、医药卫生及化妆品工业中需求很大;国内外对磷脂提纯研究方法很多,该文综述溶剂萃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色谱分离法、膜分离法、无机盐复合沉淀法、乙酰化法、酶催化法、冷冻法等提纯方法研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提纯 磷脂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非水化磷脂形成及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田玉刚 谷克仁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10期1-3,共3页
该文阐述非水化磷脂(NHP)形成过程、化学组成及减少其在毛油中含量措施,并介绍磷脂酶脱除非水化磷脂方法。
关键词 脱胶 非水化磷脂 磷脂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在面包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管伟举 谷克仁 《粮食与油脂》 2007年第4期26-28,共3页
磷脂酶A1催化酶解大豆磷脂获得溶血磷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溶血磷脂在面包中应用,发现在面包中添加0.65%~0.9%范围内溶血磷脂能有效增大面包体积。利用质构仪对添加溶血磷脂面包和浓缩磷脂面包储存期物性参数进行测定,硬度值变化... 磷脂酶A1催化酶解大豆磷脂获得溶血磷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溶血磷脂在面包中应用,发现在面包中添加0.65%~0.9%范围内溶血磷脂能有效增大面包体积。利用质构仪对添加溶血磷脂面包和浓缩磷脂面包储存期物性参数进行测定,硬度值变化表明,溶血磷脂能有效缓解面包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 面包 质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A_1催化大豆粉末磷脂水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史永革 陈斌斌 谷克仁 《粮油食品科技》 2009年第5期21-23,共3页
利用磷脂酶A_1对大豆粉末磷脂进行水解,研究了反应温度、加酶(PLA_1)量、反应时间、加水量及搅拌速度对磷脂酶A_1水解大豆粉末磷脂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加酶量8%,反应时间8 h,加水量5 mL,搅拌速度5... 利用磷脂酶A_1对大豆粉末磷脂进行水解,研究了反应温度、加酶(PLA_1)量、反应时间、加水量及搅拌速度对磷脂酶A_1水解大豆粉末磷脂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加酶量8%,反应时间8 h,加水量5 mL,搅拌速度500 r/min。在此条件下产物酸价可以达到101.4mgKO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1 大豆粉末磷脂 酶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磷脂脱糖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伟 谷克仁 +1 位作者 李永端 杨晓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6,共4页
以浓缩大豆磷脂为原料,采用丙酮浸洗制得粉末磷脂,再用乙醇作溶剂对磷脂中的糖类进行脱除。研究了磷脂脱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时间、V(乙醇):V(正己烷)等因素对脱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 以浓缩大豆磷脂为原料,采用丙酮浸洗制得粉末磷脂,再用乙醇作溶剂对磷脂中的糖类进行脱除。研究了磷脂脱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时间、V(乙醇):V(正己烷)等因素对脱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8%,温度26℃,V(乙醇):V(正己烷)2.1:1,时间2h。在此条件下磷脂中糖的脱除率为83.02%。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糖的种类进行鉴定,发现了3种糖: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磷脂 脱糖 响应面分析 薄层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管伟举 陈钊 谷克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1,共3页
该文介绍核桃油营养成份、功能特性、提取工艺、抗氧化性能,并针对我国核桃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核桃油 保健油 核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浓缩磷脂中磷脂酰乙醇胺的乙酰化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海峰 谷克仁 +2 位作者 张燕飞 陈斌 催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54,共4页
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乙酸酐为酰化剂进行乙酰化反应。考察了乙酸酐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酰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乙酰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酸酐加入量5%,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 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乙酸酐为酰化剂进行乙酰化反应。考察了乙酸酐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酰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乙酰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酸酐加入量5%,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酰化率为8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浓缩磷脂 乙酰化 酰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4
作者 管伟举 谷克仁 《粮食与油脂》 2007年第3期5-9,共5页
该文总结近年来有关植物甾醇研究进展,包括植物甾醇来源、摄取及安全性,植物甾醇结构与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应用,植物甾醇提取、分析方法。
关键词 植物甾醇 胆固醇 谷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皂甙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5
作者 管伟举 谷克仁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5期42-45,共4页
大豆皂甙是一种天然的、具有良好生理活性和药理功能的化合物,被广泛地用于医药方面。综述了大豆皂甙的结构、组成、含量与分布;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研究;提取与精制;结构鉴定及分析检测;应用及开发前景。
关键词 大豆皂甙 概况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磷脂酰肌醇分离方法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玉刚 谷克仁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该文阐述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肌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柱层析法、溶剂法、酶法等分离方法,并介绍通过一些化学反应方法制备高纯度磷脂酰肌醇及其应用。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 HPLC 柱层析 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磷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17
作者 赵航 张斌 +1 位作者 吴永辉 谷克仁 《广东饲料》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磷脂是动物神经系统、骨髓、心、肝和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添加磷脂能促进鱼类的脑、神经组织、内脏、骨髓的发育健全,还可以节约蛋氨酸的消耗,提高饲料质量。鱼类在孵化后的快速生长中,需要丰富的磷脂来构成细胞... 磷脂是动物神经系统、骨髓、心、肝和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添加磷脂能促进鱼类的脑、神经组织、内脏、骨髓的发育健全,还可以节约蛋氨酸的消耗,提高饲料质量。鱼类在孵化后的快速生长中,需要丰富的磷脂来构成细胞的成分,当磷脂的生物合成不能充分满足仔鱼的需求时,便需要在饲料中添加磷脂。磷脂可以提供鱼类自身无法合成的亚麻酸和亚油酸,还能促进甲壳动物对胆固醇的利用,提高甲壳动物的生长、脱壳和成活率。本文综合国内70年代至今的文献,总结了大豆磷脂饲料对鱼和甲壳类动物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磷脂 水产饲料 鱼类 甲壳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条件下油脂氢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武林 谷克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共3页
近年来,反式脂肪酸带来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将会引发心血管等多种疾病,而油脂氢化过程是产生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之一;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油脂氢化可大大减少反式脂肪酸形成,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该文主要介绍... 近年来,反式脂肪酸带来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将会引发心血管等多种疾病,而油脂氢化过程是产生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之一;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油脂氢化可大大减少反式脂肪酸形成,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该文主要介绍超临界流体特性及其在油脂氢化工艺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氢化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炸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危害预防 被引量:49
19
作者 金华丽 谷克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77,共4页
对油炸过程中,煎炸油脂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油炸食品中有害物的形成与危害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危害预防措施。在油炸过程中,煎炸油脂发生热水解、热分解和热氧化聚合反应,产生游离脂肪酸、醛、酮、烷烃、二聚物等有害物质,而油炸食品在... 对油炸过程中,煎炸油脂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油炸食品中有害物的形成与危害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危害预防措施。在油炸过程中,煎炸油脂发生热水解、热分解和热氧化聚合反应,产生游离脂肪酸、醛、酮、烷烃、二聚物等有害物质,而油炸食品在高温油炸条件下,会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类化合物和丙烯酰胺等有害物。为了减少油炸过程中有害物的形成,可以采取低温、短时油炸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食品 多环芳烃 杂环胺 丙烯酰胺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含油量及脂肪酸的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谷克仁 于小宝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2,共2页
以郑单958、浚单20、中科11和先玉335四种玉米为材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玉米油。郑单958含油量最高,为6.6%;先玉335含油量最低,为1.5%。对四种玉米油和玉米毛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玉米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 以郑单958、浚单20、中科11和先玉335四种玉米为材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玉米油。郑单958含油量最高,为6.6%;先玉335含油量最低,为1.5%。对四种玉米油和玉米毛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玉米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郑单958、浚单20、中科11和先玉335的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8.56%、50.10%、50.78%和5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含油量 亚油酸 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