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粮食贮藏专业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探索
1
作者 李慧 乔省 +1 位作者 卢少华 王争艳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3期118-121,130,共5页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驱动力,而如何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发展,聚焦粮食贮藏专业,对现有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细致分析,特别是在粮...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驱动力,而如何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发展,聚焦粮食贮藏专业,对现有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细致分析,特别是在粮食贮藏领域的特殊培养需求,在此基础上,探究“双创能力”培养路径和培养模式,完善了“双创能力”提升策略,总结了中外合作办学在提升粮食贮藏专业学生“双创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氛围,为粮食贮藏专业的“双创”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也为其他专业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粮食贮藏专业 双创能力 培养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AFLA_041330调控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裴姗 赵智伟 +4 位作者 魏闪 吕扬勇 雷阳 赵风光 胡元森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5-1356,共12页
Zn_(2)Cys_(6)型转录因子在调控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Zn_(2)Cys_(6)型转录因子AFLA_041330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策略构建AFLA_041330基因缺失及回补菌株,分析其在黄曲霉毒素B1(AFB1... Zn_(2)Cys_(6)型转录因子在调控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Zn_(2)Cys_(6)型转录因子AFLA_041330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策略构建AFLA_041330基因缺失及回补菌株,分析其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合成中的功能,结合转录组测序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其调控AFB1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AFLA_041330基因缺失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产孢及AFB1产生。转录组分析表明,转录因子AFLA_041330缺失后,分生孢子发育、葡聚糖酶、ABC转运蛋白、氧化磷酸化等相关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此外,通过胁迫试验、荧光增白剂(CFW)荧光染色、碘化丙啶(PI)染色及荧光染料(DCFH-DA)染色试验,证实AFLA_041330缺失导致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诱导活性氧(ROS)积累。本研究证实了AFLA_041330正调控黄曲霉生长及AFB1生物合成,并揭示AFLA_041330缺失后通过破坏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诱导ROS积累,进一步抑制黄曲霉生长并降低AFB1合成。本研究结果为黄曲霉以及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AFLA_041330 转录组分析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表征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
3
作者 孙康辉 范宸铭 +2 位作者 李学思 潘春梅 惠明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4-272,共9页
为了探求河南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该研究以四川浓香型白酒为对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构建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 为了探求河南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该研究以四川浓香型白酒为对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构建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对照及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样品中共检出8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9种、酯类37种、醛类12种、酮类14种、其他类15种,其中酯类物质占比最大(70%)。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对照及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样品间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存在差异;通过PCA及PLS-DA可有效区分对照及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基于VIP值>1及P值<0.05共鉴定出3-甲基丁酸丁酯、2,5-二甲基吡嗪、戊酸丁酯、乙酸甲酯等33种差异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这些物质是造成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风味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为河南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图谱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浓香型白酒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芬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工艺污水生物处理的影响及微生物学机制
4
作者 张新伟 吕扬勇 王春江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143,共6页
为了明确布洛芬(IBP)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AOA)工艺低温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本工作在低温(10~15℃)条件下通过控制进水IBP浓度,分析了AOA运行效能、污泥特征、微生物代谢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揭示了IBP对AOA工艺的影响机制。结果... 为了明确布洛芬(IBP)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AOA)工艺低温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本工作在低温(10~15℃)条件下通过控制进水IBP浓度,分析了AOA运行效能、污泥特征、微生物代谢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揭示了IBP对AOA工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IBP降低了AOA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的去除,且IBP浓度越高,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抑制越显著。IBP降低了污泥浓度、有机质占比及污泥沉降性,但增加了胞外聚合物(EPS)及其组分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在6.0 mg/L IBP阶段内,EPS含量提高至95.8~99.7 mg/g,且蛋白质(PN)和多糖(PS)含量分别增加至64.5~66.1 mg/g和31.4~34.2 mg/g。IBP降低了比好氧速率(SOUR)至34.2 mg/(g·VSS·h)并刺激了活性氧和乳酸脱氢酶的释放,降低了微生物代谢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高浓度IBP降低了Proteobacteria和Acidobacteriota门水平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研究结果丰富了IBP在污水低温环境下的影响行为,并为污水高效营养盐去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P 新型AOA工艺 脱氮除磷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BR合成微生物膜降解甲苯的运行效能及生态学机理
5
作者 胡腾宇 葛平平 +3 位作者 杨笑霖 徐鑫培 李保安 田海龙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0,共5页
甲苯作为典型的强致癌性有机化合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实验以甲苯作为碳源分离筛选出2株高效甲苯降解菌,分别命名为HTZ1和HTZ2。按不同次序定植于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系统,构建合成微生物群落。在进水甲苯800 mg/L... 甲苯作为典型的强致癌性有机化合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实验以甲苯作为碳源分离筛选出2株高效甲苯降解菌,分别命名为HTZ1和HTZ2。按不同次序定植于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系统,构建合成微生物群落。在进水甲苯80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时,甲苯降解率分别为97.6%±0.3%(HTZ1-HTZ2)和96.2±0.4%(HTZ2-HTZ1)。经16S rDNA高通量测序发现,优先接种菌属在生物膜群落结构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但菌株HTZ1比HTZ2受到接种顺序的影响更小。通过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1#MABR生物膜比2#MABR中的TCA循环、γ-氨基丁酸能突触、双组分系统和ABC转运等关于增强微生物降解甲苯能力的代谢通路均显著上调(P<0.05),可能是导致两个反应器甲苯去除差异的主要原因,也说明菌株的接种顺序对MABR合成生物膜的甲苯降解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课题通过合成微生物膜在MABR系统中实现了对甲苯的有效去除,初步解析了生物膜降解高浓度甲苯的微生物生态学机理,为拓展MABR在高毒性苯系污染物绿色无害化处理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降解菌 合成菌群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微生物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含蕾 周俊俊 +3 位作者 刘冰冰 刘安琪 韩俊莹 翟丹丹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11-421,共11页
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关注的问题,全细胞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细胞作为信号收集器并产生相应的可识别信号的传感设备,具有微型化、自动化、微生物细胞反应快、易于获得、成本低以及可将刺激直接转化为可读信号等优点。近年... 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关注的问题,全细胞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细胞作为信号收集器并产生相应的可识别信号的传感设备,具有微型化、自动化、微生物细胞反应快、易于获得、成本低以及可将刺激直接转化为可读信号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总结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使用原理,并根据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场景,从重金属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食品添加剂检测、食源性病原体和毒素检测5个方面评述了其特点。此外,还讨论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发展挑战和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全细胞生物传感器 食品污染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程类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元森 李翠香 +4 位作者 刘娜 黄亮 陈亮 蔡静平 李瑞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8-100,共3页
《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组结合学校粮油食品学科传统特色专业,对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运用及实验教学等进行了改革。结果显示,改革后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组结合学校粮油食品学科传统特色专业,对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运用及实验教学等进行了改革。结果显示,改革后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程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饲料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卫国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我国饲料工业已进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时期。要实现饲料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文章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发展的四个维度,详细介绍了饲料工业高质量发展所需新质生产... 我国饲料工业已进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时期。要实现饲料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文章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发展的四个维度,详细介绍了饲料工业高质量发展所需新质生产力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其优化组合,包括新型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公益性新型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并对新型劳动者-饲料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优化组合 饲料工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不同地区浓香型白酒大曲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清龙 李海登 +5 位作者 刘延波 李金红 刘洪亮 王永华 韩素娜 潘春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38,共8页
分析河南四个不同地区(南部(YA)、东部(YB)、西部(YC)和中部(YD))浓香型白酒大曲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不同大曲在糖化力、酸度和酯化力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通量测序分析... 分析河南四个不同地区(南部(YA)、东部(YB)、西部(YC)和中部(YD))浓香型白酒大曲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不同大曲在糖化力、酸度和酯化力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YA、YC和YD大曲中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47.59%、59.18%和52.59%),YB大曲中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40.34%);YA和YC大曲的绝对优势细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而YB和YD大曲优势细菌属分别为青枯菌属(Ralston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真菌门水平上,4种大曲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绝对优势;真菌属水平上,YB、YC和YD大曲中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omycetes)占绝对优势,而YA大曲中unclassified-o-Eurotiales占绝对优势。冗余分析表明,淀粉含量、酯化力和水分对细菌群落结构显著相关(P<0.05),酸度、酯化力、水分对真菌群落结构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理化性质 微生物多样性 相关性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侵蚀对土壤碳循环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文博 刘娜 +1 位作者 蔡强国 孙莉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F0002,共9页
[目的]针对水力侵蚀对土壤碳循环“源汇”效应争议,综述水力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提出未来定量研究的方向与注意事项。[方法]在提出水力侵蚀对土壤碳循环“源”“汇”效应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 [目的]针对水力侵蚀对土壤碳循环“源汇”效应争议,综述水力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提出未来定量研究的方向与注意事项。[方法]在提出水力侵蚀对土壤碳循环“源”“汇”效应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研究中水力侵蚀对土壤碳循环“源汇”效应争议的核心问题,进而探讨水力侵蚀导致不同种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差异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水力侵蚀过程导致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形成碳循环中的“源”效应,而沉积过程导致有机碳迁移至低洼处固存形成碳循环中的“汇”效应,微生物的呼吸和分解作用可能解释土壤碳循环中消失的碳“汇”问题;水力侵蚀过程削弱细菌群落结构复杂性,而沉积过程可增加细菌群落结构的复杂性,但侵蚀和沉积过程都可能降低土壤真菌的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复杂性;水力侵蚀过程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植被覆盖度和土壤pH等因素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论]未来研究应强化不同尺度水力侵蚀过程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机制、水力侵蚀过程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水力侵蚀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对碳循环的影响机制相关量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 有机碳 碳循环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酪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萌佳 宇光海 +4 位作者 潘龙 廖爱美 惠明 黄继红 侯银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220,共7页
酪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成分,经研究证明其也是生物活性肽的主要来源,功能性小肽主要在胃肠道消化或乳制品发酵过程中通过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所释放。根据不同的序列、结构和氨基酸含量,所产生的多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调节免疫力、抗菌、... 酪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成分,经研究证明其也是生物活性肽的主要来源,功能性小肽主要在胃肠道消化或乳制品发酵过程中通过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所释放。根据不同的序列、结构和氨基酸含量,所产生的多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调节免疫力、抗菌、抗氧化、降血压和改善睡眠等功能,被认为是功能性食品的潜在成分。随着对牛乳酪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的深入挖掘及其生理功能作用机制的阐明,酪蛋白衍生的多肽有望成为潜在功能食品添加剂及多肽类药物,在特定食品及多肽类药物的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文章针对牛乳酪蛋白多肽挖掘、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乳酪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酪蛋白 生物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血红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庆沛 宇光海 +2 位作者 廖爱美 潘龙 黄继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7,共9页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由血红素辅基和珠蛋白肽链构成的血红素蛋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常被用于医药与食品行业。在食品加工领域,其作为调味剂以提高代肉未来食品——植物蛋白肉的口感和拟真性可以满足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人们...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由血红素辅基和珠蛋白肽链构成的血红素蛋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常被用于医药与食品行业。在食品加工领域,其作为调味剂以提高代肉未来食品——植物蛋白肉的口感和拟真性可以满足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人们对肉类口感的需求。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血红蛋白相较于化学法提取具有操作方便、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近几年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微生物高效表达血红蛋白的关键在于血红素的高水平供应与血红蛋白的正确表达两个方面,强化血红素合成途径、优化蛋白表达和发酵策略是实现血红蛋白高效表达的重要途径。文章围绕微生物高效合成血红蛋白最新研究进展、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开展综述,以期为促进微生物源血红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血红素 植物蛋白肉 未来食品 食品调味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醌的提取纯化、生物活性及其在畜禽养殖中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冰涛 彭雨晴 张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2,共5页
胡桃醌是核桃青皮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动物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文章比较了胡桃醌不同提取纯化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胡桃醌的生物活性,并展望了胡桃醌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前景,为胡桃醌的研... 胡桃醌是核桃青皮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动物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文章比较了胡桃醌不同提取纯化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胡桃醌的生物活性,并展望了胡桃醌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前景,为胡桃醌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醌 提取 纯化 生物活性 应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电细菌Corynebacterium vitarumen HAUT-1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含嫣 许梦秋 +2 位作者 周佳 屈建航 赵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97-2002,共6页
利用纯培养技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高效产电功能的细菌HAUT-1,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其加以鉴定并应用于MFCs中进行产电能力测试及单因素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HAUT-1的16S rRNA序列与Corynebacterium vitarumen(X84... 利用纯培养技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高效产电功能的细菌HAUT-1,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其加以鉴定并应用于MFCs中进行产电能力测试及单因素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HAUT-1的16S rRNA序列与Corynebacterium vitarumen(X84680)的同源性最高为98%,因此将该菌株命名为Corynebacterium vitarumen HAUT-1。单因素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在MFCs中的最佳产电条件是以乙酸钠作为碳源,甘氨酸作为氮源,培养pH为7,培养温度为25℃,在该条件下,菌株HAUT-1在MFCs中的最大输出电压可以达到635 mV;进一步的极化和功率密度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FCs系统的开路电压为608 mV,当电流密度为24 mA/cm^(2)时,输出功率密度达到最大,为53.88 mW/cm^(2)。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菌株HAUT-1具有稳定且高效的产电能力,对产电微生物菌种资源开发,进一步提升MFCs效率,同步实现环境修复和产能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微生物 Corynebacterium vitarumen HAUT-1 活性污泥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储藏过程中其蛋白质氧化及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华洋 李淼 +4 位作者 曾芳芳 胡玫 陈亮 王殿轩 渠琛玲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将花生仁置于15、20、25、35℃4个温度条件下进行为期10个月的储藏,测定储藏过程中花生蛋白游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内源荧光光谱、粒径等氧化指标的变化,同时监测花生蛋白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功能特性的变化,探... 将花生仁置于15、20、25、35℃4个温度条件下进行为期10个月的储藏,测定储藏过程中花生蛋白游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内源荧光光谱、粒径等氧化指标的变化,同时监测花生蛋白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功能特性的变化,探究不同储藏温度下花生蛋白质氧化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花生蛋白氧化程度逐渐加深,且储藏温度越高,变化越大。花生在35℃下储藏,羰基含量从(2.39±0.01)μmol/g上升至(6.07±0.11)μmol/g;游离巯基从(5.98±0.12)μmol/g下降至(4.12±0.04)μmol/g;内源荧光光谱蓝移14 nm。而在15℃下储藏,羰基含量从(2.39±0.01)μmol/g上升至(3.67±0.04)μmol/g;游离巯基从(5.98±0.12)μmol/g下降至(5.24±0.09)μmol/g;内源荧光光谱蓝移9 nm。随储藏时间增加,花生蛋白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起泡性下降,而持油性上升,且变化趋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因此,花生储藏过程中,蛋白质氧化与其功能特性变化高度相关;低温储藏能够有效抑制蛋白质的氧化过程,而高温储藏会促进花生中蛋白质的氧化劣变,最终导致其功能特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储藏 蛋白质 氧化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磊 王卫国 +2 位作者 郭彦亮 何泓良 郭家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27-331,共5页
灰树花多糖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在抗肿瘤、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抗辐射和抗HIV等方面,现已被开发成多种保健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灰树花多糖的制备、构效关系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当前实... 灰树花多糖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在抗肿瘤、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抗辐射和抗HIV等方面,现已被开发成多种保健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灰树花多糖的制备、构效关系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灰树花多糖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旨在为灰树花多糖的相关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制备 结构分析 构效关系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镉对小麦幼苗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谭晓荣 戴媛 +1 位作者 李欢庆 冷进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227-4228,4246,共3页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镉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过程中生物大分子叶绿素、脂类及蛋白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浓度镉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趋势均是先上升后下降;②3种浓度镉处理条件下...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镉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过程中生物大分子叶绿素、脂类及蛋白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浓度镉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趋势均是先上升后下降;②3种浓度镉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叶和根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趋势均是先下降后上升;③3种浓度镉处理小麦幼苗叶和根中羰基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上升、下降,波动较大。表明镉处理初期对小麦幼苗有一个激活保护系统的作用,使叶绿素含量增加,脂类和蛋白质氧化损伤减少,而处理后期则主要表现为伤害作用,叶绿素含量减少,脂类蛋白质氧化损伤增加。3个指标变化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小麦 叶绿素 MDA 羰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面团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反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尹艳丽 王金水 +1 位作者 杨森 贾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68-372,共5页
酸面团在发酵面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酸面团中的微生物群落、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代谢、胞外多糖和挥发性物质等代谢产物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酸面团的综合应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 酸面团 乳酸菌 代谢途径 胞外多糖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21
19
作者 景红娟 张长付 李翠香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结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列举了一些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如: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课的准备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及完善实验考核方式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 结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列举了一些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如: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课的准备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及完善实验考核方式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性质研究
20
作者 张梦桦 田青 +1 位作者 惠明 张首玉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为提升甘薯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价值,文章以甘薯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法从甘薯加工废水中提取甘薯蛋白,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蛋白提取工艺,并对其结构特性、功能性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蛋白最佳提... 为提升甘薯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价值,文章以甘薯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法从甘薯加工废水中提取甘薯蛋白,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蛋白提取工艺,并对其结构特性、功能性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pH 10、温度60℃、时间1.25 h、超声功率150 W,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为46.44%,蛋白纯度为80.13%;甘薯蛋白表面呈现较疏松的片状结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0.81%,β-转角占26.68%,β-折叠占29.80%,无规则卷曲占22.71%;甘薯蛋白中氨基酸种类丰富,且氨基酸组成接近FAO/WHO推荐的氨基酸模式,变性温度为110.52℃;随着pH的增加,甘薯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当蛋白浓度为2 mg/mL时,甘薯蛋白对DPPH、ABTS+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9.35%、34.49%、38.56%。该研究为甘薯蛋白资源的开发及其在功能食品、调味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蛋白 提取工艺 结构表征 功能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