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糠油草酸脱胶工艺介绍 被引量:7
1
作者 罗晓岚 朱文鑫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17,共2页
米糠浸出毛油所含的胶杂种类多,组分复杂,对精炼效果影响大,必须选择合适的脱胶方法加以脱除。通过对多种脱胶方法的试用和比对,发现草酸脱胶法对米糠浸出毛油脱胶效果比较理想。介绍了草酸脱胶的工艺流程、生产效果及对后续精炼工序的... 米糠浸出毛油所含的胶杂种类多,组分复杂,对精炼效果影响大,必须选择合适的脱胶方法加以脱除。通过对多种脱胶方法的试用和比对,发现草酸脱胶法对米糠浸出毛油脱胶效果比较理想。介绍了草酸脱胶的工艺流程、生产效果及对后续精炼工序的影响;米糠浸出毛油经过草酸脱胶,再结合脱色、脱蜡和物理脱酸等过程,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色泽清淡的米糠成品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草酸 脱胶 物理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出米糠油精炼工艺及难点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晓岚 朱文鑫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7-60,共4页
浸出米糠毛油酸值高、色泽深、杂质多,精炼工艺比较复杂。介绍了以浸出米糠毛油为原料生产各等级食用米糠油的生产工艺,提出了米糠油精炼的一些难点并分析了原因。认为用高酸值浸出米糠毛油生产一级油有一定困难,建议中小型米糠油精炼... 浸出米糠毛油酸值高、色泽深、杂质多,精炼工艺比较复杂。介绍了以浸出米糠毛油为原料生产各等级食用米糠油的生产工艺,提出了米糠油精炼的一些难点并分析了原因。认为用高酸值浸出米糠毛油生产一级油有一定困难,建议中小型米糠油精炼厂把产品定位为二、三、四级油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精炼 物理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锅炉改烧稻壳、秸杆的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晓岚 朱文鑫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5-67,共3页
提出了燃煤锅炉改烧稻壳、秸杆的工艺方案,对锅炉的进料系统、炉体、鼓风和引风系统、除尘系统等具体改造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对用作燃料的稻壳、秸杆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改造后可以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出系统分析。认为此项改造技... 提出了燃煤锅炉改烧稻壳、秸杆的工艺方案,对锅炉的进料系统、炉体、鼓风和引风系统、除尘系统等具体改造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对用作燃料的稻壳、秸杆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改造后可以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出系统分析。认为此项改造技术切实可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稻壳 秸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油生产过程中棉酚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罗晓岚 朱文鑫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26,共4页
介绍了棉籽中棉酚的存在与性质,以及棉酚在棉籽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影响。在毛油制取过程中采用润湿蒸炒,加稀碱液蒸炒,湿式膨化等预处理工序都可有效降低毛油中棉酚含量并提高粕的品质。碱炼是公认的脱除棉酚最有效的方法,但... 介绍了棉籽中棉酚的存在与性质,以及棉酚在棉籽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影响。在毛油制取过程中采用润湿蒸炒,加稀碱液蒸炒,湿式膨化等预处理工序都可有效降低毛油中棉酚含量并提高粕的品质。碱炼是公认的脱除棉酚最有效的方法,但炼耗较高。在脱除棉酚和磷脂后棉籽油也可以进行物理精炼,并可获得良好的工艺效果。提出了在棉籽油中加入适量的邻氨基苯甲酸,再结合其他工序脱除棉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酚 棉籽 棉籽油 预榨 膨化 浸出 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油物理精炼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晓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4-25,共2页
一般认为棉籽油不宜进行物理精炼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棉酚,但只要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采用合理的工艺条件,是完全可以对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的。提出了针对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的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案和要求,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取得了... 一般认为棉籽油不宜进行物理精炼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棉酚,但只要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采用合理的工艺条件,是完全可以对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的。提出了针对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的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案和要求,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艺效果和经济效益。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时,应使用较低的温度,较高的真空度,将酸值降至2 mgKOH/g左右时改用碱炼脱酸,既可提高精炼率,又可脱除油中的棉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物理精炼 碱炼 棉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出车间列管冷凝器串联进水的工艺研究
6
作者 罗晓岚 朱文鑫 +1 位作者 景波 相海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5期29-31,共3页
说明了目前中、小型浸出车间溶剂冷凝系统所使用的列管冷凝器冷却水多为并联进水,存在着冷却水流速低、传热膜系数小、传热效果差、易结垢等缺点。提出了把冷却水系统由并联进水改为串联进水的工艺方案。指出该方案可大幅度提高冷却水... 说明了目前中、小型浸出车间溶剂冷凝系统所使用的列管冷凝器冷却水多为并联进水,存在着冷却水流速低、传热膜系数小、传热效果差、易结垢等缺点。提出了把冷却水系统由并联进水改为串联进水的工艺方案。指出该方案可大幅度提高冷却水流速和传热膜系数,既可强化传热效果,又可减缓管程结垢,具有良好的工艺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管冷凝器 并联进水 串联进水 传热膜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