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猪肉脯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研究
1
作者 王岸娜 崔启含 吴立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7-266,共10页
该文以3D打印制备的猪肉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贮藏温度(25、35、45、55℃)和不同贮藏时间(0、3、6、9、16、23、30、37、44 d)条件的理化指标、蛋白氧化指标、脂质水解氧化指标及风味物质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及贮藏温... 该文以3D打印制备的猪肉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贮藏温度(25、35、45、55℃)和不同贮藏时间(0、3、6、9、16、23、30、37、44 d)条件的理化指标、蛋白氧化指标、脂质水解氧化指标及风味物质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及贮藏温度升高,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L^(*)、a^(*)、b^(*)呈下降趋势(P<0.05);羰基含量、酸价、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呈上升趋势(P<0.05);55℃贮藏条件下游离巯基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二酪氨酸相对荧光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趋势。45℃贮藏30 d与55℃贮藏23 d时,酸价分别为4.13、4.25 mg/g,已超出安全标准;二酪氨酸相对荧光强度在贮藏结束时分别为贮藏0 d时的171%、173%、203%、344%。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共检测出233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有19种关键性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杂环类化合物在贮藏后期的高温样品中生成较多,对产品品质影响较大。3D打印猪肉脯贮藏温度宜低于35℃,此条件下产品氧化,水分流失等速度较缓,更有利于产品品质保持。研究结果为3D打印制备的猪肉脯产品贮藏条件与品质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猪肉脯 贮藏品质 蛋白氧化 脂质水解氧化 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茵衣藻蛋白对小麦粉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寇锟 陈复生 +3 位作者 杜艳 孟丹阳 贾立奥 姚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66,共6页
将莱茵衣藻蛋白(CRP)添加到小麦粉中制备面条,并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对比分析CRP对面条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RP的添加显著改变了面条的色泽,使面条呈现绿色,并且在添加量2%(以小麦粉和蛋白质总质量计... 将莱茵衣藻蛋白(CRP)添加到小麦粉中制备面条,并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对比分析CRP对面条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RP的添加显著改变了面条的色泽,使面条呈现绿色,并且在添加量2%(以小麦粉和蛋白质总质量计)时具有最佳的色泽和感官评分。与SPI相比,CRP在改善面条蒸煮特性(最佳蒸煮时间、干物质吸水率、蒸煮损失率)方面表现更佳。此外,CRP在添加量2%~3%时明显提升了面条的硬度和咀嚼性,进而改善了面条的整体质构和感官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面条品质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B淀粉一步酶解产糖优化及酒精发酵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晶晶 陈家新 +7 位作者 冯军伟 胡景婷 马欣荣 张楠 解心月 刘娜 王心 惠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164,共7页
以小麦B淀粉为原料,优化其一步酶解制备可发酵糖的工艺及后续酿酒酵母发酵生产酒精,提高其利用价值。首先对小麦B淀粉基本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其次使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组成复合酶对小麦B淀粉进行一步酶解制备可发酵糖,详细考察复合酶用... 以小麦B淀粉为原料,优化其一步酶解制备可发酵糖的工艺及后续酿酒酵母发酵生产酒精,提高其利用价值。首先对小麦B淀粉基本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其次使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组成复合酶对小麦B淀粉进行一步酶解制备可发酵糖,详细考察复合酶用量、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pH对还原糖得率影响,对以上参数进行正交优化,获得酶解最佳工艺条件,最后利用酿酒酵母发酵所得酶解糖液生产酒精。结果表明,小麦B淀粉中淀粉含量85.61%,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都达到2%左右,戊聚糖含量接近5%,通过正交优化确定酶解产糖最佳条件为复合酶用量4 mL,料液比1:25 g/mL,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10 h,pH5.0,在此条件下还原糖得率达到94.6%。利用酵母发酵产酒精,最终酒精浓度达到12.76 g/L,酒精原料得率为31.90%。本研究为小麦B淀粉制备酒精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B淀粉 一步酶解 正交优化 酒精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分大豆组织蛋白的品质特性及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寇锟 杜艳 +3 位作者 姚飞 贾立奥 孟丹阳 陈复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从理化性质、微观形貌、质构特性、感官性质以及营养组分和体外消化情况方面对高水分大豆组织蛋白的品质特性和营养功能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促进高水分大豆组织蛋白的品质改善,为高品质的植物肉产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水分大豆组织蛋白 理化性质 微观形貌 质构特性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组织化对大豆蛋白结构及大豆组织蛋白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马润豪 安红周 +2 位作者 薛义博 黄亚男 杜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34,共8页
大豆组织蛋白是一种以大豆蛋白为原料,运用挤压机的高温、高压、高剪切力使蛋白质分子原有结构改变,并最终形成具有纤维结构、口感类似动物肉的产品。旨在为大豆组织蛋白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通过介绍大豆蛋白挤压组织化过程,对挤压... 大豆组织蛋白是一种以大豆蛋白为原料,运用挤压机的高温、高压、高剪切力使蛋白质分子原有结构改变,并最终形成具有纤维结构、口感类似动物肉的产品。旨在为大豆组织蛋白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通过介绍大豆蛋白挤压组织化过程,对挤压过程中大豆蛋白的结构变化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挤压组织化对大豆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与蛋白质构象的影响,总结了原辅料及挤压工艺参数对大豆组织蛋白产品品质的影响。在大豆蛋白的组织化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发生改变,以二硫键为主的共价键对于形成纤维状和网状的蛋白质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的原辅料与挤压工艺参数对于大豆蛋白的组织化度也有不同的影响。未来,需要加大对挤压设备的创新改进,提高原料种类的适应性,开发适宜的本土化大豆组织蛋白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组织蛋白 挤压组织化 蛋白质结构 产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类型对水包油型亚麻籽油乳液物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雪艳 杨国龙 +3 位作者 王雅娟 杨瑞楠 张泽楠 刘君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1,共8页
旨在为高稳定性水包油型亚麻籽油乳液的制备提供参考,以亚麻籽油为油相,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油相及3种不同的乳化剂[吐温60(Tween60)、卵磷脂(PC)及大豆分离蛋白(SPI)],应用高压均质法在60MPa压力下均质3次制备水包油型亚麻籽油乳液,通... 旨在为高稳定性水包油型亚麻籽油乳液的制备提供参考,以亚麻籽油为油相,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油相及3种不同的乳化剂[吐温60(Tween60)、卵磷脂(PC)及大豆分离蛋白(SPI)],应用高压均质法在60MPa压力下均质3次制备水包油型亚麻籽油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的粒径、界面面积和Zeta电位变化,考察乳化剂类型和油相质量分数对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定乳液在37℃储藏不同时间的外观、微观结构、粒径、Zeta电位、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氧化产物、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考察乳化剂类型和油相质量分数对乳液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相质量分数的增大,亚麻籽油乳液粒径增加,物理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降低;相同油相质量分数下各乳化剂乳液粒径大小为Tween60乳液<PC乳液<SPI乳液,乳液的物理稳定性为Tween60乳液>PC乳液>SPI乳液;在37℃储藏一定时间后,亚麻籽油乳液的POV水平为Tween60乳液>PC乳液>SPI乳液,而TBARS水平为Tween60乳液<PC乳液<SPI乳液;^(1)H NMR谱图显示,Tween60乳液中亚麻籽油的主要氧化产物为顺反共轭二烯基氢过氧化物及醛类次级氧化产物,PC乳液的氧化产物主要为顺反及反反共轭二烯基氢过氧化物及醛类次级氧化产物,SPI乳液中无显著的氢过氧化物及醛类氧化产物,但观测到醛、酮、醇类等次级氧化产物指纹峰,推测为SPI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共氧化产物指纹峰;气相色谱结果显示,不同乳化剂乳液中亚麻酸和亚油酸的损耗显著,不饱和脂肪酸总损耗程度为PC乳液>SPI乳液>Tween60乳液,其中PC乳液不饱和脂肪酸损耗较高,推测是由其共氧化导致。PC和SPI抑制了亚麻籽油在水包油乳液中的初级氧化过程,但其共氧化行为使亚麻籽油的次级氧化产物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乳化剂 水包油型乳液 物化稳定性 核磁共振(NMR) 氧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出型食品3D打印技术及其在蛋白基食品中的应用
7
作者 寇锟 陈复生 +6 位作者 杜艳 马莹莹 贾立奥 郭兴凤 姚飞 刘伯业 朱婷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74-385,共12页
该文系统介绍了挤出型食品3D打印技术在植物蛋白和替代蛋白食品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大豆蛋白、豌豆蛋白、小麦谷朊粉等传统植物蛋白的流变特性和可打印性,以及微藻蛋白、菌类蛋白和昆虫蛋白等替代蛋白在提升打印材料性能和营养价... 该文系统介绍了挤出型食品3D打印技术在植物蛋白和替代蛋白食品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大豆蛋白、豌豆蛋白、小麦谷朊粉等传统植物蛋白的流变特性和可打印性,以及微藻蛋白、菌类蛋白和昆虫蛋白等替代蛋白在提升打印材料性能和营养价值方面的潜力,分析了物料特性、打印参数和后处理方法对打印质量的影响,指出了优化材料配方和工艺参数对于提高打印精度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得出了通过智能材料设计、工艺创新和市场应用拓展,能够推动3D打印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结论,强调了食品3D打印技术在满足个性化营养需求、实现食品可持续生产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未来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型食品3D打印 打印参数 植物蛋白 替代蛋白 可打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漆酶食用菌的筛选及食用菌漆酶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娄海伟 杨创明 +3 位作者 赵玉 牛永武 田双起 赵仁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2-403,共12页
每年有大量的谷物被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污染,对人类和牲畜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生物法降解AFB_(1)具有底物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降解谷物中AFB_(1)时,宜采用食用安全的微生物,以... 每年有大量的谷物被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污染,对人类和牲畜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生物法降解AFB_(1)具有底物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降解谷物中AFB_(1)时,宜采用食用安全的微生物,以避免引入新的污染物,因此,产漆酶的食用菌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基于此,本文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和Uniprot数据库(Unified Protein Database)中筛选出具有漆酶基因序列或氨基酸序列的食用菌,对已报道的能够产漆酶的食用菌进行总结,并概述产漆酶食用菌的实验筛选方法,探讨食用菌漆酶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综述食用菌漆酶的作用和食用菌漆酶降解AFB_(1)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用菌漆酶安全、高效、绿色降解AFB_(1)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漆酶 黄曲霉毒素B_(1) 食品安全 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限制饮食的健康益处及其实现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鲁嫚嫚 钱静 +2 位作者 杨玉辉 谢岩黎 乐国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7-378,共12页
蛋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中唯一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参与机体蛋白质合成、转硫途径和一碳代谢等重要代谢通路。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限制饮食中蛋氨酸摄入能产生许多有益于机体健康的生理功能。本文全面地综述蛋氨酸限制(methionine re... 蛋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中唯一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参与机体蛋白质合成、转硫途径和一碳代谢等重要代谢通路。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限制饮食中蛋氨酸摄入能产生许多有益于机体健康的生理功能。本文全面地综述蛋氨酸限制(methionine restriction,MR)饮食改善肠道健康、延长寿命、减肥降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糖尿病、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抗肿瘤和癌症等健康益处及其对骨骼、骨骼肌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总结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采用蛋白质限制饮食、纯素食饮食、基于单体氨基酸配制的饮食、口服蛋氨酸酶及注射重组蛋氨酸酶5种方法实现MR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通过了解MR的健康益处及其实现策略,可为低蛋氨酸系列新食品的开发应用以及MR健康功能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限制 延长寿命 代谢综合征 肿瘤 健康益处 实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中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孟丹阳 杜艳 陈复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46-357,共12页
微藻是一种光合自养型单细胞水生生物,能够合成脂质、蛋白质等多种活性成分。微藻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特性,能够调节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等,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微藻蛋白质提取的关键... 微藻是一种光合自养型单细胞水生生物,能够合成脂质、蛋白质等多种活性成分。微藻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特性,能够调节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等,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微藻蛋白质提取的关键在于细胞壁的高效裂解,从而使细胞中的蛋白充分释放。因此,该文基于常见的微藻细胞壁破壁技术,对微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索破壁更高效、过程更经济、易于工业化、蛋白更优质的提取方法,为微藻蛋白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增加其商业价值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蛋白质 提取方法 细胞壁 细胞破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饼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小涵 夏义苗 +3 位作者 陈复生 辛颖 杨趁仙 丁长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97-405,共9页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具有调节肠道、促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等作用。亚麻籽作为一种特色油料作物,主要应用于亚麻籽油的加工,榨油的副产物亚麻籽饼则主要用于饲料生产,饼的利用价值较低。然而亚麻籽饼中总膳食纤维含量高...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具有调节肠道、促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等作用。亚麻籽作为一种特色油料作物,主要应用于亚麻籽油的加工,榨油的副产物亚麻籽饼则主要用于饲料生产,饼的利用价值较低。然而亚麻籽饼中总膳食纤维含量高达45.4%(干重)左右,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占比1/3,且相较于其他原料来源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亚麻籽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低黏度特异性优势,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应用潜力巨大。因此,探究亚麻籽饼中膳食纤维的赋存形态、建立高效的膳食纤维提取方法并明确其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对丰富市场化膳食纤维资源、提高亚麻籽饼利用率、实现其高值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述了膳食纤维的特性、提取方法及其在食品研究中的的应用,为膳食纤维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亚麻籽饼 膳食纤维 提取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糖赤藓糖醇脂对冷冻熟面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岩晓 牛永武 +3 位作者 牛奔 林宁 娄海伟 赵仁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7-42,共6页
为改善冷冻熟面在冻藏过程中易产生冰晶、品质劣变的现象,本研究以蔗糖酯(sucrose ester,SE)为对照添加剂,探究甘露糖赤藓糖醇脂(mannosylerythritol lipids,MELs)对冷冻熟面中可冻结水含量、水分分布、成品品质特性以及小麦粉糊化特性... 为改善冷冻熟面在冻藏过程中易产生冰晶、品质劣变的现象,本研究以蔗糖酯(sucrose ester,SE)为对照添加剂,探究甘露糖赤藓糖醇脂(mannosylerythritol lipids,MELs)对冷冻熟面中可冻结水含量、水分分布、成品品质特性以及小麦粉糊化特性、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30%~1.10%MELs能够促进冷冻熟面中的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降低可冻结水的含量,使水与蛋白、淀粉等大分子结合更牢固。与空白组和添加SE组样品相比,添加0.70%MELs制作的冷冻熟面品质较好,此时的硬度为(4335.317±48.047)g,比空白组增加25.36%;拉断力和拉断距离分别达到(11.22±0.15)g和(69.09±1.34)mm;吸水率显著增大,蒸煮损失率最小,优于SE的改善效果。同时,MELs可以有效延缓小麦粉淀粉老化速度,提升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强化面筋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赤藓糖醇脂 冷冻熟面 水分 质构 糊化特性 蛋白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脂抑制芽孢态蜡样芽孢杆菌的活性及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永武 乔杉 +3 位作者 孙艺铭 王雨辰 赵仁勇 田双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6,共7页
以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芽孢为研究对象,从表观、形态和胞膜状态等方面解析鼠李糖脂(rhamnolipids,RLs)对芽孢态B.cereus的抑制活性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RLs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80.0 mg/L和160.0 mg/L。两个... 以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芽孢为研究对象,从表观、形态和胞膜状态等方面解析鼠李糖脂(rhamnolipids,RLs)对芽孢态B.cereus的抑制活性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RLs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80.0 mg/L和160.0 mg/L。两个浓度的RLs均可以引起芽孢表面出现严重的皱缩和凹陷,破坏芽孢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导致胞内电解质、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外泄。同时,RLs可以通过降低芽孢的耐热性、产生胞内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表面黏附能力、结合并干扰DNA分子等多种抑菌机制对B.cereus芽孢起到抑制和灭活作用。研究结果有利于推动RLs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蜡样芽孢杆菌 芽孢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工艺研究
14
作者 王秀华 杨瑞楠 +2 位作者 刘君 梁少华 刘伟 《中国油脂》 2025年第9期61-67,82,共8页
旨在为植物甾烷醇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植物甾烷醇和酰基供体为原料,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并通过溶剂萃取、柱层析等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酰基供体类型(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甲酯、三油酸甘油酯)... 旨在为植物甾烷醇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植物甾烷醇和酰基供体为原料,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并通过溶剂萃取、柱层析等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酰基供体类型(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甲酯、三油酸甘油酯)、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底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植物甾烷醇转化率的影响。测定了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产品的纯度、反式脂肪酸含量,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以不饱和脂肪酸为酰基供体时,植物甾烷醇的转化率高;以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在DBSA用量10%(以植物留烷醇物质的量计)、酸醇物质的量比3:1、反应时间12h、氮气作保护气的条件下,分别在反应温度60℃和90℃下合成植物甾烷醇油酸酯和植物甾烷醇亚油酸酯,植物甾烷醇转化率分别为95.45%和93.60%;植物甾烷醇油酸酯和植物甾烷醇亚油酸酯产品纯度分别达97.43%和94.98%,且不含反式脂肪酸;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确证了目标产物的合成。综上,在无溶剂和较低温度(≤90℃)下实现了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的高效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烷醇 不饱和脂肪酸 化学法 植物甾烷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DHA藻油及其在水包油型乳液中的氧化行为分析
15
作者 张泽楠 刘君 +6 位作者 黄雪艳 朱雪晴 金帅祥 杨瑞楠 马祥 孙聪 毕艳兰 《食品科学》 2025年第13期41-53,共13页
以3%的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为油相、1%的Tween 60为乳化剂和96%水相,应用高压微射流法制得低内相水包油型藻油乳液,研究常温密闭储存条件下富DHA藻油及其在乳液体系中的氧化行为。实验通过过氧化值(peroxide... 以3%的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为油相、1%的Tween 60为乳化剂和96%水相,应用高压微射流法制得低内相水包油型藻油乳液,研究常温密闭储存条件下富DHA藻油及其在乳液体系中的氧化行为。实验通过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V)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反映藻油的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水平,应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和顶空固相微萃取-GC-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法分析各脂肪酸损耗及氧化产物分子组成及变化。结果表明:乳液体系藻油的PV、TBARS值及脂肪酸损耗均高于纯藻油体系,藻油在低内相乳液中的氧化速率更快。在1H NMR谱图中观测到藻油DHA端位单氢过氧化物(DHA-terminal monohydroperoxide,DHA-TMHP)和内位单氢过氧化物(DHA-inner monohydroperoxide,DHA-IMHP)共振信号,内位氢过氧化物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环化氢过氧化物,次级裂解产生非挥发性α,β-含氧烯醛;定量分析共轭二烯类氧化产物(DHA-conjugated diene,DHA-CD)、氢过氧化物(DHA-OOH)和非挥发性醛类氧化产物(DHA-non-volatile aldehyde oxidation products,DHA-NAD),含量水平为DHA-CD>DHA-OOH>DHA-NAD,反映了DHA产生较高水平的中间氧化产物;比较乳液及纯藻油体系DHA-TMHP与DHA-IMHP相对比例,发现乳液体系中DHA-TMHP比例显著高于纯藻油体系,说明乳液体系利于端位DHA-OOH的生成路径;DHA-NAD在氧化初级阶段即产生,含量水平为饱和醛>(E,Z)-2,4-二烯醛>α,β-含氧烯醛>(E)-2-烯醛。GC-MS的结果显示,DHA藻油乳液在储藏开始即产生挥发性次级氧化产物(volatile secondary oxidation products,VSOPs)。乳液和纯藻油VSOPs的主要成分包括烯醛、烯酮类和烯醇,相对水平为醛类>酮类>醇类。其中,(E,E)-2,4-庚二烯醛、1-辛烯-3-醇、3,5-辛二烯-2-酮、2,4-壬二烯醛、2-戊烯基呋喃、1-戊烯-3-醇、庚烷、1-壬烯和辛醛为主要VSOPs贡献物质,推测由DHA-IMHP发生α、β裂解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藻油 氢过氧化物 挥发性氧化产物 核磁共振氢谱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