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豆异黄酮药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1-227,共7页
关于大豆异黄酮的药性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1)骨质方面,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更年期妇女的骨丢失和骨质疏松,这可能与骨质保护素的mRNA表达水平有关。(2)血管和肠道方面,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改...
关于大豆异黄酮的药性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1)骨质方面,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更年期妇女的骨丢失和骨质疏松,这可能与骨质保护素的mRNA表达水平有关。(2)血管和肠道方面,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改善肠道内菌群构成。(3)肿瘤和肾脏等细胞方面,大豆异黄酮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和治疗作用,对肾脏等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未来将会把更多的动物实验结果用于人类的临床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大豆异黄酮的药性作用机理,开发出新的药物和保健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药性作用
机理
骨质
血管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11S和7S蛋白质凝胶特性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1,共5页
按照大豆蛋白质的构成,可以把11S和7S蛋白质凝胶特性的研究相对划分为3种类型:①蛋白质组分类型,研究11S和7S蛋白质热致凝胶的形成条件和部分特性;②分离蛋白类型,研究以11S和7S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凝胶特性;③蛋白质...
按照大豆蛋白质的构成,可以把11S和7S蛋白质凝胶特性的研究相对划分为3种类型:①蛋白质组分类型,研究11S和7S蛋白质热致凝胶的形成条件和部分特性;②分离蛋白类型,研究以11S和7S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凝胶特性;③蛋白质亚基类型,研究11S和7S蛋白质亚基的结构与凝胶形成机理的关系。对3种类型的研究具有相对的先后顺序,即在蛋白质组分类型基础上进行SPI类型的研究,在组分和SPI类型基础上进行亚基类型的初步研究,今后将对蛋白质亚基类型做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11S
7S
11S/7S
亚基
SPI
热致凝胶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蛋白质有关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
21
3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2 位作者
喻德跃
陈受宜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39-2149,共11页
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组合衍生的184个重组自交家系(简称RIKY)和(Essex×ZDD2315)×ZDD2315衍生的114个BC1F2家系(简称BIEX)为材料,对蛋白质含量、蛋油总量与油脂含量,11S、7S、11S/7S,11S-1~11S-4,7S-1~7S-6等4组16个...
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组合衍生的184个重组自交家系(简称RIKY)和(Essex×ZDD2315)×ZDD2315衍生的114个BC1F2家系(简称BIEX)为材料,对蛋白质含量、蛋油总量与油脂含量,11S、7S、11S/7S,11S-1~11S-4,7S-1~7S-6等4组16个性状利用WinQTL Cartographer Ver.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多区间作图法(MIM)和IciMappingVer.2.0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1)在RIKY和BIEX群体分别定位到17+个和21+个QTL,合计38+个QTL;在RIKY有蛋白、油脂、蛋油总量QTL11个,在11S和7S亚基组上分别只有1+和3+个;在BIEX有前性状QTL2+个,有后性状QTL分别9+和6+个;(2)两群体16个性状上均没有检测到共享的QTL,说明两群体的蛋白质有关性状具有完全不同的遗传基础;RIKY的两个亲本间蛋白、油脂和蛋油总量有明显遗传差异,但在亚基组上遗传差异不大,而BIEX则反之;(3)4组总、分性状中,两群体一致表现出蛋白、油脂和蛋油总量和11S、7S和11S/7S比值两组在总、分性状间共享QTL(共同遗传基础),而11S亚基组和7S亚基组两组性状在总、分性状间无共享的QTL;(4)蛋白质有关性状QTL定位结果和分离分析结果共同表明这类性状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均占较大比重,要考虑两者兼用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蛋油总量
11S
7S
11S/7S
亚基组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26
4
作者
郑永战
盖钧镒
+3 位作者
周瑞宝
田少君
卢为国
李卫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1-806,共6页
以Essex×ZDD2315的P1、P2、F1、BC1F3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受2对加性互补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16.23%,多基因遗传率为53.49%...
以Essex×ZDD2315的P1、P2、F1、BC1F3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受2对加性互补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16.23%,多基因遗传率为53.49%;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均有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1.63%,91.51%和91.59%,棕榈酸多基因遗传率为14.78%,硬脂酸和亚油酸未估计出多基因遗传率;油酸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其中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4.66%;亚麻酸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1.98%,多基因遗传率为24.17%。相关分析结果,棕榈酸、亚麻酸与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0.272、-0.325);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833、-0.604);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0.287);棕榈酸与油酸亚油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0.255和-0.211);硬脂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310)。因此,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涉及到主效基因和多基因,脂肪及亚麻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较低,其它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0%以上,改善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改善脂肪酸组分可着重在主基因的利用,提高脂肪含量与改善脂肪酸组分无突出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
脂肪酸组分
遗传机制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QTL定位
被引量:
20
5
作者
郑永战
盖钧镒
+3 位作者
卢为国
李卫东
周瑞宝
田少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23-1830,共8页
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改良是大豆油脂品质育种的主要方面。本研究旨在构建遗传图谱,定位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QTL,为大豆油脂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以Essex×ZDD2315的114个BC1F1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250个SSR标记和1个形态标记,具有2...
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改良是大豆油脂品质育种的主要方面。本研究旨在构建遗传图谱,定位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QTL,为大豆油脂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以Essex×ZDD2315的114个BC1F1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250个SSR标记和1个形态标记,具有25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覆盖大豆基因组2963.5cM,平均每个连锁群上10.0个标记,标记平均间距11.8cM。用BC1F3家系3个重复的表型平均值代表相对应的BC1F1单株表型值,采用Win QTLCartographer2.5复合区间作图法(CIM)检测到18个控制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QTL,位于9个不同的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为9.6%~34.5%;多区间作图法(MIM)检测到与CIM区间相同的7个QTL(fat-1、pal-1、st-1、ole-1、lin-1、lin-4和lio-2),区间相近的2个QTL(ole-4和lin-5),位于6个不同的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为8.2%~39.3%。CIM法检测到的其他9个QTL有待进一步验证。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主效QTL数量不多,效应大的不多,可能还受许多未能检测出来的微效基因控制。育种中既要注意主效QTL的利用,又要考虑微效多基因的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
脂肪酸组分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24
6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3,共8页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在南京同一环境下全国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变幅分别为39.2%~54.2%、7.5%~17.5%和47.3%~64.6%,地方品种38.8%~51.5%、11.5%~22.5%和55.6%~69.0%,国内育成品种41.7%~49.4%、12.9%~22.9%和55.6%~68.6%。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人工选育后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有大幅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平均数和变异度则有减小,说明以往人工进化着重在油脂含量的改进。三个性状各群体在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区平均间差异并不大,各区都有优良变异。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并未发现相关;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油脂含量与地理纬度出现显著正相关;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与地理纬度还出现显著负相关;野生自然状态下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之间无相关,而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依次增强了负相关;形成这种相关的原因在于地区间油脂含量人工进化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soja
Sieb.etZucc.)
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
蛋白质含量
油脂含量
遗传变异
生态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对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2
7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通过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对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7S的α′亚基和11S的酸性亚基含量对豆腐品质的影响的综述,可以看出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复杂,研究结果出现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3种情况,但球蛋白...
通过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对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7S的α′亚基和11S的酸性亚基含量对豆腐品质的影响的综述,可以看出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复杂,研究结果出现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3种情况,但球蛋白的含量与豆腐产量正相关。多数情况下,7S组分含量与豆腐品质负相关,11S组分含量与豆腐品质正相关,11S/7S比值与11S组分含量相似。7S的α′亚基含量与豆腐硬度负相关,11S的酸性亚基含量与豆腐硬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
11S组分
7S组分
豆腐
产量
品质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蛋白质有关性状遗传的分离分析
被引量:
9
8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58-1966,共9页
采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KY)和(Essex×兴县灰布支)×兴县灰布支回交自交衍生群体(BIEX)为材料,应用SDS-PAGE电泳测定11S、7S、11S/7S比值及其10个亚基组的相对含量,用凯氏(Kjeltec)自动定氮仪测...
采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KY)和(Essex×兴县灰布支)×兴县灰布支回交自交衍生群体(BIEX)为材料,应用SDS-PAGE电泳测定11S、7S、11S/7S比值及其10个亚基组的相对含量,用凯氏(Kjeltec)自动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自动索氏(Soxtec)抽提仪测定油脂含量。结果表明:(1)两群体蛋白质组分及其亚基组有关性状以及油脂与蛋油总量等均有不同程度超亲分离,双亲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位点互补。(2)蛋白质含量遗传,两群体均为1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1.3%~40.9%和37.2%~53.7%。蛋油总量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主、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9.9%~66.6%和23.2%~27.9%。油脂含量为2~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48.6%~71.7%和4.2%~29.7%。(3)11S组分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14.3%~60.7%和17.0%~50.7%。7S组分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34.5%~44.1%和21.5%~45.1%。11S/7S比值遗传均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56.6%~74.8%和10.1%~20.1%。(4)11S的4个亚基组依次分别为2~3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5)7S的6个亚基组依次分别为1~2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3对主基因+多基因、3对主基因+多基因、1~2对主基因+多基因和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所有16个性状都由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中有10个性状两群体具相同的主基因数,其他6个性状两群体间相差1对主基因,两群体间遗传模型大同小异。这些相关性状的育种既要利用主基因还必须利用微效多基因,要考虑兼用两者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蛋油总量
11S
7S
11S/7S
亚基组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11S及7S蛋白质相对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7
9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9-767,共9页
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
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在南京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全国野生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11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54.7%、64.8%和71.7%,变幅28.8%~82.6%、38.8%~79.4%和48.2%~88.9%;7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44.7%、34.9%和27.9%,变幅20.6%~71.2%、20.6%~61.1%和15.7%~47.8%;11S/7S比值平均分别为1.4、2.0和2.7,变幅0.4~3.9、0.6~3.9和0.9~4.0。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选育后11S相对含量和11S/7S比值上升,7S相对含量下降,变幅均减小;亚基组11S-2和11S-3相对含量增加;7S的6个亚基组,尤其7S-1和7S-6,相对含量下降。11S、7S、11S/7S以及各亚基组在各群体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但与来源地纬度、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从中优选到11S/7S比值大于3.7、11S相对含量为78.9%~88.9%的8份种质,发现有11S的4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37%、7S的6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24%、以及11S-1和7S的6个亚基组缺失的种质,这些特异种质可供蛋白质组分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sojaSieb.etZucc.)
栽培大豆(G.max(L.)Merr.)
11S蛋白质
7S蛋白质
11S/7S比值
蛋白质亚基组
遗传变异
生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异黄酮药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机构
南京农业
大学
大豆
研究所
国家
大豆
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
出处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1-22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9025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111304,2004CB7206,2006CB101708)
+1 种基金
国家863项目(2002AA211052,2006AA100104)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PCSIRT)
文摘
关于大豆异黄酮的药性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1)骨质方面,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更年期妇女的骨丢失和骨质疏松,这可能与骨质保护素的mRNA表达水平有关。(2)血管和肠道方面,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改善肠道内菌群构成。(3)肿瘤和肾脏等细胞方面,大豆异黄酮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和治疗作用,对肾脏等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未来将会把更多的动物实验结果用于人类的临床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大豆异黄酮的药性作用机理,开发出新的药物和保健品。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药性作用
机理
骨质
血管
肿瘤
Keywords
soy isofavone, phannic action, mechanism, bone character, blood vessel, cancer
分类号
TS214.2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S853.74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11S和7S蛋白质凝胶特性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机构
南京农业
大学
大豆
研究所
国家
大豆
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9025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111304
+4 种基金
2004CB7206
2006CB101708)
国家863项目(2002AA211052
2006AA100104)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PCSIRT)
文摘
按照大豆蛋白质的构成,可以把11S和7S蛋白质凝胶特性的研究相对划分为3种类型:①蛋白质组分类型,研究11S和7S蛋白质热致凝胶的形成条件和部分特性;②分离蛋白类型,研究以11S和7S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凝胶特性;③蛋白质亚基类型,研究11S和7S蛋白质亚基的结构与凝胶形成机理的关系。对3种类型的研究具有相对的先后顺序,即在蛋白质组分类型基础上进行SPI类型的研究,在组分和SPI类型基础上进行亚基类型的初步研究,今后将对蛋白质亚基类型做深入研究。
关键词
大豆
11S
7S
11S/7S
亚基
SPI
热致凝胶
特性
Keywords
soybean
11S
7S
11S / 7S
subunit
SPI
heat-induced gel
property
分类号
TS201.2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蛋白质有关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
21
3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喻德跃
陈受宜
盖钧镒
机构
南京农业
大学
大豆
研究所
/国家
大豆
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宁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39-2149,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4CB7206,2006CB101708,2009CB118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266)
+2 种基金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00104)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08025)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0803060)资助
文摘
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组合衍生的184个重组自交家系(简称RIKY)和(Essex×ZDD2315)×ZDD2315衍生的114个BC1F2家系(简称BIEX)为材料,对蛋白质含量、蛋油总量与油脂含量,11S、7S、11S/7S,11S-1~11S-4,7S-1~7S-6等4组16个性状利用WinQTL Cartographer Ver.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多区间作图法(MIM)和IciMappingVer.2.0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1)在RIKY和BIEX群体分别定位到17+个和21+个QTL,合计38+个QTL;在RIKY有蛋白、油脂、蛋油总量QTL11个,在11S和7S亚基组上分别只有1+和3+个;在BIEX有前性状QTL2+个,有后性状QTL分别9+和6+个;(2)两群体16个性状上均没有检测到共享的QTL,说明两群体的蛋白质有关性状具有完全不同的遗传基础;RIKY的两个亲本间蛋白、油脂和蛋油总量有明显遗传差异,但在亚基组上遗传差异不大,而BIEX则反之;(3)4组总、分性状中,两群体一致表现出蛋白、油脂和蛋油总量和11S、7S和11S/7S比值两组在总、分性状间共享QTL(共同遗传基础),而11S亚基组和7S亚基组两组性状在总、分性状间无共享的QTL;(4)蛋白质有关性状QTL定位结果和分离分析结果共同表明这类性状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均占较大比重,要考虑两者兼用的育种方法。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蛋油总量
11S
7S
11S/7S
亚基组
QTL定位
Keywords
Soybean Protein content Protein plus fat content 11S 7S 11S/7S Subunit group QTL mapping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26
4
作者
郑永战
盖钧镒
周瑞宝
田少君
卢为国
李卫东
机构
南京农业
大学
大豆
研究所
/国家
大豆
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
河南
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
研究所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1-80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9025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111304
+4 种基金
2004CB7206
2006CB101708)
国家863项目(2002AA211052
2006AA100104)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PCSIRT)
文摘
以Essex×ZDD2315的P1、P2、F1、BC1F3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受2对加性互补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16.23%,多基因遗传率为53.49%;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均有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1.63%,91.51%和91.59%,棕榈酸多基因遗传率为14.78%,硬脂酸和亚油酸未估计出多基因遗传率;油酸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其中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4.66%;亚麻酸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1.98%,多基因遗传率为24.17%。相关分析结果,棕榈酸、亚麻酸与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0.272、-0.325);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833、-0.604);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0.287);棕榈酸与油酸亚油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0.255和-0.211);硬脂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310)。因此,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涉及到主效基因和多基因,脂肪及亚麻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较低,其它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0%以上,改善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改善脂肪酸组分可着重在主基因的利用,提高脂肪含量与改善脂肪酸组分无突出矛盾。
关键词
大豆
脂肪
脂肪酸组分
遗传机制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Keywords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
Fat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heritance
Major gene + polygene mixed inheritance model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QTL定位
被引量:
20
5
作者
郑永战
盖钧镒
卢为国
李卫东
周瑞宝
田少君
机构
南京农业
大学
大豆
研究所
/国家
大豆
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
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
研究所
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23-183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9025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2CB111304
+2 种基金
2004CB72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2AA211052)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
文摘
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改良是大豆油脂品质育种的主要方面。本研究旨在构建遗传图谱,定位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QTL,为大豆油脂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以Essex×ZDD2315的114个BC1F1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250个SSR标记和1个形态标记,具有25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覆盖大豆基因组2963.5cM,平均每个连锁群上10.0个标记,标记平均间距11.8cM。用BC1F3家系3个重复的表型平均值代表相对应的BC1F1单株表型值,采用Win QTLCartographer2.5复合区间作图法(CIM)检测到18个控制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QTL,位于9个不同的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为9.6%~34.5%;多区间作图法(MIM)检测到与CIM区间相同的7个QTL(fat-1、pal-1、st-1、ole-1、lin-1、lin-4和lio-2),区间相近的2个QTL(ole-4和lin-5),位于6个不同的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为8.2%~39.3%。CIM法检测到的其他9个QTL有待进一步验证。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主效QTL数量不多,效应大的不多,可能还受许多未能检测出来的微效基因控制。育种中既要注意主效QTL的利用,又要考虑微效多基因的积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
脂肪酸组分
QTL定位
Keywords
Soybean
Fat
Fatty acid composition
QTL mapping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24
6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机构
南京农业
大学
大豆
研究所
国家
大豆
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济宁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
出处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3,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04CB7206,2006CB101708,2009CB118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1266)
+2 种基金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AA100104)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资助项目(B08025)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资助项目(200803060)
文摘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在南京同一环境下全国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变幅分别为39.2%~54.2%、7.5%~17.5%和47.3%~64.6%,地方品种38.8%~51.5%、11.5%~22.5%和55.6%~69.0%,国内育成品种41.7%~49.4%、12.9%~22.9%和55.6%~68.6%。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人工选育后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有大幅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平均数和变异度则有减小,说明以往人工进化着重在油脂含量的改进。三个性状各群体在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区平均间差异并不大,各区都有优良变异。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并未发现相关;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油脂含量与地理纬度出现显著正相关;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与地理纬度还出现显著负相关;野生自然状态下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之间无相关,而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依次增强了负相关;形成这种相关的原因在于地区间油脂含量人工进化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soja
Sieb.etZucc.)
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
蛋白质含量
油脂含量
遗传变异
生态区域
Keywords
Wild soybean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
Cultivated soybean (Glycine max (L.)Merr. )
Protein content
Fat content
Genetic variability
Eco- region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对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2
7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机构
南京农业
大学
大豆
研究所
国家
大豆
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文摘
通过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对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7S的α′亚基和11S的酸性亚基含量对豆腐品质的影响的综述,可以看出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复杂,研究结果出现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3种情况,但球蛋白的含量与豆腐产量正相关。多数情况下,7S组分含量与豆腐品质负相关,11S组分含量与豆腐品质正相关,11S/7S比值与11S组分含量相似。7S的α′亚基含量与豆腐硬度负相关,11S的酸性亚基含量与豆腐硬度正相关。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
11S组分
7S组分
豆腐
产量
品质
硬度
Keywords
soybean
protein
llS component
7S component
tofu
yield
quality
hardness and firmness
分类号
TS214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蛋白质有关性状遗传的分离分析
被引量:
9
8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机构
南京农业
大学
大豆
研究所
/国家
大豆
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宁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58-196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4CB7206,2006CB101708,2009CB118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1266)
+2 种基金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00104)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08025)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0803060)资助
文摘
采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KY)和(Essex×兴县灰布支)×兴县灰布支回交自交衍生群体(BIEX)为材料,应用SDS-PAGE电泳测定11S、7S、11S/7S比值及其10个亚基组的相对含量,用凯氏(Kjeltec)自动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自动索氏(Soxtec)抽提仪测定油脂含量。结果表明:(1)两群体蛋白质组分及其亚基组有关性状以及油脂与蛋油总量等均有不同程度超亲分离,双亲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位点互补。(2)蛋白质含量遗传,两群体均为1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1.3%~40.9%和37.2%~53.7%。蛋油总量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主、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9.9%~66.6%和23.2%~27.9%。油脂含量为2~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48.6%~71.7%和4.2%~29.7%。(3)11S组分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14.3%~60.7%和17.0%~50.7%。7S组分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34.5%~44.1%和21.5%~45.1%。11S/7S比值遗传均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56.6%~74.8%和10.1%~20.1%。(4)11S的4个亚基组依次分别为2~3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5)7S的6个亚基组依次分别为1~2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3对主基因+多基因、3对主基因+多基因、1~2对主基因+多基因和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所有16个性状都由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中有10个性状两群体具相同的主基因数,其他6个性状两群体间相差1对主基因,两群体间遗传模型大同小异。这些相关性状的育种既要利用主基因还必须利用微效多基因,要考虑兼用两者的育种方法。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蛋油总量
11S
7S
11S/7S
亚基组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
Keywords
Soybean
Protein content
Protein plus fat content
11S
7S
11S/7S
Subunit group
Segregation analysis based on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model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11S及7S蛋白质相对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7
9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机构
南京农业
大学
大豆
研究所
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
济宁学院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9-76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04CB7206,2006CB101708,2009CB118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1266)
+2 种基金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AA100104)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资助项目(B08025)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0803060)
文摘
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在南京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全国野生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11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54.7%、64.8%和71.7%,变幅28.8%~82.6%、38.8%~79.4%和48.2%~88.9%;7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44.7%、34.9%和27.9%,变幅20.6%~71.2%、20.6%~61.1%和15.7%~47.8%;11S/7S比值平均分别为1.4、2.0和2.7,变幅0.4~3.9、0.6~3.9和0.9~4.0。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选育后11S相对含量和11S/7S比值上升,7S相对含量下降,变幅均减小;亚基组11S-2和11S-3相对含量增加;7S的6个亚基组,尤其7S-1和7S-6,相对含量下降。11S、7S、11S/7S以及各亚基组在各群体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但与来源地纬度、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从中优选到11S/7S比值大于3.7、11S相对含量为78.9%~88.9%的8份种质,发现有11S的4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37%、7S的6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24%、以及11S-1和7S的6个亚基组缺失的种质,这些特异种质可供蛋白质组分育种利用。
关键词
野生大豆(G.sojaSieb.etZucc.)
栽培大豆(G.max(L.)Merr.)
11S蛋白质
7S蛋白质
11S/7S比值
蛋白质亚基组
遗传变异
生态区
Keywords
Wild soybean ( G. soja Sieb. et Zucc. )
Cultivated soybean ( G. max ( L. ) Merr. )
11S protein
7 S protein
11 S/ 7S ratio
Protein subunit group
Genetic variability
Eco-region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豆异黄酮药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豆11S和7S蛋白质凝胶特性的研究综述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豆蛋白质有关性状的QTL定位
刘顺湖
周瑞宝
喻德跃
陈受宜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郑永战
盖钧镒
周瑞宝
田少君
卢为国
李卫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QTL定位
郑永战
盖钧镒
卢为国
李卫东
周瑞宝
田少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比较分析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大豆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对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大豆蛋白质有关性状遗传的分离分析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11S及7S蛋白质相对含量的比较分析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