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工业大学储粮害虫图像数据集
1
作者 于俊伟 翟付品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年第2期85-90,共6页
储粮害虫是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重要因素,对粮食害虫早期活动进行检测和监控是减少储粮损失的必要且合适的防控措施。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检测方法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储粮害虫检测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数... 储粮害虫是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重要因素,对粮食害虫早期活动进行检测和监控是减少储粮损失的必要且合适的防控措施。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检测方法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储粮害虫检测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数据集的质量往往决定了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学到的知识水平,因此构建专门用于储粮害虫图像检测和计数的数据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数据集GrainPest包含500幅粮虫原始图像、500幅像素级显著目标标注图像、420个害虫检测目标框标注文件和500条粮虫数量数据。数据集涵盖了玉米象、麦蛾、谷蠹、玉米螟、大谷盗、蚕豆象、米象、咖啡豆象、绿豆象、印度谷螟等主要粮食害虫,图像背景涉及小麦、玉米、大米、稻谷、绿豆、蚕豆等常见粮食。由于实际检测中有很多粮食是未感染虫害的,因此数据集还包含了80幅不含害虫目标的纯粮食背景图像,这增加了害虫显著性检测的难度。本数据集提供了一个多样性的粮虫图像基准数据集,旨在促进深度学习在储粮害虫显著性检测、目标检测和粮虫计数方面的研究,为降低粮食储藏损失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害虫 显著性检测 目标检测 粮虫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核心实验教学项目设计 被引量:35
2
作者 樊超 杨铁军 +2 位作者 侯慧芳 母亚双 赵玉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3-189,共7页
面向“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复合型、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为依据,研究了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综合设计课程的实验项目设置。进而基于工程教育的OBE理念,设计了分阶段、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 面向“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复合型、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为依据,研究了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综合设计课程的实验项目设置。进而基于工程教育的OBE理念,设计了分阶段、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旨在加强学生对核心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人工智能 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暗通道先验知识和ResNet网络的焦炭智能装载溢出检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解康战 侯惠芳 +1 位作者 张自豪 孙文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25-3332,共8页
高粉尘环境下进行精准的焦炭溢出检测是实现焦炭智能装载的重要挑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暗通道先验知识和ResNet网络的焦炭智能装载溢出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视频采集器获取焦炭装载场景视频信息,并对原始时间序列视频图像帧进行... 高粉尘环境下进行精准的焦炭溢出检测是实现焦炭智能装载的重要挑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暗通道先验知识和ResNet网络的焦炭智能装载溢出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视频采集器获取焦炭装载场景视频信息,并对原始时间序列视频图像帧进行处理以获得下料口及装载器之间感兴趣区域;其次,提出利用暗通道先验知识方法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处理,提升感兴趣区域中目标区域与无关区域之间对比度,以降低粉尘对后续检测模型的影响。再者,根据焦炭实际装载情况对感兴趣区域进行标注将溢出检测问题转化成二分类。最终,提出利用ResNet网络建模完成对模型的训练获得训练模型并在新采集焦炭装载过程中进行实验。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在新的数据上测试结果表现优异,整体准确率达到86.81%,其中溢出类的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为84.12%、90.74%和0.8730。并且在使用了暗通道先验算法处理数据后,溢出类的召回率上升了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智能装载溢出检测 暗通道先验知识 ResNet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射频信号融合的粮食水分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卫东 郭思君 +2 位作者 段珊珊 胡鹏明 单少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水分检测是粮食存储和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利用各种射频传感技术可以实现无损、快速地粮食水分检测。然而,现有方案都是基于单一种类射频信号开发的,针对不同射频信号需要训练对应检测模型,人力成本增加。基于此,提出一种融合多模态... 水分检测是粮食存储和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利用各种射频传感技术可以实现无损、快速地粮食水分检测。然而,现有方案都是基于单一种类射频信号开发的,针对不同射频信号需要训练对应检测模型,人力成本增加。基于此,提出一种融合多模态射频信号的粮食水分检测方法RF—Grain。首先,针对多径环境和硬件缺陷引起的噪声问题,提出一种WiFi信道状态信息(CSI)数据预处理方法;其次,提出一种域对抗神经网络模型,用以消除不同类型射频信号提取的粮食水分特征分布差异;最后,设计使用3种不同射频传感技术进行粮食水分检测的试验,以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对比,对所提出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估,并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试验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检测5种不同含水率的粮食样品,总体准确率为分别为98.87%、96.22%和96.56%,优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具有准确率高、泛化性好等优点,为粮食水分无损检测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水分含量检测 射频传感 多模态 域对抗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层特征与上下文信息的YOLO改进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费选 郭梦瑶 +2 位作者 吴思佳 靳子泷 马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5-1562,共8页
遥感图像目标检测在军事侦察、智慧农业等领域意义重大,特别是小目标检测一直获得持续关注。然而,遥感图像中的小目标面临特征信息不足、检测难度大等问题,成为困扰遥感检测应用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提出YOLO-HF(you only look once-hy... 遥感图像目标检测在军事侦察、智慧农业等领域意义重大,特别是小目标检测一直获得持续关注。然而,遥感图像中的小目标面临特征信息不足、检测难度大等问题,成为困扰遥感检测应用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提出YOLO-HF(you only look once-hybrid feature)算法,该算法在传统YOLOv7模型的网络中,引入通道注意力和自注意力的混合注意力机制提取目标深层特征,并将浅层特征和深层特征进行融合,增加局部特征的丰富性;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局信息的关注,在提取特征后为小尺度目标添加全局注意力机制,实现全局特征表达能力的提升;为避免传统损失函数对小目标位置偏差敏感,导致检测效果不佳,选择使用一种新的度量方式,将其嵌入边界框损失函数的计算中,从而加快损失函数的收敛,实现小目标检测精度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YOLOv7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RSOD和NWPU VHR-10数据集上均表现出优越性,特别地,在RSOD数据集上均值平均精度提升了2.90%,在NWPU VHR-10数据集上均值平均精度实现了3.61%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目标检测 YOLOv7 多层特征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监督流形结构的第一视角视频时序分割算法
6
作者 张明明 闫小强 +2 位作者 孙中川 胡世哲 叶阳东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83,共18页
随着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存储技术的普及,第一视角视频的使用量高速增长。将这类视频划分成独立的视频片段以提取关键的内容信息,成为了视频理解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这类视频数据规模大、维度高、内容多样,基于欧氏空间的特征学习方法难... 随着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存储技术的普及,第一视角视频的使用量高速增长。将这类视频划分成独立的视频片段以提取关键的内容信息,成为了视频理解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这类视频数据规模大、维度高、内容多样,基于欧氏空间的特征学习方法难以有效地处理复杂高维的视频数据。现有时序分割算法在处理第一视角长视频时,很难应对因手部遮挡和运动模糊而导致的帧信息丢失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监督流形结构的第一视角视频时序分割算法(Self-Supervised Manifold Structure,SSMS)。受高维视频数据在低维流形空间中具有相似语义聚集现象的启发,该算法将包含时序信息的帧特征进行低维嵌入,使得语义相似的帧特征映射到流形空间中相近位置。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局部流形结构特征学习策略,提取帧数据的局部流形结构。其次,SSMS算法构建了动态时序网络,基于最大相似关系来获得具有不变性的特征表示。然后,将帧数据的流形结构特征作为监督信号进行自监督学习。经过不断迭代优化,得到低维高质量的帧数据特征。最后,通过聚类过程实现第一视角视频的无监督时序分割,避免了标注数据的限制和成本。相比于现有的无监督时序分割算法,本文方法在五个第一视角数据集上平均提高了3.37%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视角视频 流形结构 自监督学习 时序分割 特征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和先进成像技术的粮食不完善粒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葛宏义 郭春燕 +7 位作者 蒋玉英 张元 孙振雨 季晓迪 吴旭阳 冯博 周文慧 王恒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2,共13页
粮食中不完善粒的存在会降低粮食质量,影响粮食加工产品的品质,并且不完善粒的含量会影响粮食在国家规定的收购标准中的质量等级评定,造成经济损失。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人工检测法和化学试剂法等,这些方法存在主观性强、耗时较长等问题... 粮食中不完善粒的存在会降低粮食质量,影响粮食加工产品的品质,并且不完善粒的含量会影响粮食在国家规定的收购标准中的质量等级评定,造成经济损失。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人工检测法和化学试剂法等,这些方法存在主观性强、耗时较长等问题,难以满足目前前沿研究向快速、准确检测发展的主要趋势。可见光成像技术操作简便且成像速度较快,但其无法识别粮食内部的特征信息。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检测等优势的先进成像技术也成为粮食不完善粒检测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用于粮食不完善粒检测的成像技术,包括可见光成像、X射线、热成像、高光谱和多光谱成像以及太赫兹成像等,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和比较。分别从粮食的视觉外观和内部特征信息两方面进行介绍,总结了成像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在粮食不完善粒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对未来改进方向进行展望,为粮食不完善粒检测的创新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善粒 可见光成像 X射线成像 热成像 高光谱和多光谱成像 太赫兹成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淀粉品种分类研究
8
作者 魏涛 王恒 +4 位作者 葛宏义 蒋玉英 张元 温茜茜 郭春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66-1873,共8页
淀粉作为一种主要的储存碳水化合物,是人类饮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提供了人体50%以上的能量需求。同时,淀粉及其深加工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然而,鉴于淀粉种类的多样化,并且它们在外观上相似度较高,直接对它们进行区分比较困难... 淀粉作为一种主要的储存碳水化合物,是人类饮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提供了人体50%以上的能量需求。同时,淀粉及其深加工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然而,鉴于淀粉种类的多样化,并且它们在外观上相似度较高,直接对它们进行区分比较困难,一些不法商家往往会将价格较低的淀粉包装成价格较高的淀粉来抬高价格。因此,对淀粉品种进行分类对我国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太赫兹(Terahertz,THz)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非破坏性、非接触和无标签的光学方法,在与物质作用时不会发生有害的电离辐射,可同时获得样品的吸收系数等光学参数,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检测灵敏度,已被众多学者应用于农产品品质检测方面。为实现对淀粉品种的快速无损鉴别,从禾谷类淀粉与根茎类淀粉中选取了五种最为常见的淀粉样品作为样本,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获取其光谱信息,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了不同品种淀粉在0.2~1.2 THz波段的吸收系数;之后结合Savitzky-Golay(S-G)平滑、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三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根据累计贡献率超过95%提取特征数据,选取了前3个主成分,随后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建立多分类模型。选取了三种核函数(linear,radial basis functions,polynomial)对不同品种淀粉类型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PCA-SVM-polynomial结合SG平滑对淀粉品种分类建模效果最好,其中测试集平均准确率为0.9419,Kappa系数为0.933,F1得分为0.9417。此外,还将该方法与逻辑回归(LR)、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CA-SVM优于其他方法,也证明了太赫兹技术对淀粉品种鉴别的可行性,对食品加工业的现代化及淀粉基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淀粉 无损鉴别 多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成像技术的GFRP复合材料缺陷检测研究
9
作者 张元 周文慧 +5 位作者 葛宏义 蒋玉英 郭春燕 王恒 温茜茜 王雨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74-1881,共8页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GFRP)以其轻质、抗冲击且高强度的显著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以及建筑结构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复合材料制造期间,气孔、裂纹等缺陷屡见不鲜,此类问题会对材料结构的力学强度造成严重影响,不...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GFRP)以其轻质、抗冲击且高强度的显著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以及建筑结构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复合材料制造期间,气孔、裂纹等缺陷屡见不鲜,此类问题会对材料结构的力学强度造成严重影响,不但损害产品质量,甚至可能致使整个结构件报废,给企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为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运用先进的太赫兹成像技术对具有不同缺陷的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展开检测。首先,依据太赫兹波在透射模式下的传播原理,采用基于时延差的测厚方法,对不同深度的缺陷进行精确检测计算,将误差成功控制在0.1 mm以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检测成效。其次,针对不同大小缺陷面积的定量化检测问题,本研究把环氧玻璃纤维缺陷的原始彩色图像转换为相应的灰度图像,接着运用四种阈值分割方法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最后通过区域标记能够算出缺陷部分的像素个数,再通过缺陷像素与总像素的比值确定缺陷的面积大小。结果表明,采用人工阈值分割法选取合适的阈值进行分割后,检测面积和实际面积均方根误差能达到1.368,检测面积与实际面积极为接近。该实验证实,太赫兹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方法相结合,能够对缺陷的位置和面积进行量化,为进一步推动复合材料缺陷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一研究成果为其他类型复合材料的缺陷检测和质量监督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手段,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有助于提升复合材料制品的质量。本研究中太赫兹成像技术的应用,不但提升了GFRP缺陷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还为复合材料行业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质量监督方式。这些工作为未来复合材料制造与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有望推动该领域的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复合材料 缺陷识别 无损检测 太赫兹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频段太赫兹类电磁诱导透明超材料传感器的优化设计
10
作者 葛宏义 贾志远 +5 位作者 蒋玉英 张元 吴旭阳 季晓迪 孙振雨 崔光远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9-380,共12页
超材料的类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在高灵敏传感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的太赫兹超材料优化方法主要依赖于研究者的经验,如何快速优化并实现多频段的高灵敏度仍然具有挑战性... 超材料的类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在高灵敏传感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的太赫兹超材料优化方法主要依赖于研究者的经验,如何快速优化并实现多频段的高灵敏度仍然具有挑战性。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遗传算法,设计并优化了一种具有类EIT效应的超材料传感器,通过三维电磁场仿真计算与遗传算法的结合实现参数的自动优化。结果表明,使用遗传算法优化结构参数可以减少大量重复的人工操作,提高了设计效率。设计的传感器在0.3~1.5 THz频率范围内产生了三个类EIT透明窗口,通过衬底刻蚀的方法增强了电场与待测分析物的耦合,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此外,为验证所设计的EIT超材料作为生物传感器的潜力,还对农药分析物进行了模拟传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能够通过共振频移辨别不同折射率的物质,并且具有多点特征匹配的优势,在传感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太赫兹超材料 类电磁诱导透明 多频段 高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表面在太赫兹超分辨率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广明 葛宏义 +4 位作者 蒋玉英 张元 孙庆成 郑慧芳 李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01-2109,共9页
太赫兹(Terahertz,THz)辐射具有高穿透性、低能量特性以及独特的指纹谱特性,在无损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安全检查和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传统THz成像系统受限于较长的波长及波段内缺乏高透射率天然材料的限制,其在分辨率和灵敏... 太赫兹(Terahertz,THz)辐射具有高穿透性、低能量特性以及独特的指纹谱特性,在无损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安全检查和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传统THz成像系统受限于较长的波长及波段内缺乏高透射率天然材料的限制,其在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存在显著不足,难以满足高精度与痕量检测的技术需求。超表面由亚波长尺度的结构单元构成,可通过对电磁波相位、振幅及偏振的调控,实现对THz波传播的精确控制,突破传统光学系统的衍射极限,为THz超分辨率成像提供了解决思路。本文综述了超表面在THz超分辨率成像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多种超表面结构类型的设计原理及应用表现。共振结构通过在特定频率下的局域场增强实现高对比度成像;梯度相位结构通过相位渐变实现THz波的精确引导;多层超表面则依托叠层设计实现对相位与振幅的复杂调控;亚波长光栅凭借精细的波前控制能力在超分辨率成像中表现出优越性能;而超材料反射阵列则在无需透镜的条件下实现高分辨率的波前调制。探讨了实现高效THz超表面的关键设计要素,包括结构设计策略、材料选取及相位与振幅的精确调控方法,并分析了优化设计与新型材料在提升THz成像性能及拓展其应用范围方面的潜力。此外,针对当前THz成像中超表面技术面临的制造工艺复杂性、系统兼容性不足及材料响应限制等挑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一是开发新型低损耗材料,以提升THz波的传输效率和相位控制能力;二是结合人工智能,优化超表面的设计和性能;三是推动系统集成与微型化,开发便携式THz成像设备,拓展其在高精度成像、医疗诊断和安全检查等领域的应用。随着新材料、智能设计和微型化技术的不断进步,THz超表面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高精度成像和便携式设备的普及,为科学探索和工业创新开辟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成像 超材料 超表面 超分辨率成像 波前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_(2)与光敏硅的双功能可切换THz超材料吸收器
12
作者 葛宏义 贾柯柯 +5 位作者 蒋玉英 张元 季晓迪 贾志远 补雨薇 张玉洁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08,共14页
传统可调谐太赫兹宽带吸收器大多具有结构复杂和功能单一等特点,使其实际应用场景受到局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二氧化钒(VO_(2))的热相变特性与光敏硅(Si)的泵浦光敏感特性提出了一种双功能THz超材料吸收器.通过调节VO_(2)与Si的电... 传统可调谐太赫兹宽带吸收器大多具有结构复杂和功能单一等特点,使其实际应用场景受到局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二氧化钒(VO_(2))的热相变特性与光敏硅(Si)的泵浦光敏感特性提出了一种双功能THz超材料吸收器.通过调节VO_(2)与Si的电导率不仅可实现宽带吸收与电磁诱导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之间的动态切换,还可以动态调节吸收率与EIT谐振峰的振幅值.当σ(VO_(2))=2×10^(5) S/m且σ(Si)=10 S/m时,吸收器在1.24~3.65 THz范围内表现为平均吸收率在94%以上的宽频带吸收.当σ(VO_(2))=20 S/m且σ(Si)=1×10^(6) S/m时,吸收器的透射传输曲线表现为EIT效应,在1.50~2.50 THz范围内形成了幅度大于90%的谐振透明窗口.此外,利用阻抗匹配和等效电路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吸收器的物理机制.随后分析了EIT谐振峰的折射率传感特性,f1和f2的传感灵敏度分别为224 GHz/RIU和310 GHz/RIU,Q值分别为3.82和18.5,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最后分析了EIT窗口的慢光效应,结果表明该器件具有良好的慢光效果.本文提出的吸收器结构简单、工作频带宽、可调谐范围大并且双功能可切换,未来在光学器件、电磁隐身和传感检测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超材料吸收器 宽带吸收 电磁诱导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和Transformer双编码器的皮肤病变分割算法
13
作者 冯灿 史卫亚 +1 位作者 李岩超 梁义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9900-9910,共11页
皮肤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动皮肤病变分割,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全局上下文信息捕获方面受限,为弥补这一缺陷,现有方法通常采用Transformer替代或... 皮肤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动皮肤病变分割,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全局上下文信息捕获方面受限,为弥补这一缺陷,现有方法通常采用Transformer替代或与CNN顺序堆叠,但可能导致网络冗余和局部细节丢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NN与Transformer并行的皮肤病变分割网络。采用双分支编码器,并行的将Transformer和CNN相结合,以提高全局上下文建模的效率。其次,创建了一种融合模块将来自于两个分支不同层次的特征有效的融合,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此外,使用双路径注意力门(dual-path attention gate,DAG)去抑制融合后图像中的噪声以及无关信息,突出重要特征。对ISIC 2017、ISIC 2018和PH^(2)的综合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表现出更好地分割效果,且具备良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TRANSFORMER 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皮肤病变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表面透镜天线的小麦堆积密度测量方法研究
14
作者 秦瑶 朱嘉昊 +4 位作者 孙启翔 余威 蔡成欣 李明星 王其富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4,共8页
精确测量小麦堆积密度是仓储小麦数量核查的关键,对国家储粮数量评估、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下粮食调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对小麦堆积密度的快速、非接触、高精度测量,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超表面透镜天线的小麦堆积密度测量方法。该方法... 精确测量小麦堆积密度是仓储小麦数量核查的关键,对国家储粮数量评估、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下粮食调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对小麦堆积密度的快速、非接触、高精度测量,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超表面透镜天线的小麦堆积密度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不同堆积密度的小麦样品在23.8~24.2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相对介电常数,分析小麦含水量、堆积密度与复相对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提出小麦含水量无关系数用于减少含水量分布不均匀对于小麦堆积密度测量的影响,通过将小麦含水量无关系数与小麦堆积密度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用于小麦堆积密度预测。在所选定的含水量与密度范围内选取100组小麦样品进行密度预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1 1 g/cm^(3),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01 0 g/cm^(3)。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超表面透镜天线的小麦堆积密度测量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小麦堆积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透镜天线 相位梯度 小麦堆积密度 复相对介电常数 含水量无关系数 微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双分支特征提取器及高效特征融合方法
15
作者 张凡 侯惠芳 +1 位作者 张自豪 潘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86-296,共11页
在医学图像分割领域,卷积网络和Transformer网络均以其独特优势而备受青睐,但各自的应用也面临着特定的局限性。此外,现有的特征融合模块存在显著的信息损失,无法充分学习和利用空间和通道之间的复杂关系来实现更准确的分割。为此,提出... 在医学图像分割领域,卷积网络和Transformer网络均以其独特优势而备受青睐,但各自的应用也面临着特定的局限性。此外,现有的特征融合模块存在显著的信息损失,无法充分学习和利用空间和通道之间的复杂关系来实现更准确的分割。为此,提出了一种双分支并行网络特征提取器,解决了单个网络在信息提取方面的不足,有效地克服了两个网络串联组合时可能出现的信息瓶颈问题。同时,为了更充分地利用空间和通道之间的复杂关系,进一步引入了多分支局部全局特征融合增强模块,它能够高效地融合双分支的特征。实验表明,该算法在Synapse和ACDC数据集上表现出色,平均Dice分别达到83.32%和91.82%,HD95指标分别达到15.80 mm和1.29 mm,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分割 卷积神经网络(CNN) Transformer网络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EfficientNet的轻量化小麦不完善粒识别模型
16
作者 于锦龙 于俊伟 +2 位作者 张自豪 潘泉 母亚双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针对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小麦不完善粒识别模型复杂度高、难以部署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fficientNet-B0改进的轻量化小麦不完善粒识别模型ML-EfficientNet。首先,对CBAM注意力模块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注意力模块LCSA并使用... 针对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小麦不完善粒识别模型复杂度高、难以部署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fficientNet-B0改进的轻量化小麦不完善粒识别模型ML-EfficientNet。首先,对CBAM注意力模块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注意力模块LCSA并使用LCSA模块替换原网络中的SE模块,使模型能同时捕获通道信息与空间信息,提升模型的识别能力。然后,借鉴CSPnet思想对MBConv的结构进行调整,在减少模型参数量的同时提升模型识别正确率。最后,在模型的首个卷积层后加入LCSA模块,进一步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ML-EfficientNet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95.71%,参数量为2.863 M、浮点计算量为0.376 G。较改进前识别精度提升了1.57%,参数量减少60%,浮点计算量减少9%,能够有效地进行小麦不完善粒的识别任务,为智慧农业提供有益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不完善粒识别 EfficientNet-B0 轻量化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弛图嵌入的判别宽度学习系统以及在视觉识别中的应用
17
作者 金军委 常少凯 +5 位作者 耿彪 李艳婷 赵孟 王震 陈俊龙 李鹏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8-1402,共15页
宽度学习系统作为一种轻量级网络,在效率和准确性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平衡.然而,宽度学习系统主要依赖严苛的二元标签进行监督并且在数据变换过程中忽视局部结构信息,这些问题限制了模型的性能.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松弛图嵌入的判别宽度... 宽度学习系统作为一种轻量级网络,在效率和准确性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平衡.然而,宽度学习系统主要依赖严苛的二元标签进行监督并且在数据变换过程中忽视局部结构信息,这些问题限制了模型的性能.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松弛图嵌入的判别宽度学习系统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视觉识别,旨在通过松弛图结构与柔性标签的引入提升模型性能.创新性如下:1)创新地使用双变换矩阵构建松弛图,将变换矩阵的责任分离,减少变换矩阵的负担,从而学习更加灵活的变换矩阵,解决了模型过拟合问题;2)引入柔性标签策略,扩大不同类别标签之间的距离,解决了严苛二元标签的问题,提高了模型的判别能力;3)提出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迭代优化算法,实现了模型的高效优化.在人脸图像数据集、物体图像数据集、场景图像数据集以及手写体图像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证明提出的模型与其他先进的识别算法相比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度学习系统 松弛图 柔性标签 视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10的多人脸检测算法
18
作者 刘本航 王京京 母亚双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8-83,共6页
针对复杂且密集的多人脸检测场景中存在的漏检率高、检测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10框架的多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在YOLOv10的骨干网络中融入高效多尺度注意力(EMA)模块,该模块能有效提升模型捕捉细微人脸特征及跨尺度图... 针对复杂且密集的多人脸检测场景中存在的漏检率高、检测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10框架的多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在YOLOv10的骨干网络中融入高效多尺度注意力(EMA)模块,该模块能有效提升模型捕捉细微人脸特征及跨尺度图像信息的能力,进而提升模型对复杂密集分布场景下人脸的识别精度。同时,在模型结构整体设计过程中,采用GELU激活函数优化原始激活函数,从而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学习速率以及对复杂非线性特征的有效处理能力。实验评估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模型、YOLOv8、YOLOv5、双分支人脸检测(DSFD)、RetinaFace、HAMBox、TinaFace等算法,在WIDER FACE数据集上,所提算法在多个密集场景中的多人脸检测中表现良好。其中,所提算法的检测精确率较RetinaFace算法高了13.95个百分点,此外,在保持回归率稳定的同时所提算法的计算参数量比TinaFace算法减少了37.78%,实现了计算效率与资源利用率的双向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YOLOv10 高效多尺度注意力 密集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超材料智能化设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葛宏义 季晓迪 +4 位作者 蒋玉英 李丽 王飞 贾志远 张元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64-2679,共16页
超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人工电磁材料,可以调控电磁波的频率、幅度、相位和极化等基本的物理特征,在太赫兹波段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由于超材料结构设计过程复杂和仿真模拟计算时间的限制,超材料结构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鉴... 超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人工电磁材料,可以调控电磁波的频率、幅度、相位和极化等基本的物理特征,在太赫兹波段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由于超材料结构设计过程复杂和仿真模拟计算时间的限制,超材料结构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鉴于太赫兹超材料器件已在生物医学、宽带通信、安全筛查等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从传统设计方法入手简述了太赫兹超材料常用器件的研究进展及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详细地梳理和综述了编码超材料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编码超表面和可编程超表面;总结了深度学习算法在太赫兹超材料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智能化方法在太赫兹超材料结构设计中面临的挑战和开放性的研究方向.该研究将为人们充分掌握简易、快捷和智能化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智能化设计方法在太赫兹超材料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新的想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超材料 编码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角度数据下非视域物体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雪峰 张自豪 +1 位作者 陈兴稣 王元庆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1-457,共7页
非视域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针对观测视线外目标进行三维成像的技术,主要是通过激光照射中介面,利用探测器对隐藏物体光强的时空分布信息进行采集,再使用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由于其仅能在稀疏或部分角度下进行探测,不能获取隐藏物体... 非视域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针对观测视线外目标进行三维成像的技术,主要是通过激光照射中介面,利用探测器对隐藏物体光强的时空分布信息进行采集,再使用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由于其仅能在稀疏或部分角度下进行探测,不能获取隐藏物体的全方位信息,获取数据信息不足从而使图像重建精度不高。本文针对稀疏角度数据问题,提出了反投影最大似然期望值最大化(BP-MLEM)算法,能够有效提高非视域物体三维重建的精度;通过结构相似度(SSIM)进行分析,对比滤波反投影算法,经过第3、4、9和20次迭代后,重建结果图的SSIM值分别提高了0.147、0.1607、0.22和0.2906;对比MLEM算法,经过多次迭代后,SSIM值均得到了提高;当迭代次数不断增加时,使用MLEM算法得到重建结果图的SSIM趋于稳定,而提出算法的SSIM值则不断增加,表明该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不易造成过收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角度数据 非视域成像 反投影最大似然期望值最大化算法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