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储存期宋河中高温大曲霉菌的分离及鉴定
1
作者 李学思 侯小歌 +2 位作者 王蕴哲 李林儒 张晓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6,共6页
该研究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技术对不同储存期(4~7个月)的宋河中高温大曲中的霉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霉菌进行鉴定,结合其理化指标检测结果确定宋河中高温大曲的最佳储存时间。结果表明,从不同储存期的宋河... 该研究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技术对不同储存期(4~7个月)的宋河中高温大曲中的霉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霉菌进行鉴定,结合其理化指标检测结果确定宋河中高温大曲的最佳储存时间。结果表明,从不同储存期的宋河中高温大曲中共分离得到22株霉菌,其中,储存期为4、5、6个月的宋河中高温大曲分别获得6株、4株、12株霉菌,经鉴定为5个属的14种霉菌,其中,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和横梗霉属(Lichtheimia)存在于储存4、5、6个月的宋河中高温大曲中,储存期为6个月的宋河中高温大曲中霉菌种类最多,且糖化力、发酵力和酯化力最高,分别为717.5 mg/(g·h)、1.97 g/(0.5 g·72 h)、13.04 mg/(50 g·7 d),确定宋河中高温大曲的最佳储存时间为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河中高温大曲 霉菌 分离 鉴定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浓香型白酒“增己降乳”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培新 胡晓龙 +4 位作者 郑燕 沈祥坤 李绍亮 李学思 范海报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12,共12页
适当增加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质量浓度,降低乳酸乙酯的质量浓度,即"增己降乳",是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有效途径.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合成机理、与"增己降乳"相关的微生物及其应用、"增己... 适当增加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质量浓度,降低乳酸乙酯的质量浓度,即"增己降乳",是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有效途径.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合成机理、与"增己降乳"相关的微生物及其应用、"增己降乳"综合技术措施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分别由己酸和乳酸与乙醇通过酯化作用生成,己酸和乳酸分别是这两种酯生物合成的底物;己酸菌、甲烷菌、酯化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等都是与"增己降乳"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微生物,单独或复合使用这些微生物制剂可以取得明显的"增己降乳"的效果;此外,白酒企业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科学建造窖池、优化窖泥配方、提高大曲质量、做好清洁卫生、调整入池条件、精细蒸馏操作、低温缓慢发酵等综合措施,也有助于实现"增己降乳".未来应深入研究不同生产条件下,乳酸菌、降乳菌等"增己降乳"相关微生物的种群演替规律;采用人工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学等免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与揭示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规律.以科学发展的态度,规范白酒产业化管理,保持"增己"和"降乳"的合理与适度,从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适应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品牌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己酸乙酯 乳酸乙酯 “增己降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酒醅中总RNA提取方法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晓龙 王康丽 +7 位作者 宋丽丽 侯建光 曹振华 吴丽丽 牛广杰 马歌丽 赵书民 赵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82,共9页
为探寻我国特有的复杂微生态环境——浓香型酒醅样品总RNA提取方法,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改良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苯酚法,并从提取成本及耗时、RNA质量浓度和纯度、电泳结果、反转录效果及高通量测序分析5个方面... 为探寻我国特有的复杂微生态环境——浓香型酒醅样品总RNA提取方法,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改良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苯酚法,并从提取成本及耗时、RNA质量浓度和纯度、电泳结果、反转录效果及高通量测序分析5个方面,比较其与试剂盒法、Trizol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法和月桂酸钠法提取酒醅样品总RNA的效果。结果表明,SDS-苯酚法和CTAB法成本较低,试剂盒法成本最高但耗时最短;试剂盒法提取的总RNA质量浓度最高,分别约为SDS-苯酚法、Trizol法、CTAB法和月桂酸钠法的1.84、2.33、19.14倍和3.09倍;SDS-苯酚法和试剂盒法提取样品总RNA的OD260 nm/OD280 nm和OD260 nm/OD230 nm均分别大于1.8和2.0;SDS-苯酚法电泳条带完整性优于其他方法,CTAB法无法检测到电泳条带。SDS-苯酚法、试剂盒法和Trizol法所提取的RNA能有效反转录为cDNA并将其用于高通量测序分析,3种方法所得优势微生物种属(Lactobacillus和Clostridium)及不同发酵节点酒醅之间的微生物群丰度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其中SDS-苯酚法获得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高,且能较好地反映不同酒醅间微生物类群的差异;Trizol法和试剂盒法均能偏好性地多获得1个属,但其含量均很低(0.01%)。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5种常见的总RNA提取方法在浓香型酒醅RNA提取的应用效果,其中本研究建立的改良SDS-苯酚法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为今后以RNA为基础的酒醅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其他富含糖、腐殖质及酚类等杂质的环境样品RNA提取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酒醅 宏转录组 总RNA提取 提取方法评价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退化窖池中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胡晓龙 余苗 +7 位作者 曹振华 王康丽 田瑞杰 韩素娜 李华 李建民 曾田 李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93,共8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网络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退化窖池窖壁上层(PW-T)、中层(PW-M)、下层(PW-U)及窖底(PB)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菌群网络及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理化因素。结果表明,窖泥微生物群落α及β多样性在退化窖池中均...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网络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退化窖池窖壁上层(PW-T)、中层(PW-M)、下层(PW-U)及窖底(PB)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菌群网络及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理化因素。结果表明,窖泥微生物群落α及β多样性在退化窖池中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窖池退化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退化过程。随窖池深度增加,窖泥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如Shannon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PW-U(3.38)>PB(2.51)>PW-M(1.09)>PW-T(0.33)(P<0.05);窖泥优势菌门由单一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PW-T和PW-M,约99%)增加至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等6个门(PW-U)及PB的4个门。退化窖泥呈现低含水量(平均值32.7%)、低pH值(平均值4.42)及低有效磷(平均值259.27 mg/kg)"三低"的理化特征,其对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冗余分析)。窖泥菌群网络中互呈正相关的微生物主要隶属于不同的纲(占总相关性的78.74%)。同现网络中9个枢纽总含量非常低(0%~2.84%),与窖泥p H值或含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除互营单胞菌属(Syntrophomonas)外,其他枢纽均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窖泥p H值与多种理化因子呈显著正、负相关(P<0.05),且与群落Simpson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p H值可作为一个综合指标用于窖泥质量的初步判断。本实验较系统地研究了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退化窖池中空间分布、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和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揭示窖泥的退化机制、防治窖泥退化及人工优质窖泥的制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退化 空间异质性 群落多样性 菌群网络 中国浓香型白酒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