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心源性栓塞引起的伴大梗死核心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疗效分析
1
作者 朱金钊 谢卫征 +1 位作者 张建刚 冯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1-44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与心源性栓塞(CE)引起的伴大梗死核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治疗的短期疗效、长期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伴大梗死核心急性缺血性...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与心源性栓塞(CE)引起的伴大梗死核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治疗的短期疗效、长期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伴大梗死核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行血管再通治疗,根据病因分为ICAS组(52例)和CE组(44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术后14 d短期疗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90 d长期预后,并记录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脑疝发生率及术后90 d病死率。结果ICAS组与CE组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21,P=0.023),其中入院时CE组NIHSS评分高于ICAS组(t=⁃2.324,P=0.022);两组入院时与术后14 d NIHS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589.322,P=0.000),其中CE组术后14 d NIHSS评分低于入院时(t=4.173,P=0.001)。ICAS组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CE组[44.23%(23/52)对25%(11/44);χ^(2)=3.853,P=0.050]。两组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和脑疝发生率及术后90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源性栓塞引起的伴大梗死核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治疗的短期疗效更佳,病因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长期预后更佳,二者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硬化 心脏病 血栓切除术 支架 球囊和椭圆囊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干诱发电位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美风 杨清成 张向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干诱发电位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干诱发电位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脑干诱发电位及神经递质的变化,神经递质主要包括内γ-氨基丁酸、5-羟色胺,谷氨酸和乙酰胆碱。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脑干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及神经递质水平升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的脑干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并且神经递质水平升高,安全型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阿尔茨海默病 脑干诱发电位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6小时)的尿激酶、降纤酶与常规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清成 张向东 +5 位作者 郭艳平 梁长春 秦红霞 杨新丽 马登飞 杨淑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 (ACI)发病后 6h尿激酶溶栓与降纤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6例ACI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尿激酶组、降纤酶组、对照组各 32例。尿激酶组予尿激酶 (UK) 10 0~ 15 0万U溶于 0 9%氯化钠溶液 15 0ml30min静滴。降纤...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 (ACI)发病后 6h尿激酶溶栓与降纤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6例ACI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尿激酶组、降纤酶组、对照组各 32例。尿激酶组予尿激酶 (UK) 10 0~ 15 0万U溶于 0 9%氯化钠溶液 15 0ml30min静滴。降纤酶组予降纤酶 10U加入 0 9%氯化钠溶液 15 0ml静滴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治疗。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 2h、 1d、7d、 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3个月、 6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评分 ,并比较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 2h、 1d、 7d、 14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UK组较降纤酶组、对照组改善显著 ,降纤酶组 7d、 14d时较对照组改善显著。 3个月、 6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评分 ,尿激酶组、降纤酶组及对照组疗效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3组间安全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早期ACIUK溶栓治疗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降纤酶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药物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对照组 尿激酶 急性脑梗死 UK ACI 常规治疗 溶液 严格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颈动脉狭窄腔内支架植入术后认知功能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菁 韩冰莎 +2 位作者 贺迎坤 李钊硕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43-945,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干预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DSA证实颈动脉狭窄程度≥70%)。所有患者接受CAS术干预治疗,... 目的研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干预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DSA证实颈动脉狭窄程度≥70%)。所有患者接受CAS术干预治疗,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CAS术前、术后3、6个月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CAS术操作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自体对照显示,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MoC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术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对延缓和阻止认知功能障发展为痴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认知功能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梗死部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永姣 杨清成 +2 位作者 郭艳平 李振华 李庆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梗死部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患者均进行颅脑MRI检查,分別记录梗死部位(包括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脑干、小脑、丘脑、侧脑... 目的观察不同梗死部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患者均进行颅脑MRI检查,分別记录梗死部位(包括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脑干、小脑、丘脑、侧脑室、基底核区、胼胝体等),并采用MoCA量表评价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不同梗死部位引起认知障碍的特点。结果梗死部位为额叶、颞叶、丘脑、基底核区、胼胝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分别是64.7%、73.3%,61.0%、58.3%、71.4%,而认知功能正常的发生率为32.6%、26.7%、10.0%、41.7%、28.6%。梗死部位为颞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视空间/执行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额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命名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颞叶、丘脑、基底核区、胼胝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忆/回忆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额叶、颞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注意/计算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额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额叶、颞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抽象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额叶、颞叶、丘脑、基底核区、胼胝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定向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额叶、颞叶、丘脑、基底核区、胼胝体处发生梗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发生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MOCA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菁 韩冰莎 +3 位作者 李钊硕 蔡栋阳 贺迎坤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接受颅内支架植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回顾成功实施颅内支架植入术的39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基线资料,对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大脑...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接受颅内支架植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回顾成功实施颅内支架植入术的39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基线资料,对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大脑中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脉动指数(PI)进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39例患者中1例术后狭窄改善不明显,38例动脉平均管径狭窄率由治疗前(80.3±8.5)%改善为术后即刻(16.3±9.2)%(P=0.011)。术后1周、术后3个月大脑中动脉狭窄段PSV与术前比较有明显降低(P=0.023),PI也较术前明显降低(P=0.028)。术后3个月时2例患者平均PSV回复升高31%-39%;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平均PSV略有升高(P=0.129),PI稍有增高(P=0.1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接受颅内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脑血流得到有效增加,长期血流改善程度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管成形术 经颅多普勒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和数量的脑梗死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的关系
7
作者 郭艳平 杨清成 +2 位作者 王永姣 李振华 李庆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和数量的脑梗死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采用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不同部位和数量脑梗死灶患者VCI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和数量的脑梗死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采用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不同部位和数量脑梗死灶患者VCI发生率。结果大脑皮质梗死、大脑皮质下关键部位梗死患者VCI发生率均高于皮质下非关键部位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梗死灶患者VCI发生率高于单发梗死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VCI发生率可能与脑梗死部位和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