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耿村煤矿综放开采覆岩移动和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翟新献 孙乐乾 +2 位作者 涂兴子 李如波 卢德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山压力和围岩控制一直是综放开采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义马矿区耿村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地质采矿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矿压观测的方法,对综放工作面覆岩移动和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综放工作面上... 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山压力和围岩控制一直是综放开采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义马矿区耿村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地质采矿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矿压观测的方法,对综放工作面覆岩移动和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综放工作面上方老顶形成"三铰拱"形砌体结构,该结构初次失稳和周期性失稳造成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老顶来压后,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趋于稳定,主要表现在最大应力集中系数和塑性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2)综放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步距14.4~17.5 m,平均16.2 m,顶板来压动载系数1.81~2.04,平均1.92,顶板来压明显但较缓和。顶板来压期间支架时间加权平均工作阻力为其额定工作阻力的72.2%,选用ZF8600/18/35D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合理。研究结果可为义马矿区综放开采围岩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矿压显现 覆岩变形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与分布特征
2
作者 荣海 魏世龙 +2 位作者 张宏伟 陈林林 李南南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3-434,共12页
冲击地压是多项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冲击地压的发生不仅与开采工程效应有关,还与矿井所处的地质动力环境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发生更加频繁。为研究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微... 冲击地压是多项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冲击地压的发生不仅与开采工程效应有关,还与矿井所处的地质动力环境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发生更加频繁。为研究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微震监测分析、地质勘探等方法,以耿村煤矿12240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耿村煤矿地质动力环境特征,评判耿村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计算12240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深度,采用已发生冲击地压和大能量微震事件对临界深度进行验证,揭示冲击地压发生震源深度的关系。采用“冲击地压的三条件准则”对微震事件的发生频次、能量,以及空间位置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12240工作面顶板预裂爆破前后的微震事件频次及能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顶板预裂爆破后孔壁的窥视结果,对12240工作面采取的远场解危措施的效果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耿村煤矿具备中等矿井动力灾害的地质动力环境,属于严重冲击地压矿井。耿村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深度为标高−545.79 m,12240工作面埋深已临近冲击地压发生临界深度,具备冲击地压发生危险。F16断层作为耿村煤矿的主要地质构造因素,是地质动力环境的重要构成,为大能量冲击地压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能量基础;采动效应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充分条件,对12240工作面初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影响较小;解危措施是控制条件,有效降低了12240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研究成果可为防治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冲击地压 微震事件 多因素耦合 复杂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音监测技术在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岩 马江军 +3 位作者 左政 王传朋 王元杰 陈法兵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了研究地音监测技术对煤矿冲击地压的预警情况,基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常村煤矿8个月内煤炮的地音预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地音监测对有破坏的煤炮的预警率为100%,漏报率为0;地音监测对有震感的煤炮的预警率为90%... 为了研究地音监测技术对煤矿冲击地压的预警情况,基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常村煤矿8个月内煤炮的地音预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地音监测对有破坏的煤炮的预警率为100%,漏报率为0;地音监测对有震感的煤炮的预警率为90%,报准率为53%,漏报率为10%。因地音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小,仅能对监测探头附近区域的煤炮作出预警,故预警准确度与煤炮的显现程度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音监测系统 冲击地压 煤炮 预警率 报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的矿山微震信号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
4
作者 赵云锋 陈林林 +3 位作者 罗忠浩 蒲源源 尚雪义 黄文祥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2,120,共9页
为获得有效的灾害前兆信息,微震事件分类是必要前提。针对岩体破裂信号与爆破振动信号自动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的矿山微震信号特征提取及分类方法:采用CEEMDAN求取微震信号的多阶本征模态... 为获得有效的灾害前兆信息,微震事件分类是必要前提。针对岩体破裂信号与爆破振动信号自动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的矿山微震信号特征提取及分类方法:采用CEEMDAN求取微震信号的多阶本征模态(IMF)分量,借助相关性系数筛选主分量,计算各主分量的方差贡献率和能量谱系数,以此作为分类学习的特征向量;利用鲸鱼算法(WOA)优化的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WOA-CNN-LSTM)对岩体破裂和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类。结果表明:CEEMDAN的主分量为PC1~PC8,随着分解层数的增加,岩体破裂信号的方差贡献率和能量谱系数平均值先增后减,而爆破振动信号呈下降趋势;与相关系数、方差贡献率相比,将特征向量能量谱系数作为WOA-CNN-LSTM、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3种方法的输入,分类准确率最高;WOA-CNN-LSTM的识别效果明显优于Bayes判别法、SVM和BP神经网络,且基于主分量能量谱系数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信号分类 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鲸鱼算法 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断层活动的定量监测及其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荣海 魏世龙 +6 位作者 张宏伟 杨岁寒 汤进宝 陈林林 钱红亮 王雅迪 付兴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2,共13页
为建立断层活动与冲击地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煤矿冲击地压有效防控。通过理论分析义马矿区地质构造环境,以及耿村煤矿13200工作面与断层影响带的相对位置关系,研究了断裂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宏观控制作用。计算了井田构造应力并进行了构... 为建立断层活动与冲击地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煤矿冲击地压有效防控。通过理论分析义马矿区地质构造环境,以及耿村煤矿13200工作面与断层影响带的相对位置关系,研究了断裂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宏观控制作用。计算了井田构造应力并进行了构造应力区划分,分析了构造应力分区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井下断层活动性的定量监测方法,构建了“震源区煤岩体与动力核区尺度等量,震源能量随传递距离逐渐衰减”的模型,建立了大能量微震事件与断层活动的关系,确定了断层活动性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义马煤田内相对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构成了义马矿区冲击地压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F_(16)断层的影响带范围为7000~7600 m,13200工作面全部处于F_(16)断层的影响带内,在开采活动的影响下进一步增大了冲击地压的发生危险。Ⅰ-2断裂、Ⅲ-4断裂和Ⅳ-7断裂等控制的区域是冲击地压和大能量微震事件显现的主要区域,且冲击地压和大能量微震事件大多位于应力梯度区范围内。在大能量微震事件孕育和发生期间,F_(16)断层位移分别增长50 mm和45 mm;大能量微震事件发生前,断层活动拉力的增幅均相对最高,分别为2.58 kN和2.93 kN,断层位移量的快速增加和较高的应力增幅构成了大能量微震事件的主要能量来源。表明大能量微震事件和冲击地压的发生均与断层的活动联系紧密。井下断层的实际定量监测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矿井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控的指导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大能量微震 断层 地质动力区划 构造应力分区 断层活动性定量监测 能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boost_LSTM预测的矿山微震信号降噪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尚雪义 陈勇 +2 位作者 陈结 陈林林 蒲源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06-4416,共11页
微震监测预警对保障矿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微震信号降噪和P波初至的准确拾取是微震监测结果可靠性的基础。通过观察海量微震信号,发现单个微震信号的噪声段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由此创新性提出基于预测数据的信号降噪思路。具体地,构建了... 微震监测预警对保障矿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微震信号降噪和P波初至的准确拾取是微震监测结果可靠性的基础。通过观察海量微震信号,发现单个微震信号的噪声段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由此创新性提出基于预测数据的信号降噪思路。具体地,构建了基于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策略提升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微震信号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数据与观测数据之差的微震信号降噪方法,研发了长短时窗均值比(Short-Time Average/Long-Time Average,STA/LTA)与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联合的P波初至拾取方法(S/L-AIC法),并使用P波初至拾取误差评估和方法比较不同降噪信号和拾取效果。含噪Ricker子波理论测试和耿村煤矿微震数据应用均表明,Adaboost_LSTM模型对于噪声具有很好的拟合性,而对于未进行神经网络训练的微震有用信号拟合性较差,且Adaboost_LTSM模型的信号预测和降噪效果均优于LSTM模型的结果。基于Adaboost_LTSM模型的预测数据几乎能全部去掉微震信号噪声,其降噪效果显著优于小波低频系数重构结果,对非平稳信号的适应性明显增强。小波和Adaboost_LSTM降噪信号能明显提升微震信号P波初至拾取效果,且Adaboost_LSTM降噪信号的P波初至拾取效果更优。S/L-AIC法的P波初至拾取效果优于STA/LTA法和AIC法,兼具了STA/LTA法的稳定性和AIC法的准确性特点,降噪信号S/LAIC法P波初至拾取误差整体在10 ms以内。综上,矿山微震信号降噪和P波初至拾取方法能为矿山微震监测预警提供重要保障,可尝试推广至天然地震信号降噪和P波初至拾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微震 P波初至拾取 长短期记忆网络 信号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预测预警的机器学习方法 被引量:30
7
作者 陈结 高靖宽 +5 位作者 蒲源源 姜德义 齐庆新 文志杰 孙启龙 陈林林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4,共12页
传统冲击地压预警预测通常利用地球物理方法监测冲击地压的一些前兆信号,采用人为定义和提取参数的综合指数法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目前,研究人员尝试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克服传统冲击地压长期预测所带来的... 传统冲击地压预警预测通常利用地球物理方法监测冲击地压的一些前兆信号,采用人为定义和提取参数的综合指数法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目前,研究人员尝试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克服传统冲击地压长期预测所带来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长期预测和短期预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机器学习方法、冲击地压短期预警及长期预测的应用进展进行概述,同时分析了传统的经验驱动和机理驱动与机器学习的数据驱动在冲击地压预测预警方面的联系与差异,最后,总结机器学习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对未来冲击地压预测预防的技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长期预测 短期预警 机器学习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顶煤开采上覆巨厚砾岩层变形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翟新献 赵晓凡 +2 位作者 涂兴子 李如波 卢德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3,共8页
放顶煤开采时上覆巨厚砾岩层垮落直接影响综放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为了研究放顶煤开采上覆巨厚砾岩层变形移动规律,以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综放工作面特厚煤层及其上覆巨厚砾岩层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了放顶... 放顶煤开采时上覆巨厚砾岩层垮落直接影响综放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为了研究放顶煤开采上覆巨厚砾岩层变形移动规律,以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综放工作面特厚煤层及其上覆巨厚砾岩层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了放顶煤开采时上覆巨厚砾岩层变形移动全过程。结果表明:(1)随着煤层开采,依据巨厚砾岩层裂隙场的特征,巨厚砾岩层变形移动和垮落的全过程分为下位和上位垮落过程,其中下位砾岩层初次断裂时垮落体形态为梯形,上位砾岩层断裂控制着地表的变形;(2)当工作面停采后,巨厚砾岩层裂隙演化发展具有较明显的时间效应;(3)下位砾岩层初次垮落步距650. 0 m,周期垮落步距175. 0 m,上位砾岩层初次垮落步距825. 0 m,地表下沉系数0. 267。研究结果可为耿村煤矿巨厚砾岩层下综放开采提供安全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放顶煤开采 巨厚砾岩层 变形移动 裂隙场 初次来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热活化过硫酸钠溶液增透松软低渗煤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戴俊 杨娟 +3 位作者 许思雨 魏建平 李玉玺 许雷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823-832,共10页
煤层注水具有防突降尘、预防煤层自燃和冲击地压等作用,为提高煤层低压注水综合消突作用,增大煤层透气性,以河南省耿村煤矿13230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选取局部区域注50℃过硫酸钠(SPS)溶液进行化学增透后测定煤层透气性和瓦斯抽采纯量... 煤层注水具有防突降尘、预防煤层自燃和冲击地压等作用,为提高煤层低压注水综合消突作用,增大煤层透气性,以河南省耿村煤矿13230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选取局部区域注50℃过硫酸钠(SPS)溶液进行化学增透后测定煤层透气性和瓦斯抽采纯量。使用Kruss DSA25光学测量仪测量煤样表面接触角θ,以考察SPS溶液质量分数、活化温度对煤样润湿性的影响,优选50℃作为SPS溶液的最佳活化温度;采用等温吸附实验测定煤样吸附常数a,b值,使用压汞实验测试孔隙特性并用分形理论计算孔隙粗糙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煤样表面形貌变化,采用TOC分析仪对返排液进行总有机碳(TOC)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升温可有效活化SPS产生具有强氧化性能的硫酸根自由基(SO4-·)、并氧化水生成羟基自由基(·OH),质量分数为1%的50℃活化SPS溶液可将耿村煤样的接触角θ由106.80°降低至45.05°,接触角下降57.82%,显著改善煤样的润湿性,增强煤表面与注水溶液的作用;耿村矿13230工作面注活化过硫酸钠溶液后煤样对瓦斯的吸附能力显著降低,吸附常数a值下降17.27%,吸附常数b值下降37.39%,煤样总孔容增加57.74%,孔隙率增加70.35%,中大孔孔容及孔容占比增大,微小孔的孔容及孔容占比减小,煤样的渗透容积增加、吸附容积减小;活化SPS溶液能将煤中占据或封堵孔道的部分小分子相物质氧化溶出,使得孔裂隙得到延伸和疏通,同时使煤表面出现新的微裂纹,改善煤体内孔隙连通性。耿村矿13230工作面在注活化SPS溶液后其单孔瓦斯抽采纯量提高137.14%,达到8.3 L/min;瓦斯体积分数及煤层透气性系数分别提高220%,1650%,达到32%,0.1015 m2/(MPa2·d);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降低83.48%,低至0.0115 d-1,煤层瓦斯抽放难易程度由较难抽放水平提升为可以抽放水平,增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低渗煤层 热活化 过硫酸钠溶液 瓦斯抽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巷顶板沉积岩体钻进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友良 刘栋梁 罗亚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37,共7页
为了探究煤巷顶板锚固孔钻进动力响应指标(钻速和转速)与顶板岩石物理特性(普氏系数)间的关系,采用实验室及数值试验研究方法对煤巷顶板沉积岩体进行模拟钻进。结果表明,锚固孔的钻进动力响应指标整体上均随顶板岩石普氏系数的增加而减... 为了探究煤巷顶板锚固孔钻进动力响应指标(钻速和转速)与顶板岩石物理特性(普氏系数)间的关系,采用实验室及数值试验研究方法对煤巷顶板沉积岩体进行模拟钻进。结果表明,锚固孔的钻进动力响应指标整体上均随顶板岩石普氏系数的增加而减小,大致呈负指数关系。实验室试验数据拟合曲线与数值模拟分析所得结果较为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据此可实现对顶板岩层的初步判别,对煤巷顶板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和冒顶事故的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实验室研究岩石的钻进试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也为岩石可钻性与顶板岩层探测仪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锚固孔 钻进 动力响应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砾岩层下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和矿震发生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翟新献 刘勤裕 +1 位作者 赵晓凡 钱红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有效监测和防治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以耿村煤矿巨厚砾岩层下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利用微震监测结果研究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矿震特征。结果表明:(1)13230综放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指数为0... 为有效监测和防治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以耿村煤矿巨厚砾岩层下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利用微震监测结果研究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矿震特征。结果表明:(1)13230综放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指数为0.65,属于中等冲击地压类型;(2)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矿震主要发生在工作面前方顶底板煤岩体中,工作面处于“见方区”时发生矿震的频次、最大能量和总能量均明显高于“非见方区”的,“见方区”矿震的震源主要位于工作面前方中部顶底板煤岩体和运输平巷上帮顶板煤岩体中;(3)综放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期间通常伴随大能量的矿震事件。研究结果可为耿村煤矿综放开采冲击地压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砾岩层 综放工作面 冲击地压 矿震 综合指数法 支架工作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孔多点式应力与位移监测系统的掘进巷道冲击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宁博 王建达 +4 位作者 秦凯 赵善坤 杨岁寒 邓志刚 丁传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40-149,共10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逐年增加,深部掘进巷道冲击地压灾害愈发严重,研究其监测预警及评价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科学评价深部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冲击危险性,解决其冲击地压实时预警问题,基于掘进巷道围岩弹塑性力学模型,分析其失稳的应...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逐年增加,深部掘进巷道冲击地压灾害愈发严重,研究其监测预警及评价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科学评价深部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冲击危险性,解决其冲击地压实时预警问题,基于掘进巷道围岩弹塑性力学模型,分析其失稳的应力和应变条件;以强冲击倾向性煤体为试验对象,模拟巷道掘进过程煤体受力过程,开展"固定轴压-加围压""加轴压-卸围岩"两种应力路径下煤体破坏过程中应力与位移梯度演化特征研究;基于光纤光栅测量原理及分布式测量的优势,研发一孔多点式应力与位移监测系统并开展系统性能测试;以应力梯度和位移梯度为评价指标,构建巷道冲击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理论,提出掘进巷道动态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在典型冲击地压矿井开展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梯度和应力梯度的增大,掘进巷道煤体的冲击危险程度增加,开采扰动引起的煤体采动应力梯度以及横向应变梯度可作为表征掘进巷道冲击危险性的特征参量;一孔多点式光纤光栅应力与位移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应力和位移的实时测量,经测试应力计误差为1.54%,位移计最大误差为3.78%;通过工业试验,初步验证了基于一孔多点式应力与位移监测系统的掘进巷道冲击危险性评价技术的现场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一孔多点 光纤光栅 掘进巷道 应力与位移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灾害耦合矿井强冲击灾后恢复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3-66,共4页
针对多灾害耦合矿井发生冲击地压后工作面恢复难度大的现状,在多方调研、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制定出"分次启封、逐段锁风、注氮惰化、稳步推进"的灾后治理方案,研究了水封巷道锁风启封、大流量注氮抑爆、密闭区瓦斯预抽、压差... 针对多灾害耦合矿井发生冲击地压后工作面恢复难度大的现状,在多方调研、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制定出"分次启封、逐段锁风、注氮惰化、稳步推进"的灾后治理方案,研究了水封巷道锁风启封、大流量注氮抑爆、密闭区瓦斯预抽、压差在线监测、联合强支护技术等全负压通风前灾害治理技术以及全负压通风后调节风窗均压技术,并且详细描述了启封过程。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顺利实现了多灾害耦合工作面灾后的快速恢复,为工作面早日安全复产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耦合矿井 冲击地压 灾后治理 压差监测 启封 均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治理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13-214,共2页
对耿村煤矿易自燃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成因进行分析,采取火势控制和灭火措施,通过大流量注胶,消除了发火隐患,进一步强化预防措施,可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关键词 采空区 自然发火 综采工作面 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乘人装置驱动轮尾轮三位一体防护装置的实践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冬松 《南方农机》 2019年第5期133-133,共1页
根据架空乘人装置在煤矿井下的使用情况和运行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能够在架空乘人装置驱动轮和尾轮发生断轴后进行有效防护的一种装置,确保了发生断轴事故后驱动轮和尾轮不掉落,确保巷道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文章详细介绍了该三位一体... 根据架空乘人装置在煤矿井下的使用情况和运行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能够在架空乘人装置驱动轮和尾轮发生断轴后进行有效防护的一种装置,确保了发生断轴事故后驱动轮和尾轮不掉落,确保巷道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文章详细介绍了该三位一体防护装置的加工方法和工作原理,并通过现场安装使用,说明了该装置的安全型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乘人装置 驱动轮 尾轮 防护装置 液压闸 工字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