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
作者 屈艳辉 李二玲 范訸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8-153,共6页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探讨粮食发展规律是有效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县域为单元,借用Open Geo Da中空间自相关和Arc GIS 10.2中地理加权回归探究了1995—2014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探讨粮食发展规律是有效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县域为单元,借用Open Geo Da中空间自相关和Arc GIS 10.2中地理加权回归探究了1995—2014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②县域粮食生产现状显示“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格局,其粮食生产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区的产粮大县,县域粮食生产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③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且粮食生产朝低碳有机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河南畜牧业市场述论
2
作者 张显运 《农业考古》 2016年第3期175-182,共8页
民国时期,河南畜牧业市场一度出现了繁荣景象:牲畜交易数量巨大,几乎各个乡镇都有牲畜贸易市场,牲畜销往江苏、安徽、山东等地,甚至远销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使国内牲畜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有了紧密联系;皮毛、猪鬃等远销国内外,使中原地... 民国时期,河南畜牧业市场一度出现了繁荣景象:牲畜交易数量巨大,几乎各个乡镇都有牲畜贸易市场,牲畜销往江苏、安徽、山东等地,甚至远销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使国内牲畜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有了紧密联系;皮毛、猪鬃等远销国内外,使中原地区传统的封闭型畜牧业生产结构逐步向近现代化的外向型生产结构转变;鸡蛋成为大宗商品,在全国规模较大的蛋厂中,河南占了八分之三;皮毛加工业较为兴盛,形成了孟县、林县等交易市场,产品销往汉口、北京、天津等地,获利颇丰。广泛的社会需求,便利的交通条件是河南畜牧业市场繁荣的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认,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连绵不断的战乱,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以及肆意横行的自然灾害,河南畜牧业市场遭到了重创。民国时期河南畜牧业市场具有畸形性、殖民地依附性、随着国际皮毛市场的兴衰而发生波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河南 畜牧业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P-TOPSIS的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测度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建涛 王艳华 高建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笔者基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内涵,构建了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引入了基于ANP改进TOPSIS方法的评价模型,对我国2000年-2011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模拟与测度。结果表明,ANP-TOPSIS的应用增强了多维度系统评价的合理性与可信度;我... 笔者基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内涵,构建了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引入了基于ANP改进TOPSIS方法的评价模型,对我国2000年-2011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模拟与测度。结果表明,ANP-TOPSIS的应用增强了多维度系统评价的合理性与可信度;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整体处于探索期的中期阶段,中西部地区与东部、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差距明显,且表现为时间序列上的路径锁定;加快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与健全新型城乡关系应成为我国未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ANP-TOPSIS AHP 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种植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二玲 位书华 胥亚男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2,共6页
笔者通过对1982年-2012年大豆种植重心、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和区位商的计算,结合全国及各省区大豆产量、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变动情况,探讨了中国大豆种植的地理集聚格局、演化路径及其机制。结果显示:(1)大豆种植地理分布重心一直... 笔者通过对1982年-2012年大豆种植重心、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和区位商的计算,结合全国及各省区大豆产量、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变动情况,探讨了中国大豆种植的地理集聚格局、演化路径及其机制。结果显示:(1)大豆种植地理分布重心一直处在中国的偏东北方向;从移动方向来看,重心分别在向东北、西南方向周期性徘徊变动。(2)大豆种植空间集聚格局明晰,集聚程度经历了增加、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周期性变化,专业化种植明显但程度逐渐下降。(3)重心转移轨迹和地理集聚格局演变表现出一致的周期性和阶段性。东北地区大豆种植专业化水平和集聚程度直接决定了全国大豆种植集聚与专业化生产的格局。(4)虽然自然禀赋决定了农作物最初的集聚格局,但开放条件下经济、技术和政策因素对大豆种植集聚格局演变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集聚 大豆种植 格局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家不识勾栏》创作年代与地点新考 被引量:9
5
作者 程民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9,共8页
金朝末年,山东青年杜善夫在开封生活了约10年,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重要节点,汴京的演艺日趋面向下层。杜善夫的曲作选题和情趣,与北宋开封的杂扮一脉相承。他的曲作名篇《庄家不识勾栏》在年代上与蒙古国、元朝无关,在地域上与... 金朝末年,山东青年杜善夫在开封生活了约10年,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重要节点,汴京的演艺日趋面向下层。杜善夫的曲作选题和情趣,与北宋开封的杂扮一脉相承。他的曲作名篇《庄家不识勾栏》在年代上与蒙古国、元朝无关,在地域上与山东东平无关。从进入勾栏的费用200文纸币,可以看出是金朝末年的币制行情。所演《调风月》并非关汉卿的作品。由"院本"的提示可证所反映的是金朝场景,从副净"裹着枚皂头巾"得知是金朝的演出。至于名角刘耍和,只有在金朝末期的汴京才可能在民间演出。《庄家不识勾栏》是杜善夫在汴京居住期间创作的作品,其中反映的是金末汴京杂剧演出和勾栏形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家不识勾栏》 金朝末年 汴京 杜善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学与地方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建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137,共5页
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文化片区之一。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开展洛阳学研究,既是弘扬和发展河洛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 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文化片区之一。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开展洛阳学研究,既是弘扬和发展河洛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举措。在洛阳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并叫响洛阳学正当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学 地方学 河洛文化 文明源头 包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杀妻求将”质疑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玉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司马迁在《史记·吴起列传》中记载吴起贪图功名,"杀妻求将",是一个不仁不义的恶人。但根据先秦史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的记载,吴起并没有杀妻求将,而是出妻,即休妻。但是吴起"修德亲民"的治国思想,使... 司马迁在《史记·吴起列传》中记载吴起贪图功名,"杀妻求将",是一个不仁不义的恶人。但根据先秦史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的记载,吴起并没有杀妻求将,而是出妻,即休妻。但是吴起"修德亲民"的治国思想,使其不会有"杀妻"的思想基础。吴起军令的严苛,则有可能使其有"出妻"之举,先秦文献记载也认为吴起没有杀妻,而是出妻。司马迁是西汉人,距离吴起在世已经200余年,他的史料当是听说来的。相对《史记》,先秦史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妻求将 吴起治军 吴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盖棺自论定:宋代自撰墓志铭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仝相卿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72,共9页
据存世资料统计,宋代自撰墓志铭共有33方,现存计有18方。自撰墓志铭虽非宋代墓志铭撰写的主流,但在两宋时期不绝如缕。自撰墓志者有的曾身居高位,有的一直宦海低迷、困顿下僚,还有的终生居于草野。这些墓志铭,有的形式自由、内容简单,... 据存世资料统计,宋代自撰墓志铭共有33方,现存计有18方。自撰墓志铭虽非宋代墓志铭撰写的主流,但在两宋时期不绝如缕。自撰墓志者有的曾身居高位,有的一直宦海低迷、困顿下僚,还有的终生居于草野。这些墓志铭,有的形式自由、内容简单,也有的中规中矩,与他撰墓志无异。撰者之所以直面自己的生命,或借自撰墓志表达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境界,或是理想与现实反差下的牢骚之语,抑或是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墓主的自我释放,乃至表达易代之后"遗民"的心态等,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此类文献的历史书写方式颇耐人寻味,值得深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自撰墓志铭 墓志文体 历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蚕神及祭祀考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玉洁 《农业考古》 2015年第3期310-315,共6页
中国各地虽然有许多关于蚕神的传说故事,如汉代菀窳妇人、寓氏公主也曾被尊为蚕神享受皇家祭祀。但是后周以后,因其地位低而被淘汰;至于蚕丛氏、马头娘等,只是地方诸侯国或民间传说的蚕神。接受封建王朝正统祭祀的蚕神是黄帝的元妃嫘祖... 中国各地虽然有许多关于蚕神的传说故事,如汉代菀窳妇人、寓氏公主也曾被尊为蚕神享受皇家祭祀。但是后周以后,因其地位低而被淘汰;至于蚕丛氏、马头娘等,只是地方诸侯国或民间传说的蚕神。接受封建王朝正统祭祀的蚕神是黄帝的元妃嫘祖,嫘祖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的先蚕、即蚕桑主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蚕神 嫘祖 祭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编钟组合的礼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洁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5,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古文献记载的编钟编列与等级,将考古出土的编钟资料与文献记载对比,认为《周礼》记载编钟的"乐县"形式是有的;但是《周礼》记载编钟的"乐县"等级与考古发掘所见到编钟组合形式不完全符合。本文论...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古文献记载的编钟编列与等级,将考古出土的编钟资料与文献记载对比,认为《周礼》记载编钟的"乐县"形式是有的;但是《周礼》记载编钟的"乐县"等级与考古发掘所见到编钟组合形式不完全符合。本文论述了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认为《周礼》所载是战国以后的理想化模式,不是西周时期的礼制。编钟的组合规制与贵族的财力、国力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的发展,编钟的组合形式也变得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钟 乐县 等级形式 考古资料 差别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周王朝外服诸侯都邑营建制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卫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3,共4页
以考古学和历史地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春秋时期郑国境内的新郑、京城、鄢城、平陶城以及石河城、娘娘寨内城的规模。《左传》记载的"大都"、"中都"、"小都"分别与平陶城、石河城、娘娘寨内城相对应,应... 以考古学和历史地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春秋时期郑国境内的新郑、京城、鄢城、平陶城以及石河城、娘娘寨内城的规模。《左传》记载的"大都"、"中都"、"小都"分别与平陶城、石河城、娘娘寨内城相对应,应是周王朝外服诸侯普遍遵循的都邑营建制度。京城和鄢城超过"大都"规制,因其最初营建时就是国君的都邑。理想中周王朝外服诸侯体系"侯"、"男"、"卫"等三种规格国都的规模分别为"方七里"、"方五里"、"方三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王朝 外服诸侯 郑国 都邑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疆北草原的石人石棺墓与中原文化的联系
12
作者 李玉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我国新疆北部的大草原上,有一些战国时期的石人石棺墓葬,其中包括单墓制墓葬,或者两个以上、用围墙围起来的坟院制墓葬。但是无论单墓制、或者坟院制墓葬的石棺墓前多有面向东的石人、或者条石。这些石人石棺墓葬,当是我国古代新疆地区... 我国新疆北部的大草原上,有一些战国时期的石人石棺墓葬,其中包括单墓制墓葬,或者两个以上、用围墙围起来的坟院制墓葬。但是无论单墓制、或者坟院制墓葬的石棺墓前多有面向东的石人、或者条石。这些石人石棺墓葬,当是我国古代新疆地区塞种人的遗存。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中所说的"独眼人",就是塞种人的一支。这些石棺墓前的石人,是我国最早的墓前石像生。汉代以后,墓前立石像生的风俗传入内地,成为我国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人石棺墓 疆北草原 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