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I0005-I0005,共1页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下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历...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下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历史地理与社会变迁研究所、甲骨学与汉字文明研究所、文学文献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文化遗产与都城文明研究所、空间数据科学与流域计算实验室、司法文明研究所等10个研究机构,建有大型数据库平台--黄河学综合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明 综合数据库 河南大学 可持续发展研究 数据库平台 咨询机构 综合性研究 甲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市域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2
作者 崔盼盼 张丽君 +1 位作者 秦耀辰 夏四友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6-929,共14页
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是区域实现科学决策与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遵循系统交互思想构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框架,采用资产-负债方法研判2006—2020年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规律,基于Weaver-Thomas模型识别其内在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是区域实现科学决策与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遵循系统交互思想构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框架,采用资产-负债方法研判2006—2020年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规律,基于Weaver-Thomas模型识别其内在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不容乐观。资产水平虽向好发展,但负债、净资产水平均呈下行趋势。(2)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资产水平在纬向上表现出由“倒U”型演变特征转为逐步攀升态势,在径向上为相对稳定的“北低、南高”空间格局;负债水平具有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的圈层空间结构,而净资产水平的高值和低值区均具有时间上的惯性和空间上的集聚趋同特征。(3)各类型城市主导驱动因素存在差异。低资产-低负债类型城市的主导驱动因素数量最多且结构复杂,生态效率是主要的影响系统;其余3种类型城市具有数量少且以资产因素影响为主的特征,但低资产-高负债类型城市的负债驱动力较大。未来黄河流域城市需依据自身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交互 资产 负债 WEAVER-THOMAS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赵建吉 王雅娜 韩留明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7-102,共6页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黄河流域的相关研究日益丰富。梳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制约因素、多维度研究、路径及未来方向等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从经济发展...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黄河流域的相关研究日益丰富。梳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制约因素、多维度研究、路径及未来方向等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从经济发展逐步向区域协调、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领域拓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所提升,其空间格局与城市行政等级密切相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困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主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推动、城市与城市群建设、文旅融合等维度开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主要集中在强化生态环境与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未来研究应着眼于多学科交叉研究、多维度耦合协调研究、多源数据综合集成研究、分区分级分类精细化政策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内涵 测度 制约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学视野下周文明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的“泾河廊道”
4
作者 豆海锋 宋阿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8,共13页
自史前时期以来,泾河流域显示出独特的文明特征,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明因素交融是区域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正是史前文明基因的传承,商周时期“泾河廊道”的作用更加凸显,其成为周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 自史前时期以来,泾河流域显示出独特的文明特征,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明因素交融是区域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正是史前文明基因的传承,商周时期“泾河廊道”的作用更加凸显,其成为周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是探索周文明演进轨迹的关键。先周时期周人在泾河流域有长时间的活动,考古揭示出区域资源、聚落、技术、文化与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与开拓,为周文明发展提供了结构性动力。作为“文化廊道”的泾河,为阐释周文明突出提供了独有的考古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流域 周文明 文化廊道 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农业驱动下乡村转型的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河南省石桥镇为例
5
作者 李亚婷 范梦阳 潘少奇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1期151-156,共6页
明晰欠发达农区乡村转型过程与驱动机制,对探寻乡村转型发展路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石桥镇为例,融合遥感影像、调研访谈资料等多源数据,探究欠发达农区特色农业驱动下的农户生计和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驱动机... 明晰欠发达农区乡村转型过程与驱动机制,对探寻乡村转型发展路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石桥镇为例,融合遥感影像、调研访谈资料等多源数据,探究欠发达农区特色农业驱动下的农户生计和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石桥镇农户生计方式呈现“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特色农业+务工—特色农业+务工+旅游—务工+特色农业”的组合方式;伴随酥梨种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石桥镇土地利用在空间结构和规模结构上趋向复杂化;在石桥镇转型发展过程中,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基础支撑力,能人效应和农户理性行为是内在驱动力,政府政策引导是方向调控力,市场需求是外源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乡村转型发展 生计转型 土地利用 石桥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覃成林 刘迎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5,共5页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形成了以西北区域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圈层结构。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调查的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的人群差异研究——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
7
作者 高更和 李小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5-167,共3页
对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人群差异的认识,是制定科学的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的基础。基于互联网调查数据,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利用T-TEST和ANOVA模型的分析表明,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在年龄、职业和收入之间存在... 对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人群差异的认识,是制定科学的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的基础。基于互联网调查数据,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利用T-TEST和ANOVA模型的分析表明,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在年龄、职业和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性别和行政区之间则差异不显著。因此,除了强调宣传、教育、培训和提高文化素质等措施外,还应关注年龄、职业、收入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 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 人群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县域创业活动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张海朋 路鑫 +1 位作者 崔恒 倪仡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9,106,共12页
创业活动链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该文基于1990—2020年的新创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刻画河南县域创业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借助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并与以... 创业活动链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该文基于1990—2020年的新创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刻画河南县域创业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借助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并与以往创业活动研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①研究期内河南省创业活动经历了起步发展、缓慢增长、快速成长、蓬勃发展和转型升级5个时期,整体迈入量质并重阶段。②河南省创业活动由郑州“单核驱动”转为郑洛“双核联动”,最后呈现“多中心集聚”的格局;以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为中心,具有良好创业资源的地区互相辐射,呈现高密度空间毗邻态势;而省域东部和南部受传统企业文化和商业模式影响,产业发展呈现路径依赖特征,创业活力不强。③技术资源、信息化程度及产业环境对河南创业活动均呈正向促进作用;受金融资源分配不均、人口众多且高素质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等地域嵌入性特征影响,金融实力和人力资源对河南省创业活动未呈现大范围正向促进作用。通过差异化地域特征对比,可为丰富创业研究体系作出贡献,为后发地区借助创业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创业活力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 中部崛起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推进生产方式变革,奠定可持续发展制度基础的研究
9
作者 于金富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弊病是一切社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以商品生产、市场调节和追求剩余价值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与社会的巨大发展,另一...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弊病是一切社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以商品生产、市场调节和追求剩余价值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与社会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因而破坏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既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必须进一步推进生产方式全面、深刻的变革,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产方式 制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修正的河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评价及与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闵敏 苗长虹 +1 位作者 胡志强 钟佳慧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42,共6页
构建加权地形修正系数的交通优势度模型,对河南省126个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进行测算。在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交通优势度呈现从中心向外... 构建加权地形修正系数的交通优势度模型,对河南省126个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进行测算。在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交通优势度呈现从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类圈层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大体表现为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2)河南省交通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中部高边缘低的空间格局,修正后西部山区交通环境被高估的情况有所改善,基于修正后的交通优势度模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结果更为符合客观事实;(3)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中低度协调耦合型为主,绝大多数县市交通发展超前,交通对经济的正反馈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经济发展 空间耦合 县域单元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娜琳 李立 +1 位作者 李二玲 李小建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6,共9页
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基于实地调查,从特色种植的空间扩散网络、村域种植规模变化、不同类型村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参与村空间集聚特征4方面对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进行分析发现:特色种植空间扩散网络密度低,空间持续性不强,但... 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基于实地调查,从特色种植的空间扩散网络、村域种植规模变化、不同类型村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参与村空间集聚特征4方面对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进行分析发现:特色种植空间扩散网络密度低,空间持续性不强,但其变化的空间范围一定,集聚特征明显。运用AMOS21.0对以上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1)农户自身特性,尤其是冒险性精神对其持续种植时长影响较大;(2)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条件获取越便利,农户持续种植时间越长;(3)政府推动对农户持续种植具有正向作用;(4)资源环境,尤其是土壤特性和能人带动对村域种植规模影响深刻;(5)距离区位对村域持续种植的影响弱于基础设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散 区域专业化 农户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赵建吉 展瑞 王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6-63,94,共9页
黄河流域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绿色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选取2003—2018年黄河流域相关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了黄河流域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其区域间的空间依赖... 黄河流域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绿色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选取2003—2018年黄河流域相关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了黄河流域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其区域间的空间依赖性,通过构建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总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从下游、中游到上游工业绿色发展效率递减,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递增的分布格局;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全局莫兰指数在0.4左右,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集聚类型主要为高高区域集聚和低低区域集聚,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对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科学投入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等因素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发展效率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DEA-SBM模型 TOBIT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户群发展研究——以河南省孟寨村农户群为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罗庆 李小建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1,共4页
基于共生理论,笔者提出农户群发展的共生分析框架,并以河南省孟寨村农户群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增加共生界面、改进共生模式、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加强信任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以及完善农户群的整体规划是促进孟寨村农户群... 基于共生理论,笔者提出农户群发展的共生分析框架,并以河南省孟寨村农户群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增加共生界面、改进共生模式、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加强信任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以及完善农户群的整体规划是促进孟寨村农户群共生发展的主要思路。研究表明,共生理论特别适用于专业村农户群的发展研究,同时,共生理论能为村庄发展提出许多重要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共生发展 农户群 孟寨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运旅游的排挤效应及河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屠高平 梁留科 韦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2-48,共7页
旅游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大的经济受益点,无论是在奥运会建设期间还是比赛期间来京旅游的人数都会大幅度增长,北京旅游市场将出现“过饱和”状态,奥运旅游的“排挤效应”也会凸现出来。我们认为:北京奥运会期间应该借鉴国外经验,适... 旅游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大的经济受益点,无论是在奥运会建设期间还是比赛期间来京旅游的人数都会大幅度增长,北京旅游市场将出现“过饱和”状态,奥运旅游的“排挤效应”也会凸现出来。我们认为:北京奥运会期间应该借鉴国外经验,适当分散在京的国内外游客,以避免奥运会期间北京旅游市场过于拥挤而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比较北京与河南省的客源市场情况,提出河南省应该利用北京奥运旅游“排挤效应”之机,制定相应对策,发展本省旅游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旅游 排挤效应 河南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ANN建立县域种植业可持续发展预警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金萍 秦耀辰 艾少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3-221,共9页
区域种植业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易受到来自种植业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其可能偏离正常的运行轨道,产生各种警情。该文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算法,从优化网络初始权值入手,对误差反传BP算法进行改良,形成快速收敛和高精度的加... 区域种植业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易受到来自种植业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其可能偏离正常的运行轨道,产生各种警情。该文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算法,从优化网络初始权值入手,对误差反传BP算法进行改良,形成快速收敛和高精度的加权主成分网络模型WPCA-NN。从而将黄色预警法与非线性模拟方法巧妙结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短期县域种植业可持续性预警指标体系和模型体系,并以黄河下游沿岸典型县市垦利和封丘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种植业可持续性的空间尺度属性非常重要,以改进人工神经网络(IANN)为核心的县域种植业可持续性预警模型体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2)WPCA-NN既能反映决策者对各指标的偏好程度,又能规避经典BP算法学习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3)县域种植业可持续性预警实证分析达到预期结果并符合实际。2010-2014年两县警情以轻警和中警为主,资源和环境方面警兆的异常波动,尤其是权重较大的警兆指标对警情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模型 算法 种植业可持续性 黄色预警法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伟丽 马自豪 +3 位作者 李建新 郑道霖 魏瑞博 覃成林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6-769,共14页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界定并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其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有利于形成共同富裕的空间动能。本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分布演进及驱动力量,发现:(1)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界定并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其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有利于形成共同富裕的空间动能。本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分布演进及驱动力量,发现:(1)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高水平城市发挥“溢出效应”向周边城市辐射,中部城市“追赶效应”显著,西部城市正处在震荡阶段,东北城市亟待遏制发展颓势。(2)全国和4大区域均在相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0.93,0.99]内转移概率由向上转为向下。东部高水平城市抵御下行能力较强,西部向上转移概率略低于全国,东北向上转移潜力羸弱,未来全国城市“东优西次,南强北弱”的不均衡现象仍将存在。(3)创新活力直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协调和服务共享是重要渠道,生态文明和开放互联起次要作用,增收共促具有间接作用,且各因子交互也驱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4大区域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创新活力和产业协调驱动,东部和中部以创新活力为主导,西部的创新活力和服务共享交互作用较强,东北则突出产业协调对生态文明和服务共享的积极影响。不同规模城市中,创新活力是首要驱动,超大城市依赖其与生态文明、产业协调的交互作用,大城市依赖创新活力与生态文明合作,而中小城市则依赖其与服务共享、产业协调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Kernel密度估计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评价与分析——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更和 李小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具备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是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GLM模型,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基于7 765份调查问卷,论述了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的特点和人群差异。研究发现,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在年龄、... 具备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是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GLM模型,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基于7 765份调查问卷,论述了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的特点和人群差异。研究发现,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在年龄、职业、县(市、区)、城乡、收入等方面差异显著,但是在性别、地形方面差异不显著。在不增加消费成本的情况下,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与公众可持续发展行为取向显著正相关,但是在增加消费成本的情况下,则行为取向滞后。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评估值整体上较高,但仍有少部分人缺乏最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 可持续发展 基本意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率下郑州商城遗址土改性性能研究
18
作者 岳建伟 肖雅娟 +2 位作者 赵丽敏 孔庆梅 苏慧聪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8,151,共10页
基于二氧化碳的碳化作用,选取郑州商城遗址为研究对象,采用“阶梯递进”土遗址改性方法,添加甲基硅酸钠改性遗址土,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遗址安全性能,探讨商城遗址土的改性性能。结果表明:甲基硅酸钠能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耐崩解... 基于二氧化碳的碳化作用,选取郑州商城遗址为研究对象,采用“阶梯递进”土遗址改性方法,添加甲基硅酸钠改性遗址土,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遗址安全性能,探讨商城遗址土的改性性能。结果表明:甲基硅酸钠能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耐崩解性,3%浓度甲基硅酸钠和碳化2 h改性土的抗剪强度最大,3%浓度甲基硅酸钠和碳化3 h改性土的耐崩解性能最好;甲基硅酸钠采用“阶梯递进”滴渗法处理后,土样的渗透深度达4 cm以上,且试样表面不出现裂纹、不发生坍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甲基硅酸钠碳化反应物聚硅氧烷膜附着在颗粒表面,改变了颗粒表面水张力的方向,提高了土体的耐崩解性;其产物聚硅醚填充了土颗粒孔隙,使改性土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ABAQUS软件计算发现高含水率下商城遗址修复时的安全系数为1.12,甲基硅酸钠改性后安全系数提高到1.9。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阶梯递进”大体积土遗址改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城遗址 碳化作用 力学性能 水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概念、特征及研究价值
19
作者 覃成林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共8页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它是多个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通过空间组合、功能互动形成一体互利共生关系而衍生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空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开展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它是多个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通过空间组合、功能互动形成一体互利共生关系而衍生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空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开展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有望建立原创性的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理论,丰富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理论体系,为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 增长极 空间经济网络 区域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学知识体系构建初探
20
作者 吴朋飞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6,共12页
黄河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自1983年首倡至今已逾40年。黄河学知识涵盖黄河本体、治理、利用和文明演化四个层面,其核心是洞悉黄河与国家、民族命运关系的重要知识体系。黄河学学科体系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学科边界明确,体系完备,研... 黄河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自1983年首倡至今已逾40年。黄河学知识涵盖黄河本体、治理、利用和文明演化四个层面,其核心是洞悉黄河与国家、民族命运关系的重要知识体系。黄河学学科体系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学科边界明确,体系完备,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清晰,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规范系统。黄河学是致力于探寻黄河文明发展道路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学 知识体系 黄河文明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