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I0005-I0005,共1页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下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历...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下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历史地理与社会变迁研究所、甲骨学与汉字文明研究所、文学文献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文化遗产与都城文明研究所、空间数据科学与流域计算实验室、司法文明研究所等10个研究机构,建有大型数据库平台--黄河学综合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明 综合数据库 河南大学 可持续发展研究 数据库平台 咨询机构 综合性研究 甲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市域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2
作者 崔盼盼 张丽君 +1 位作者 秦耀辰 夏四友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6-929,共14页
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是区域实现科学决策与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遵循系统交互思想构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框架,采用资产-负债方法研判2006—2020年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规律,基于Weaver-Thomas模型识别其内在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是区域实现科学决策与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遵循系统交互思想构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框架,采用资产-负债方法研判2006—2020年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规律,基于Weaver-Thomas模型识别其内在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不容乐观。资产水平虽向好发展,但负债、净资产水平均呈下行趋势。(2)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资产水平在纬向上表现出由“倒U”型演变特征转为逐步攀升态势,在径向上为相对稳定的“北低、南高”空间格局;负债水平具有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的圈层空间结构,而净资产水平的高值和低值区均具有时间上的惯性和空间上的集聚趋同特征。(3)各类型城市主导驱动因素存在差异。低资产-低负债类型城市的主导驱动因素数量最多且结构复杂,生态效率是主要的影响系统;其余3种类型城市具有数量少且以资产因素影响为主的特征,但低资产-高负债类型城市的负债驱动力较大。未来黄河流域城市需依据自身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交互 资产 负债 WEAVER-THOMAS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学视野下周文明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的“泾河廊道”
3
作者 豆海锋 宋阿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8,共13页
自史前时期以来,泾河流域显示出独特的文明特征,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明因素交融是区域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正是史前文明基因的传承,商周时期“泾河廊道”的作用更加凸显,其成为周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 自史前时期以来,泾河流域显示出独特的文明特征,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明因素交融是区域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正是史前文明基因的传承,商周时期“泾河廊道”的作用更加凸显,其成为周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是探索周文明演进轨迹的关键。先周时期周人在泾河流域有长时间的活动,考古揭示出区域资源、聚落、技术、文化与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与开拓,为周文明发展提供了结构性动力。作为“文化廊道”的泾河,为阐释周文明突出提供了独有的考古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流域 周文明 文化廊道 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覃成林 刘迎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5,共5页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形成了以西北区域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圈层结构。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ANN建立县域种植业可持续发展预警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金萍 秦耀辰 艾少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3-221,共9页
区域种植业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易受到来自种植业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其可能偏离正常的运行轨道,产生各种警情。该文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算法,从优化网络初始权值入手,对误差反传BP算法进行改良,形成快速收敛和高精度的加... 区域种植业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易受到来自种植业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其可能偏离正常的运行轨道,产生各种警情。该文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算法,从优化网络初始权值入手,对误差反传BP算法进行改良,形成快速收敛和高精度的加权主成分网络模型WPCA-NN。从而将黄色预警法与非线性模拟方法巧妙结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短期县域种植业可持续性预警指标体系和模型体系,并以黄河下游沿岸典型县市垦利和封丘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种植业可持续性的空间尺度属性非常重要,以改进人工神经网络(IANN)为核心的县域种植业可持续性预警模型体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2)WPCA-NN既能反映决策者对各指标的偏好程度,又能规避经典BP算法学习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3)县域种植业可持续性预警实证分析达到预期结果并符合实际。2010-2014年两县警情以轻警和中警为主,资源和环境方面警兆的异常波动,尤其是权重较大的警兆指标对警情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模型 算法 种植业可持续性 黄色预警法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评价与分析——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更和 李小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具备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是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GLM模型,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基于7 765份调查问卷,论述了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的特点和人群差异。研究发现,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在年龄、... 具备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是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GLM模型,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基于7 765份调查问卷,论述了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的特点和人群差异。研究发现,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在年龄、职业、县(市、区)、城乡、收入等方面差异显著,但是在性别、地形方面差异不显著。在不增加消费成本的情况下,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与公众可持续发展行为取向显著正相关,但是在增加消费成本的情况下,则行为取向滞后。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评估值整体上较高,但仍有少部分人缺乏最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 可持续发展 基本意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
7
作者 张伟丽 马自豪 +3 位作者 李建新 郑道霖 魏瑞博 覃成林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6-769,共14页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界定并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其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有利于形成共同富裕的空间动能。本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分布演进及驱动力量,发现:(1)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界定并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其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有利于形成共同富裕的空间动能。本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分布演进及驱动力量,发现:(1)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高水平城市发挥“溢出效应”向周边城市辐射,中部城市“追赶效应”显著,西部城市正处在震荡阶段,东北城市亟待遏制发展颓势。(2)全国和4大区域均在相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0.93,0.99]内转移概率由向上转为向下。东部高水平城市抵御下行能力较强,西部向上转移概率略低于全国,东北向上转移潜力羸弱,未来全国城市“东优西次,南强北弱”的不均衡现象仍将存在。(3)创新活力直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协调和服务共享是重要渠道,生态文明和开放互联起次要作用,增收共促具有间接作用,且各因子交互也驱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4大区域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创新活力和产业协调驱动,东部和中部以创新活力为主导,西部的创新活力和服务共享交互作用较强,东北则突出产业协调对生态文明和服务共享的积极影响。不同规模城市中,创新活力是首要驱动,超大城市依赖其与生态文明、产业协调的交互作用,大城市依赖创新活力与生态文明合作,而中小城市则依赖其与服务共享、产业协调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Kernel密度估计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调查的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的人群差异研究——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
8
作者 高更和 李小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5-167,共3页
对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人群差异的认识,是制定科学的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的基础。基于互联网调查数据,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利用T-TEST和ANOVA模型的分析表明,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在年龄、职业和收入之间存在... 对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人群差异的认识,是制定科学的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的基础。基于互联网调查数据,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利用T-TEST和ANOVA模型的分析表明,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在年龄、职业和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性别和行政区之间则差异不显著。因此,除了强调宣传、教育、培训和提高文化素质等措施外,还应关注年龄、职业、收入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 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 人群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学知识体系构建初探
9
作者 吴朋飞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6,共12页
黄河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自1983年首倡至今已逾40年。黄河学知识涵盖黄河本体、治理、利用和文明演化四个层面,其核心是洞悉黄河与国家、民族命运关系的重要知识体系。黄河学学科体系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学科边界明确,体系完备,研... 黄河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自1983年首倡至今已逾40年。黄河学知识涵盖黄河本体、治理、利用和文明演化四个层面,其核心是洞悉黄河与国家、民族命运关系的重要知识体系。黄河学学科体系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学科边界明确,体系完备,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清晰,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规范系统。黄河学是致力于探寻黄河文明发展道路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学 知识体系 黄河文明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推进生产方式变革,奠定可持续发展制度基础的研究
10
作者 于金富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弊病是一切社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以商品生产、市场调节和追求剩余价值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与社会的巨大发展,另一...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弊病是一切社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以商品生产、市场调节和追求剩余价值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与社会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因而破坏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既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必须进一步推进生产方式全面、深刻的变革,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产方式 制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付友 李睿 +1 位作者 尹鹏 孙永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6-2175,共10页
本文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内涵,以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为案例研究区域,从5个维度科学构建了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综合研究了2011―2021年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 本文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内涵,以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为案例研究区域,从5个维度科学构建了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综合研究了2011―2021年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如下:(1)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低水平区域不断减少,高水平区域持续增加。城乡融合水平下游地区整体高于中、上游地区,且大致呈现由西向东递增的格局;(2)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显著,整体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依存关系,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东部、北部地区;(3)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是众多因素的多尺度与多时空交互融合发展的结果,且各驱动因素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在空间异质性方面呈现出空间带状或片状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农业驱动下乡村转型的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河南省石桥镇为例
12
作者 李亚婷 范梦阳 潘少奇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1期151-156,共6页
明晰欠发达农区乡村转型过程与驱动机制,对探寻乡村转型发展路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石桥镇为例,融合遥感影像、调研访谈资料等多源数据,探究欠发达农区特色农业驱动下的农户生计和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驱动机... 明晰欠发达农区乡村转型过程与驱动机制,对探寻乡村转型发展路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石桥镇为例,融合遥感影像、调研访谈资料等多源数据,探究欠发达农区特色农业驱动下的农户生计和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石桥镇农户生计方式呈现“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特色农业+务工—特色农业+务工+旅游—务工+特色农业”的组合方式;伴随酥梨种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石桥镇土地利用在空间结构和规模结构上趋向复杂化;在石桥镇转型发展过程中,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基础支撑力,能人效应和农户理性行为是内在驱动力,政府政策引导是方向调控力,市场需求是外源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乡村转型发展 生计转型 土地利用 石桥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商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慧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4-160,共7页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旅游业被列为支柱产业之一。山西省是文物资源大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提到一个重要日程上。晋中市晋商文化底蕴深厚,资源集中,是晋商文化旅游的热点城市。通过指出晋中市晋商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旅游业被列为支柱产业之一。山西省是文物资源大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提到一个重要日程上。晋中市晋商文化底蕴深厚,资源集中,是晋商文化旅游的热点城市。通过指出晋中市晋商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晋商文化旅游未来发展的战略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旅游 文化内涵 产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生态系统服务的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估与影响因素
14
作者 刘晶晶 宋冰洁 +3 位作者 苏峥 王雯雯 赵宏波 王静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8-279,共12页
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估和土地利用决策对推动区域国土空间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通过构建顾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农业、城镇和生态空间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借助SBMUndesirable模型、空... 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估和土地利用决策对推动区域国土空间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通过构建顾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农业、城镇和生态空间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借助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开展县域单元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估与影响因素识别。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城镇空间利用效率处在效率值小于0.2的极低水平,生态空间利用效率稳定在中等水平,研究期内农业空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效率值从2000年的0.38(低水平)提高到2020年的0.62(高水平)。2)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利用综合效率和耦合协调度为低水平和基本协调,2000—2020年有所改善,但2020年仍有70%以上的县域效率综合值低于0.4,20%以上的县域三类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失调。3)2000—2020年流域农业和生态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区范围持续减小,城镇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区范围先增后减,且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对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的影响比自然条件更大,上中下游的效率提升区类型和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不同效率提升区提出兼顾利用效率提升与生态系统服务改善的国土空间管理策略,可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服务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 被引量:61
15
作者 赵宏波 岳丽 +2 位作者 刘雅馨 董冠鹏 苗长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03-1313,共11页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具体体现。从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4―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ESDA、Dagum基...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具体体现。从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4―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ESDA、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进行居民生活质量时空格局分析及空间差异测度,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障碍因子,得出如下结论:①2004―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水平区域从下游城市逐渐转移到中上游城市;②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高集聚区主要是内蒙古自治区及相邻区域的城市,低−低集聚区主要是河南省、山东省以及山西省的部分城市;③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空间差异从上中下游尺度看主要是区域间净值差异贡献,从左右岸尺度看主要是区域内部差异贡献;④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障碍因子主要是人均水资源量、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每万人公园绿地面积、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每万人拥有的道路面积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此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Dagum基尼系数 障碍因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娜琳 李立 +1 位作者 李二玲 李小建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6,共9页
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基于实地调查,从特色种植的空间扩散网络、村域种植规模变化、不同类型村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参与村空间集聚特征4方面对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进行分析发现:特色种植空间扩散网络密度低,空间持续性不强,但... 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基于实地调查,从特色种植的空间扩散网络、村域种植规模变化、不同类型村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参与村空间集聚特征4方面对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进行分析发现:特色种植空间扩散网络密度低,空间持续性不强,但其变化的空间范围一定,集聚特征明显。运用AMOS21.0对以上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1)农户自身特性,尤其是冒险性精神对其持续种植时长影响较大;(2)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条件获取越便利,农户持续种植时间越长;(3)政府推动对农户持续种植具有正向作用;(4)资源环境,尤其是土壤特性和能人带动对村域种植规模影响深刻;(5)距离区位对村域持续种植的影响弱于基础设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散 区域专业化 农户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的河南省区域发展状态评价 被引量:19
17
作者 田光辉 赵宏波 苗长虹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8,共7页
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复杂系统,采用模糊综合判别法、系统协调度和聚类分析对河南省区域发展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河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较低等级,在空间上以郑州为中心形成"核心-边缘"结构;创... 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复杂系统,采用模糊综合判别法、系统协调度和聚类分析对河南省区域发展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河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较低等级,在空间上以郑州为中心形成"核心-边缘"结构;创新与开放水平地域差异较大,成为制约区域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五大发展子系统与区域经济特征存在典型相关性。(2)河南省整体处于弱协调发展类型,大多地市为较低区域发展水平上的协调;协调度与区域经济指标相关性不强,经济发展对地区协调的支撑性作用没有显现。(3)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区域五大系统协调发展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区域可持续发展 模糊综合评价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旅游网站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5
18
作者 常捷 陈德广 屈冬萌 《旅游科学》 CSSCI 2006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文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例,选取10个评价指标,对这些城市的官方旅游网站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专业旅游网站、省(市)级官方旅游网站和地方性企业旅游网站等不同类型的旅游网站。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 本文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例,选取10个评价指标,对这些城市的官方旅游网站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专业旅游网站、省(市)级官方旅游网站和地方性企业旅游网站等不同类型的旅游网站。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网站 现状 对策 旅游电子商务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修正的河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评价及与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闵敏 苗长虹 +1 位作者 胡志强 钟佳慧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42,共6页
构建加权地形修正系数的交通优势度模型,对河南省126个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进行测算。在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交通优势度呈现从中心向外... 构建加权地形修正系数的交通优势度模型,对河南省126个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进行测算。在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交通优势度呈现从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类圈层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大体表现为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2)河南省交通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中部高边缘低的空间格局,修正后西部山区交通环境被高估的情况有所改善,基于修正后的交通优势度模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结果更为符合客观事实;(3)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中低度协调耦合型为主,绝大多数县市交通发展超前,交通对经济的正反馈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经济发展 空间耦合 县域单元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难题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杨丹 常歌 赵建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33,共6页
经济高质量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南北经济分化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偏低且重工业化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发展水平不高、中... 经济高质量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南北经济分化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偏低且重工业化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发展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问题。为此,需要因地制宜,打造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驱动,打造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科创走廊;开放带动,打造沿黄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示范区;核心引领,依托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产业联动,强化上中下游东中西部互动打造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网络,以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 中心城市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