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状态评价与整合推进 被引量:7
1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2 位作者 王发曾 何伟纯 璩榆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6,共6页
在分析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河南省城乡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基于单指标、综合指标从时空2个维度评价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状态水平。结果显示:1从单指标时序特征看,河南省城乡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呈波动变化状态,近期呈现较好... 在分析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河南省城乡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基于单指标、综合指标从时空2个维度评价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状态水平。结果显示:1从单指标时序特征看,河南省城乡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呈波动变化状态,近期呈现较好的下降趋势;从单指标空间特征看,河南省中北部地区城乡差距相对较小,北部差别次之,南部差别较大。2从综合指标时序特征看,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5个子系统的变化情况各异,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综合指标空间特征方面,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基础、经济、公共服务3个子系统的空间分异情况较为相似,而与社会、动态子系统的空间分异情况相差很大,总体呈现以中部、西北部、北部组成的高值区与南部、东南部组成低值区的分异状态。基于评价结果分析,从时空2个维度提出今后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整合推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统筹 状态评价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土地利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范钦栋 梁国付 马顺兴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基础方向之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河南1990—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结合COSTANZA和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对河南土地利用覆盖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进行量... 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基础方向之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河南1990—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结合COSTANZA和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对河南土地利用覆盖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得出河南省土地的综合利用动态度为1.7%,伴随产生6×109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降低,在耕地和林地面积相对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水域面积变化对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影响最高.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基于格局和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提供基础,为河南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24
3
作者 何伟纯 姜玉玲 +1 位作者 康江江 王发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6,31,共6页
以县域(含县、县级市、市辖区)为基础研究单元,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和人均GDP为基本指标,运用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2005—2014年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差异、格局演变以及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以县域(含县、县级市、市辖区)为基础研究单元,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和人均GDP为基本指标,运用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2005—2014年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差异、格局演变以及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区域经济总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省辖市间的差异明显大于省辖市内的差异。2省辖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基本呈现出中原城市群地区和非中原城市群地区的差异;省辖市内的经济差异最大的是洛阳市,最小的是漯河市,濮阳市、焦作市、周口市、三门峡市各年份内部经济差异变化明显。3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通过Getis-Ord G*i分析发现,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北地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地区,豫西南地区冷点区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4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发现,二三产业比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THEIL指数 探索性空间分析 动力机制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整合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改素 丁志伟 赵威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0-174,共5页
通过生态工程技术来维护与提高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是未来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新理念,也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在对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原城市群的生态环境的技术整合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出现的生态... 通过生态工程技术来维护与提高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是未来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新理念,也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在对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原城市群的生态环境的技术整合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生态防护林地技术、自然保护区技术、生态园区设计技术、水源地保护技术、市区绿地系统规划技术、文物古迹保护技术、环境影响监测评价技术等进行整合,可为壮大中原城市群地区的生态资源与保障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技术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投入产出与生态环境耦合分析
5
作者 李永贺 赵威 +2 位作者 蔡冰冰 张荣荣 杨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4-556,共13页
基于城市投入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和耦合度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城市投入产出效率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1年~2015年上海在城市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城市.攀枝... 基于城市投入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和耦合度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城市投入产出效率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1年~2015年上海在城市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城市.攀枝花、六盘水等一些工业城市的城市效率得分低于0.626.城市效率相对低的城市主要由川西北、皖南等地分布转移到川西南、鄂北等地区分布.2)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的tfpch值平均每年提升0.8%.长江下游沿海地区城市和多数沿江城市的tfpch值要明显大于其他城市.3)攀枝花、马鞍山等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分最低,并且得分逐年下降,表明在资源开发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先恶化后稳定的状态.4)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投入产出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低度耦合型城市由长江中下游的湘北、苏北等地区转移到鄂西北、湘南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效率 超效率DEA 生态环境 时空演变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市相互关联的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何伟纯 乔墩墩 +1 位作者 丁志伟 王发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6,共8页
运用SPSS和Arc GIS分析技术,从城市职能互补和水平联系两种关联机制入手,对中原经济区2004,2009,2014年城市之间相互关联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各个城市之间职能互补性不强,且城市潜在的职能互补性不断减弱,多数城市趋... 运用SPSS和Arc GIS分析技术,从城市职能互补和水平联系两种关联机制入手,对中原经济区2004,2009,2014年城市之间相互关联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各个城市之间职能互补性不强,且城市潜在的职能互补性不断减弱,多数城市趋于综合化发展,九大职能部门中仅采掘业表现出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其他职能部门均趋于综合化发展;(2)水平联系格局以郑州和邯郸为中心,中原城市群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大于其他两类区域(中原城市群以外主体区和中原经济区非主体区),呈现出"中心-外围"的空间格局;(3)从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政策因素3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城市相互关联格局的形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能互补 对应分析 水平联系 引力模型 中原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