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中下游地区种植型专业村镇空间格局与扩散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洋 乔家君 +2 位作者 夏兴 姬晓雅 黄梦姣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159,共7页
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测度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和山东两省364个种植型专业村镇集聚程度,使用SVDR模型与引力模型评价和构建种植型专业村镇的适宜分区和扩散网络框架。结果表明:(1)两省种植型专业村镇数量具有一定的差异,... 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测度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和山东两省364个种植型专业村镇集聚程度,使用SVDR模型与引力模型评价和构建种植型专业村镇的适宜分区和扩散网络框架。结果表明:(1)两省种植型专业村镇数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整体上呈“鲁多豫少”的分布特征。此外,种植型专业村多分布在河南省,而种植型专业镇多位于山东省。(2)提取出潜在廊道14条,其中包括7条重要扩散廊道、7条一般扩散廊道、9个重要战略点、4个一般战略点。结合“一级潜力区、扩散廊道、战略点”的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一核一带两圈”种植型专业村镇扩散网络发展模式,以提高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和协同作用,为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和黄河中下游农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村镇 一村一品 乡村振兴战略 空间扩散 黄河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专业村韧性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50个专业村为例
2
作者 肖杰 乔家君 +2 位作者 刘洋 韩冬 王卫雯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02-2214,共13页
专业村是产业兴旺的助推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研究专业村韧性水平及其演变特征,对优化专业村系统、提升农区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南省2008—2017年追踪调查的50个专业村样本数据,通过构建专... 专业村是产业兴旺的助推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研究专业村韧性水平及其演变特征,对优化专业村系统、提升农区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南省2008—2017年追踪调查的50个专业村样本数据,通过构建专业村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数理模型,测度专业村韧性水平并探究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河南省56%的专业村综合韧性呈负增长,集中分布在豫北地区,豫南地区的综合韧性提升近10%,服务型专业村韧性相比其他类型专业村下降明显,农业型专业村韧性高值区由东向南转移。②制度韧性对专业村综合韧性贡献最大。河南省78%的专业村生态韧性下降,集中分布在豫东。豫中文化韧性和生态韧性均下降近10%,豫南、豫西文化韧性和经济韧性增幅均超35%,增长热点由豫东、豫中向豫西、豫南演变。工业型专业村文化韧性提升16%,但生态韧性下降近14%。服务型专业村文化韧性下降超10%。③专业村综合韧性的短板集中在文化维度,以及出口创汇额、主导产业年销售收入、农村年户均用电量和人均水域面积等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村 乡村韧性 乡村振兴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49
3
作者 刘莹 耿文亮 +2 位作者 邵静文 周志民 张鹏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5,共7页
选取土地变化剧烈的黄河下游地区,基于2000—2017年土地数据和“三生”主导功能分类,探索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价值的社会驱动因素,为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1) 200... 选取土地变化剧烈的黄河下游地区,基于2000—2017年土地数据和“三生”主导功能分类,探索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价值的社会驱动因素,为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及生活生产用地转入,生产生态用地转出。用地面积结构为生产生态用地>生活生产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态用地。(2) 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增加18. 7×10^(9)元,生态生产用地贡献最大。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始终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格局,山东滨州、东营等地均ESV高于河南各地市。(3)研究区社会驱动因素呈不同程度的空间分异,人口、农业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为负,第二产业和城镇化影响为正,第三产业影响情况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转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三生空间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田彩云 管祥泰 田惠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44,共13页
文章以黄河流域26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地理联系率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探讨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 文章以黄河流域26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地理联系率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探讨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集聚型,在上、中、下游的空间分布方向与黄河流向基本一致,标准差椭圆呈现弓弩状分布格局;(2)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旅游重点村沿黄河“几”字形逐步形成“一轴两区五极”的集聚格局;(3)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以分为自然风光型、文化遗产型、农业生产型,各类型乡村旅游重点村交错分布,空间密度及地域分异显著;(4)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公路密度是主导因素,其次是距最近城市距离、人均GDP和年旅游人次,其中,公路密度、距最近城市距离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是影响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乡村旅游重点村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行为实验的景区旅游线路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欢 翟石艳 +2 位作者 潘俊业 冯雨柯 闫培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74,共14页
景区旅游线路设计对提高游客体验和提升景区规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并一直是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虚拟地理实验和最大旅游效益原则,以景区演艺节目时间调整为切入点,设计实验场景,采用虚拟行为实验方法,探讨景... 景区旅游线路设计对提高游客体验和提升景区规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并一直是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虚拟地理实验和最大旅游效益原则,以景区演艺节目时间调整为切入点,设计实验场景,采用虚拟行为实验方法,探讨景区旅游线路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文章以清明上河园景区的空间场景及演艺节目为例,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虚拟旅游场景中,游客仍然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和最大的信息收集量的目标;2)演艺节目优化场景下,旅游时间比、节目观看完整度和观看率等指标,均优于实际节目场景;3)虚拟行为实验方法在景区线路设计中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方法,同时,也拓展了旅游地理学的虚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领域,为旅游地景区规划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线路设计 最大旅游效益原则 虚拟实验 景区节目 清明上河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安全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刚 康迪 +2 位作者 郝铭 梁流涛 贺来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142,共9页
水、能源、粮食是实现黄河流域国家战略的关键要素与有力支撑。在分析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安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协同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水-能源-粮食关... 水、能源、粮食是实现黄河流域国家战略的关键要素与有力支撑。在分析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安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协同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的协同安全度,利用核密度函数、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9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综合安全水平总体表现为上升态势,空间上整体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态势;②研究期内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安全度的空间差异变化较明显,空间格局由研究初期“下游>上游>中游”向研究末期“下游>中游>上游”演变;③社会发展水平、教育状况、创新投入水平和投资水平对协同安全度产生正向影响,经济运行水平、贸易水平和环境污染程度则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 协同安全 时空特征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岸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其与汇流路径长度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曹梓豪 赵清贺 +4 位作者 ?左宪禹 丁圣彦 张祎帆 徐珊珊 任嘉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9-1400,共12页
植被和地形是影响坡面侵蚀过程的重要因子,探讨两者交互作用下坡面产流产沙和汇流特征对深入理解坡面侵蚀过程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不同降雨强度(54和90 mm·h^(-1))、坡度(5°、10°、15°、... 植被和地形是影响坡面侵蚀过程的重要因子,探讨两者交互作用下坡面产流产沙和汇流特征对深入理解坡面侵蚀过程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不同降雨强度(54和90 mm·h^(-1))、坡度(5°、10°、15°、20°)和植被盖度(0%、15%、30%)下黄河下游河岸坡面的侵蚀产流、产沙特征,并基于水文连通性模型——汇流路径长度指数(Flowlength)探究植被和地形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汇流长度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54和90 mm·h^(-1)雨强下,不同植被盖度对径流流速均有减缓作用,而90 mm·h^(-1)雨强下30%盖度的减缓作用较为明显;径流总量和径流深随坡度和植被盖度增加而逐渐减少的变化基本一致,随雨强增加,受坡度影响逐渐增大。54 mm·h^(-1)雨强下,当坡度<15°时,侵蚀产沙量随坡度增加增幅较小;当坡度>15°后,侵蚀产沙量增幅较大。90mm·h^(-1)雨强下,当坡度<15°时,侵蚀产沙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当坡度>15°后,其随坡度增加而减少。相关分析表明,坡度对产沙量、产流量和径流深均具有显著影响,显著水平分别为P <0.001、P <0.01和P <0.05;植被盖度仅对平均流速影响显著(P <0.05)。但植被盖度对汇流路径长度影响极为显著(P <0.001),裸坡的汇流路径长度明显大于植被覆盖坡面;坡面产流产沙量随汇流路径长度的增加基本呈增加趋势。在坡度和植被盖度交互作用下,坡面产流所引发的土壤侵蚀效应受坡度影响较为明显,而在汇流过程所引发的土壤侵蚀效应中,植被的影响明显大于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坡面 产流产沙 汇流路径长度 水文连通性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县域集市村特征及其对村镇规划的启示——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
8
作者 吴娜琳 石博源 +1 位作者 李小建 武小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6,共8页
明确集市村空间分布特征、发展条件与潜力是科学定位其在村镇聚落体系中功能的前提。以豫东平原宁陵县为研究区域,从空间分布、资源规模等多个方面,采用空间分析法、景观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将72个集市村与274个非集市村进行对比研究,结... 明确集市村空间分布特征、发展条件与潜力是科学定位其在村镇聚落体系中功能的前提。以豫东平原宁陵县为研究区域,从空间分布、资源规模等多个方面,采用空间分析法、景观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将72个集市村与274个非集市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平原县域集镇布局基本符合“六边形”格局;(2)集市村多位于行政边界地带,是二级中心地远距离辐射不足的补充;(3)集市村居民点用地更加集聚高效;(4)集市村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更加丰富,非农产业发展基础更具优势,基础设施条件更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且综合发展潜力更大。鉴于此,在村镇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集市村可以作为仅次于集镇的重要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市 中心村 村镇规划 平原县域 河南省宁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抖音农村网红的发育水平、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霍雪晨 马芳芳 丁志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基于河南省粉丝量20万以上的抖音农村网红数量、粉丝量、直播带货等数据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位序-规模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抖音农村网红的发育水平、空间差异并解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抖音农村网红... 基于河南省粉丝量20万以上的抖音农村网红数量、粉丝量、直播带货等数据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位序-规模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抖音农村网红的发育水平、空间差异并解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抖音农村网红发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高水平区在洛阳—商丘形成条带状集聚区,中低水平区围绕高水平区扩散,主要分布在南阳、驻马店、安阳;发育水平排名前10%的网红大多集中分布在郑州、开封、洛阳、商丘,并且这些网红的带货能力、视频支撑力与粉丝粘性均处于领先地位。(2)从位序-规模特征看,拟合曲线属于接近首位型的类型且“翘尾”现象明显。“头部城市”数量少但影响作用强,“中部城市”数量虽较多但影响力不及“头部城市”。(3)从空间分布看,农村网红数量高水平区分布在开封、商丘、周口和平顶山;济源和漯河两地的农村网红数量在全省均呈相对落后的格局。此外,在空间关联格局方面,农村网红数量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且在商丘形成显著高-高集聚区。(4)从影响因素看,政府支持力度、科技文化水平、互联网环境支撑和电商发育水平对农村网红的发育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网红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抖音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争磊 乔家君 +3 位作者 刘海龙 王改艳 冯琰玮 朱乾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31-239,共9页
把握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变化的趋势和特征,识别亟需修复的生态区域,对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并叠加国家自然保护区筛选生态源地,使用电路理论模型识别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区和生态... 把握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变化的趋势和特征,识别亟需修复的生态区域,对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并叠加国家自然保护区筛选生态源地,使用电路理论模型识别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区和生态障碍区,构建黄河中游地区2000—2020年的生态安全格局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源地的数量和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东部盆地和山区分布密集,西部高原分布较为稀疏。生态廊道由2000年的96条演变为2020年的103条,密集分布在山地广布的东部,西部生态廊道稀疏且跨越距离较长。生态夹点区面积保持稳定,障碍区面积呈小幅下降趋势,夹点区和障碍区以源地和廊道连接的区域及廊道的中间位置分布最为密集。生态安全格局呈现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空间格局,夹点保护区在西部廊道稀疏区域变动频繁,障碍修复区集中分布在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盆地或平原,源地保护区稀疏的区域更需要稳定的“中转站”以维持长距离的廊道连接,廊道数量和长度呈增加趋势,生态安全格局整体朝着良好方向发展。黄河中游地区东部和西部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差异是由东部集中分布的高强度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与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共同作用所导致的。针对黄河中游生态安全格局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实际生态状况,提出了保护与修复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等生态要素的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中游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及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模型 安全格局 电路理论 形态空间格局 时空演变 黄河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分类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3个乡镇为例
11
作者 杨宇豪 乔家君 +2 位作者 王卫雯 朱肖勇 敦英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0,共7页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编制村庄规划、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选取封丘县123个行政村,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城乡区位、用地适宜性、特色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6个方面评价村庄发展潜力,结合POI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利用村庄分类模型,采...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编制村庄规划、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选取封丘县123个行政村,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城乡区位、用地适宜性、特色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6个方面评价村庄发展潜力,结合POI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利用村庄分类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五类村庄的划分阈值。结果表明:(1)利用“先评价、后分类”的分类体系,分类结果相对合理,证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研究区地处平原,自然环境条件差别极小,影响村庄类型的主要因素集中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3)村庄类型的主体为整治改善类村庄,此类村庄的发展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多源数据 河南省封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评估方法的垃圾中转站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海静 任翀 +6 位作者 申浩欣 彭超月 王艳锋 刘德新 王玉龙 马清霞 马建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2-974,共13页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指数(NIRI)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Ni、Cu、Pb、Cr、Zn、Cd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3.08、26.63、24.08、44.64、97.68、0.32 mg·kg^(−1).NIP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各垃圾中转站总体上为重金属中度污染区;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研究区10个垃圾中转站均处于安全无污染的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污染风险.IN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3%占比的垃圾中转站污染程度为未污染至中度污染;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不仅其评价污染等级远高于中国潮土背景值,且各垃圾站受污风险程度排序与NIPI评估结果完全相反.R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个垃圾站为中度生态风险,4个为强生态风险;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11个垃圾站均为轻微生态风险.NIRI评价结果显示与RI相似,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研究区各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程度严重,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所有样点的NIRI均低于30,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综合上述评价结果表明,INI不适合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RI和NIRI评估结果排序基本一致,五福路、刘寺、五顷四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高,晋安路、吹古台、铁南新村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低,表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风险筛选值均适用于这两种评价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垃圾中转站 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旅游专业村时空演变及发展方略——基于河南省旅游专业村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伟 乔家君 +1 位作者 马玉玲 韩冬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6,共11页
旅游专业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科学认识不同类型旅游专业村时空演变特征,能够从类型细分视角探讨发展方略提供依据。以河南省旅游专业村为例,对不同类型旅游专业村的时空演变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河南省旅游专业村划分为... 旅游专业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科学认识不同类型旅游专业村时空演变特征,能够从类型细分视角探讨发展方略提供依据。以河南省旅游专业村为例,对不同类型旅游专业村的时空演变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河南省旅游专业村划分为交通区位优势型、市场区位优势型、资源区位优势型和经济区位优势型四种。其次,不同类型旅游专业村数量随时间变化增速程度存在差异,各类型旅游专业村的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再次,四种类型旅游专业村受地形、河流、道路和中心城镇的影响较大,在不同距离上表现出各异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型与区域实现乡村发展方略与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河南省旅游专业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为学界深化乡村振兴研究提供典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村 乡村振兴 旅游 时空演变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中国1:10万土地覆被数据河南地区精度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筠 孙九林 +1 位作者 秦奋 王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7,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国内首套2015年中国1∶10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以河南省为研究区进行精度评价。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考察与格网抽样融合的样本设计方法,共采集区域全覆盖样本1894个,其中,实地样本271个,正六边形格网样本1623个;通过混淆矩阵... 研究目的:针对国内首套2015年中国1∶10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以河南省为研究区进行精度评价。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考察与格网抽样融合的样本设计方法,共采集区域全覆盖样本1894个,其中,实地样本271个,正六边形格网样本1623个;通过混淆矩阵精度评价方法,评价数据产品精度,分析影响土地覆被分类精度的原因。研究结果:耕地、建设用地、水体、林地一级地类制图精度都在90%以上,草地和其它制图精度分别为84.68%和85.7%;20个二级地类的总体精度91.34%,其中,旱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地、交通用地、河流、水库/坑塘、裸岩二级地类精度在90%以上,除常绿阔叶林、灌丛、灌丛草地、草甸、河湖滩地、裸地几个地类分类精度较低,其余地类精度均在80%以上。研究结论:该数据产品在河南地区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气候、水文、生态等相关科研领域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土地覆被 实地采样 格网采样 精度评价 混淆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因素约束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22-1530,共9页
在农户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果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只考虑"好"产出,而忽略"非意欲"的环境产出,可能造成测度结果不准确。因此,将"非意欲"产出引入农户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利... 在农户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果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只考虑"好"产出,而忽略"非意欲"的环境产出,可能造成测度结果不准确。因此,将"非意欲"产出引入农户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利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测度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其效率状况及影响因素。主要的结论如下:1调查区域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仅为0.612,效率值总体不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同规模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二者呈现"U型"变化趋势。2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种植结构调整虽然能够增加农户农业收入,但不利于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对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化经营和土地细碎化消减了正面影响。土地产权的稳定性能够提升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但无论是集体土地产权还是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户间非正式的土地流转产权关系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环境因素约束 方向性距离函数 粮食生产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框架的农户生产行为环境影响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5-153,158,共9页
借鉴MA分析思路,构建农户生产行为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指标,定量分析农户生产对农业环境影响的大小和方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行为主要是通过... 借鉴MA分析思路,构建农户生产行为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指标,定量分析农户生产对农业环境影响的大小和方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行为主要是通过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和规模等方面的传导,通过改变或影响生态环境直接因子对农业环境的变化产生影响;(2)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特征(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和劳动力数量)、农户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农户生产规模、细碎化程度和农产品商品化对农业环境影响显著。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加大了农户行为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户增收行为,比如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增加了农户行为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能够对农业环境产生正面影响,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化经营和土地细碎化抵消了正面影响;农产品商品化进一步加剧了农户生产行为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行为 环境影响机制 MA分析框架 传统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障碍因子诊断——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樊鹏飞 段朋辉 +2 位作者 刘志丹 彭宏杰 梁流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6年第2期207-213,共7页
为探究粮食生产核心区内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及其障碍因子,破解河南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困境提供支持。本文采用改进PSR模型、相对熵赋权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河南省周口市的土地生态进行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 为探究粮食生产核心区内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及其障碍因子,破解河南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困境提供支持。本文采用改进PSR模型、相对熵赋权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河南省周口市的土地生态进行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12年间系统压力呈现缓慢上升-快速下降-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系统状态呈现快速下降-逐渐上升-缓慢下降的变化态势;系统响应与系统压力呈现出拉锯式循环增减变化态势;系统综合指数从2001年的0.3456下降到2003年的0.3230,又快速上升到2009年的0.4534,再缓慢下降到2012年的0.4394,相应的安全等级也经历了从敏感级到一般安全级再到临界安全级的倒"U"型变化;(2)有55.5%的障碍因子集中在系统压力层,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耕地、地均化肥和农药负荷、农林水务和环保治理支出比重等指标。研究地域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丰富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为类似区域提供参考借鉴;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保护必须从系统压力入手,以构筑绿色和谐的国土空间格局为着眼点,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落脚点,以增加"三农"和环保项目的财政支持为发力点,走一条不以牺牲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三化"协调"五化"同步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改进PSR模型 障碍度 周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A和LCA方法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环境效应评价——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92,共9页
研究目的: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利用获取农户数据,定量评价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与评估方法(PRA)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研究结果:(1)研究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环境酸化... 研究目的: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利用获取农户数据,定量评价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与评估方法(PRA)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研究结果:(1)研究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0598,0.0561,1.2530,0.3420,农户土地利用中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对环境影响最大;(2)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来源也差异较大,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主要产生于农资生产阶段,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主要来自于种植阶段化肥施用。研究结论:研究尝试从农业生产最基本单位农户体系着手,采用PRA方法获取农户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农户土地利用的LCA评价,测度农户土地利用的环境效应,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户行为 环境影响评价 参与式农户调查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聪 梁流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2,共5页
从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出发,在"压力-状态-效应-响应"逻辑模型框架下构建农户尺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户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 从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出发,在"压力-状态-效应-响应"逻辑模型框架下构建农户尺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户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平均值为69.66,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区域之间差异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之间存在空间正向相关关系;在区域内部差异方面,区位条件越优越的农户,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反而越低。(2)不同土地经营规模农户和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差异状况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着土地经营规模和农户兼业程度的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呈现"U"型和倒"U"型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行为 农业可持续发展 PSER框架模型 粮食生产核心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抖音粉丝量的中国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卞荷雨 张希阳 +2 位作者 刘卓林 马芳芳 丁志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6-750,共15页
基于抖音粉丝量构成的网络指标体系,运用Jenks自然断裂点分类、核密度分析、位序-规模法则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中国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异特征看,抖音关注度高的景区主要分布在... 基于抖音粉丝量构成的网络指标体系,运用Jenks自然断裂点分类、核密度分析、位序-规模法则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中国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异特征看,抖音关注度高的景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经济核心发展区,如长三角、长江中游、珠三角以及成渝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主要表现为以京津为核心的局部凸显。(2)从位序-规模法则看,拟合曲线呈现“头部”离散、“中部”密集、“尾部”垂直的现象,且q值远大于1,表明景区整体发展不均衡,呈现首位型分布特征。(3)从空间分布类型看,除高和较高等级为均匀型分布外,其他等级景区均表现为凝聚型分布,且凝聚程度随景区关注度的下降逐渐增强。(4)从影响因素看,抖音视频的获赞数对景区关注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旅游总收入、地区常住人口与旅游总人数,交通条件、服务条件等因素有所影响但作用较弱。此外,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明显,反映了景区在“网络化成长路线”中受多方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抖音粉丝量 A级景区 网络关注度 空间结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