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耀华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7-148,共2页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培养诚信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时代要求。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心口不一”和“言行不一”。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诚...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培养诚信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时代要求。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心口不一”和“言行不一”。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诚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大学生 诚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干部如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
作者 孟彩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女性领导干部 女干部 社会形象 女性社会地位 性别优势 心理偏见 性别特征 领导素质 极限挑战 女性参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明国家”论到“帝国主义国家”论——论一战和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界对西方世界认知之转变 被引量:4
3
作者 翁有为 陈旸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6,共10页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进入近代国际社会。此时,中国朝野并不认同西方以强权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模式。直至甲午战后,中国的维新志士始认为东方的日本和西方的欧美才是真正的文明国家。这种"文明国家"论虽然启动了中国全面学习西...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进入近代国际社会。此时,中国朝野并不认同西方以强权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模式。直至甲午战后,中国的维新志士始认为东方的日本和西方的欧美才是真正的文明国家。这种"文明国家"论虽然启动了中国全面学习西方现代化的历程,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并没有因此得以任何实质性的提升。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十月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国际秩序,以强权为特征的军国主义思潮受到世界舆论的抨击和否定。中国的新知识阶层从十月革命的成功中看到中国国内变革和国际关系变革的新途径。随后,反对帝国主义逐渐成为中国知识界对西方世界的主导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观 文明国家 帝国主义 十月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威权时代高校师生关系困境的哲学透视及其重构 被引量:14
4
作者 任东景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4,共3页
后权威时代的突出特点是高校教师地位从立法者向阐释者地位的转变,知识获得的路径从单一线性到多维网状的转变,师生关系从亲密到淡漠的转变等。这带来教师权威和神圣地位的解构,带来传统师生关系的解体以及重构新的师生关系的时代呼唤... 后权威时代的突出特点是高校教师地位从立法者向阐释者地位的转变,知识获得的路径从单一线性到多维网状的转变,师生关系从亲密到淡漠的转变等。这带来教师权威和神圣地位的解构,带来传统师生关系的解体以及重构新的师生关系的时代呼唤。新时代重构师生关系应当立足于:超越自我中心主义的迷恋,建构起"为他者负责"的高校伦理;超越工具理性的主导,建构起价值理性的交往方式;超越片面的主客二分,建构起主体间性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威权时代 高校师生关系 价值理性 主体间性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流通理论的新认识 被引量:11
5
作者 崔向阳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2-15,共4页
按照建设而不是批判的思路对《资本论》中的流通理论进行新的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中流通现象的研究,论证了在流通的作用、形式、内容、时间、费用、目的等方面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按照建设而不是批判的思路对《资本论》中的流通理论进行新的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中流通现象的研究,论证了在流通的作用、形式、内容、时间、费用、目的等方面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流通理论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价值观建设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1
6
作者 崔志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7-32,共6页
作为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十分重视价值观建设,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国国情的价值观体系。美国的价值观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核心价值理念根本不同,但美国在... 作为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十分重视价值观建设,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国国情的价值观体系。美国的价值观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核心价值理念根本不同,但美国在价值观建设方面的一些具体经验和做法无疑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价值观建设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风格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德定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63-64,共2页
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内涵及类型,阐述了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教学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衡与非均衡: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群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2,共5页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往往伴随着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悖论而陷入怪圈,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又表明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失衡最终会撕裂其现代化。现代化的发展,既要经济发展来提供公共物品,又要政治发展来分配公共物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历...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往往伴随着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悖论而陷入怪圈,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又表明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失衡最终会撕裂其现代化。现代化的发展,既要经济发展来提供公共物品,又要政治发展来分配公共物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模式间的转换是一种辩证式发展,其本质区别在于,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否均衡。现阶段,政治发展问题即提高均衡性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分配能力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 非均衡 现代化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之原因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志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从中日两国文化的心理传统来看,日本是无我为中心型,中国则是以我为中心型。从两国文化的历史传统来看,日本是外向开放型,中国则是内向封闭型。从两国文化的基本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中国则是单一型。从两国文化的摄取形态来看,日本... 从中日两国文化的心理传统来看,日本是无我为中心型,中国则是以我为中心型。从两国文化的历史传统来看,日本是外向开放型,中国则是内向封闭型。从两国文化的基本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中国则是单一型。从两国文化的摄取形态来看,日本是全面摄取型,中国则是部分摄取型。从两国社会的协作形态来看,日本是非亲族协作型(忠),中国则是亲族协作型(孝)。从两国社会的教育形态来看,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中国则是选拔、达到目的型。由于中日两国各自独特文化形态的差异,决定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文化 成功 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本视域及其意义预期的无意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荣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6-179,共4页
现代主义者借助形上理性的护持曾一度建构了一整套语言规范以确保意义表达体系和接受系统的正当性,而后现代主义者则试图全面颠覆这种话语中心主义及其具有规训作用的文化霸权,并将话语和文本视作非中心的差异系统,从而以无限开放、绵... 现代主义者借助形上理性的护持曾一度建构了一整套语言规范以确保意义表达体系和接受系统的正当性,而后现代主义者则试图全面颠覆这种话语中心主义及其具有规训作用的文化霸权,并将话语和文本视作非中心的差异系统,从而以无限开放、绵延且无边放任的互文本性去抹平一切带有总体性记述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观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无意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对话:一种非均衡的博弈 被引量:2
11
作者 卜万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4,共4页
社区对话就是在新闻媒体的参与和推动下,政府与公众通过对话与协商共同探讨和解决社区性公共事务一种制度安排,它是政府、媒体与公众三方相互博弈的结果。由于博弈主体力量不对等,这种博弈只能是一种不均衡的博弈,其运行过程中充满艰辛... 社区对话就是在新闻媒体的参与和推动下,政府与公众通过对话与协商共同探讨和解决社区性公共事务一种制度安排,它是政府、媒体与公众三方相互博弈的结果。由于博弈主体力量不对等,这种博弈只能是一种不均衡的博弈,其运行过程中充满艰辛,最终导致基本价值的偏离。要使社会对话持续有效地运行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探索公众有效参与的制度形式,实现公众社会参与的组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对话 社会建设 公众参与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王朝崩溃的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志友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67-70,共4页
从政治发展的危机论角度观察 ,清末的政治体系不但面临着权威危机 ,而且还面临着参与危机 ;从实现现代化的政治条件上观察 ,清末的政治体制已经失去了实现现代化的政治功能 ;从政治衰败的角度观察 ,清末的政治衰败已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从政治发展的危机论角度观察 ,清末的政治体系不但面临着权威危机 ,而且还面临着参与危机 ;从实现现代化的政治条件上观察 ,清末的政治体制已经失去了实现现代化的政治功能 ;从政治衰败的角度观察 ,清末的政治衰败已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辛亥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顺理成章地爆发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王朝 权威危机 参与危机 政治衰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玉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5-187,共3页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注重从学理上系统、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整体性;发挥了马克思主义...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注重从学理上系统、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整体性;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提出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一种开放的哲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邓小平考察经济问题的政治角度
14
作者 朱荣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8,共5页
试析邓小平考察经济问题的政治角度朱荣英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了列宁提出的“要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1〕的教诲,善于从“政治角度”〔2〕考察当代中国的经济问题,逐渐形成了他的建设有中... 试析邓小平考察经济问题的政治角度朱荣英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了列宁提出的“要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1〕的教诲,善于从“政治角度”〔2〕考察当代中国的经济问题,逐渐形成了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观。探析邓小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政治角度 马克思主义 经济问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政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最大的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民营经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
作者 赵连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86,共2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如何认识与科学评价民营经济含义、地位和作用 ,十六大提出了哪些发展民营经济的新观点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与政策问题 ,并以此来说明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体制模式的新发展。
关键词 第三代领导集体 民营经济 新观点 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1904~1936年我国私立中学体育教育
16
作者 周志刚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利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近代私立中学的体育教育开展情况及其地位进行研究。中国近代私立中学较重视体育,率先在国内开设了近代体育课程,不断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或运动会,在传播近代体育项目、发展中国竞技体育、培养体育人才以及... 利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近代私立中学的体育教育开展情况及其地位进行研究。中国近代私立中学较重视体育,率先在国内开设了近代体育课程,不断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或运动会,在传播近代体育项目、发展中国竞技体育、培养体育人才以及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体育交流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上,私立中学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近代体育 学校体育 私立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政治学分析
17
作者 欧健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政治学的视阈来看,和谐社会的构建必将对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推动政府转型、加强党对多元利益的社会整合以及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政治发展 政府转型 利益整合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建党思想及其实践的显著特点
18
作者 马树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8-181,共4页
毛泽东的建党思想与实践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的研究,为党指明了奋斗方向;二是对党的组织、党员干部、党员个人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党建工作有明确的标准;三是采取有力措施,把党建工作落在实处,着重实效。
关键词 毛泽东 建党思想与实践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9
作者 赵连文 《学习论坛》 2004年第2期15-17,共3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政治文明的特征 ,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特征和优点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政治文明的特征 ,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特征和优点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学说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特征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利英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118-120,共3页
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应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所以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要有效地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就必须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基础党内监督是关键法律监督是保障。
关键词 权力 监督 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